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斌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历经近9年的时间,“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诸多成就并逐渐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实践活动愈加接地气,为中国沿边及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加快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交流步伐,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塑。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共建“一带一路”,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合作等相关内容,这不仅将“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到了新的国家战略高度,也为推进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也将面临重大调整和变革,为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重塑带来一系列影响,这也是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目前,学界研究大多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有关“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研究。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2019)指出,“一带一路”建设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互联互通。安里·沙拉波夫(2019)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地区的区域合作。阿图罗·奥罗佩萨(2019)认为,“一带一路”为中国与各国经济的合作交流搭建了桥梁。孙彦明(2018)认为,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盛垒和权衡(2018)提出,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协同联动是加快“一带一路”实践深入发展的重要途径[2]。吴宏伟(2018)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加深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联系[3]。陈健(2021)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互惠共赢的特征[4]。
其次是有关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重塑方面的研究。樊杰等(2019)认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正从非高质量发展格局向高质量发展格局转变[5]。安虎森和李俊(2018)提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加快区域协调发展、重塑区域经济格局的重中之重[6]。郭先登(2021)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格局应转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7]。
再次是有关“一带一路”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肖德和侯佳宁(2019)认为,“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度开放对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空间效应[8]。仇发华等(2021)认为,“一带一路”在区域经济发展合作中具有重要作用[9]。赵文琦等(2022)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了沿线节点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10]。
纵观已有文献,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研究视角方面,已有的研究尚欠缺综合性、全面性、系统性的理论分析。二是研究内容方面,有关“一带一路”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重塑的影响研究相对不足。为此,本文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以及产业经济学等学科理论,系统阐述“一带一路”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重塑带来的积极影响、发挥的作用机制以及面临的不确定性等内容,进而提出可行的路径,以期重塑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塑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能够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搭建新平台,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打通新渠道,是加快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深化加快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为中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培育了新动能。从贸易情况来看,2020年中国与沿线国家地区的贸易额达到1.35 万亿美元,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29.8%,其中东部地区进出口贸易额占比最大。同时,从出口结构看,主要出口机电产品,而进口产品中以矿物燃料和电器设备为主,民营企业仍是贸易主力军。通过“一带一路”贸易合作,有助于引进新的技术、产业、管理经验等要素,从而加快东部地区产业格局、经济格局的重塑,进一步提升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实力,提高东部地区对外贸易合作质量和开放水平,进而挖掘和培育东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使得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形成新的优势和新的格局。
“一带一路”倡议能够通过“五通”建设实现要素资源在中国中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有序自由配置,从而为中部地区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新的契机,为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搭建新的平台。
一方面,中欧班列的开辟和运营有助于加速中国中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经贸往来。从中部地区部分省份城市看,2020年中欧班列(郑州)全年累计开行1126 班次;2020年中欧班列(武汉)全年开行215 列;2020年中欧班列(长沙)累计开行497 列,是2019年的1.37 倍。总体来看,中欧班列的持续运行加快了中部地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贸易合作,货运贸易从电脑手机到粮食、汽车配件、服装鞋帽等,实现了更大领域的合作,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吸引了更多外部优势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从而加快中部地区农业、旅游、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高水平发展。
另一方面,中部地区省份参与“一带一路”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为推进中部崛起、优化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格局、实现更高水平的开发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从而将中部地区打造为中国内陆向“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开放的前沿高地。
一方面,借助“一带一路”,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省市展开积极合作,形成友好城市伙伴关系,促进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科教文卫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引擎。
另一方面,中国西部地区地处“一带一路”建设腹地,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西部沿边地区与沿线国家地区合作交流的机遇更大,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将为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等全方位对外开放合作奠定基础,也为提升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力、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进出口贸易数据看,2020年中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加了11%,西部地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贸易额不断增长,加快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塑,为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引擎。
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了东北地区沿边口岸建设,打通了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通道。东北地区通过加大口岸建设、提升口岸配套设施与服务能力等举措,促进了东北地区港口及内陆口岸区域的开发建设,提升了东北地区向北开发开放的水平,加强了东北地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经济联系。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了东北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为新的产业集聚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东北地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经贸合作交流日渐频繁,有助于引进更多沿线国家地区优势经济要素资源,弥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短板,实现东北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和新的经济发展中心,为推进东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优化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格局开辟新的渠道。
“一带一路”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重塑发挥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发挥政策沟通机制的保障作用;发挥设施联通机制的载体作用;发挥贸易畅通机制的动力作用;发挥资金融通机制的支持作用;发挥民间交流合作机制的桥梁作用,进而重塑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发挥政策沟通机制的保障作用,有助于重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各地区应因地制宜的制定和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政策,加大制度性公共产品供给,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合作交流提供政策保障。通过政策沟通,我国东北地区积极与俄罗斯、蒙古国等东北亚国家达成合作共识,积极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实现要素资源的区际流动和优势互补,为加快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塑提供了政策保障。我国中部地区积极建设内陆自贸区、内陆通商口岸,借助陆上丝绸之路和空中丝绸之路与沿线国家地区展开积极的合作交流,在多个领域实现政策沟通和战略对接,进一步优化了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格局。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也将与沿线国家地区达成合作交流共识,签署合作协议章程,形成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合力,共同打造西部地区向西开放的新格局。东部沿海地区也将与东盟国家地区就“一带一路”建设达成共识,形成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升东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
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更好地促进沿边地区建设,打造“一带一路”区域增长极,辐射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通过“一带一路”核心区以及次级核心区功能作用的发挥,进一步重塑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通过设施联通,东北地区加强陆路通商口岸建设,全面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形成东北经济次级核心区,辐射带动周边腹地发展。中部地区借助中欧班列实现与沿线国家地区的经贸合作,进一步促进了中部地区向西开放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和新面貌的形成与发展。西北地区借助陆上丝绸之路的优势,与沿线国家地区共建共赢,共同打造贯通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国际陆路通商通道,更好地促进了西部地区开发开放。西南地区与环喜马拉雅国家地区展开基础设施交流合作,通过设施联通带动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进而更好地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则积极强化沿线港口城市建设,加大与东盟国家的港口对接和合作,辐射带动周边发展。
通过贸易合作,进一步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地区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各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需求,进而加快了各自的经济发展。通过发挥贸易畅通机制的动力作用,中国各地区与沿线国家在经济、文化、科技、金融、教育等领域达成合作共识,加快了要素资源的跨境跨区域合理配置,为中国沿线省份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加优质的要素资源,进而培育新的产业经济增长极。围绕新的产业形成新的区域合作,借助“一带一路”国际大通道,更好地实现中国区域经济“走出去”,辐射沿线省市县地区经济发展,从而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塑提供动力支持。因此,发挥贸易畅通机制的动力作用能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塑。
“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需求量巨大,仅靠一个国家地区难以实现,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更多关系到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这些项目的资金缺口更加巨大。因此,需要更多金融组织机构参与其中,为“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积极引进国际资本和沿线国家地区的民间资本,弥补了“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缺口。借助“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方面的资金支持,中国积极加快沿线省市地区发展,为促进中国东北地区向北开放、西部地区向西开放、中部地区向中亚地区开放、东部地区向东盟国家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快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塑。
民间交流合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塑搭建了桥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契机,中国各省市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地区实现民心相通,在科技、教育、旅游、医疗、扶贫、文化等领域实现深层次合作,为加快中国与沿线国家地区的高质量合作搭建了桥梁。通过民心相通,中国各地区与沿线国家地区形成更加友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区域合作新模式、新机制,进一步共享“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同时,通过智库建设、文化节活动等,为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搭建了新桥梁,能够更好地与沿线国家地区实现要素资源的优势互补,从而重塑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图1 “一带一路”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重塑发挥的作用机制示意图
“一带一路”倡议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塑也面临不确定性。生态环境与技术层面、国际市场竞争层面、区域合作关系层面可能面临不确定性,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塑。
我国中西部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区域,而且沿线许多地区的地理环境恶劣。同时,沿线要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是一大挑战。此外,沿线还有其他沙漠及山脉对“一带一路”建设提出挑战,生态环境脆弱,不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支持,使得“一带一路”建设突破生态环境层面阻碍,而这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塑也将带来更大压力,无论是生态环境还是技术层面都可能会使中国“一带一路”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塑面临不确定性。
“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了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决心和信心,为我国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加速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塑。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许多国外优质农产品、工业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将进一步对国内农业、工业发展产生冲击,甚至挤压中国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面对优质的国外产品竞争,国内企业如果安于现状不寻求突破,可能会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甚至被淘汰的局面,不利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国际市场带来的竞争压力可能会使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塑面临不确定性。
“一带一路”沿线经过的国家众多,各国经济发展环境较为复杂,部分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持观望、怀疑态度,区域合作关系较为微妙,如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同时,东盟内部国家的区域合作关系也较为复杂,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也在一定层面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塑,更不利于中国更高质量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需要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求同存异,开展经济高质量合作,进而转变合作关系,实现全方位多领域的高水平合作。
一是要加快东部省份城市与沿线国家地区的政策沟通。要加强国家顶层设计和地方政策的有机衔接,加快东部省份政策与沿线国家地区的政策统筹,从而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新的政策框架,为重塑和优化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是要加快东部省份地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设施联通。尤其是要加快海上航运通道的开辟、沿线港口城市的建设以及通关便利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交流,共同开发和建设丝路经济带,形成“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新支点,成为中国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门户。
三是要加快东部省份地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贸易畅通。通过经贸合作,促进要素资源的跨境跨地区有序转移,搭建新的产业合作平台,培育东部地区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合作发展的新增长极,进而重塑和优化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格局。
四是要加快东部省份地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资金融通。通过地方金融组织的合作和交流,探索东部地区省份与沿线国家地区金融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为东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培育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促进东部地区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五是加快东部省份地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民心相通。要加快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经济中心与沿线国家地区的科教文卫合作,形成共建、共赢、共享的“一带一路”合作发展共识,进而加快东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中部地区省份要积极与中亚-西亚国家地区达成战略合作共识,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备忘录,在“一带一路”建设领域展开积极合作和交流,从而为中部地区更深层次的对外合作交流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促进中部地区与中亚-西亚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铁路、公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航线开辟,建设中部地区与中亚-西亚等国家地区互联互通的经济通道,深化中国中部省份与沿线国家地区的经济联系,重塑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格局。
三是中部省份要与中亚-西亚国家地区在经贸合作领域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交流,将中部地区建成中国内陆向西开放的新高地,在农业、能源、科技、人文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交流,从而挖掘中部地区省份与中亚-西亚国家地区以及沿线国家地区贸易合作的新潜力点,开发新的能源和产品,形成新的合作。
一是要优化西北地区与新亚欧大陆桥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格局。积极打造西北地区“一带一路”核心区,加快西北地区省份与新亚欧大陆桥国家地区在“五通”领域的合作交流,实现更高水平的合作,提升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质量。
二是要优化西南地区向中巴经济走廊开发开放的格局。加强西南地区省份与巴基斯坦的合作交流,在开发开放合作领域达成合作共识,签署合作协议,通过顶层设计和地方政府政策的积极行动实现彼此的战略对接,在更多领域达成合作,进而形成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一方面,打通西南地区与巴基斯坦的合作通道。另一方面,推进双方在能源领域、产业领域、人文领域的合作交流,加快西南地区新产业开发,进而更高水平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重塑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格局。
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契机下,东北地区与沿线国家地区将展开深入合作,有助于重塑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格局,打造东北地区向北开放新格局。
一是要完善顶层设计和总体战略部属,以东北地区向北开放为主线,积极制定和实施东北三省各地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政策,与俄罗斯、蒙古国形成区域合作共识,探索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新机制、新模式,形成新的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格局。
二是促进东北地区与俄蒙两国装备制造业和能源产业领域合作,实现区域良性互补,从而形成新的区域分工,优化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实现同俄蒙两国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提升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质量,重塑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格局。
三是积极打通东北地区与俄蒙两国的经济合作通道,加强节点城市开发建设,深化“辽满欧”“辽蒙欧”等国际通道建设,打造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平台,建设高质量经济合作带、合作区、经济走廊等次级区域合作中心,进一步重塑东北经济格局,促进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