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计应变:政策不确定性与小微企业避税

2022-09-22 09:48詹新宇王一欢
财经论丛 2022年8期
关键词:不确定性小微政策

一、引 言

近年来,小微企业在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长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据统计,全国有至少50%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左右的专利发明以及80%的就业来源于占市场主体90%的小微企业。正因如此,为落实好应对疫情冲击、稳定经济增长基本盘的“六保”工作,保小微企业已成为“保市场主体”的重点和难点。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加剧了微观主体成长过程中遭受的不确定性,这一方面缘于国内外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滋生出诸多难以预期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政府部门施行政策的不连续致使市场主体赖以生存的政策环境变数频生。此外,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增加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策出台的不连续、不稳定,从而进一步恶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并不认为工分制是一种完美的制度。在用计时制时效率普遍较低,而在比较精准计量社员劳动的时候,又会给队干带来了不少工作;由于口粮分配占了大部分,少量的工分粮并不能很好地激励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倒欠户的连年累积给生产队带来沉重负担等。我们要做的不是以此来否定历史,而是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些功过,从中吸取有益于当下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的经验教训。

在普遍认同政策不确定性会对微观主体产生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学界开始探究其影响机制。寇恩惠和戴敏(2019)发现,面临政策不确定性时,地方政府的研发补贴水平明显降低,因此导致企业创新活力减弱。然而开展研发活动和获得财政补贴并不能作为企业的一般化行为,才国伟等(2018)发现,不确定的政策环境还将阻塞企业的融资渠道,致使企业不得不减少投资。从更一般化的角度讲,融资成本变高是企业受政策不确定性影响的直接后果。这些研究共同表明,政策不确定性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不断增大的资金压力,由于不同规模企业的资金融通能力本身有别,政策不确定性给小微企业造成的资金压力更大。

当企业的资金压力增大时,避税往往是其积累留存收益、增强避险能力的绝佳策略。相比于削减广告费、减少投资以及裁员等直接影响生产经营的行为,规避税负能实现现金流增长和积极生产的“两不误”。与此同时,这也是企业应对外部冲击、缓解资金紧张的重要形式,譬如魏志华和夏太彪(2020)就发现,当缴纳社会保险费侵蚀了稳定的自由现金流时,企业将采取避税的手段“中和”这种负面效应。那么,当地方政策环境出现不确定时,企业是否也会通过避税来缓解不断增大的资金压力呢?陈德球等(2016)的实证结果显示政策不确定性会激发企业通过避税缓解资金供求紧张的动机。然而卢洪友和张楠(2016)有着不同的研究结论:政策不确定性使企业面临更加严苛的税收征管环境,对未知风险的谨慎预判令企业更倾向于采取保守的避税策略。由于小微企业税源分散、税基流动,且一直是政府纾困解难的重点对象,税务部门往往不会对其实施严征管,但长期存在的资金压力却是束缚小微企业发展的“紧箍咒”。那么,不确定的政策环境会使小微企业通过避税策略来跳出融资困境吗?

为回答这个问题,本文选取小微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不确定的政策环境导致资金压力增大时企业的避税应对策略,通过2008—2016年的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对其影响程度、异质性和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在揭示地方政策不确定性与小微企业避税之间内在关系的同时,本文为如何打造高质量制度性营商环境、助力小微企业健康成长以及优化政府发展理念提供了政策性启示。2020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指出,全面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的一大举措是积极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这意味着探究如何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对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在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特别强调,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急转弯。本文为如何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必要性,提供了经验证据。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将政策不确定性的作用对象聚焦于小微企业,有助于深入挖掘政策不确定性的微观效应,从而为当前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提供了鲜活的必要性证据;第二,本文不只研究企业受到政策不确定性的何种影响,还致力于发现企业“主动出击”的应对策略;第三,本文丰富了制约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制度性因素方面的研究,为“保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以及有的放矢清除小微企业面临的制度性障碍提供了新的思路。

论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进行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避税的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说;第三部分构建计量模型,并进行指标构建和数据来源的说明;第四部分进行实证分析、机制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第五部分则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异质性分析;第六部分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

二、理论分析

(一)机制阐述

小型微利企业与小微企业的概念很容易被混淆,事实上二者在认定标准和减负待遇上存在明显差异。首先,根据2019年1月17日出台的《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13号),小型微利企业的申报条件是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这三条标准;小微企业认定则是根据本文前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其次,小型微利企业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10%优惠税率,小微企业并无普适性的税收优惠政策。考虑到小型微利企业与一般小微企业相比,本身享有低税率的减负政策,且避税带来的边际收益更低、避税动机更弱,因此构造虚拟变量Tiny:当样本企业为小型微利企业,则取1;否则为0。

减轻资金压力、释放增长潜能是企业避税的主要收益。例如,通过避税缓解融资约束后,企业的研发支出和专利申请等创新活动明显增多。从避税决策的“资源观”来讲,避税活动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和财务实力,有助于企业争夺更多市场份额,从而在所属行业确立竞争优势。

企业的避税成本体现在税收征管和政治关联两个方面:一方面,基于地方政府展开税收竞争的事实分析来看,政府竞相削弱税收执法力度会降低企业的避税成本,增加其避税空间。许红梅和李春涛(2020)的实证研究显示,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后,政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一步降低,征管力度的加强显著降低了企业的避税行为。另一方面,邓博夫等(2018)认为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的政治联系使其在享受政府给予的资源和利益后,出于“投桃报李”的目的,企业会主动放弃避税行为。在这种情况下,颠覆与政府之间构建的良好合作关系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避税成本,而政治关联度高的企业往往面临更加高昂的成本预期。

不确定的政策环境不仅会扩大企业的避税收益,同时也会加重企业的避税成本。从避税收益的角度来看,政策不确定性会使企业的资金需求更加迫切、获取资金更加困难,进而加重企业的资金压力,这意味着避税对于缓释资金紧张的预期收益在上涨。首先,顾夏铭等(2018)的研究发现,不确定的政策环境会激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并且非国有企业寄希望于短期创新增加企业价值的需求更强烈。正是由于政策不确定性存在激励效应,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所需的资金规模会显著扩张。其次,经济政策的不连续与不确定性,会直接增加企业当年面临的经营风险,出于规避风险的“蓄水池”动机,企业希望通过积累现金流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御险能力。换言之,资金充裕程度是体现企业抗风险水平的重要标志,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下企业基于避险考量的资金需求会显著上升。最后,政策环境波动可能导致稳定的政商关系被打破,企业出于谨慎考虑而弱化对外信息公布的行为会加剧其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致使银行更加惜贷。当出现政策不确定性时,审计费用的增加也说明非生产单位出于自身的避险动机会审慎对待同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从而间接证明企业面临的资金供给渠道变少、供给规模不足。从避税成本的角度来看,不确定的政策环境往往伴随着政府更加严厉的征管措施。与此同时,政企联系的洗牌会加剧企业渴望与政府重新建立纽带关系的诉求,从而增大了“投桃报李”的避税成本。因此无论从哪一方的行为来看,结果都是企业的避税成本会因为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而变大。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避税在减轻资金压力方面的收益更为可观。相比于大中型企业,金融供给难、慢、贵的问题在小微企业中尤为突出,融资约束成为左右小微企业发展的命门。而当政策环境出现不确定性时,银行等金融机构通常采取避险性更强的放贷政策,在抵押担保、风险处理和商业信用等方面存在天然劣势的小微企业显然不在其考虑范围内,因此政策不确定性使小微企业具有强烈的避税动机来实现自救。同时,小微企业的避税成本往往很低。一方面,小微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易流动,避税行为被征管部门查处的概率相对更小;另一方面,即使被税务机关发现,小微企业面临的处罚金额也很少。此外,小微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资源去建立并维持与辖区政府之间的政治联系,因而无须考虑避税阻碍政商关系发展的成本。

综上,政策不确定性会使小微企业更愿意开展避税活动。

(二)理论模型

由于全国税收调查在不同年份内表述企业基本信息时略有出入,因此本文进行了一定的清洗和删减。

假设一个两期的避税模型,企业有激进和保守两种避税策略。如果企业采取保守的避税策略,可以获得的避税收益是1,避税成功的概率是p;如果采取激进的避税策略,第一期企业能够得到的避税收益是u(u>1),避税成功的可能性为q(q

国际市场:上周国际氯化钾价格基本稳定。亚洲方面,供应商多持观望态度,等待中国、印度钾肥合同谈判结果。相比前一周,加拿大氯化钾低端价格上涨1美元/吨,为238-284美元/吨;俄联邦、以色列、巴西氯化钾高端价格上涨5-6美元/吨,分别为 225-298美元/吨、252-301美元/吨、325-335美元/吨;约旦、东南亚氯化钾价格保持稳定,分别为252-277美元/吨、280-305美元/吨。

下面分别计算两期避税活动中,企业实施保守避税策略和激进避税策略组合的期望收益。

如果企业在两期都选择保守的避税策略,则有:

=(1+)+(1-)

只有在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之上,方可有的放矢,制定相关对策.专家学者们在各自居住、了解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深入调研,对其数学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建言献策,推动少数民族数学教育发展.

(1)

如果企业在第一期采取激进的避税策略,则有:

=(+)+(1-)

(2)

桃源镇地处戴云山西侧,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适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 551.0 mm,其中3~6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50%以上;夏季高温闷热,受台风外围影响,常伴有强降水;秋冬为相对少雨季节,干旱多晴天。年平均气温17.7℃,1月平均气温7.9 ℃,7月平均气温25.8 ℃,无霜期264 d。

接下来,本文在上述避税模型中引入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

考虑企业在第一期做出决策时,会对第二期的政策环境进行预测,假设企业预测第二期政策不发生变化的概率是θ(0<θ<1),且θ独立于企业避税成功或失败的概率。倘若第二期政策环境发生了变化,则企业的避税收益将损失c;但如果企业采取激进的避税策略并取得成功,则在第二期能够获得βμ的风险报酬,其中β>1。

作为护理人员,首先要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对患者要有足够的同情、关心和耐心,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够心平气和的和患者交流,将患者当做自己的家人,给他们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不要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觉到任何不适的眼光和对待,从而让患者将医院当作家,有一个非常舒服的状态,以一个非常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其次,护理人员也应该利用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己护理的专业水平,与患者交流时,如果有足够专业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就能够用非常舒适的技巧跟患者交流,并且用非常平易近人的态度给患者讲解更多关于治疗方案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平复患者紧张的情绪,对患者的问题有问必答,治疗和护理时得心应手,找到一个最和谐的交流和护理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在两期都选择保守的避税策略,则有:

(3)

如果在第一期采取激进避税策略,则有:

这是共同体思维引领下统一战线发展的功能要求。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同样是统一战线发挥重要法宝作用的常见表述。基于共同体的视角,统一战线本身就处在共同体之中,处在国家治理体系之中。统一战线越是发挥作用,越是促进共同体构建,越是嵌入国家治理体系之中。新时代统一战线将不断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转变为“融入中心、融入大局”,在协调关系、完善制度、发展民主三个维度中彰显共同体功能。

(4)

根据式(3)—(4)的结果可以得到:

(5)

(6)

式(6)的结果显示,出现政策不确定性后,激进和保守避税策略的收益差距进一步增大,即企业在不确定的政策环境中更有动机去增加避税行为。

3) 解吸时间。已吸附花青素后的树脂,加入70%的乙醇溶液经25℃摇床振荡解吸1 h、2 h、4 h、8 h及12 h,过滤定容至25 mL,测其吸光度并计算解吸率。

三、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

(一)模型设计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对小微企业进行界定。具体做法是结合行业特征,依据企业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等指标,筛选出数据集中的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本文利用式(7)来研究政策不确定影响下小微企业避税程度的变化。该式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β如为正,则表明小微企业面临不确定性增加的政策环境时会倾向于增加避税;β的绝对值越大,则表明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小微企业避税的力度越大。

=+-1+∑+∑++++

(7)

上式中被解释变量是指企业避税的程度,解释变量则为企业所在城市的政策不确定性,X表示企业层面的控制变量集合, Y表示城市层面的控制变量集合,下标、、、分别代表城市、行业、企业和时间,同时模型中加入行业虚拟变量、城市虚拟变量以及年份虚拟变量来同时控制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最后,本文对所有回归系数使用聚类到企业层面的异方差稳健标准误。

(二)变量说明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企业避税程度,往往数据库的选择决定了避税指标以何种方式构建。名义税率法和税会差异法是通过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信息刻画实际税负偏离名义税负的大小,前者等于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的差值,后者的测算公式是(税前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总资产。当数据来源为工业企业时,由于非上市公司不对外公布账面收入,企业真实利润无从获取,因此学者们用间接推算的利润与报告利润之差反映避税程度。综合来看,虽然三种方法有着相同的内在逻辑,但利用不同数据所估计的避税精度是有差异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固然能提取真实的账面收入,然而应纳税所得额却是以所得税费用与名义税率的比值估算得到,这是数据受限情况下的次优选择。本文仍然使用税会差异法下的避税衡量指标(),由于数据来源于全国税收调查中企业填写的纳税申报信息,测量精度进一步提高。此外,考虑到企业盈余管理活动可能使税会差距增大,导致反映企业避税效果变差,本文借鉴Desai和Dharmapala(2006)的做法对税会差异法进行修正:

=++

(8)

=+

(9)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2008—2016年的全国税收调查。这项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组织的调查,每年统计约70万家企业的基本信息、财务信息和纳税申报信息,主要包含80%的重点税源企业、出口企业和20%的分层抽样调查企业。与工业企业数据不同的是,全国税收调查数据既包括规模以上的企业,也包括小规模企业以及个体经营者。此外,鉴于数据的搜集和检查工作由各级税务部门严格把关,企业填报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大大提高。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外部政策环境波动使企业避税程度变化的大小,本文对和均乘以百分之百,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1和2。

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企业所在城市的政策不确定性(),用企业所在城市主要官员变更来刻画。这是因为,地方主政官员的变更往往引发辖区经济政策发生不同程度的系统性调整:第一,处于晋升竞争中的地方官员大多只关注可测度的短期经济绩效,继任者在主政期间总是“另起炉灶”;第二,新旧政府的理念偏好不同决定了地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会呈现显著的差异。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中,基层官员的任期通常较短。以地方党委书记为例,1994—2010年间,市委书记和县委书记的平均任期仅为36年和353年,因此地方官员频繁变更导致的政策密集调整致使地方政策环境出现不确定性。基于上述证据,理论界衍生出一支以地方官员变更反映政策环境出现不确定性的研究,在地方官员频频变动的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策出台变得不明朗、政策执行变得不确定、政策红利变得不明显。

本文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方式度量:第一,同一年份内某个城市的市委书记和市长同时发生变动,将1赋值为1,否则为0;第二,若仅有市委书记发生变动,将2赋值为1,否则为0;第三,若仅有市长发生变动,将3赋值为1,否则为0;第四,若市委书记或市长任一变动,将4赋值为1,否则为0。考虑到官员换届时政策环境波动产生的经济效应可能不会在当期显现,本文使用滞后一期的1、2、3和4。

本文的控制变量包括在企业和城市两个层面可能影响企业避税程度的诸多因素,具体的变量说明见表1。

其中,为总应计利润,由(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总资产计算得到;表示企业在样本期内残差的平均值;是指年度企业残差偏离平均残差的程度;表示中不能被应计利润解释的部分,即剔除了盈余管理因素后的避税程度。

相比于大多数学者在衡量企业避税过程中采用的上市公司数据,税收调查数据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由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未公布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往文献大多采用所得税费用/名义税率的做法对该指标进行估算,全国税收调查可以完整获得企业的纳税申报信息,进而更为真实精准地刻画避税程度;第二,上市公司多为资金雄厚、颇具规模的大中型企业,从中挑选的小微企业往往不能代表某地的实际情况,倘若将城市层面的政策不确定性与之直接匹配,往往不可避免样本选择偏差;第三,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信息为母子公司合并报表,但通常母子公司的注册地和纳税申报地不在一处,由此造成城市、企业层面变量互相匹配的混乱,而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可以有效规避此类错误。

本文通过一个两阶段的动态模型来反映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下企业对于不同避税决策组合的选择。

表2列示了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的情况,所有连续变量均报告1和99水平缩尾后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剔除盈余管理因素后的1与2无论是在均值、标准差还是最值上都非常相似,这说明两个指标在反映企业避税的程度上无本质差异。此外,书记、市长同时变动的1的均值明显小于市委书记、市长单独变更或任一变更的2、3和4,这是因为后者放宽了政策不确定性的假定。

图2反映了2007—2015年中国332个城市(含州、盟和旗)市委书记与市长发生变动的实际情况。不难看出,地方主政官员的变更存在不规则的波动趋势,这表现在波动周期不明显、波峰和波谷距离不一致这两个方面。由于行政首脑直接影响本地发展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官员变更的不稳定加剧了地方政策的不确定性,进而恶化了企业所处的营商环境。

四、实证分析

(一)基准回归

表3为基准回归的内容,列(1)—(4)的被解释变量为税会差异法下计算的企业避税程度(1),列(5)—(8)的被解释变量为排除盈余管理后的指标(2)。就结果而言,无论解释变量是市委书记、市长同时变更或任一变更的1、4,还是单独变更的2、3,其系数都显著为正,这证明本文研究假说是成立的:当地方政策环境出现不确定性,辖区内的小微企业会扩大避税行为。

在控制变量方面,企业规模越大,避税程度越低,这是因为大企业被税务机关稽查和审核的概率更大,避税成本无法通过避税收益来弥补的话企业没有强烈的动机去规避税负;资产负债率与避税程度成正比,原因在于杠杆率高的企业承担更大的现金流压力,避税是其维持资金充裕的重要举措之一;人均GDP越高的地区,企业避税程度越大,可能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竞争更激烈,企业通过避税获取资本积累的诉求更旺盛。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1%和99%的缩尾处理后,绝大多数控制变量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本文控制变量选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机制检验

理论部分指出,企业之所以在政策不确定性增大时选择避税,是因为不断加剧的资金压力。在此过程中,小微企业由于并未面临更严厉的税收征管,从而在实施避税时卸下了很多的政策包袱。接下来,通过方程(10)和(11)构造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上述分析是否成立。

在此基础上,Tang等[16]通过表面活性剂促助法研究了反应时间及CTAB对所制备的空心MoS2纳米球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CTAB不仅能够控制产物的形貌及物相,还能有效地阻止产物微粒的团聚。以上研究表明,无机钼源和有机硫源在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导向及超声波辅助下,无需惰性气体保护,高温煅烧,即可在较低水热温度下直接获得粒径为10~20 nm、六方晶相的超细2H-MoS2,这种可控的合成方法可以扩展到其他过渡金属硫化物材料制备复杂的中空结构中。

利用XLSTAT 2016软件分别对怪味胡豆的定量描述分析结果进行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聚类分析(Agglomerative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HC)。

=+-1+∑+∑++++

(10)

=+-1++∑+∑++

++

(11)

上式中,是待检验的中介变量,解释变量为基准回归中的1和4,其他变量均与基准回归保持一致。方程(10)用来检验政策不确定性对中介变量的影响,方程(11)则主要检验中介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本文最关心的是系数、和的方向与显著性水平,如果三个系数均非常显著且符号与理论预期相同,那么可以认为政策不确定性通过作用于进而影响小微企业避税,但此时并未发挥完全的中介效应;如果和的系数非常显著,但并不显著,则发挥了全部的中介效应,即政策不确定性只通过影响中介变量进一步作用于企业避税。

中介变量包括以下两个指标:

第一,企业的资金借贷成本,等于当年发生的财务费用除以上年度期末负债。由于财务费用主要是企业当年支付的债务利息,该指标被用来衡量对外融资的难易程度,越高,企业越难获得贷款、资金压力越大。

第二,企业的现金留存比例,等于当年的货币资金除以总资产。现金储备是企业抵御外部风险所必须死守的红线,越小,企业对抗风险能力越弱、资金压力越大。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说:地方政策的不确定性将促使小微企业增加避税行为。

从表4的列(1)—(4)可以看出,政策不确定性会使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显著增加。一方面,政策不确定性会使小微企业对外融资的难度变大,这是因为当外部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加剧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倾向于收紧信贷规模,并将贷款指标分配给商业信用好、偿债能力强的大中型企业,此时小微企业不得不以高利率争夺剩余有限的贷款,融资难度陡然上升;另一方面,政策不确定性会使小微企业的留存现金明显减少,受“蓄水池”效应的影响,小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更加旺盛。

从表5的列(1)—(4)来看,当资金压力不断增大时,小微企业的避税行为明显增多。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均非常显著,因此中介变量并未完全解释政策不确定性对小微企业避税的传导机制。

综上所述,当政策不确定性增大时,不断加剧的资金压力是小微企业选择避税的重要原因,这与本文的理论分析是一致的。相比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所处的征管环境更为宽松,通过避税缓解资金压力的“自救”行为更易实现。

(三)稳健性检验

围绕基准回归结果,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稳健性检验:第一,替换解释变量,通过变换官员变更的时点和构建连续变量的方式重新刻画地方政策不确定性;第二,由于样本期内发生的其他事件可能对实证结果产生影响,剔除一些重要的干扰因素;第三,通过更加细致的地级市官员任职信息,刻画反映地方政策不确定性强度的指标;第四,考虑基准模型遗漏的两方面因素。此外,鉴于中国的地方主政官员通常由上级政府部门按组织程序“上管一级”,辖区内微观个体的行为决策难以影响行政长官的调动,且基准模型已经对解释变量取了滞后一期,因而出现反向因果的可能非常小。

五、异质性分析

由于微观个体的避税动机可能受到自身性质、政府行为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政策不确定性对小微企业避税的实际效应会在内外部因素的干预下呈现出差异化。考虑到企业避税与融资约束程度直接相关,本节从小型微利企业、地区市场化程度和金融发展水平等三个方面展开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小微企业避税的异质性分析,设计模型如下:

=+-1+-1*++∑+∑

++++

1.3 HER-2、EGR-1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判定 HER-2的阳性结果主要定位于细胞膜或者细胞浆内,其阳性反应表现棕黄色。根据细胞核或者细胞浆染色的深浅以及染色的范围来进行判定,结果判定如下:⑴按照阳性细胞百分数:阴性则0分,阳性细胞≤5%计1分,6%-50%记2分,50%-75%计3分,>75%则4分。⑵按照切片染色强弱来评分:棕褐色表现3分,棕黄色表现2分,淡黄色表现计1分,无色记录0分。免疫组化阳性分4个等级 (计算方法:⑴⑵):0-2分表现为-(阴),3-4分为+,5-8分为++,9-12分为+++。

(12)

成熟度高的市场往往弱化“看得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到的主导作用,竞争机制调节下的“优胜劣汰”原则是企业生存发展所依赖的准则,此时将资金、技术和资源等要素转换为先进生产力的效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对于资金约束更紧张的小微企业而言,避税是积累现金流和资本投入的重要方式,因而成为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刚性需求,企业避税的收益相对更大、避税动机更强。本文使用市场化指数来反映不同省份的市场化程度大小,该指标来源于历年《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对于市场化指数大于中位数的省份,将Market赋值为1,否则取0。

(一)小型微利企业

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定,个体对避税收益和成本的综合考量是避税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外界因素的干预会改变企业从事避税活动的成本收益比,进而影响避税程度的大小。

表6的列(1)为企业类型异质性的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小型微利企业还是其他小微企业,地方政策的不确定都会增加企业的避税活动,但相较而言小型微利企业的避税程度更低。原因在于小型微利企业享受低于正常所得税率15个百分点的优惠税率,通常而言税负不到其他企业的一半,通过避税能够释放的现金流相对更少,因而避税收益更少、避税动机更弱。

(二)市场化程度

其中,代表异质性虚拟变量,分别表示小型微利企业()、市场化程度()以及金融发展水平()。本文最关心方程(12)中和的大小和方向,表示某类企业避税程度受政策不确定性影响的幅度和方向,表示另一类企业的避税程度受影响的相对变化幅度和方向,+则表示另一类企业受影响程度的绝对幅度和方向。

本文就调质效果对于生产膨化沉性料的产品品质影响方面,进行了一些讨论和分析。总结了前期成熟的研究成果,同时总结了传统制粒沉性料和膨化沉性料的对比,以及影响沉性料水中稳定性的一些因素,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表6的列(2)反映了地区市场化程度异质性的结果。从中得到的结论是,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政策不确定性会使小微企业更多地避税。通常而言,市场经济越发达,微观个体之间的竞争越激烈,为实现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企业需要的资金越多,避税动机越强烈。政策不确定性会增加企业对于资金的迫切需求,结果就是避税程度越来越大。

(三)金融发展水平

由于融资约束是制约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地区金融发展的快慢既会影响小企业的日常经营成本,也会改变企业的避税收益以及避税动机。对于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而言,企业在难以获取外部资金的情况下大多只能通过拓宽内部现金流的方式满足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此时避税带来的边际收益更大、企业避税动机更强烈;而在金融发展快速的地区,市场资金供求更平衡,企业通过避税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必要性显著下降。本文通过各城市每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来衡量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并将大于中位数的城市样本归为取1的组别;小于中位数则对取0。

表6的列(3)是地区金融发展异质性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在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企业的资本流动更为通畅,便利的融资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冲政策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压力,企业的避税动机明显下降、避税行为显著减少。

在教学环节中,潜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暗示学生的心理,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开发学生的潜意识。教学环节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积极暗示的教学环境,多采用暗示教学法,以此来启发学生的潜意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有节奏地思考,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通过一些特定的训练方法来培养开发学生的潜意识,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六、结论与启示

本文考察了当地方政策环境出现不确定时,小微企业如何通过调整内部策略来对冲外部风险。实证结果表明,政策不确定性增大时,小微企业的避税程度显著增加,并且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究其原因,政策环境波动使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提高、现金留存比例下降,资金压力不断增大,而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难题,因此小微企业通过实施避税来突破资金困境。与此同时,当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时,小微企业并未遭受更严厉的税收征管,这是其避税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此外,异质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受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获取税收优惠相对更多的小型微利企业、处于金融发展水平更高、政府征税越努力地区的小微企业的避税程度变化更小;而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当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时,小微企业通常选择扩大避税行为。

1.2.2 免疫组化S-P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Fas、Fasl在胎盘滋养细胞中的表达:参考基因科技Fas、Fasl免疫组化试剂盒说明书,切片常规脱蜡水化,抗原修复,冲洗,过氧化物酶阻断剂孵育10 min,加一抗,室温60 min后,PBS冲洗,加二抗室温30 min后,PBS冲洗,DAB显色,苏木素复染,梯度酒精脱水,封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鼠抗人Fas单克隆抗体、兔抗人Fasl 单克隆抗体、SP免疫组化试剂盒、DAB染色液(聚合物法)均购自基因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当前,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大力度支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背景下,本文的政策启示如下。

首先,让好的经济政策在稳定环境中尽显成效。在当前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小微企业仍然选择规避税负的重要原因是地方政策的不确定性、不连续性削减了降税负给企业带来的实际红利,这也能作为企业减税易、减负难的合理解释。当下中国经济社会正面临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考验,政府部门也在适时出台一系列政策对冲外部风险,而提升政策实施效果的关键又在于保持各项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搞急转弯,从而稳定市场经营主体的政策预期。

其次,从小微企业的真实诉求出发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当外部环境出现不确定性时,企业之所以选择避税来缓解融资压力,主要缘于自身周期短、规模小和流动快的资金需求特点,地方政府应当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特性量体裁衣,鼓励并引导符合相应标准的信贷资源流入。这样做能保证小微企业享受到成本低廉、稳定性高以及安全可靠的可用资金,也能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还有利于降低外部冲击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最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考核各级官员工作成绩时,应摒弃唯短期显性绩效论的考核体系,提高晋升评定中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等隐性绩效的占比,激励各级地方官员转向更高层次、更广视野、更大格局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将官员变更因素有机嵌入地方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之中,不能因为地方主要官员的变更而频繁调整各项既定政策,而应致力于优质营商环境的精雕细琢以及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升级等系统性、持续性工程的持续推进,真正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

猜你喜欢
不确定性小微政策
小微课大应用
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小微企业借款人
中国银行业的未来:不确定性与希望并存
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桩板式挡墙施工风险评估
广义直觉模糊软集的格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