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殿廷 崔 丹 刘宏红
(1.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部,北京 100875;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蒙古国是我国的邻国,深居内陆,山地、戈壁、荒漠草原和森林沼泽广布,以高原山地为主。国土面积157万平方千米,2020年人口328万,人均GDP达4000多美元,比中国低很多。但由于自然生态保存完好,且地广人稀,被称为“世界上最后的原始生态国家”,也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1]。在国家重大专项“中蒙俄经济走廊多学科联合科学考察”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对蒙古国中部、东部和北部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调查。现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综合数据分析,谈谈对蒙古国旅游业的初步认识,并就中蒙旅游合作的可能性及对策作出思考。
中蒙两国山水相连,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历史悠久。自1949年10月16日两国建交以来,睦邻友好,经贸合作也逐渐扩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边境贸易逐渐繁荣,并在2014年确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随着中蒙经济的发展和友好关系的提升,旅游合作也开始活跃起来,居民跨境旅游的热情逐年增加。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两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先后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两国的旅游收入逐年递增,旅游收入对两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逐渐提高。中蒙旅游合作有着广泛的现实基础和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旅游合作作为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会越来越大。
旅游合作有很多方面,最简单、直接地反应旅游合作态势的指标就是旅游交流的人数情况。表1给出了中蒙两国人员往来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两国的旅游者出境势头很好,居民旅行意愿较强,这为两国在旅游业方面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表1 近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情况
图1 蒙古国1995-2027年旅游业发展统计及预测
根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官网数据统计,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蒙古国旅游业对GDP的贡献总体呈增长趋势。1995年蒙古国旅游业对GDP 的贡献为0.5 亿美元,2016年增长到2.7 亿美元。但是增长率波动较大,总体涨幅稳定在3%左右,按照年均4%的增长率预测,2027年蒙古国旅游业对GDP 贡献将达到4.58 亿美元,贡献率为2.28%。蒙古国的出境旅游相对国内旅游来说,发展态势更为迅猛。2008年蒙古国居民出境旅游消费为2.22亿美元,而国内旅游消费仅为1.57亿美元。2021年出境旅游消费增长到5.5 亿美元,同比增长10%,而国内旅游消费仅为2.7 亿美元,同比增长仅为5%左右。
中蒙旅游合作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合作效果日益显著。具体表现是:
1.注重实效。开通旅游专列、旅游包机、自驾游等多种方式,推进了双方居民的跨境旅游活动。
2.形式多样。互相支持,联办或独办旅游交易会、国际旅游节、美食博览会、青少年夏令营,以及服装、服饰节等活动,进行跨境旅游合作。
3.共筑品牌。中蒙两国旅游部门挖掘共同文化和历史事迹,创建了“万里茶道”“和平之旅”和“三湖之旅”等旅游精品线路。
4.推进企业间合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跨境开发旅游产品,加大投资力度。同时为企业合作牵线搭桥,使旅游企业之间直接对接,加快了跨境旅游合作的进程[2]。
旅游合作既有经济价值也有文化价值。从经济价值来看,旅游业的发展对蒙古国的促进作用举足轻重,蒙古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参照中国积极发展旅游业的做法,从制定政策、加强管理、改善措施、扩大宣传、开展合作等方面推进旅游业的发展。而在旅游合作方面,一直把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合作对象,因为中国近年一直是蒙古国的第一客源国[3]。
旅游互访的目的可以反映出两国旅游交流的黏度[4]。蒙古国的自然风光旖旎,人文景致优越,辽阔的土地、特殊的自然条件,丰富人文资源都是其吸引中国游客的主要因素。戈壁、大草原、成吉思汗故地以及游牧生活方式都是国内景点无法替代的,中国的游客去蒙古国观光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地广人稀、生态保护好、景色优美,游客可以寻求回归自然之感。蒙古国游客来中国旅游的原因很多,但首推购物——因为中国商品物美价廉,都是其必须或急需的生活用品。其次是探寻中国文化、感受都市生活。加上区位条件等因素,中国已成为蒙古国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购物目的地。可以预见,随着两国经济贸易的进一步扩大,中国和蒙古国之间的旅游文化交流也将不断深化。
因深居内陆,蒙古国虽然与其它10多个国家有旅游合作,但无疑中国和俄罗斯两大邻国是其旅游的主要客源国[5]和旅游合作的主要对象。而俄罗斯本身也是地广人稀,经济发展不稳定,其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的重点在其欧洲部分。这样说来,中国是蒙古国旅游合作最重要的伙伴,只要双方以诚相待,相互开放,就一定会实现双赢[6]。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文化事业。我国已经接近富裕国家,居民出游欲望旺盛,且因人口基数大,每年出境旅游者数以千万计。因为长期重视旅游发展,已经有一大批企业成长起来,企业对外旅游投资能力很强。中国与蒙古国在旅游服务方面有较大互补性。
另外,旅游投资是中国企业家感兴趣的领域,已经有很多企业在海外投资旅游设施和旅游景区,俄罗斯贝加尔湖旅游酒店就不乏中国投资商的身影,只是因为有关限制,才少有中国独立投资的酒店建成或运营。
第四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上,时任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认为,旅游合作是中俄蒙三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化三方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夯实友好的社会基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有近千所院校开设旅游相关课程,每年涉旅毕业生数以万计,旅游投资和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充沛,恰是蒙古国旅游发展最急需的要素[7]。
蒙古旅游业的发展,若有中国的支持会如虎添翼。中蒙两国在旅游领域的合作逐渐成为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是中蒙建交70周年,也是北京和乌兰巴托建立友好城市的第5周年。2019年7月,乌兰巴托举办了“北京日”活动,并开展了北京文献展、文艺演出等活动。同年9月,乌兰巴托还举办了“内蒙古文化日”活动。同年12月,北京举办了“蒙古国文化日”。而与蒙古国接壤的内蒙古自治区,则成为中蒙人文交流的前沿[8]。中蒙2019年在旅游产业上的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大提升了蒙古国旅游运输能力,也为第三国游客赴蒙观光提供了便利。中蒙之间人员流动也促进了双方贸易和经济的发展,这对中蒙两国的长期友好合作,以及亚洲乃至世界安全和发展来说都很有意义。
中蒙双方空间相邻,旅游交通距离不大;相互友好,可以成为全面合作战略伙伴;而从旅游业的内在规律看,旅游最需要合作,旅游业最方便合作,合作发展对两国都有好处,是一举两得、互利双赢的合作方式。
当前,中蒙旅游合作已进入提质转型、深度发展的新时期,基础稳固,未来潜力更大[10]。2019年蒙古国公民到访中国的游客数量达到150 万人次,比2011年的100 万人次增加了50%。2014年,中国居民在蒙长期居住者26053 人,居世界各国之首,几乎是排在第二位俄罗斯(2759 人)的10倍;中国游客到访蒙古国近几年数量也维持在150 万次左右,2018年达到了164 万人次。这些事实表明,旅游已成为联系两国人民友谊的重要纽带。
2019年6月2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召开了第四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中国代表倡议继续深化文旅融合,打造跨境文化和旅游精品;发挥旅游的聚能效应,共筑品牌,集约发展;推动旅游便利化,提高旅游舒适度;加大市场监管,营造安全、文明的旅游氛围;进一步提升“万里茶道”旅游知名度[12]。与会三国就多项文化旅游合作达成共识,共同签署了《第四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纪要》[13]。
蒙古国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根据实地考察,结合遥感解译和前人成果,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可以对蒙古国考察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蒙古国部分旅游资源分类表
综上来看,蒙古国调研区旅游资源类型较多,且每种旅游资源类型产品丰富,质量较高。整体来看,蒙古国调研区域旅游资源价值较高。中国巨大的旅游需求、较强的旅游开发与管理能力与蒙古国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互动融合,中蒙旅游合作前景美好。
囿于边境地区旅游资源特点的相似性,中蒙交通条件及蒙古国人口及消费水平的限制,特别是历史地理问题的敏感性,中蒙两国暂时还很难开展全方位、大规模的旅游合作。需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有序推进中蒙旅游合作。
基础设施落后,物价不便宜,出入境手续及语言不便等,是蒙古国旅游业自身面临的最大挑战。一是蒙古国与国内的内蒙古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差不多,到蒙古国旅游花费却要高很多。二是因为敏感复杂的文化渊源,蒙古国居民对中国游客一定程度上存有误解或戒心。三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边境贸易中个别假冒伪劣产品及欺诈行为对蒙古国消费者有一定伤害。四是蒙古国处在中俄两个大国之间,蒙古国在外交上常常争取欧盟或美国,抑或是日本或韩国的支持。这让日韩在蒙古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乌兰巴托满街都是韩国货。五是蒙古国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各个旅游景点的客源量相对中国、俄罗斯来说还处于较弱水平,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能性及规模包括投资政策、投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中蒙旅游合作起步较晚,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近期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突破:
1.推进签证和跨境旅游便利化。中国对蒙古国公民的签证比较严格,但对边境居民的工作签证有特别关照。蒙古国对中国公民虽然实行的是因公护照免签,但不能停留过长时间(也只能停留30天);而对于因私护照则很不方便,一是办理手续比较复杂;二是收费也比较高,普通签证是每人次800 元(人民币),且时间较长;而若要加急办理的话,则收费1200 元/人次。所以,中蒙旅游合作首先要解决签证便利化问题,建议:
(1)个人旅游方面,简化手续,降低签证费用;
(2)团队旅游方面,完全可以相互免签;
(3)商务旅游方面,可根据具体情况或者对等免签,或者优先免签;
(4)边境居民跨境旅游有限免签,即中国内蒙古居民到蒙古国全境旅游,可凭护照完全免签或落地免签,蒙古国居民到内蒙古全境旅游也凭护照完全免签或落地免签。
2.加强文化交流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中国和蒙古国文化交融,其中蒙古族同根同源,语言交流方便。结合两国此方面的独特性和互补性,可以开展如下的合作。一是中国帮助蒙古国培训旅游人才,也可以派出懂管理、会经营的企业家到蒙古国投资兴业——中国的旅游业经过40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经营管理经验和人才。二是蒙古国帮助中国涉旅人员提高蒙语水平,传播蒙古国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互信——中国懂蒙语的人虽然不少,但和国际接轨方面还需要加强。三是在中国和蒙古国,分别组织面向对方的青少年夏令营,吸引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加强交流;或者组织世界范围内的汽车发烧友,参加跨越两国的越野拉力赛。四是发挥蒙古族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特点,面向世界旅游市场,共办、协办那达慕盛会等文化旅游等活动,打造草原文化、生态文化旅游系列产品。
3.共建共享草原民族文化品牌。共建共享“草原生态游+蒙古族文化游”特色旅游产品,设计和使用统一的旅游LOGO,并将其推向东北亚乃至全世界[14]。促进旅游产品结构多元化,包括探险探奇、科普教育、休闲度假、会展商务和康体娱乐等。
4.创新旅游合作空间模式——点状突破,线上推进。中蒙都是面积辽阔的国家,而蒙古国人口较少,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有限的空间,因此双方的旅游合作应该采取点状突破为主、线上推进为辅的办法有序加以推进,确保旅游合作有力度、有效益。
(1)点状突破。以三国交界的旅游中心城市、重要口岸为核心,分层次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的极核模式:首先,做好两个首都之间的互信交往,尤其是政府间高层的互动,打造旅游合作的战略支撑点。其次,做大做强口岸经贸+旅游。目前暂时是以二连浩特口岸与扎门乌德口岸等为核心,努力争取共建边境旅游贸易区,使中国内蒙古、新疆与蒙古国毗邻区域范围内的旅游业从“各据一方”到“联线成片”,有序促进两国旅游合作在区域层面的快速发展[15]。第三,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企业是旅游合作的实质性对象,也是最有市场价值的途径,要努力帮助中蒙企业协商制定旅游具体的合作方案,推动旅游业的服务优化、旅游产品开发与推广,以及新旅游通道的开辟等,让中蒙旅游合作走得更远[16]。第四,中蒙共建库苏古尔湖旅游度假区。该度假区位居蒙俄交界,距离贝加尔湖世界旅游热点不远,是蒙古国最适合避暑的夏日旅游目的地,对俄罗斯居民或到访贝加尔湖的客人有吸引力;而对于中国北方居民乃至日韩游客,也都有吸引力——辽阔草原,白云蓝天,碧波荡漾,空气清新,对城市居民格外有吸引力,与中国北京的距离也不过1700公里。蒙古国可以用土地入股,中国企业负责建设接待设施和运营管理。
(2)线上推进。中蒙是万里茶道的主体,习近平曾将"万里茶道"和中俄油气管道并称为“世纪动脉”[10]。而万里茶道是仅次于丝绸之路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如今仍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中蒙俄旅游合作可以以此为话题,具体建议是:
首先,加强中国内蒙古沿边地区与蒙古国旅游全面合作。内蒙古与蒙古国文化同源,地域相连。内蒙古与蒙古国相邻段3200 千米,占我国与蒙古国边境线4600 千米的70%。中蒙边境上,两国常年和分季节开放的口岸己经多达13个。结合边境贸易推进旅游合作,天时地利人和。在口岸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中蒙边境旅游线、旅游带,很有必要,也基本可行。
其次,在跨境公路的基础上,中蒙合作开辟北京—二连浩特—乌兰巴托自驾车旅游线(产品)。此线路已有一定基础,对于一般车辆,尤其是越野车辆来说,没有问题。该线路完全可以延伸到俄罗斯的贝加尔湖畔并进一步扩展到莫斯科,这是中蒙俄联手打造一个世界著名的自驾游旅游线和汽车拉力赛线路的最佳产品。
最后,中蒙共建北京—二连浩特—乌兰巴托旅游走廊。北京到乌兰巴托之间有诸多节点城市,有多种交通方式(铁路、公路和航空),且距离不远,直线距离1000 多公里。依托北京和乌兰巴托两个首都作支撑,逐渐将沿线旅游景点开发出来,旅游驿站建设起来,旅游营救体系和设施完善起来,通过旅游专列、旅游大巴和自驾车旅游线等形式把游客组织起来,完全可以形成两国长期稳定旅游合作载体和现实旅游产品。
(3)面上拓展。中蒙旅游合作的重点,是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全面合作。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全面合作的主要对策建议:
一是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机制。制定旅游合作规划,协商发布有关政策信息,创造条件提升协商和交流平台,深化旅游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完善跨国突发旅游公共事件的应急合作机制,为往来旅游者提供更加便利条件,保障合作更健康长久。
二是共筑品牌,联合促销。结合双方的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打造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出能让两国都获利的旅游项目,提升两国的旅游吸引力。
三是共同守护原生、古朴的草原生态环境。目前这里普遍存在草场退化现象,特别是越野车在草原上自由飞奔导致的带状水土流失。中蒙旅游合作必须要把生态系统的保护作为先决条件。相关部门要根据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严格执法,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依法保护[18]。
四是加强智慧化、智能化建设。建立互通互融的网络信息系统,结合多媒体、自媒体、融媒体渠道,为游客提供资源产品、服务设施、应急救险等智慧化、智能化服务,全方位满足游客游前、游中、游后的全过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