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谈《放牛班的春天》中的儿童观

2022-09-23 14:28黄苏萍
江苏教育 2022年62期
关键词:皮埃尔马修儿童

黄苏萍

以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尊重儿童、顺应儿童、发展儿童,教育者要坚守儿童立场,促进儿童发展。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修老师“为了每一位儿童的发展”的教育观,影响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放牛班的春天、儿童生命的春天、教育的春天一点一点化开,值得教育者探究、深思和学习。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教育电影,极具儿童教育艺术,也是教育工作者必看的一部影片。我曾在高中上学时、读师范院校期间、踏上教育工作岗位后多次观看,每次观看都有不同的感悟与理解,却有着相同的震撼。

每个儿童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想成为好孩子的愿望。我们要用心呵护儿童心中最朴素的愿望,相信每一位儿童都想成为一个好孩子,做到尊重儿童、理解儿童、顺应儿童、鼓励儿童、引领儿童、发展儿童。儿童作为发展中的儿童,是具有独立意识的儿童。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正确看待儿童身上的不完美,用爱和尊重、理解和宽容、陪伴和鼓励温暖儿童,引领儿童向上发展。面对这样一群“问题学生”,影片中的克莱蒙·马修老师以音乐作为媒介,唤醒了学生的良知和尊严,唤醒了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让学生拥有了成就感和自信心,并开始学会自我生长。就像影片中的歌词一样“让阴霾一扫而空”“让生命里的春天到来”,马修老师做到了。

一、爱和尊重是开展教育的基础

爱的教育,是给予儿童安全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自己的尊严感。”要想使教育真正发生,就必须学会爱和尊重。影片中,克莱蒙·马修老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一些细节中。初见这群学生时,马修老师被嘲笑是“秃头”“秃子”,当院童唱着“老秃头,老秃头,你完蛋了,这里不是你当王……”时,马修老师却不生气,并在日记中写道:“我念念不忘那首歌,虽然唱得差,但毕竟还是在唱歌。”刚进学校的第一天,马修老师便被学生戏弄了一番,哈珊院长训斥学生并要找出始作俑者时,马修老师却替学生解围。当3名学生偷走马修老师珍爱的乐谱躲在厕所里,另一位老师赶过来准备训斥学生时,马修老师却说什么事都没有发生。面对沉默寡言、父母双双离世的贝比诺,马修老师以“父亲”的角色关爱他,并在自己被开除离开学校时,答应带走了贝比诺。就连最调皮的蒙丹,数次挑衅、威胁马修老师,不过在他准备被送进监狱时,马修老师也坚决反对。马修老师对儿童无私的爱,如诗般清丽美好,如春风般温暖人心,如清泉一样流入儿童的心底,并种下真善美的种子。马修老师让这群被边缘化、几乎被抛弃的儿童感受到了温暖。

爱和尊重,是教育儿童的前提和基础。尊重学生的自然天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马修老师用他的爱和尊重,让教育得以发生。马修老师让院童写下梦想,当贝比诺写不出时,他蹲下身子悉心询问;在皮埃尔违反校纪被关禁闭而母亲来探访时,马修老师为维护他的尊严,谎称他去拔牙;发现学生喜欢音乐,马修老师便成立合唱团,把对音乐的热爱、学生的关爱,谱写成动人的音符,在学生心间流淌。以艺术的魅力,感化儿童的心灵,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

面对这群性格、家庭、境遇、行为特殊的学生,马修老师表现出充分的尊重和理解,积极为学生营造出宽容、平和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天真善良的本性,也赢得了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

二、顺应儿童是一种教育艺术

每个儿童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蕴含无限的发展可能。在时代、家庭、社会、学校等不同环境下读懂儿童、顺应儿童,才能更好地引领儿童发展。顺应儿童,是教育的智慧和艺术。

在第一次走进教室,看到人体骨架嘴里叼着香烟时,马修老师以幽默的方式说道:“教室里不允许抽烟,你也不可以。”他扔掉了香烟,化解了尴尬,也提醒和教育了学生。马桑大叔因乐格克的恶作剧,眼睛受伤流血,马修老师并没有举报和惩罚乐格克,而是让他主动去照顾受伤的马桑大叔,直至他痊愈。在照料马桑大叔的这段时间里,乐格克意识到自己的过失会给别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心灵受到了洗礼,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忏悔。这样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方式,顺应了儿童的心理特征,让儿童通过真实的体验,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儿童愿意接受教育,这比单纯的说教和严厉的惩罚更有效。

顺应儿童要满足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马修老师发现学生喜欢唱歌后便成立了合唱团,以音乐作为媒介,触动儿童、感化儿童、教育儿童,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成立合唱团时,马修老师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音乐基础和噪音条件,分别安排他们为男低音、男中音、男高音、领唱、乐谱打拍以及团长助理等角色,让每位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歌声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合作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一次次愉快的训练缓解了师生矛盾,最后成功完成了合唱表演,更是让学生受到莫大的鼓舞和心灵的震撼。

顺应儿童要掌握适当的教育契机。皮埃尔是个音乐天分极高的学生,有着天使般的长相、天籁般的嗓音,马修老师便充分挖掘他的音乐潜质,让他担任合唱团的领唱。然而,单亲家庭的皮埃尔极度敏感,看到马修老师和母亲在一起时,将墨水泼向马修老师。顺应儿童不是放纵式的任其发展,皮埃尔因为犯错,被马修老师取消了他的独唱资格。皮埃尔自认为自己的歌唱水平高,在合唱团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即使受到处罚也不会被剥夺演唱资格,可是马修老师却出乎意料地这样做了。皮埃尔的自信心受到了极大打击,因此也促使他进行深刻的反省。当伯爵夫人来观看合唱团演唱时,最具音乐天赋的皮埃尔因为过错而不能参加演唱,他心情沮丧,神色黯然。不过,当第一段音乐结束时,马修老师突然示意皮埃尔加入演唱。就在皮埃尔最落寞、最失意、最沮丧而又最渴望演唱的时候,马修老师给了他展示天籁般歌喉的机会。这一惊喜转折之间,让皮埃尔深刻反思自己的错误,懂得了感激,受到了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直抵人心。在马修老师的引导教育下,皮埃尔将音乐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马修老师让他找到了自己,认识了自己,成就了自己,皮埃尔最后成为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发现儿童身上的闪光点、独特性,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把握教育的最佳契机,因势利导,激发天分,儿童才能得到更长远、更充分的发展。

三、发展儿童,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儿童作为教育的对象,发展儿童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使命。数学家、哲学家怀特海曾经说过:“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马修老师唤醒了儿童的良知,激发了儿童的自我意识,让儿童获得自尊感、价值感和责任感,促进了儿童的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从一开始这群学生对马修的嘲笑、对抗、挑衅到最后的信赖尊重,折纸飞机、歌唱为他送行;从乐格克恶作剧整蛊马桑大叔到乐格克流下悔恨的泪水;从皮埃尔仇恨一切、激烈对峙到深情歌唱;从几乎被抛弃、被否定到合唱表演中自信演唱,得到高度称赞和认可,他们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自信、尊严和快乐。在爱和尊重中,这群学生学会了尊重他人,对老师产生了信赖,唤醒了内心的良知。在音乐教育的感化下,他们实现了心灵的救赎和思想的净化,发现了生命中的真善美,体会到了这种情感带给他们的快乐与美好,并学会了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别人。

反之,哈珊校长总是用暴力来惩罚和压制学生的不良行为,虽然学生在他面前很胆怯,但是粗暴压制只能让学生暂时屈从,只要校长一离开,他们就将自己顽劣的本性重新释放出来,甚至更加肆无忌惮。马修老师用爱和尊重、理解和包容、陪伴和鼓励、引导和教育,唤醒了儿童内心的良知,触发了儿童的感恩之情,激发了儿童的自我意识,激发了儿童对真善美的向往和对梦想的追求。

春天,是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季节,是穿越凛冽寒冬,一点一点化开的。马修老师用爱心、耐心为儿童带来了春天,也让学校的教育迎来了春天。就连最暴力、最冷血的哈珊校长也慢慢受到濡染,渐渐地发生变化。看到学生在折纸飞机,他也在办公室折,一次又一次将纸飞机放飞,直到纸飞机飞向很远,他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地笑了。学生踢球时把球踢向了他,他竟俯身将球捡起,示意老师们加入,和学生们一起踢球,踢得畅快淋漓。在晋升大会中得知教辅院失火时,他义无反顾地开车回到学校。在发现所有学生被马修老师带出去游玩后,哈珊校长虽然一气之下开除了马修老师,但是也为学生们的安全长舒了一口气。

以人为本,坚守儿童立场,让“池塘之底”中几乎被抛弃的儿童感受到了被爱、被尊重、被理解、被信任,马修老师用自己的爱心温暖了儿童冰冷封闭的心灵,拯救了一个个失意的灵魂,为放牛班的儿童带来了天真烂漫、充满色彩的春天,让儿童生命中的美好春天,一点一点化开。《放牛班的春天》带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太多的震撼和启发,“为了每一位儿童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尊重儿童、顺应儿童、发展儿童的教育观,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如果我们也能像马修老师一样无私奉献,具有教育智慧,讲究教育艺术,坚守儿童立场,促进儿童发展,相信我们终会迎来教育的春天。

【拓展·链接】

电影讲述的是一位音乐教师霍兰的教育故事。心怀远大梦想的作曲家霍兰,为了生计勉强到一所学校担任音乐教师,最终却在教师岗位上坚守了30年,谱写出一首首动听的教育之歌。家庭生活的重担让霍兰迫于无奈,学校生活、学生教育也曾让霍兰的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在同事和家人的鼓励下,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霍兰逐渐感受到教育的美好,体会到教育的真谛,用自己的真诚和耐心去教化学生。数以百计的学生受到了音乐的启迪,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霍兰不仅赢得了学生的爱戴,还真切感受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

猜你喜欢
皮埃尔马修儿童
生日谜语
想吃两块
皮埃尔摘月亮(下)
皮埃尔摘月亮(上)
马修曾迷上摄影
留守儿童
马修曾迷上摄影
六一儿童
想吃两块
马修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