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共享实验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2022-09-23 10:38金伟刚郦文菁林海旦薛凌云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2年6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双一流一流

施 翔, 金伟刚, 郦文菁, 林海旦, 樊 冰, 薛凌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杭州 310018)

0 引 言

2018年《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要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学科体系,突出学科优势与特色,拓展学科育人功能,增强服务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验室是高校学科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客观需求[1],共享实验平台的构建可更好地让实验室发挥作用,提升实验条件与环境,扩展实验室功能,提高资源共享效率,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2]。

1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共享实验平台的内涵与意义

1.1 共享实验平台的内涵

共享实验平台是指以实验资源共享为核心的优质共享平台,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科技发展统一起来,将教学、科研、人才资源等充分共享,从而降低运行和管理成本,构建创新科技体系,提高协同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当前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技术平台、教学示范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叉学科实践基地等都属于“共享实验平台”的范畴[3]。

1.2 共享实验平台的建设意义

(1)提高优质资源使用效益。学科建设与实验室资源紧密相连,优质实验室资源会促进学科与专业的发展,是一流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保障。加强共享实验平台建设,整合校内优质实验资源,分类分区管理,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节省空间资源,节约管理成本。以教学实验平台的基础实验室为例,在数据中心安装不同应用软件,可满足不同教学科研需求,实现一机多用,每平方米的平均上机时数增加为原来的3倍。通过对现有实验室、实验基地等资源的软硬件升级改造,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通过建立开放共享的运行模式[4],达到为更多类型的研究者提供资源共享服务,提升学校优质资源的投资效益和使用效率,促进高校可持续稳定协调发展[5],有效推进学校一流学科建设。

(2)促进“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我国处于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没有完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出现了高校毕业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脱节的现象。当前,高校需要重点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共享实验平台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开放教学科研资源全面共享,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条件,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有利形成多学科联合培养模式[6]。共享实验平台的开放不受上课时间限制,不受系别、专业限制,可面向多专业多层次的学生同时开放,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学实践及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自身的专长和优势,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先进的综合知识,掌握更前沿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共享实验平台为科学研究成果产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借助先进的实验平台,不同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人员通过学术交流、知识互通[7],充实知识结构,增强创新性,提高协作能力,提升高水平科技成果产出,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融通创新,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用一流的科研水平支撑一流学科与一流大学建设。近2年,学校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5个,入选国家级产学研合作平台3个,国家级重点项目入围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个,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个,突出的研究成果得益于共享实验平台提供的更为开放和宽容的科研环境。

2 共享实验平台建设与管理实践

为提升实验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等优质资源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工作,学校加强建设积极推动共享实验平台运行,在规划设计、机制创新、制度规范、队伍建设、数字化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1 加强顶层设计与科学规划

共享实验平台的建设应遵循“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思路[9],成立“共享实验平台建设委员会”,由分管实验室工作的校领导为主任委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决策总体规划和政策方针;成立“实验平台建设与管理专家评审小组”对涉及的重点项目、重大方案进行信息咨询和论证研究,为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0],立足自身学科特色和发展规律,对实验场地、设备仪器等资源进行统筹,整合电子信息类学科,协调优化经管类学科,将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统一纳入共享实验平台。共享实验平台下设4个子平台,分别为教学实验平台、学科实验平台、省部级实验平台、校企实验平台(见图1),实现了功能整合、结构优化、资源共享[11]、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布局,在满足校内师生教学、科研使用的条件下,还面向社会开放,提供技术研究、测试测量、教育培训等服务。

图1 共享实验平台分布

2.2 创新管理机制

共享实验平台涉及所有学科专业,也涉及设备、实验室、教学、科研等多个部门,如何理顺管理机制[12],是管理的重点及难点。明确职能分工,确立实验管理处为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归口部门,全面负责学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学院是二级管理单位,服从实验室管理处的监督与协调。其中,公共基础性实验室为校级共享实验室,学科及重点实验室属于院级共享实验室,采用“协同管理、专管共用”的管理模式(见图2),所有实验室都嵌合在共享实验平台中,由实验技术人员承担设备维护、开放预约、安全监控等具体工作。加强校级共享实验室与院级共享实验室的协同合作,打破学院间壁垒,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促进多学科融合与交叉人才的培养。

图2 协同管理模式

2.3 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实验室管理制度是确保实验室正常工作和有效完成工作目标的工作规范和行为准则。健全制度建设,是实验平台建设与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保证[13]。为完善管理程序,健全制度建设,学校每半年对现有实验室管理及大仪共享(如“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大型仪器设备有偿服务管理办法”“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进行一次重新审定。依据实施执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理不全面的条款,及时进行修订完善,不断进一步理顺开放共享机制、落实收入分配制度,建立激励机制,让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为实验室资源的开放共享提供制度保障。

2.4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人员承担着实验教学、科研、实验室管理等多重任务,是高水平科研工作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人力资源支撑。“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实验教学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亟需一支业务强、素质高的实验技术队伍与之相匹配。学校在每个聘期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新一轮定编、定岗、定责,制定“实验技术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实施细则”及“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办法”,完善岗位聘任办法,完善培养激励机制;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搭建技术培训平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学习及培训活动,促进校际与校企间的技术人才合作与交流;设立实验技术研究专项经费,鼓励实验技术开发和自制仪器研究,鼓励参与全国自制仪器评选及高等教育博览会,提升实验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2.5 依靠云技术,实现管理数字化

先进的共享实验平台必须以先进的管理技术为支撑,才能发挥出其最大使用价值与使用效果。依靠云技术,推动实验室管理数字化,将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实验室安全保障系统整合为全方位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见图3)。

图3 数字化管理系统

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对接浙江省资产、采购、大仪信息平台,形成人人可查、层层管理、节点跟踪的闭环业务流程;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可24 h预约、统计使用情况,课表导入后能自动排课;实验室安全保障系统对危化品的购买使用全程监控,24 h安全监控和安全巡检保障实验室安全。

数字化管理能够全程把握仪器设备生命周期,时时掌握实验室运行状态,全面监控保障实验室安全,将原先繁重的管理任务变得简单易行,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显著提升管理效益,有效保障不同人群科学研究及实验教学的需求。

2.6 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多指标实验室运行考核体系将实验资源绩效指标细化。一级指标为“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绩效”“实验室开放管理绩效”“实验室技术人员考核绩效”,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继续量化(见图4)。学校对二级单位下属实验室及技术人员同时考核,考核总评加权排序,赋予相应等级分数,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多指标的考核体系为实验室平台开放共享提供客观、可量化的考核依据,推动共享实验平台的良好运行。

图4 实验室运行考核体系

近几年,学校积极投入共享实验平台的建设与实践,充分发挥校、院两级管理职能,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学科建设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和化学科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电力电子工程、仪器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和冶金工程等8个学科上榜“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实现了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新突破。

3 思考与建议

3.1 围绕学科特点,明确目标定位

共享实验平台建设应以学校现有条件为基础,结合学校特色、学科优势和办学实力,围绕“功能整合、结构优化、统筹分配”的原则,针对现有的实验室资源及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加大大学科相互渗透优势,明确定位和规划建设。利用先进的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优化已有科技资源,在大规模、高层次和高水平上建设富有竞争力的共享实验平台[14]。

3.2 坚持“集中与统一”的原则

在共享实验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集中与统一”是贯穿始终的原则。对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实验用房、实验项目、人员和经费等进行全面清查梳理,整合相关学科、功能相近的实验室,对各实验室的人、财、物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打破学科、部门间的人为阻隔,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资源利用等统一起来,推动学校资源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实现实验室资源的规模效益。

3.3 细化岗位职责,满足个性需求

为实现实验平台的顺利运行,根据实际需要,将实验技术人员按照工作内容进行岗位细化,如教学辅助岗,主要职责是为大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科研实验辅助岗,主要协助研究人员(教师或学生或社会人员)进行科学实验;仪器设备维护维修岗,主要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养护、维修等工作;实验室管理岗的职责则是负责实验室日常运行及安全管理。不同的技术人员所承担的工作不同,岗位细化,有利于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满足自我发展个性化需求,促进人力资源优势互补,为资源共享提供人力支持。

3.4 提高协同能力,服务地方经济

共享实验平台在与大学科技园、协现创新中心联合后,能够有效拓宽实践基地,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与区域内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对接,促进产学研联合培养平台的建立,培养跨学科、跨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将学校“双一流”建设成果投入到当地区域发展战略中,在区域内,形成相互支持、协同推进的格局,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4 结 语

共享实验平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也是一个多学科相融合的过程,需要学校层面给予政策导向及财政支持,营造良好的多学科融合环境,加强协同创新,深化综合改革,提升教育内涵,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进而使其发挥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最大潜能,成为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强力支撑。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双一流一流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关注一流学科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确认工作(二)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