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倩
(深圳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广东深圳 518020)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均为阴性的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病理类型的15%~20%[1]。TNBC具有转移率高、死亡率高、预后差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已成为近年来乳腺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TNBC患者不能从针对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及抗HER2的靶向治疗中获益,化疗是TNBC全身治疗的唯一选择[2]。新辅助化疗(NAC)可提高手术的可行性,同时降低术后复发率[3]。联合应用蒽环类抗生素和紫杉烷类目前是用于高危患者的标准治疗[4]。TNBC患者NAC的疗效各不相同,准确的预后预测方法不但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而且有助于减少不当治疗所造成的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已被发现与卵巢癌、肺癌、肠癌、乳腺癌等多种实体瘤患者的化疗敏感性和预后有关[5]。本研究对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均由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57例TNB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探讨NLR对TNBC患者NAC的预测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均由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57例TNBC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5.85±5.84)岁;绝经22例,未绝经35例;组织类型:浸润性导管癌43例,其他类型14例。本研究经深圳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经空芯针活检穿刺确诊为乳腺癌;②既往未接受过手术、化疗、放疗等抗肿瘤治疗。排除标准:①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活动性感染者;②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者。
1.2 分析方法 57例患者经CT、超声、骨显像(钼靶)等系统影像学检查、TNM恶性肿瘤分级(UICC第6版)[6]为ⅡA或ⅢA。确定这57例患者接受NAC方案,即4个周期的EC(表柔比星100 mg/m2,环磷酰胺600 mg/m2),1次/3周,序贯12个周期的P(紫杉醇80 mg/m2)/周,NAC后行根治性手术。环磷酰胺联合蒽环方案:第1 d,环磷酰胺500 mg/m2;表柔比星100 mg/m2或吡柔比星60 mg/m2,每21 d为1个治疗周期,共4~6个周期。或紫杉类联合蒽环方案:第1 d,表柔比星75 mg/m2;第2 d,紫杉醇175 mg/m2,每21 d为1个治疗周期,共4~6个周期。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方法:所有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行原发灶空心针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癌。获得的组织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确定肿瘤的ER、PR、HER2、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表达情况。乳腺组织标本均采用4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按照标准的程序完成免疫组化染色和分析。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7]评价治疗性抗肿瘤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NLA。在进行NAC前,诊断时采集外周血,采血当日无发热等临床感染征象。NLR=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绝对淋巴细胞计数。根据亚洲乳腺癌人群研究所报道的临界值,以NLR值3.0作为临界值,分组为高NLR(<3.0)和低NLR(≥3.0)[8]。记录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大小、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占比、组织学分级、术中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及复发转移情况。②NLR与TNBC患者NAC及根治术后的预后关系。所有患者均门诊随访至2018年6月31日,随访形式主要为门诊复查或电话访问。总生存时间(OS):从NAC的第1 d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或末次随访的时间。无病生存时间(DFS)定义为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OS和DFS,并用对数秩检验对各组间的结果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NLA的比较 所有患者中NLR在0.6~11.9,平均NLR为(2.25±0.67)。低NLR患者为36人,占63.2%,高NLR为21人,占36.8%。表1结果表明,低NLR的TNBC患者有较高的Ki-67指数,更容易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同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是否绝经的在不同的NLR分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1 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NLA的比较(%)
2.2 NLR与TNBC患者NAC及根治术后的预后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NLR患者的OS及D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达到PCR的TNBC患者中,低NLR者其OS及DFS更长,见图1、图2。
图1 不同NLR与57例TNBC患者NAC术后的预后关系
图2 不同NLR与19例达到PCR的TNBC患者NAC术后的预后关系
NLR为免疫系统的重要评价之一,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状态。中性粒细胞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远处转移,而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反应中起核心作用。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 NLR与TNBC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之间存在相关性[5]。
NAC可以提高患者远期疗效和生存率,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首选的治疗方式。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PD1、PDL1、CTLA4等免疫标记物的表达与TNBC中NAC是否达到PCR有关[9]。PCR是目前评价NAC疗效的公认的指标。NAC相关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TNBC比其他亚型乳腺癌对NAC更敏感[10],可获得更高的PCR率。本研究发现,PCR与NLR显著相关,与高NLR组相比,低NLR组有较高的PCR率。可能因为NLR在淋巴细胞活性较高的肿瘤亚型(如TNBC)中相对较低,化疗可能会进一步激活低NLR患者的免疫应答,从而加速抗肿瘤作用[11]。
近年来,分子标志物在乳腺癌NAC中的预测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TNBC的Ki-67多呈高表达水平,较高的增值活性可能预示着肿瘤对化疗敏感。在TNBC中,增殖标记Ki-67被认为是NAC的PCR的预测生物标记物[12]。本研究结果发现,低NLR组有较高的Ki-67指数。同时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也发现,低NLR的TNBC患者NAC后的复发转移情况较好。以上结果表明,低NLR可能是TNBC患者的一个有用的代谢性指标,在需要NAC的TNBC患者中测定NLR,可以为预测治疗的效果提供有效可靠的依据。
NLR的临床可操作强,容易测量,无需任何特殊设备或侵入性采集。因此,有必要进行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TNBC患者施行NAC后的预后与NLR之间的相关性。
既往的研究发现,术前外周血NLR作为全身炎症指标,可作为多种实体肿瘤预后的预测因子。术前NLR值与化疗后疗效的结果表明,不同的NLR患者的OS及D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达到PCR的TNBC患者中,低NLR者其OS及DFS更长。这与Asano等[8]的研究结论一致。这可能与NLR升高反映了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中性粒细胞增多,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具有保护作用的淋巴细胞减少,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增强,从而使患者预后不佳。
综上所述,NLR对于施行NAC的TNBC患者的术后疗效有重要的提示作用,以及有较好的患者预后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