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荣黎,张玉霞,王玉洁
(临沂市人民医院 山东临沂276000)
腹腔镜是一项外科治疗手段,具有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其操作孔面积小且隐蔽,较传统术式更为美观,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儿科、妇科等疾病治疗中[1]。因腹腔镜手术属于外科手术,腹腔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增加感染风险,加重治疗负担。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随着患者护理期望及护理需求的提升,传统手术室护理模式难以保障患者的护理满意度[2]。前馈控制护理是临床较先进护理模式,具有预防性、全面性等优势,可有效预防并降低手术损伤,保障患者安全[3]。本研究对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前馈控制护理,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7月1日~2021年7月31日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符合腹腔镜治疗指征(盆腹腔肿块、慢性腹痛、疝气等);③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为Ⅱ~Ⅲ级;④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听力或认知障碍;②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③临床依从性差;④临床资料不完整。依据计算机Excel中的RAND函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25~65(44.29±10.79)岁;手术类型:腹股沟疝手术18例,阑尾炎手术24例,胆道手术13例;受教育程度:大学9例,高中14例,初中16例,小学13例,文盲3例。对照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24~67(43.91±12.47)岁;手术类型:腹股沟疝手术15例,阑尾炎手术26例,胆道手术14例;受教育程度:大学11例,高中15例,初中18例,小学9例,文盲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术前24 h,手术室护士告知患者手术相关注意事项。术中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过度紧张而影响生命体征,器械护士辅助手术医生准备各项手术用物。术后,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确保引流管路通畅,根据患者疾病康复情况制订科学的膳食方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前馈控制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组建前馈控制护理小组:成员包括住院医师、主管护师、责任护士。主管护师担任小组组长,负责安排与监督小组其他成员日常工作,组织小组成员开展系统化培训。②掌握腹腔镜手术相关流程,讨论术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事件,总结后发现:手术器械、技术操作、人员管理等均为腹腔镜手术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③针对上述安全问题,各小组成员应树立前馈控制理念,有效预防上述危险问题,并对相关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实施全面改进与完善,监督小组成员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控制。④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并分析患者病情,制订护理方案及前馈控制护理表,告知医护人员前馈控制护理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将护理内容细化到阶段及个人,确保护理措施落实。⑤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并第一时间上报主治医生。选用风险评估量表对临床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疾病情况及造成不良事件的其他危险因素,每日对患者进行评估,若评估结果异常,应及时调整当前护理方案。⑥术前护理:采用监护仪对患者术前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实施监护,向患者及家属讲述腹腔镜治疗的意义与重要性,疏导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⑦术中护理: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情况,注意术中保暖,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必要时可通过言语对患者进行鼓励。⑧术后护理:小组成员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指导其开展各项功能训练及膳食搭配。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拔管时间。②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参考相关资料并结合该术式与疾病特征,护理人员与医生共同制订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并对其内容进行完善与修改,使用最终版本在患者出院前进行测评,包括对接诊、术前访视、术后康复等内容进行评价,评分≥85分为非常满意、评分70~84分为满意、评分<7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借助以往临床经验,由护士长主导,制订护理质量评分问卷,评价两组在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内容包括沟通技巧、护理操作、基础护理、健康教育4个维度,各维度总分为3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④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皮下气肿、静脉血栓形成、出血、切口感染、切口疝。并发症总发生率(%)=各并发症发生例数之和/总例数×100%。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2.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腹腔镜使用冷光源为操作提供照明,相较于常规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但由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人工气腹的建立等操作,患者术后易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因此,为进一步提升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需采取更全面且有预见性的手术室护理[4]。常规手术室护理缺乏针对性,临床应用价值不高,而前馈控制护理是一种事前反馈的主动性防御措施,该护理模式通过开展风险评估,科学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并做好针对性预防措施,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王慧等[5]在研究中指出,将前馈控制护理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能降低患者术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干预方式是对患者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问题实施预防性干预,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偏差。刘峰利等[6]研究表明,前馈控制护理能有效提高眼底激光光凝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还指出该护理模式是一种前瞻性技术,将其应用于眼科手术中能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保证手术治疗更加安全可靠,消除围术期的安全隐患,提升疾病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开展前馈控制护理,可规避手术操作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满意度是一种较复杂的情感表达,指个体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力与期望值的平衡,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是真实反映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7]。本研究通过制订科学的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并告知患者填写要求,能客观反映临床护理质量,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观察组(P<0.01),提示前馈控制护理能有效提升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田小威等[8]在对全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中证实了这一观点。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完善,手术室护理模式同样得到了快速发展,医护人员应端正态度,不断汲取经验,掌握更多疾病知识,在日常工作中树立预见性思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9]。
综上所述,将前馈控制护理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可改善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