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莲
“五育”融合教育意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新时代的学生被寄予厚望,家长要配合学校的教育理念,首先共同促进孩子的道德修养。
自2021年7月起,“双减”成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加强课后管理、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等措施,为“双减”政策的实施与推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曾经以“唯分数论”指导思想为主的应试教育、“填鸭”教育已然成为了过去式,社会的发展呼吁新型的人才,孩子的“五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目标则要实现从培养孩子的解题能力到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转变。因此,作为家长不应当将关注点集中于孩子的卷面分数,在“减压”的大背景下再给孩子单独“增压”,而应当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配合学校的教学措施,只有家校双方共同努力,推动教育的“增质”,才能实现真正的减压。
成才先成人,立人先立德。德育是五育之首,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道德教育能够作用于孩子的一生,是引导孩子做好事、走正路的关键。然而,当今的家庭教育往往重视考试分数,轻视道德教育,致使孩子在成长中“瘸腿走路”。作为家长,应当配合学校教育,把道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平时生活中,家长不必强硬说教,而应当以身作则,多发善心多行善举,向孩子传递正能量。当孩子有不当行为时,家长不应当放纵,也不可苛责,应当以严厉的态度批评指正,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错在何处,并且下不为例。同时,德育应与党史教育、爱国教育相融合,家长可以在生活中多向孩子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带孩子参观抗战纪念馆,观看优秀电影,以此来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让孩子有前进的动力与方向,在党史学习中找寻到青春的共鸣。如果一个青少年行得正气,做得坦荡,心系国家,为国奋斗,那么他必将成为有能力报效祖国的栋梁之才。
减负并不意味着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相反,减负对学校与家长的辅导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而兴趣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可以过于教条死板。小学阶段应重视基础教育,也应重视对孩子学习热情的培养。如果在小学时期便挫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那么不利于孩子未来的求学之路,是得不偿失之举。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应注意方式方法,用兴趣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语文时,可以通过鼓励孩子阅读、亲子共读等方式激发孩子对文字的兴趣,增强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辅导孩子学习数学时,可以进行一些趣味性的家庭游戏,或者让孩子做“小老师”把课堂所学的知识给家长讲一遍,实现深化巩固、增强理解学习内容的目的;在辅导孩子学习英语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播放一些英文歌曲,邀请孩子一同观看英文电影,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语感,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学习应当是一个充满乐趣的探索过程,家长要注意辅导方式,切莫让学习变成孩子肩上的一座大山。
跳绳十次就觉得累,跑步一百米便气喘吁吁……当今小学生的体质现状实在令人堪忧,甚至一些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出现了严重的超重情况。生命在于运动,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学习成绩再优异也是枉然。同时,孩童时期非常珍贵,书桌上的台灯再亮也亮不过窗外的太阳,空调的风再清凉也不如户外清风能沁人心脾、舒缓精神,让孩子终日关在狭小的房间里做题有负于青春,也有负于窗外大好的春光。作为家长,应当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重视孩子的体魄,和孩子一起动起来,鼓励孩子爱上一项或几项健身项目,让孩子通过运动强健体魄,提升自信,更加开朗,在顽强拼搏、坚持不懈中增强体质,改善体能。
审美能力是孩子不可或缺的能力。提高孩子的审美水平有利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抵御低俗文娱的诱惑,追求高尚的情趣,欣赏高雅的艺术。审美水平并非生来就有,而是后天培养而成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多看些与艺术相关的展览,多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等。如果孩子表现出了艺术方面的天赋,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与天赋能力,为孩子选取一项艺术爱好进行培养,可以是绘画、舞蹈,也可以是一种乐器。培养艺术爱好,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审美水平,增强孩子的艺术修养。一项艺术爱好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位伙伴,当孩子心情沮丧时,当孩子遭遇挫折时,有了这项爱好的陪伴,可以舒缓心情,解开心结,让孩子沉浸在艺术世界中自我疗伤。同时,在深入学习艺术项目的过程中,孩子会树立起坚定自我、战胜困难的勇气,也会因为一点一滴的进步增强再攀高峰的自信心。让高雅的情趣伴随孩子的成长吧,孩子生活沐浴在艺术的阳光中,心中有美,眼里有光,有家长的支持和老师的培育,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绝大多数家庭的孩子已经不用帮父母承担家务了,这就导致了他们劳动能力较弱,有些人甚至出现不尊重他人劳动的问题。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孩子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树立积极的劳动意识,尊重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因此,家长应当从平时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在家庭生活中给孩子分配家务——让孩子洗自己的碗、打扫自己的房间、帮忙喂养家中的宠物……为幸福家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孩子树立家庭责任意识。此外,家长应当在重视孩子家庭劳动的同时,培养孩子的社会劳动能力。家长可以带孩子去义工单位,让孩子去养老院、福利院、图书馆、地铁站等场所做义工,也可以带孩子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让孩子体验一日“上班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辛劳,还能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奉献友爱的精神。
“五育”融合教育意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新时代的学生被寄予厚望,家长要配合学校的教育理念,首先共同促进孩子的道德修养。还要在孩子的文化课学习、强身健体、提高文艺素养、学习劳动技能上,转变观念,接受老师的指导,探索出适合孩子成长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