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置吸痰管持续性低负压吸引对麻醉恢复室患者麻醉复苏质量的影响

2022-09-23 07:01杨珮谢宇宁廖碧珊金琳薛明敏谭小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13期
关键词:插管分泌物气管

杨珮 谢宇宁 廖碧珊 金琳 薛明敏 谭小芳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麻醉科,佛山 528000

麻醉恢复室中全身麻醉患者因麻醉作用弱、肌松药作用消退,意识恢复后常常会引起伤口疼痛、呛咳、躁动等情况。吸痰管清理气管插管及口腔分泌物时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增加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或脑卒中、脑出血的风险〔1〕。同时,吸痰管的反复刺激操作导致患者恶心呕吐、躁动、气管痉挛等并发症,严重影响麻醉复苏质量。因此,如何进行有效吸痰护理,降低麻醉复苏期并发症,提高复苏质量,一直以来都是麻醉护理研究的重点。本研究比较不同的吸痰护理方式对麻醉复苏质量的影响,旨在探讨提高麻醉复苏质量的有效麻醉护理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该院道德及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该院2019年5~11月进入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进行全身麻醉后复苏并拔管气管导管患者。纳入标准:①ASA Ⅰ-Ⅱ级;②择期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手术;③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合并内分泌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及高血压;②手术操作涉及口腔、鼻腔及咽喉部位;③俯卧位手术体位;④困难气管插管。剔除标准:①纳入后术中更改手术方式符合排除标准;②手术中依据病情变化需术后转送ICU复苏患者;③入PACU后出现不良事件影响研究结果或转送ICU患者。根据预实验所得数据进行PASS(power analysis and sample size)分析,共纳入14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C组),后吸组(S组),预置组(P组),每组48例。其中S组2例、P组1例病情变化,术毕送ICU复苏,最后C组48例,S组46例,P组47例。

1.2 方法

1.2.1清理分泌物方法 所有患者入PACU时控制麻醉状态大约在0.5 MAC(七氟醚)。C组患者满足拔管指征时先清理气管和口腔分泌物,然后再拔除气管插管。S组入室患者尚处于麻醉状态时即清理气管和口腔分泌物,满足拔管指征时直接拔管并再次清理口腔分泌物。P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麻醉医生预置12Fr吸痰管在梨状隐窝附近,另一端接上低负压吸引袋子持续吸引口腔分泌物。在PACU满足拔管指征时直接拔管,询问患者是否需要清理口腔分泌物时才予以吸痰管清理。

1.2.2拔管指征 ①患者意识恢复,可按指令睁眼;②自主呼吸平稳,潮气量>7ml/kg,呼吸频率(RR)>10次/min;③吸入空气10 min,SpO2≥95%;④咳嗽和吞咽反射恢复,肌张力恢复正常。

1.3 观察指标

记录各组患者进入PACU时(T1)、拔管期间(T2)、拔管后5 min(T3)、出PACU时(T4)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率(HR)。记录各组患者恶心呕吐、躁动发生、口腔黏膜损伤情况、患者PACU复苏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三组患者各时间点MAP比较

T2时间点三组患者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MAP最低,C组最高,S组居中。T3时间点三组患者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比C组、S组均低(P<0.05),C组与S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1、T4时间点三组患者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不同时间点MAP比较

2.3 三组患者各时间点HR比较

T2、T3时间点三组患者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比C组、S组均低(P<0.05),C组与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4时间点三组患者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各组不同时间点HR比较(次

2.4 三组患者各时间点SpO2比较

T2、T3时间点三组患者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高于S组(P<0.05),C组与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间点三组患者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三组不同时间点

2.5 三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及复苏时间比较

三组患者恶心呕吐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恶心呕吐发生低于S组(P<0.05);三组患者躁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发生躁动高于C组(P<0.05)和P组(P<0.05);三组患者口腔黏膜损伤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口腔黏膜损伤少于C组(P<0.05);三组间PACU复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 三组间不同并发症及PACU复苏时间

3 讨论

全麻复苏期处于麻醉深度转浅、肌松药作用消失,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性降低,拔除气管插管前清除气管、口腔分泌物的刺激往往引起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血浆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反应,增加了诱发心律失常、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1〕。运用不同的药物或方法以降低全麻复苏期拔除气管导管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不足之处〔2〕。

本研究应用气管插管时会厌附近预置吸痰管持续低负压吸引(P组)与常规拔除气管插管时清除分泌物(C组)、深麻醉状态下清除分泌物拔除气管插管(S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P组拔除气管插管期间MAP、HR、SpO2均优于C组与S组,提示拔除气管插管期间P组能较好减轻吸痰管清理气管、口腔分泌物引起的应激反应,降低心血管方面的波动。本研究发现在T2时间点与C组比较,S组MAP较低外,其余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袁璐等〔3〕研究不一致,其研究结果显示深麻醉下清理分泌物后直接拔管MAP、HR、SpO2均优于常规拔管,可能是由于观察指标选取标准不同产生的,本研究MAP与HR选取清理分泌物或拔管是出现的最高值为标准,SpO2为出现的最低值为标准,而袁璐等可能只选取拔管时的观察值为标准。

全麻复苏期由于麻醉作用逐渐消退,气管导管耐受性降低以及吸痰管清理分泌物等刺激常常较易引起一些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性或减少吸痰管刺激有助于降低复苏期并发症发生率〔4〕。本研究发现P组在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躁动、口腔黏膜损伤方面的发生情况优于C组与S组,这可能是由于P组患者术中预置吸痰管持续低负压吸引口腔分泌物,麻醉复苏期吸痰管操作较少。与C组比较,S组躁动发生情况较多,本研究中术毕七氟醚控制在0.5MAC左右进行S组的麻醉下吸痰管清理操作,可能是由于麻醉深度存在个体差异,浅麻醉下进行刺激性操作较易导致躁动发生〔5〕。C组与S组在恶心呕吐、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麻醉复苏期吸痰管清理分泌物的操作是引起复苏时间内恶心呕吐、口腔黏膜损伤的原因之一。

麻醉复苏室的建立对麻醉周转率、并发症及时发现与处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对麻醉护理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中的麻醉护理对策:① 全麻复苏期吸痰管清理分泌物的操作刺激较大,P组由于复苏期较少进行吸痰管操作,结果显示MAP、HR、SpO2波动均优于C组与S组;C组由于清醒时进行气管内及口腔分泌物清理,应注意吸痰管的刺激有可能诱发气管痉挛〔6〕;S组虽然是较深麻醉下吸痰管操作,但患者自主呼吸仍处于抑制状态,气管内吸引时应掌握好时间,否则容易引起SpO2降低。本研究结果也显示,C组与S组T2时间点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气管内的吸引操作对拔管前的SpO2影响较大,麻醉护理应当引起重视〔7〕。② 与吸痰管操作相关的麻醉并发症中较常见为恶心呕吐、躁动及口腔黏膜损伤〔8〕。本研究发现,P组由于复苏期吸痰管操作较少,这三种并发症明显少于C组与S组;C组与S组恶心呕吐与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躁动发生率比C组还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王慧等〔9〕的研究结果相反。这提示复苏期麻醉护理中减少吸痰管操作或提高护理技巧有可能减少相关并发症,同时若要进行深麻醉下吸痰管护理操作时,麻醉护士有必要与当值复苏室麻醉医生商议加深麻醉后再进行吸痰管护理操作以避免诱发躁动。③ 麻醉护理是较新兴的临床护理专业,是临床麻醉学与护理学交叉综合学科,学科研究与学科建设还在不断完善〔10-12〕。麻醉复苏室中的核心原则之一是在患者麻醉复苏期有效清理口腔、气管分泌物提高拔除气管导管安全性,如何提高气管导管耐受性及降低吸痰管操作应激一直以来都关注与研究的重点内容〔13〕。本研究中预置吸痰管持续低负压吸引清理口腔分泌物从降低吸痰管操作方面进行研究,取得较好的结果,但本研究中研究对象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是否有良好效果,也将是以后探讨的问题。

综上所述,全麻中预置吸痰管持续低负压吸引在麻醉恢复室复苏期可明显减轻患者拔管期间心血管应激反应,减少吸痰管操作并发症,改善患者麻醉复苏期质量,提高麻醉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插管分泌物气管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如何提高ICU气管插管患者的安全性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褐色分泌物一直不干净是怎么回事
气管支架助儿童畅快呼吸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可视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在急诊的应用
急诊抢救中光棒引导法与直接喉镜法气管插管效果比较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应用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