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局部封闭麻醉对小儿疝气术后康复的影响效果分析

2022-09-23 03:28
大医生 2022年18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疝气

赵 琪

(东明县中医医院麻醉科,山东菏泽 274500)

小儿疝气是常见儿科疾病,腹股沟斜疝的发病率最高[1]。小儿确诊疝气后,需早期进行有效治疗,解除患儿的不适症状,恢复躯体健康[2]。但小儿年龄尚幼,身体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手术耐受力更差,疼痛症状更明显[3]。静脉全身麻醉可使患儿手术期间的镇痛镇静效果较为理想,保障顺利完成手术。但患儿术后常有明显疼痛症状发生,疼痛刺激会导致患儿术后康复速度缓慢,增加术后镇痛药物用量,降低患儿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甚至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预后。在手术结束时给予罗哌卡因后局部封闭,可继续发挥麻醉效果,缓解术后疼痛症状[4]。基于此,本研究以60例小儿疝气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罗哌卡因局部封闭麻醉的效用,旨在促进患儿早期下床活动,加速患儿躯体功能恢复,现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明县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小儿疝气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中男28例、女2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4.67±2.19)岁;病程3~23 d,平均病程(13.27±6.48)d;斜疝25例、直疝5例;左侧19例、右侧10例、双侧1例。观察组患儿中男29例、女1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4.41±2.18)岁;病程4~23 d,平均病程(13.50±6.49)d;斜疝28例、直疝2例;左侧18例、右侧10例、双侧2例。两组患儿的一般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东明县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疝外科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选择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5]中的小儿疝气诊断标准;②具备手术适应征。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腹部手术史;②存在小儿脑瘫等神经功能疾病;③属于复发疝。

1.2 麻醉方法 术前指导患儿禁食禁水3~8 h,入室后创建2条及以上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两组患儿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给予2.0 mg/kg丙泊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38,规格:20 mL∶0.2 g)、0.08 mg/kg维库溴铵(浙江永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476,规格:4 mg)、0.3μg/m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2,规格:按 C22H30N2O2S计 2 mL ∶ 100 μg)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起效后给予喉罩插入,术中给予0.2μg/(kg·min)舒芬太尼、0.2 mg/(kg·h)丙泊酚静脉持续泵注进行麻醉维持,术前5 min停止用药。皮肤缝合至皮下组织时,再次消毒局部皮肤,局部封闭麻醉手术切口部位,回抽确定无回血。给予对照组患儿0.9%生理盐水局部皮下多点注射,注射部位为手术侧,注射量2~3 mL。给予观察组患儿0.2%罗哌卡因(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027,规格:10 mL∶100 mg)局部皮下多点注射,注射部位为手术侧,注射量2~3 mL。术后患儿清醒且生命体征稳定后,鼓励患儿逐步尝试下床活动;术后2 h给予少量温水饮用,多次饮用后无不适可尝试进食全流质食物;术后患儿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检查指标恢复,未见并发症,则可出院。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镇痛效果。在术后1 h、2 h、4 h、8 h、12 h、24 h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6]评估,总分值0~10分,分别在静态、动态下进行评分,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严重疼痛,分数高低与疼痛程度呈正比。②术后疼痛介质水平,指标包含血清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及β内啡肽(β-EP)3项,在术后即刻、术后24 h检测,抽取5 mL空腹静脉血,常规离心分离,离心速率3 000 r/min,离心时间10 min,获取上层血清,PGE2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SP、β-EP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③不良反应,包含术后发热、恶心呕吐、寒战4项。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不良反应总发生例数/总例数×100%。④术后康复时间,包含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4项。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术后镇痛效果、术后疼痛介质、术后康复时间)均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不良反应)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术后镇痛情况比较 术后1 h观察组患儿静态、动态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术后4 h、术后8 h、术后12 h、术后24 h观察组静态、动态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术后镇痛情况比较(分, )

表1 两组患儿术后镇痛情况比较(分, )

静态评分术后1 h 术后2 h 术后4 h 术后8 h 术后12 h 术后24 h观察组 30 1.80±0.54 2.09±0.79 2.31±0.71 2.54±0.61 2.67±0.64 2.40±0.59对照组 30 1.93±0.54 3.56±0.86 4.09±0.79 3.71±0.65 4.21±0.57 4.01±0.62 t值 -0.932 -6.895 -9.179 -7.189 -9.842 -10.304 P值 0.355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组别 例数组别 例数动态评分术后1 h 术后2 h 术后4 h 术后8 h 术后12 h 术后24 h观察组 30 2.23±0.74 3.35±0.76 3.02±0.68 3.11±0.65 3.18±0.67 3.00±0.64对照组 30 2.45±0.75 4.94±0.91 4.52±0.87 4.03±0.79 4.35±0.76 4.03±0.71 t值 -1.144 -7.345 -7.440 -4.926 -6.325 -5.902 P值 0.257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儿术后疼痛介质水平比较 术后24 h两组患儿PGE2、SP、β-EP水平较术后即刻均升高,而观察组患儿各项疼痛介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术后疼痛介质水平比较( )

表2 两组患儿术后疼痛介质水平比较( )

注:与同组术后即刻比较,*P<0.05。PGE2:前列腺素E2;SP:P物质;β-EP:β内啡肽。

组别 例数 PGE2(pg/mL) SP(pg/mL) β-EP(ng/mL)术后即刻 术后24 h 术后即刻 术后24 h 术后即刻 术后24 h观察组 30 147.38±30.21 215.43±34.29* 65.99±13.59 102.13±14.27* 73.40±14.24 90.78±14.54*对照组 30 149.44±30.23 310.27±36.98* 65.43±13.58 160.29±17.69* 73.24±14.23 130.27±17.29*t值 -0.264 -10.300 0.160 -14.016 0.044 -9.574 P值 0.793 <0.001 0.874 <0.001 0.965 <0.001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患儿术后康复时间 观察组患儿术后各项康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术后康复时间( )

表4 两组患儿术后康复时间( )

组别 例数 术后排气时间(h) 术后进食时间(h) 术后下床时间(h) 平均住院时间(d)观察组 30 18.43±3.78 4.11±1.29 9.75±1.45 1.23±0.28对照组 30 24.31±3.92 5.19±1.34 12.22±1.49 1.90±0.31 t值 -5.914 -3.180 -6.507 -8.785 P值 <0.001 0.002 <0.001 <0.001

3 讨论

外科手术中与手术后若能维持理想镇痛,可有效减轻人体生理、心理应激反应,提升术后康复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疝气患儿是一种特殊的患者类型,患儿年龄较小,疼痛耐受力低下,这就对手术、麻醉、镇痛有更高要求[7]。为保证小儿手术效果,临床多给予丙泊酚、维库溴铵及舒芬太尼联合麻醉,可保证麻醉效果及麻醉深度,辅助小儿顺利完成手术[8]。但在术后镇痛若达不到理想麻醉效果则难以消除疼痛造成的不良影响[9]。因小儿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会对机体循环功能造成影响,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缓慢。若同时存在较明显的术后疼痛,则会延缓胃肠功能恢复及下床活动时间,继而影响术后康复效果,还会增加血栓及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发生率。若在术后通过口服药物及静脉药物进行镇痛治疗,均会再次影响机体循环,延缓躯体功能康复,不利于患儿预后。在这种情况下,从手术麻醉着手,实现术中有效麻醉、术后有效镇痛,是促进患儿术后康复的一种有效思路。

局部麻醉封闭属于临床提出新型术后镇痛方式,该镇痛方法操作简单、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术后2 h、4 h、8 h、12 h、24 h的疼痛评分更低,术后24 h疼痛介质水平低,术后康复时间短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分析原因如下:罗哌卡因是长效麻醉药物,属于酰胺类药物,可有效阻断钠离子内流,并顺着神经纤维传导促使可逆性阻滞形成,同时具备麻醉与镇痛双重功效。该药的毒性比较小,基本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具有较强的神经纤维选择性,所以低浓度给药也能获得理想的感觉神经阻滞效果[10]。小儿疝气术后疼痛是指患侧腹壁切口疼痛,该部位感觉神经会被髂腹股沟神经支配,在手术麻醉后进行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封闭可有效阻断腹壁前侧的感觉神经,继而起到理想的镇痛目的,且药物药效时间长,所以患儿的术后静态、动态疼痛评分明显更低,疼痛介质分泌量明显减少,术后镇痛效果更理想;且罗哌卡因的药物毒性轻微,基本不会诱发不良反应,所以用药风险更低,更适宜小儿、老人等高风险手术患者应用。术后疼痛是导致患儿康复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也是限制患儿功能恢复、下床活动的重要因素,术后镇痛到位无疑可为功能恢复与早期下床创造良好的生理环境,所以患儿术后康复时间更短。

综上可知,小儿疝气手术应用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封闭,术后镇痛、疼痛介质、术后康复更好,麻醉安全性更高,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疝气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产妇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如何
疝气患者能运动吗?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