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宏飞, 白雪瑞, 李晓宁
(中国科学院前沿与教育局重点实验室处,北京 100864)
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顺应国际形势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和科技发展新趋势下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国科学院作为“一支党、国家、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和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一直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和主要参与者[1-3]。过去30多年里,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推动学科发展、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5]。然而,在日常科研管理中发现,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引领地位已不再明显[6],来自于高校、其他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等创新主体的竞争压力越发明显。本文旨在通过历史数据梳理和分析,将这种变化趋势呈现出来,以期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自1984年以来,全国共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296个;其中,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依托中国科学院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为89个,占全国的30.1%;教育部累计147个,占全国的49.7%;其他部门累计60个,占全国的20.3%。中国科学院历年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相当于教育部的60%[7]。国家历年批准新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如图1所示。
图1 国家历年批准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等部门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1)本文所指国家重点实验室类型均为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含其他部门主管、依托中国科学院建设或联合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
随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中国科学院有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并入国家研究中心,5个因评估不合格而遭淘汰,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为78个[8],占全国现有25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30.2%。78个实验室的学科领域分布在地学23个、生物17个、信息12个、化学11个、数理8个、医学2个、材料3个、工程2个,分别占国内同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比例为52.2%、37.8%、37.5%、50.0%、53.3%、6.9%、14.2%、4.7%。
2008年3月,科技部和财政部宣布联合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从基本科研、开放运行和科研仪器设备更新三方面,加大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稳定支持力度[9-10]。图2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近2个评估期获得专项经费支持的情况。总体上看,最近一个评估期内获得的专项经费支持情况明显好于上一个评估期。尤其是仪器设备费,每个实验室最近一个评估期平均获得的仪器设备费约是上一个评估期的2~3倍。
图2 中国科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近2个评估期获得专项经费支持的情况2)2)最近一个评估期内,对材料、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费的支持年度是2020—2022年,因尚未执行完毕,故未纳入统计范围。
以2017年统计数据为例,中国科学院从事科学研究的技术人员总数6万人,教育部高校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的人员全时当量为38.2万人年,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数量相当于教育部的16%[11]。综合考虑人员体量及中国科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占比,可见中国科学院在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竞争力较强。
表1显示了各阶段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可以看出,在8个五年计划阶段,中国科学院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能力波动起伏较大。“六五”“八五”“十三五”期间,中国科学院竞争力较弱,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及全国的30%、教育部的45%;“七五”“九五”“十五”,中国科学院竞争力较强,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国的30%、教育部的75%以上;“十一五”“十二五”,中国科学院竞争力相当于历史平均水平,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略高于教育部的60%、接近全国的30%。
表1 各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对比
从各学科领域看,不同领域内中国科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在全国同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所占的比例差距较大[12](见表2),显示出中国科学院不同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整体竞争力不均衡。
表2 各领域、各部门实验室数量
中国科学院数理、地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国同领域实验室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化学、生物、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国的比例较高;医学、材料、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国的比例较少。
统计分析1990~2018年间6个评估期(1990~1994年、1995~1997年、1999~2003年、2004~2008年、2009~2013年、2014~2018年)的结果[13-14],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1990年以来,全国共有1101个次国家重点实验室(早期包含部分部门重点实验室)参加评估,其中获得优秀的实验室个数为229,优秀率为21%;较差的实验室个数为96,较差率为9%。同期,中国科学院共有372个次实验室参加评估,其中获得优秀的实验室个数为99,优秀率为27%;较差的实验室个数为19,较差率为5%。教育部共有550个次实验室参加评估,其中获得优秀的实验室个数为106,优秀率为19%;较差的实验室个数为57,较差率为10%。从整体上看,中国科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质量明显高于教育部,同时也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见图3)。
图3 全国、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在6个评估周期的优秀率对比
从动态变化看,在1994~2013年,中国科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质量始终明显高于教育系统和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平均水平;但是在2014~2018年评估周期,中国科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教育系统的优秀率相差较小(见图4)。
图4 全国、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在6个评估周期的较差率对比
从较差率指标看,1990~1993年,中国科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较差率较高,是因为早期参评实验室数量少,4年间仅有9个实验室参加评估,其中有1个实验室评估成绩较差,较差率为11%。1994~2013年间,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较差率都显著低于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但同样是在近5年内的差距不明显。
30多年来,在我国历年新建的29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有1个因建设验收不合格遭淘汰,有28个因评估不合格遭淘汰,总计淘汰29个,总淘汰率为9.8%。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17个遭淘汰,总淘汰率为11.6%,占全国遭淘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58.6%,高于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国的比例(51.5%)。遭淘汰时间主要在2009年之前[15],近5年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遭淘汰。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5个遭淘汰[16],总淘汰率为5.6%,占全国遭淘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17.2%,低于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国的比例(30.9%),遭淘汰时间分别是2002、2003、2014、2015年。
综上所述,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相对竞争力始终高于教育部,但近年来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优秀实验室占比越来越低,较差实验室占比有增加趋势。造成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科研布局的问题,有人才流失的问题,也有科技体制机制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职责的有效发挥。中国科学院已经将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作为推进科研院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将直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加以解决。我们坚信通过重组重塑,中国科学院将真正成为重大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的主力军、高端科技人才的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