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灵会,魏常宝,钱 铭,马诚明,姚剑雄,陈晓林
(1.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20;2.甘南藏族自治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甘肃 合作 747000;3.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甘肃 合作 747000)
当城镇既有建筑使用到一定时期后,或多或少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尤其是地处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既有建筑,因使用维护不当,导致地基浸水,引起地基土湿陷,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裂缝、倾斜等,存在安全隐患[1]。受制于城市规划审批限制,许多老旧小区无法拆除重建消除安全隐患,只能采取维修加固的方式进行处理。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背景下,维修加固能够最大限度利用既有建筑结构,保留了城市街区的原始风貌,留住了乡愁记忆。在城市建设管理中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发展理念,避免大拆大建,减少资源浪费,节约资金,经济合理性显著,既有建筑维修加固意义重大[2]。城镇老旧小区加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随着国家出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指导意见,加快城镇老旧小区加固改造工作,建立了存量资源整合利用机制。对城镇既有建筑地基基础的加固处理经常需要在居民正常生活的条件下采取技术措施,和新建项目相比增加了施工难度。既有建筑维修加固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前期的检测鉴定、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到中期的加固设计,再到工程招投标、施工,到最后竣工验收[3],这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涉及管理事务压力大,专业门类多,质量安全控制和管理难度大、要求高,这对项目相关单位的管理及建设单位的协调与统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因此,在既有建筑维修加固项目中引入过程管理和全过程管理是必要的。
既有建筑维修加固与新建存在设计目标、建设内容、制约因素方面显著差异,其实施程序与新建不同,实施程序如图 1 所示。
建设单位根据维修加固目标和管理程序要求,在图 1 实施程序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于某一项目的实施程序。
过程管理包括策划、实施、监测(检查)和改进(处置)四个部分,即 PDCA 循环。PDCA 循环又称为戴明循环,是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在休哈特统计过程控制思想基础上提出的[5]。在维修加固工程中引入过程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各个阶段尽可能少发生偏差,使项目各个阶段的各个工序受控,保证加固工程各个阶段成果的质量。
全过程管理是在过程管理的基础上运用过程管理的理论,对一个项目系统各阶段过程管理的子系统汇总,涉及项目整个建设周期的全部管理活动的管理体系[6,7]。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既有建筑,进行科学完整的质量安全检测鉴定是推动项目决策和设计实施的重要依据。现场检测鉴定管理主要从安全和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检测鉴定施工安全管理通过签订安全协议、下发安全作业指导书、下达安全交底的方式,对现场检测鉴定施工安全进行有效约束。而检测鉴定施工技术管理通过规范、标准和其现场作业的方案和技术指标进行要求。建设单位应要求检测鉴定单位上报其检测鉴定方案、检测鉴定人员资格等,并按其上报内容及时监督检查,规范其检测鉴定施工行为,确保检测鉴定实施过程的施工质量。这样才能保证将来所提交成果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检测鉴定项目招标期间,通过编制招标文件对检测鉴定行为和提交的成果文件进行规定,防止检测鉴定成果文件质量有较大缺陷,深度不足。另外在评标时,降低投标价格分比例,增加技术评分比例,防止低价格中标后带来的质量缩水。中标后,签订合同时再次对检测鉴定进行约定。不同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检测鉴定合同没有标准的制式合同格式,也没有通用条款和专用条款,检测鉴定合同管理也有诸多空白。
当前在没有审查评估制度的前提下,一般建设单位都不能对检测鉴定文件进行有效的审查、评估和验收。而实际上,因检测鉴定报告深度不足、质量不达标,给建设单位的使用造成麻烦,对后续改造、维修加固不能有效提供技术依据与技术支撑。现阶段在没有强制审查评估的条件下,建设单位可以组织专家论证的方式进行评审验收。这也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验收方式,为大多数单位所采用。因此可以参照勘察、设计项目的审查制度,建立审查制度进行验收[8]。
检测鉴定后,根据建筑结构安全及受损程度,多方案比选制定安全、科学、经济的维修加固方案,从而推进项目进入到咨询决策阶段。咨询单位进行项目方案设计和投资估算编制,并在此基础上编制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交建设单位决策及上报上级管理部门审批。咨询报告大多通过评审论证方式验收,建设单位向咨询单位提供准确无误的技术资料,办理相关手续,组织论证评审会,严格按国家和政府要求的建设程序推进各项工作。
咨询决策阶段确定采取维修加固方案后,项目进入到设计阶段。该阶段对符合招标要求的设计工作进行招标。对达不到招标要求的设计工作可采用其他方式或直接择优发包。设计阶段的管理可按投资、质量两个方面进行。对于投资管理,主要以经审批的设计概算为最高限价,委托设计单位进行限额设计。对于设计质量管理,主要从施工图审查或施工图专家会论证两个渠道进行审查、论证。
设计单位提交已审查的设计文件后,项目进入到施工准备阶段,建设单位根据招标范围和规模通过招标、其他或直接发包的方式选择施工单位。投标施工单位须持有特种工程施工资质,且有实际相似工程案例。建设单位办理各类批件、证件,推动项目准备与项目实施。
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施工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包括成本控制与成本分配两大环节。成本控制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企业达到成本最小化。成本分配解决如何归集、分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成本核算。
建设单位在施工阶段成本管理与控制主要以最高限价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严格控制工程变更。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管理活动的业绩和效果,以提高管理工作效能。
施工单位进度控制管理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进度目标,编制进度计划与资源供应计划,进行进度控制,在与质量、费用、安全目标协调的基础上,实现工期目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不断检查计划的实施状况,并将实际实施情况与计划进行对比,若有偏差时采取有效措施,使项目进度按预定的目标进行,确保进度目标的实现。
建设单位进度管理同样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进度目标,编制进度计划,并据以检查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若发现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进度不一致,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原进度进行调整或修正。
建设单位作为项目的主导单位,对工程质量负有重要责任并承担全面责任。严格履行管理职责,科学确定工程质量目标,对维修加固工程各阶段实施进行协调和质量管理,督促工程各参建单位和人员落实质量责任。
施工单位作为工程主要实施单位,对工程负有主要责任。施工单位制定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验收程序,严格落实各工序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质量验收程序,严把材料关,将维修加固工程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扼杀在萌芽前。
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要求强化安全生产的主动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各单位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同时需要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强化各参建单位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督促与工程施工有关的单位开展应急演练,建立应急措施,督促施工单位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施工现场是动态的,要结合施工现场环境,合理布置施工设备,确保各项安全防护设施到位,做到安全施工规范化、程序化,对施工机具和人的各种不安全状态等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整改,及时排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建设单位合同管理是中心任务,主要从防范索赔、风险等,努力排除或减少合同争议,保证在尽可能节省投资的情况下,按期或提前获得符合合同条件的工程。同时,建设单位需监督施工单位分包合同的签订,防止违法分包、肢解分包。
施工单位要建立合同实施的保证体系,使项目的全部合同事件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合同目标的实现。建立合同管理的工作程序,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使总承包合同的实施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按规定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合同管理工作,并纳入建设单位合同管理体系。
组织与协调就是围绕实现工程的各项目标,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组织协调各参建单位、相邻单位、政府部门等全力配合工程项目的实施,以形成高效的建设管理团队,共同努力实现工程建设目标的过程。对于维修加固项目,建设单位的组织与协调由内部的组织与外部的协调构成。对于内部的组织,项目前期就确立项目负责人,立项后,成立项目管理组,根据所实施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复杂程度扩充建设管理梯队,为实施的工程负责。外部的协调是项目实施阶段对外协调的主要工作,以建设单位为中心,协调与项目有关的各外部单位,统筹开展与工程相关的工作。
施工单位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领导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对内组织、对外协调工作。对内组织工作包括人际关系、组织关系、供求关系、配合关系、约束关系等。对外的协调主要采用建立协调会议制度,及时与建设单位、其他利益相关单位组织项目协调会,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充分调动工程建设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和融洽各方关系。施工单位禁止违法分包或肢解分包工程,所有分包仅限于劳务分包和个别专业性强的专业分包。施工劳务分包需向建设单位备案。
另外,以建设单位牵头,以施工单位为主体成立施工现场联合临时党支部,将各参建单位党员和积极分子纳入临时党支部,共同应对工程施工期间各种矛盾,化解各方矛盾,统筹协调各方关系,维持社会稳定,避免在传统模式下各参建单位各自为政的现象。各参建单位虽代表了不同的责任主体,但又在联合临时党支部的平台上凝聚成一股力量,为工程建设服务,突出了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对施工质量的检测,在施工各阶段,建设单位及时委托第三方介入。完工后,再对其维修加固效果进行综合鉴定评估。加固施工质量检测可在施工阶段中穿插进行,加固后的评估根据维修加固施工质量检测、加固设计、各层级验收,通过安全性鉴定的方式对完工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
对于既有建筑维修加固项目,验收管理主要分为检验批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竣工验收 5 个层级。对于检验批验收、分项工程验收,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验收;对于分部工程验收,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验收;对于单位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参建各责任方项目负责人参加验收。一般情况下,加固施工项目单位工程验收即为竣工验收。
兰州某小区 1~3 号住宅楼加固工程目前是甘肃省内技术水平较高、规模体量最大的地基基础静压钢管桩加固项目,是目前甘肃省静压桩桩径最大、桩长最长、顶升量和纠偏量最大、纠偏难度最大加固纠偏工程。并且在 2 层及以上住户均未搬离仍正常生活的条件下完成加固与纠偏,属甘肃省内首创,国内罕见。项目自 2020 年 8 月开工,2021 年 6 月已通过预验收。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取得了政府及项目所在地住户的一致好评。项目的实施为既有建筑物特种维修加固技术应用提供了成功案例、积累经验和技术成果。
该项目 1~3 号住宅楼共 16 个单元 254 户,各楼均为地上 8 层框架结构。1 号楼建筑面积 8 719 m2,2 号楼建筑面积 7 666.8 m2,3 号楼建筑面积 7 863.8 m2。各楼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地基处理采用素土挤密桩处理,处理深度 12.0 m,桩顶设 0.5 m 厚 3∶7 灰土褥垫层。本次 1~3 号住宅楼地基基础均采用坑式静压钢管桩进行加固,各楼静压桩加固施工完成后采用整体顶升法对建筑进行纠偏处理。1 号住宅楼钢管桩 384 根,施工总桩长 15 336.01 m,平均桩长 39.94 m;2 号住宅楼钢管桩 358 根,施工总桩长 13 249.32 m,平均桩长 37.01 m;3 号住宅楼钢管桩 346 根,施工总桩长 11 795.94 m,平均桩长 34.09 m。以上 1~3 号住宅楼总桩数达 1 088 根,总桩长达 40 381.27 m。
本项目全过程管理包含从项目前期检测鉴定、咨询、决策到工程设计,到施工阶段,最后到验收的全过程中,运用过程管理的理论,对各个阶段的目标进行控制、偏差进行分析、经验总结等。本工程在实施前期就制定了从“检测鉴定→可行性研究→立项→设计→招投标→加固施工→验收前的评估→验收”的实施计划程序。
1~3 号住宅楼出现沉降变形和倾斜后,建设单位及时委托进行检测鉴定。本工程现场检测鉴定的管理从安全和技术两个方面执行。安全管理如前文采用签订安全协议、下发安全作业指导书、下达安全交底的方式。技术管理主要依据规范、标准和检测鉴定方案对现场检测鉴定施工作业,对成果文件采用专家会论证的方式进行验收。本工程各楼检测鉴定结果如表 1 所示。
本项目进入到决策阶段后,咨询单位就维修加固进行方案设计和编制投资估算,并在此基础上编制项目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交建设单位决策及上报上级管理部门决策与审批。建设单位积极配合,提供技术资料,办理相关手续,组织论证会,配合完成项目可研批复,完成项目立项前的各项手续,严格按国家和建设单位要求的建设程序推进工作。
本工程实施难点主要有以下 3 个方面:①降低搬迁过渡成本,减轻地方政府财政负担,2 层及以上住户不搬离,需在 2 层及以上住户正常生活条件下对各楼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并进行顶升纠偏;②导坑开挖至压桩期间及钢管内浇筑混凝土期间,钢管桩临时托换问题以及控制建筑在施工期间的附加下沉;③在简易的施工条件下如何进行整体顶升纠偏。
可研批复后,项目进入到设计阶段。本工程通过公开招标择优选择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根据审批的概算对本工程进行限额设计,通过周密细致的设计,尽量降低施工阶段的工程变更。关于设计质量,本工程以委托审查的方式进行设计质量审查。
楼号 地基基础主要检测结论 安全性鉴定评级1 号住宅楼1)地基处理深度范围内素土土体挤密系数不满足设计要求,地基处理深度范围内部分土体具有湿陷性2)A 段相邻柱基的沉降差介于 3~98 m m,B 段相邻柱基的沉降差介于 2~26 mm,大部分柱间沉降差不满足规范要求地基基础安全性为 C u 级,上部承重结构安全性为 Bu 级,围护系统承重部分安全性为 Bu 级,建筑整体安全性评定为 Csu 级2 号住宅楼1)地基处理深度范围内素土土体挤密系数不满足设计要求,地基处理深度范围内部分土体具有湿陷性。A 段部分地基土已饱和,存在明显浸水影响,15.0 m 以下土体饱和2)A 段相邻柱基的沉降差介于 1~72 mm,B 段相邻柱基的沉降差介于1~69 mm,大部分柱间沉降差不满足规范要求地基基础安全性为 C u 级,上部承重结构安全性为 Bu 级,围护系统承重部分安全性为 Bu 级,建筑整体安全性评定为 Csu 级3 号住宅楼1)地基处理深度范围内素土土体挤密系数不满足设计要求,地基存在轻微浸水影响,15.0 m 以下土体饱和2)A 段相邻柱基的沉降差介于 2~36 m m,B 段相邻柱基的沉降差介于 2~42 mm,大部分柱间沉降差不满足规范要求地基基础安全性为 C u 级,上部承重结构安全性为 Bu 级,围护系统承重部分安全性为 Bu 级,建筑整体安全性评定为 Csu 级
施工单位劳务招标严格按照招投标法规进行,并及时向建设单位备案,劳务分包无违法分包或肢解分包现象。建设单位成本管理主要以审批的概算作为最高限价进行,施工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则从成本分配和成本控制两个方面进行。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均按前文所述进行。项目负责人各成立项目管理组,负责项目实施阶段对内组织与对外协调,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服务。施工期间,工地现场以建设单位牵头、施工单位为主体成立了工地联合临时党支部。在临时党支部平台下创造性地开展有声有色的党建工作的同时,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化解各方矛盾,统筹协调各方关系,有力促进了项目建设。
该工程在加固施工过程中第三方检测鉴定单位早已介入,施工质量检测在施工过程中穿插进行,对各个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最终在各分部工程完成验收后出具加固后安全性鉴定报告。经检测鉴定,本工程施工质量合格,加固后解决了建筑的安全隐患,安全性达到鉴定标准要求。
通过加固前、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的沉降及倾斜观测,该工程各楼加固后,沉降变形稳定,纠偏后倾斜变形满足规范要求,地基基础加固达到设计目标,工程质量合格。
本工程的验收按照前文所述分为 5 个层级进行。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及时履行监督验收程序。经验收,本工程验收合格,施工质量达到设计与验收规范要求,也达到了合同约定的施工质量要求。
随着国家城市老旧小区改维修造政策的推动,老旧小区维修改造现已深入实施,大量的存量建筑走向维修改造利用阶段,越来越多的老旧建筑需要维修加固后再利用。在既有建筑维修加固与改造的工程实践中,应探索实施阶段全过程工程管理,总结有益的经验,提高在维修加固项目实施阶段全过程中的统筹服务能力。要及时总结实践经验,积累沉淀相关技术与知识,增强建筑服务企业的全过程一揽子总承包技术服务与能力,为行业提供有益参考。
既有建筑维修加固工程技术难度大,不可预见因素多,各方矛盾突出,实施全过程各阶段工程管理系统性、专业性强。既有建筑维修加固能够充分发挥原有建筑结构的余热[9],通过对存量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惠及民生,促进内需,同时也节约了建设投资。建设单位是既有建筑维修加固项目实施全程各阶段管理的集大成者,随着此类项目的增多,有必要系统地做好维修加固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工作[10,11],为既有建筑维修加固项目建设“增值”,使既有建筑使用功能的最大化发挥[12]。本文通过总结既有建筑维修加固项目全过程管理,并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进行了说明,对既有建筑维修加固项目全过程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