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秦风明
34年前,她一毕业就下定决心扎根壶关大山深处的农村学校,为山区教育事业倾力奉献;34年来,她坚守在三尺讲台上,既当老师,又当妈妈,用无私的爱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天。她就是长治市壶关县东井岭乡常行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侯玉兰。
侯玉兰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十余年的求学生涯,她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梦想的追逐。
1986年,侯玉兰以民办教师的身份踏上了教育人生的拓荒之路,走向了壶关偏僻的东南山区一个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离家较远的学校——南行头小学。风雨飘摇的卧室兼着办公室,屋内摆放着一张落满灰尘的简陋书桌,墙角屋顶还布满蛛网。校园的操场里除了杂草,时不时还有鸡鸭牛羊的粪便。
出生在山区的侯玉兰明白,山里孩子的唯一出路就是多学知识。当她第一次走上讲台,看到孩子们举起的小手连成了一片美丽的小树林,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清纯明亮、渴求知识的眼睛时,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念:“我要留下来,用我的知识和智慧,放飞孩子们心中的梦想。”
从那以后,她向名师学习教学艺术,不断汲取现代教育的先进思想和理念,力争做一名出色的青年教师。付出与回报牵手,侯玉兰的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和真诚努力,为她的教育梦想插上了翅膀。
师德的核心就是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在任教的这些年里,侯玉兰接触过很多单亲家庭孩子和留守儿童,由于关爱缺失,这些孩子叛逆心理严重。面对这一现状,侯玉兰主动转变工作思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努力给这些孩子创造温暖的家庭氛围。无论是在学校的宿舍,还是在孩子们的家里,侯玉兰都已然成为了“常客”,她用爱一点点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的心。如今,很多孩子都亲切地称她为“老师妈妈”。
班里有一位特困生叫小超,他家在本地是出了名的贫困户。他的母亲改嫁,父亲得了严重的乙肝病,丧失了劳动能力,父子俩仅靠微薄的低保维持生计。每到寒假,别的孩子都买好了过年的新衣服,只有小超穿别人送的旧衣服过年。侯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2019年的寒假,她和另外两位老师凑了几百块钱,给孩子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买了过年的新衣服。孩子感动地说:“侯老师就是我的亲妈妈,我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她!”之后数年,侯老师每年都要为小超买新衣服,每个新学期都会为小超准备各种学习用品,小超每学期的练习册和寒暑假的作业费用都是由侯老师为他负担。小超的父亲动情地说:“侯老师,你真是个难得的好老师啊,孩子碰上你,可真是好福气!”
“山里的孩子比较‘野’,带起来会比较困难,需要我们用爱与他们交流。”这是侯玉兰执教多年来一直挂在嘴边的话。在寄宿制学校,孩子们年纪小,有时会装病想回家。遇到这样的孩子,侯老师就给他们几块饼干,说:“这个饼干就是我自己生病时吃的,吃完后就不难受了……”果然,孩子们吃完饼干后就高高兴兴地去教室上课了,把自己的“病”忘得一干二净。
侯玉兰身上常带着一个笔记本,随时记下班级中发生的事情并及时处理。有一次,她在教室外听到班中有个孩子发言:“我想成为乒乓球奥运冠军,可是我没有乒乓球拍……”侯老师听后很心酸,当场记在了笔记本上,虽然当时工资很低,但她仍然省吃俭用为这个家境贫困的学生送上了一副球拍。后来,这个孩子在习作《我心中的灯》中这样写道:“那是一双充满智慧和温暖的眼睛,一直以来,侯老师对我的鼓励像一盏明灯,照耀我不断前进!”
在侯玉兰办公桌的抽屉里,堆放着很多的常用药品。侯玉兰介绍,她执教的34个年头都是在贫困乡村,一旦碰上哪个学生感冒发烧,或者不小心摔伤了,这些药就可以派上用场。几个年轻老师和她开玩笑,说她是班主任兼生活老师和妈妈。她说她不图什么,只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快快乐乐地学习、健健康康地成长。看着活蹦乱跳的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学习、生活,疲惫了一天的侯老师感到莫大的欣慰。特别是当跟孩子们一起吃饭、一起娱乐,孩子们亲切地叫她“妈妈”时,她的心里觉得无比幸福。
在学校,侯玉兰主要负责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由于学校老师少,她平均一周要上28节课,一天最少也要4节,最多的时候一天要上到6节。除了在本班授课以外,有时她还主动去帮着代其他班级的课程。
2019年中秋节后,学校一名教师因脑溢血住院,二年级的语文课没有了老师。校长一找到侯老师,她二话不说就爽快地答应下来。两个年级的低段语文课,一周在24节课以上,平均每天5节课。侯老师像个陀螺一样团团转,没有一点休息时间。可她总是淡淡地说:“谁没有生病的时候,总不能让学生没人管吧。”朴实的话语、繁忙的身影,折射出了一名乡村教师的高尚心灵。
2020年9月,侯老师因结肠瘤做了手术,本来她可以请一个月病假,但考虑到学校老师少,怕校长因缺教师而头疼,她出院后只休息了不到10天,就出现在讲台上。大伙儿见她工作这么拼,都很心疼和感动。
为了工作,侯老师显然忘记了自己也是母亲。她的孩子在县城读书,每当孩子生病,班主任给侯老师打来电话,她都因自己的学生没人看管,不能照顾孩子。丈夫在外工作,饥一顿饱一顿,她无暇顾及。为人母、为人妻,侯老师欠下了很多很多。
多年来,因为学校条件差、生活不方便等原因,这里的老师先后换了一批又一批。曾经,她也有调回县城的机会,但为了学校的孩子,侯玉兰选择了默默坚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生”消得人憔悴。34年里,侯玉兰先后获得“山西省模范教师”,市、县“优秀教师”,市、县“模范班主任”,市、县“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9年,她又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第六届“TCL希望工程烛光奖计划”优秀教师奉献奖。看着那些沉甸甸的证书,侯老师说:“这些不光是荣誉,更多的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