杨鸿远,马宇超,孙 勃,刘洪军,2
(1.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2.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65)
河西走廊盆地群是中国陆上第二大盆地群,盆地展布范围大、且具有极高的勘探潜力,可作为油气勘探战略地区。其中武威盆地是河西走廊盆地群中石炭系层段中重要的盆地之一,盆地延伸分布于甘肃、内蒙古以及宁夏地区,面积约为2.75×104km2。本次研究就是以MAZD1 井上石炭统羊虎沟组与靖远组中所取得的28 块泥页岩样品为依托,对其、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并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对石炭系形成时古沉积环境进行研究,总结其地化元素特性,为之后的勘探研究工作给出石油地球化学根据,并为后期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参考。
武威盆地以阿拉善盟苏海图为地理中心,西北的雅布赖山、西南的祁连山、东部由阴山余脉和贺兰山将其环抱。武威盆地隶属阿拉善板块,在早石炭世初,由于海侵作用,在盆地的南部形成了滨浅海相、潮坪-泻湖相沉积。武威盆地以隆坳相间为构造特征, 前人将武威盆地划分为“两坳夹一隆”[1],两坳即是南部坳陷、北部坳陷,一隆为中部隆起[2]。其中南部凹陷中土墩凹陷则是本次主要研究对象MAZD1 井所在地。
武威盆地土墩凹陷的MAZD1 井从上至下钻遇了新近系、白垩系、以及石炭系的羊虎沟组和靖远组(未穿)地层,井深1 500 m,本次取芯深度主要在370~1 450 m 之间的井段,主要涉及羊虎沟组以及靖远组部分地层,共取28 块样品,其中前20 个样品取自羊虎沟组,后8 个样品取自靖远组,均为黑色泥页岩。羊虎沟组黑色泥页岩共厚43.89 m,靖远组暗色泥页岩总计厚26.39 m(见图1)。该样品分布广泛,基本可代表石炭系主要地层特征。
图1 MAZD1 井地球化学综合剖面图
为研究沉积古环境与有机质赋存之间的关系,对所取样品进行了有机碳TOC 及热解实验。MAZD1 井上石炭统羊虎沟组共取暗色泥(页)岩20 块,其有机碳丰度在0.02%~5.84%,均值为2.32%,其样品有机碳含量均大于0.6%,仅从有机碳含量这一指标来看,羊虎沟组的烃源岩达到了“中等”甚至是“优质”烃源岩的标准。上石炭统羊虎沟组与下石炭统靖远组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2.32%、2.4%,但其Pg(S1+S2)平均值分别为0.26 mg/g 和0.19 mg/g,依据生烃潜力这一参数,羊虎沟组与靖远组烃源岩品质较差,这一原因可能是有机质演化程度较高所致。
2.2.1 主量元素特征
岩石主量元素主要为SiO2、MgO、Al2O3。靖远组SiO2含量介于7%~58.6%之间,平均为38.88%,低于上地壳平均值。羊虎沟组SiO2含量介于3%~66%之间,平均含量为42.84%,与UCC[3]相比较低。两个层位MgO 的含量介于0.84%~2.08%之间,与UCC 相比依然较低。靖远组Al2O3的含量介于2.5%~34.5%之间,平均含量20.85%,高于UCC,羊虎沟组Al2O3含量介于8.1%~44.4%之间,平均约22.46%,超过UCC 标准。
2.2.2 微量元素特征
微 量 元 素 测 试 了Rb、Cs、Sr、Ba、Ca、Cu、V、Co、Ni、Zr、Nb、Ta、Pb 等元素,以上地壳页岩元素丰度(UCC)[3]作为标准值,利用样品值/标准值计算富集指数,富集指数>1 指示该元素相对于UCC 富集, 反之则亏损[4]。测试分析结果显示,V、Co 十分富集,Sr 和Ni 元素亏损,Rb、Ba、V、Pb、Cu 元素丰度分布离散。
古水体氧化还原性可以直接通过岩心样品进行简单直观判别。暗色泥岩(深灰色、灰黑色)代表沉积时处于还原环境,红色、紫色此类氧化色泥岩代表沉积时为氧化环境。本次MAZD1 井所取得28 个岩心样品均为黑色泥岩,初步判断沉积时应为还原环境。此外,也可通过岩石中所含的特征微量元素的比值进行判定,V、Ni 同属铁族元素,V 在氧化环境中易迁移 而在还原环境中易沉淀,Ni 在氧化及还原环境中均较稳定。本研究采用V/(V+Ni)的比值对其进行判定。元素V/(V+Ni)值>0.84 指示厌氧环境,水体出现分层;比值在0.6~0.84区间内代表水体为较弱的厌氧环境;比值在0.46~0.60 区间内指示水体为贫氧环境[5]。实验数据显示,靖远组该值介于0.9~1 之间,平均约为0.99>0.84,指示较强的厌氧环境(见图2);羊虎沟组V/(V+Ni)的值介于0.95~1 之间,平均约为0.99>0.84,同样指示厌氧环境。
图2 MAZD1 井石炭系样品V/(V+Ni)散点图
由于黏土对Rb 元素和K 元素的吸附性的差异,使得岩石中Rb/K 的值具有一定的元素地球化学含义。黏土对Rb 元素和K 元素的差异性吸附能力使得Rb 元素更易迁移,所以判断水深的变化可依据Rb/K值来进行,此值越大,揭示水体越深。根据数据显示(见图3),无论是靖远组还是羊虎沟组,水体深度都较浅。
图3 MAZD1 井石炭系样品Rb/K 散点图
本研究尝试建立了个样品点TOC 含量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现指示古环境为温暖湿润环境的Sr/Cu、SiO2/Al2O3比值与羊虎沟组TOC 含量成正相关关系;指示靖远组,羊虎沟组形成时处于较强的厌氧环境的V/ (V+Ni) 与TOC 含量成正比关系(见图4)。且MAZD1 井上石炭统羊虎沟组共有暗色泥(页)岩20 块,其有机碳含量在0.02%~5.84%,均值为2.321 8 %,其样品有机碳含量均大于0.6%,仅从有机碳丰度这一参数来看,羊虎沟组的烃源岩达到了“中等”甚至是“优质”烃源岩的标准。由此看来,无论是当时的水体环境,或是古气候都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
图4 SiO2/Al2O3(a)及V/(V+Ni)(b)与TOC 相关图
通过对武威盆地土墩凹陷MAZD1 井石炭系地层泥页岩共28 个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其元素地球化学意义,得出结论:
(1) 主量元素中SiO2、MgO 亏损,Al2O3含量高于UCC 标准,相对富集,微量元素测试了Rb、Cs、Sr、Ba、Ca、Cu 等元素,以上地壳页岩元素丰度(UCC)作为标准值,指示V、Co 十分富集,Sr 和Ni 元素亏损,Rb、Ba、V、Pb、Cu 元素分度分布离散。
(2) V/(V+Ni)比值证实其沉积水体为厌氧环境。
(3) 靖远组、羊虎沟组两套地层由于气候温暖湿润、蒸发量相对较少,水体咸度较低,为微咸水环境。在此背景下,沉积发育了较好的泥页岩,并被很好的保存下来。
(4) 参考本区所取样品TOC 含量与各特征元素比值之间的关系,显示当时的气候以及水体环境都有利于有机质的沉积与赋存,可促使这些泥页岩发育为有潜力的烃源岩,成为生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