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措施研究

2022-09-22 09:20韩金伟冷晓宁侯健俣付嫣然孙超
科技创新导报 2022年17期
关键词:双师双能型双能双师

韩金伟 冷晓宁 侯健俣 付嫣然 孙超

(齐齐哈尔医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同时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也变得愈发突出,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在这一背景下,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了传统粗放型向集约式的转变,这一转变需要依靠先进科技与持续提高的生产效率作为基础,因此未来对于高级技工及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势必会大幅增长,所以推动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双师双能型”教师概述

目前关于“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定义尚不统一,对其有诸多不同的解释。首先对“双师”的定义进行分析,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自问世以来,很多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双师”主要指在某一领域具有极高专业素养的教师,不仅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同时在行业中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双师型教师主要为同时具有教师及其他职业中级及以上职称,比如既是高校讲师,又是工程师、律师等。关于“双师”的标准,主要为持有“双证书”,主要是教师资格证书以及行业技能证书。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其标准也在不断细化,在职称的基础上,对实践与科研的时间做出了明确,进而保证教师专业技术的先进性及促进教师技能的及时更新。“双师”的标准具体包括职业素养、知识、技能及实践操作能力。2010年后,新建本科院校在“双师”的基础上提出了“双能”这一应用型教师概念,“双能”主要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教育教学能力、科技研发能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能力。对高校来说,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积极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同传统模式下高校的师资队伍存在明显差异,不仅要求专业理论层面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工作经历、经验;不仅需要具备教师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具备从事某一工作的职业素养;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教学能力,还需要掌握专业实践技能,因此这一全面性的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在实际操作阶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优化“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结构实现目标。

2 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意义

2.1 是满足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新形势下,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的转型步伐的加快,涌现了诸多新兴行业、产业,人才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十分明显。但是结合现状分析,部分高校在课程及专业设置方面较为滞后,难于满足新兴行业、产业发展的要求,滞后性问题严重。因此学生所学习的内容难以应用于实际工作,对学生就业造成影响。另外,各行各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因此对广大高校而言,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策略,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2.2 有助于推动教师的转型发展,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机制改革

首先,新形势下“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难度较大,培训领域广泛,内容繁多,因此经采取传统培训模式难以提高培养效能。只有积极采用现代化的培养措施,才能满足教师转型发展的要求,实现“双师双能型”的培养目标。其次,目前高校的“双师双能型”培养工作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师资结构有待优化,多数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差,而行业聘请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学经验匮乏,教学能力不足。因此,只有采取有效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措施才能解决相关问题,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机制的改革。

3 目前“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对概念的认知有所不足

目前,高校转型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很多高校教师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认知有所不足,缺乏明确的认识,同时对技术型人才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过于重视学术研究,缺乏对科技、应用研究的重视,因此教学活动的开展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明显不足,对人才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应用型人才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对高校的转型造成影响。结合现状分析,诸多高校仍采用传统的认定标准,为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合理的认定标准与规范,各个高校对“双师双能型”教师概念的认知存在出入,因此,教师的转型缺乏积极性,虽然将很多教师派往企业、行业进行研修,但是只是流于表面,无法发挥实际作用。

3.2 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差

目前多数专任教师均为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因此高校人才引进的渠道较为单一。虽然这些教师的理论知识体系扎实,但是开展教学活动过于依赖教材,缺乏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甚至部分教师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应用能力较差,进而无法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由于教师实践经验匮乏,授课内容与实际联系不足,因此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整体教学质量不佳。另外,因为高校未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教师需要负担工作与生活的压力,所以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3.3 重视度不足

“重理论、轻实践”仍然是很多高校的教学理念,传统理论式教学模式仍是其主要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的比例较低。目前人才培养体系中无法充分体现“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作用,不具备完善的评价指标。很多高校并未认识到“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在资金、时间的投入上优势不足,缺乏政策保障。例如,很少安排教师外出学习、研修;“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待遇与普通教师并无较大差别,其发展动力不足;“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职称评聘不具备特殊条件,与其他教师相同,教师为了自身的发展知识通过撰写相关课题、论文,达到职称晋升的目的。因此,高校对“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视度明显不足,导致教师过于重视学术研究,忽视技术研究。

3.4 教师培养工作不完善

目前,高校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工作仍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目前高校关于“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工作仍处于摸索阶段,并未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相关制度缺失,因此无法为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第二,对多数企业而言,缺乏对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并未认识到专业人才的重要作用,认为学校才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因此在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投入不足。第三,对政府相关部门而言,尚未明确负责“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工作的管理部门,同时缺乏相关政策对培养工作的支持,未给予教师相应的优惠待遇。

4 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措施

4.1 提高对“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是目前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刻不容缓。高校领导、教师均需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对于促进学校长远稳定发展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存在结构性“人才过剩”的问题。另外,随着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提升,人才匮乏问题较为严重,而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重点便在于构建一支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展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因此,只有学校领导、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建设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意义,认识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价值,将这一认识贯彻于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的全部环节,同时通过多渠道的宣传途径营造良好的氛围,才能形成建设“双师双能型”队伍的内在精神动力,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措施的开展夯实基础。

4.2 制订并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发展规划

高校培养“双师双能型”是一项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制订可行的战略性专项发展规划。在制订“双师双能型”教师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并重的原则。对人才引进而言,高校需要转变单一的高学历学术型人才引进途径,制订中长期“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引进方案和具体措施,可以从现代企业中引进高学历、专业能力强、理论知识体系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人才。另外,高校需要充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制订“双师双能型”的发展规划。结合现状分析,很多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双师双能型”培养培训体系,同时不具备先进的培养理念,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形成浓厚的培训氛围。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尚未制订完善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发展规划,“双师双能型”教师发展规划的实施是目前培养工作的关键和重点。首先,需要明确“双师双能型”教师建设的目标,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区域发展现状,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明确建设目标,主要包括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其次,需要明确“双师双能型”培养的根本原则,以本校拔尖、优秀教师为榜样,积极带动其他教师的发展,提高其专业能力,坚持先进带动、全面发展的原则。“双师双能型”发展规划的实施,还需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与行业特点展开分析,同时兼顾不同专业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师,有效提高学校“双师双能型”的综合能力。最后,“双师双能型”发展规划需要具备可行性与可靠性,规划的实施不但需要着眼当前,同时需要从学校各专业、各层次教师的综合素质出发,充分结合行业企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客观要求,在这一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具体规划及有效措施。

4.3 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制度建设

高校需要加强对相关政策、文件、指导方针的学习,在这一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定义、内涵,积极鼓励与引导教师主动转型发展,对教师队伍结构进行全面优化,建立高水平、有特色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将其作为推动高校进一步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推动高校的有效转型,首先需要联系本校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务管理机制、科研管理机制,为推动高校教师积极转型提供保障,共同推动高校的发展。现如今,处于转型发展阶段的高校在教务管理及科研管理制度的建设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学方面主要基于工作量、教学获奖情况、指导学生情况等对教师的教学贡献进行考核;职称评聘中多通过课题、论文及获奖情况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所以高校需要对考核机制进行优化,在考核指标中纳入社会实践、生产实践、发明专利及产学研合作等相关实践层面的内容。另外,积极鼓励教师前往企业研修学习,不断锻炼自己,积累社会实践经验,进而有效提高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在职称评聘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待遇。通过对考核指标及内容的补充及优化,能够加强教师对实践应用的重视。另外,定期在校内组织专题讲座、座谈会等活动,提高教师的认知水平。

4.4 不断优化与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体系

对高校而言,在人才选聘方面需要积极引进一些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补充教师队伍,对教师队伍结构进行优化。同时加强对在校教师的培养,特别是推动青年骨干教师向“双师双能型”方向转型发展,推动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教师培养体系的优化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有针对性地选派本校教师前往其他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实验室以及工程中心进行研修学习,建立有效、完善、可持续性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机制。对于专任教师来说,需要牢牢把握外出学习实践的机会,积累经验,将其传授于学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第二,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前往企业、行业挂职锻炼,帮助教师近距离接触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结合企业、行业要求进行实践,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高实践能力。实践结束后需要在校内组织研讨会议,交流经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第三,高校应积极聘请一些行业、企业知名高技能人才前往学校指导,帮助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结合行业类型,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第四,通过多个渠道积极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高校需要充分结合自身专业情况,优先选择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担任教师,选拔的标准注重其实践能力,避免过于重视身份、学历。

4.5 积极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支持政策

高校需要充分意识到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及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推动教师的转型发展。明确“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目标与考核指标,建立专门的奖惩机制与激励约束机制,为“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工作设立发展经费,提供资金保障。完善的奖惩机制与激励约束机制能够为“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工作提供保障。在职务选聘方面,将实践培训与实践能力作为主要评价标准,优先聘任行业工作经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在外派培训方面,鼓励教师外出学习,适当减少其课时,使其具有更多的时间与经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同时,将职称的晋升评定政策向“双师双能型”教师倾斜。例如,在教师职称晋升时,如果条件相同,优先录用“双师双能型”教师;在职称评定方面,对于“双师双能型”教师与其他教师分别制定相应的评定标准,适当减少“双师双能型”教师职称评定比例,使教师能够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在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另外,对于未完成实践任务或实践效果不佳的教师停发、少发岗位津贴。以上措施积极推动教师主动向“双师双能型”转型。另外,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实施相关支持政策,积极引导高校与企业合作。

4.6 构建良好的转型发展氛围

“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主体为教师,仅通过相关的监管机制难以切实提高培养成效,只有教师具备坚定的转型发展信念,积极主动要求转型发展,自觉克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强化教师转型的内驱力,才能保证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工作实现预期目标。首先,需要加强对团队合作的重视。仅通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帮助教师认识到“双师双能型”转型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相关知识学习,帮助教师树立转型发展意识仍有所不足,更需要团队氛围对其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本身便具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将转型发展意识不强的、积极性不足的教师编入立项项目群体,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构建灵活合理的课程体系,要明确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科研成果解决企业存在的技术问题。“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的主要目的在于进行课程教学,因此需要提高教师的情境教学能力。情境能力主要指实践者结合自身专业能力和具体情境间的相互关系,明确行动路线,进行时间选择的能力,具体包括分析能力、策划能力及执行能力等。对教师而言,需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可以首先通过公开课、公选课等方式进行探索,满足教师需求,再逐渐纳入学生课程培养体系。

5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应在培养教师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培养体系,建立完善的培养制度,推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双师双能型双能双师
双能X线吸收法在肌少症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中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二代双源CT双能扫描模式对胰腺癌的影像诊断价值初探
第二代双源CT双能扫描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不同造影剂用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