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型号装备研制供应链风险评估探索及实践

2022-09-23 08:14郭辰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航天工业管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型号研制供应商

郭辰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2020 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作为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在全球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冲击的整体环境下,特别是在新时期美国等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全方位打压、逆全球化趋势愈发突出、全球装备制造产业供应链重塑的形势下,航天型号装备研制日益呈现出供应链条长、关联环节多、协作配套关系复杂、产业板块跨度大等特点。如何快速准确识别、科学客观评价和及时有效处置供应链上的复杂风险,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实现自立自强、迈向科技强国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某大型军工企业集团航天型号装备研制过程的工程实践,对实施供应链风险评估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进行梳理总结,期望逐步构建起弹性柔性、安全可靠、冗余备份、经济有效的供应链体系,确保航天型号装备能够供得上、不断线、高可靠。

一、基本概念

1.供应链

供应链的通常定义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产品生产的控制,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零部件)及最终产品,最后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交付给最终用户而连成的一个功能性网络结构。从航天型号装备生产研制过程来看,这个功能性网络就是通过产品、物资、经费和信息的流通,最末级物资(元器件/原材料)配套供应单位依次将产品配套至零部组件、单机、分系统供应商单位,最终由总体单位集成形成系统并交付给最终用户,涉及各层级配套供应单位、国防工业部门、用户及装备管理部门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也是诸多单位、军地双方共同参与而形成的串行或并行、动态变化的混合网络结构。典型的供应链结构如图1 所示。供应链涵盖航天型号科研生产服务全周期和全过程,包括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试验验证、综合保障等各个环节,涉及物资资金、技术人员、信息等全要素。

图1 航天型号装备典型供应链结构示意图

2.供应链风险

根据GB/T24420—2009(供应链风险管理指南),供应链风险是指“有关生产及流通整个链路形成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提供给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结构的不确定性对目标实现的影响”。航天型号装备研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由具有不同目标且独立的经营主体组成,虽然整个供应链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但每个节点上不同企业因经营战略、生产模式、技术能力、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都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从而导致供应链风险的产生。因此,航天型号装备研制供应链风险包括所有影响和导致供应链安全运行,使其不能达到目标实现的风险。

3.供应链风险评估

航天型号装备研制供应链风险评估就是对供应链上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并采取控制措施,确保整个供应链顺畅、有序运行流转的综合管理及动态协调过程,评估对象包括产品、质量、计划、经费和信息等。供应链风险评估是对航天型号科研生产现有能力的评估,是以问题为导向的问题评估,是针对装备科研生产链路达到弹性、安全可靠、冗余备份的目标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的评估。通俗来讲,就是对航天型号装备研制供应链路进行全面的体检,用健康的指标体系与现有指标体系进行比对,是提升质量控制效果、优化研制流程、降低研制成本、提升整体效率的管理技术。

二、航天型号装备研制供应链现状

航天型号装备研制经过60多年的系统工程实践,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但受我国制造基础相对薄弱、技术创新亟待突破、自主可控程度不高和产业布局尚需优化的影响,目前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其附加值相对较低。

1.供应链制造基础较为薄弱,制约产能提升

一是发动机、控制系统等航天型号分系统所需的原材料、单机产品供应商生产线单一,产品产能有限。二是生产线专用性强,制约快速转产。由于生产线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未充分考虑研制、批产一体化,导致生产线通用性不足,距离大规模批产和转产还有较大差距。三是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水平不高,也制约了生产效能的提高。四是设计、生产、测试和检验等环节信息资源没有共享,复杂不断的制造、固体发动机装配、总装集成还是用单件小批量模式,亟待创新管理,提升产能。

2.供应链条复杂冗长,产业结构布局不甚合理

就笔者所在的军工集团来看,其承研承制的航天型号装备研制涉及的产品供应商单位性质种类繁多,不仅有集团所属单位、其他军工集团企业、民营企业、工信部直属企业乃至外企,还有军方单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校等;配套的供应链条层级繁琐冗长,最多配套次数多达5 次;配套方式多种多样,有外购、整体外包、设计外协、生产外包、工序外协和检测试验外协等多种方式。此外,从我国供应链分布布局来看,其总体结构布局还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与新时期规划化应急批产能力需求不匹配不协调。例如,核心配套企集聚中心城市战时将成为敌首选攻击目标和对象,一旦受损将带来致命后果;关键设备分布相对集中,生产应急能力明显下降;生产匹配还存在不协调之处,产品生产厂地和总装厂房还需通过公路或铁路运输,产品供应链敏捷性不足,制约了快速平战转换能力。

3.自主可控程度不高,依存国外进口的情况依然存在

尽管我国已经开始了国产自主可控的工作,但自主可控无法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经费投入。目前来看,部分原材料元器件等部组件依赖进口、关键重要设备进口占比较高、航天型号装备生产线上的制造及检测设备需要进口等情况还会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一旦美欧西方国家全面禁运断供,将直接冲击我国航天型号装备的科研生产,稳供、断供风险不容忽视。

4.技术创新不足,制约高质量发展。

一是创新投入不足,由于航天型号装备技术难度大、指标要求高,新技术的突破需要长期持续的研发投入,经济效益增长慢,大部分供应商企业投入的意愿和主动性不足。二是我国军工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供应商产品综合性能较低、质量不稳定等情况必然长期存在,部分关键元器件、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在短时间内难以突破,供应链处于中低端。三是新质装备和技术差距较大。空间对抗、网络攻防、无人机作战、电磁攻击等新质装备供应链与国外对标差距较大,势必影响航天型号装备供应链的持续、高质量发展。

三、航天型号研制供应链风险评估的工程实践

航天型号研制供应链风险评估是对供应链上影响产品质量、生产进度等的风险事项进行识别梳理并开展等级评价,制定风险应对策略的过程,涉及能力建设、技术发展、设备设施、经费保障、供应链条等各个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含风险识别、风险等级评价和风险应对3个关键环节。

1.风险识别

供应链风险识别是在从物资至零部组件、单机、分系统,最终形成系统产品的整个链路过程中,全面分析供应链的各过程环节、每个参与主体及所处的环境,识别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生产进度的风险因素,详细描述风险事项的特征、原因和相互影响关系并形成风险分类的过程。形象地讲,就是对供应链“抽血、做CT、做检查”及“看检查结果”的过程,供应链风险识别可从供应商风险选择和供应商供应过程2 个方面进行。

供应商选择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应从供应商、产品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从供应商的固有属性出发,是指将其中带有负面影响的属性或者易受外部风险影响的属性识别出来。供应商的属性一般包括企业性质、地域、规模、经营管理能力、行业地位、供应商在具体供应链中的地位、供货历史情况等方面。将上述供应商各个性质包含的因素罗列在鱼骨图上逐个进行分析,将受外部因素影响、自身带有负面影响的因素定义为风险因素,识别方法如图2 所示。产品的风险识别因素包括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因素、影响产品交付情况的因素、表示产品生产历史情况的因素,如产品复杂度、产品技术成熟度、特殊过程控制情况、新技术新材料使用情况、工艺方案的可行性评价、是否出现过质量问题、是否存在关键节点一次评审未通过、是否有质量问题未解决等,识别方法如图3 所示。识别方法主要包括特征提取、统计分析和合并条件分析等。供应商供应过程的风险识别主要是对可能引起供应活动不稳定的外部风险,以及供应商状态变化、产品状态变化方面进行风险识别。

图2 从供应商维度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

图3 从产品维度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

经过风险识别发现,航天型号供应链风险通常包含供应、质量、技术、经营等4 个方面的风险。其中,供货风险包含独家供应商供货和产能不足风险;质量风险则是由于部分经营商质量控制不到位,产品执行标准规范还未做到“横向一致”,使得质量问题多发易发;技术风险是指部分供应商在技术要求和使用要求确认明确、设计方案和供应方案的可实现性等管理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经营风险则包含内部经营管理能力和外部国际环境等2 个方面的风险。

2.风险等级评价

供应链风险评价是对识别出来的供应链风险,从发生的原因、发生的可能性、产生的影响程度等多维度进行评价,最终形成风险矩阵的过程,是风险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评估的转化过程。风险发生可能性分析可确定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依据定性描述给出定量判断,分为1(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2(极少情况下发生)、3(某些情况下发生)、4(较多情况下发生)、5(常常会发生)五级。风险影响程度可确定风险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分为1(极小或没有影响)、2(可接受但会稍微影响绩效)、3(可接受但会较大影响绩效)、4(较难接受、严重危害绩效)、5(不可接受)五级。

依据风险等级判定矩阵,将风险等级分为高(Ⅲ)、中(Ⅱ)、低(Ⅰ)三级,具体判定标准见表1。

表1 风险矩阵

3.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对供应链风险“开处方”的过程,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解决当前主要风险的主要决策措施。型号团队根据年度任务目标,围绕识别出来的风险及其评级结果,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应对风险的具体控制措施。应对措施根据风险等级区分轻重缓急,高等级风险是制约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关键、重大风险,必须优先调配人、财、物等资源保障,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预案或解决措施。中等级和低等级风险会对武器装备建设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针对风险发生的原因和影响要素提出对策措施。风险应对的措施要有针对性:一是针对哪种风险或哪类风险提出的。二是明确解决问题的主体单位或责任人。控制措施只有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才能得到有效落实,因此要明确解决措施需要哪个层面解决,需要哪些单位配合。三是分析控制措施是否会带来别的不利影响,是否会引发其他问题。

四、后续建议

1.持续夯实供应链基础管理能力

持续推动以质量为中心的全级次供应商、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按照“责任关系清楚、配套关系清楚、执行规范清楚”的要求建立统一目录,规范实施供应商的准入、绩效评价和质量保证,按照配套关系逐级压准压实质量管理责任;推进实施全级次差异化管控,针对共性基础产品实施统一管理,对固体发动机、火工品等关键产品探索实施全级次穿透式供应链管理,实现同类同级产品标准规范横向一致、纵向到底,全面管控好供应链风险。

2.大力增强供应链的弹性和备份

针对耗能、单一、孤源、产能受限、国外进口等存在的供应链风险,加大与集团外军工单位、有关科研院所、行业领军企业等单位的合作,不断拓宽供应商选择渠道,与国产优秀供应商建立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良性循环机制,使更多产品实现双定点或者多定点。围绕供应链的关键原材料、核心技术和产品,持续加强基础产品及关键技术攻关,大力推进支撑自主可控的国产关键核心基础产品体系、技术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建设步伐,持续开展国产化研制、应用验证及上装,扭转长期以来依靠进口、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稳步提升供应链抗风险的能力和安全可靠水平。

3.稳步提升供应链价值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明确要求,航天型号装备研制更是要顺势而为,保障规模化武器装备生产研制工作,打好攻坚升级战。一是要加强装备供应链的分类。对需求稳定的功能性产品,部署成本效益型产业链;对于仅依赖人才、技术硬条件不高的产品,部署区域配置型供应链。二是打造新质装备供应链。航天型号装备技术复杂性高、密度大,要大力推进数字工程、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建立基于流程、数据驱动的系统工程研制模式,构建覆盖全场景、全要素的数字化协同研制生产环境,打通设计和生产数字化协同渠道,支持优势企业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数字化人才队伍,稳步提升供应链价值。

某军工集团航天型号装备供应链风险管控通过持续开展以质量为中心的全级次供应商管理工作,明确了供应链条过程控制及管理要求,构建了“四全覆盖”和“三个清楚”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打造了自主稳固、竞争性强、富有弹性的装备制造供应链,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稳步提升供应链的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为持续提升航天型号装备研制生产现代化水平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型号研制供应商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呼叫中心外包供应商选择问题研究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俄罗斯MC-21-300客机获得型号合格证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乐山某超市供应商的选择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乐山某超市供应商的选择
型号政工师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沃尔玛再曝供应商货款纠纷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推荐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