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热点与主题分析

2022-09-20 13:08邹小敏朱益平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2年5期
关键词:馆员文献智慧

胡 媛,邹小敏,朱益平(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当前,人工智能、情境感知、云计算以及5G等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人类社会已进入 “智慧社会” 时代。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须借助智能技术进行智慧化转型,为公众提供更便捷高效、更具智慧化的服务。2003年,Aittola等[1]首次将 “智慧图书馆” 定义为不受空间条件限制的移动图书馆;2010年,严栋[2]将 “智慧图书馆” 概念引入我国,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理念与内涵进行了丰富和扩展。总结和归纳前人相关研究后,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以提供便利、高效且互联的惠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用户和图书馆员为核心,以智慧服务为灵魂的图书馆。

通过整理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文献,笔者发现现存的综述类文献聚焦于国内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而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热点和研究差异的文献数量较少。基于此,本文采用关键词词频统计和可视化分析法,对国内外智慧图书馆自2003—2020年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提炼出研究重点与热点,对国内外研究内容侧重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的智慧图书馆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方法与工具

(1)数据来源。中文文献以中国知网(CNKI)为采集对象,检索式为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 ,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得到1,621篇文献。剔除外文文献25篇以及内容不相关文献188篇,最终分析样本文献量为1,408篇。英文文献以Web of Science核心期刊集为采集对象,检索式为 “主题=(SmartorWisdomorUbiquitousor Intelligent)and Library” ,由于智慧图书馆概念于2003年正式提出[1],且2003年以前的文献相关性不高,因此将检索时间跨度设为2003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研究方向限定为Information Science Library Science,得到454篇文献。剔除重复文献1篇及内容不相关文献80篇,最终分析的样本数量为373篇。

(2)方法与工具。本文采用主题可视化分析和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法,利用CiteSpace V和Nvivo 11等工具,对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的关键词词频、主题演化路径以及内容分类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揭示国内外研究热点与研究主题侧重差异。

2 文献数据分析

2.1 高频关键词分布

利用Nvivo11对样本文献的关键词、摘要和标题进行编码,进而提取出关键信息频次。同时,剔除同义词和无明确指代意义词,获得最终的关键词词频。国内文献最终提取出词频大于等于10的关键词48个(见表1)。其中,智慧图书馆以1,360的高频词位居榜首;物联网、高校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建设、智慧馆员、智慧服务、大数据等关键词的频次均超过了100次。国外文献最终提取出词频大于等于5的关键词40个(见表2)。其中,Smart library以100次的高频次位居首 位 , Digital library、 Library services、 Academic library、Ssystem、Technology等关键词的频次均超过了30次。

表1 国内文献高频关键词

表2 国外文献高频关键词

2.2 主题演化路径

分析智慧图书馆的主题演化路径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历史进程以及发展趋势。因此,本文利用CiteSpace V绘制了国内外主题演化路径时间线视图(见图1—图2)。

从图1可以看出,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① 2010—2013年为萌芽阶段,文献数量较少,仅有少数学者投身于智慧图书馆概念、理论、职能属性以及技术框架等方面的研究。② 2013—2016年为发展阶段,文献数量逐渐增多且呈稳步增长趋势,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开始探讨图书馆智能化建设、智慧馆员培养以及各类服务的实现与应用研究。③ 2016—2019年为快速发展阶段,文献数量呈大幅增长趋势,并于2019年达到峰值。与上一阶段相比,研究内容更加丰富,不仅重视技术的应用,而且开始关注图书馆智慧化管理与用户体验。④ 2019—2020年为平稳发展阶段,文献数量趋于稳定,但是研究方向进一步延伸,学者在紧跟技术更新步伐的同时,开始关注图书馆管理以及用户隐私保护。

图1 国内主题演化路径时间线

从图2可以看出,国外智慧图书馆研究可以分为七个阶段。① 2003—2004年为萌芽阶段,这一阶段文献数量较少,且集中于智慧图书馆内涵与理念的探讨。② 2004—2007年为缓慢发展阶段,文献数量较上一阶段有小幅提升,在探索智慧图书馆内涵与理念的同时,衍生了对其特征与功能的研究。③ 2007—2010年为持续发展阶段,文献数量基本与上一阶段持平。在前期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从技术实现的角度出发,探讨智慧图书馆的理论框架与模型,为后期实践探索奠定了基础。④ 2010—2013年为快速发展阶段,文献数量大幅增加,研究重点逐步从理论研究过渡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出现了关于智慧图书馆管理以及用户对于智慧服务接受意愿的研究。⑤ 2013—2016年为平稳发展阶段,文献数量较上一阶段呈小幅提升趋势。在重点关注智慧服务内容的同时,也注意到图书馆智慧化建设,为其教育职能的履行与优化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⑥ 2016—2019年为逐步成熟阶段,文献数量逐步攀升,并于2019年达到峰值。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图书馆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各类新兴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建设。⑦ 2019—2020年为成熟阶段,文献数量较上一阶段稍微回落,研究关注点进一步延伸到用户行为差异性以及用户需求深度挖掘等方面。

图2 国外主题演化路径时间线

3 研究热点与主题分析

3.1 技术与实践应用

智慧图书馆技术主要指用于图书馆建设并提升图书馆智慧化程度的各类新型信息技术,包括情境感知、区块链、物联网、精确定位算法以及智能代理等。在积极探索各种智能新兴技术的同时,智慧图书馆框架、模型、系统等顶层设计的宏观技术模型和实践应用研究也尤为突出。其中,廖嘉琦[3]基于图书馆背景、技术设备、服务等要素,提出了智慧图书馆理论框架;于兴尚等[4]基于数据驱动构建了数据管理技术模型;涂佳琪等[5]从作者、出版社、图书评价等系统模型出发,对重庆大学图书馆的智能采访系统进行优化升级,进一步提高了馆藏质量和采访效率。

国内外关于技术与实践应用的研究主要从新兴技术应用和相关理论框架、模型、系统设计等方面展开,但是系统设计缺乏权威标准与规范。因此,未来需要重视标准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

3.2 智慧服务

智慧服务是指图书馆通过分析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信息推送服务。国内外相关研究内容比较丰富,其中个性化推荐服务、知识服务、微服务、图书馆背景音乐服务、虚拟现实服务和移动服务等研究热度相对较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慧服务的研究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和延伸。早期,学者将智慧服务的理念界定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利用技术实现书书、书人和人人之间的互联服务[6]。之后,大量研究偏向于技术创新,Wu等[7]利用RFID技术构建了基于智能书架的图书馆综合服务应用平台,借助软件代理系统整合图书馆信息资源,提高了馆藏流通效率。近几年,智慧服务的研究重点逐渐由技术创新转移至服务内容创新,更加重视用户的需求和满意度,廖运平等[8]通过构建用户行为模型和用户画像,有效甄别用户之间的差异性,挖掘用户深层次需求,为实现精准化推荐服务奠定了基础。

国内外关于智慧服务的研究聚焦于服务技术创新和服务内容创新,但是大部分研究仍停留在理论层面,未来需要着重探讨相关实践案例,推动图书馆智慧化进程。

3.3 智慧馆员培养

智慧馆员是指立足于用户需求,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智慧馆员作为服务的提供者,其综合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服务的智慧化程度。英国图书馆学专家伊安·约翰逊等认为,智慧馆员不仅要具备服务的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还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献身精神,密切关注用户信息需求,积极学习新技术,提高信息服务质量[9]。智慧图书馆建设对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馆员能力培养和馆员智慧开发刻不容缓。现阶段关于馆员能力培养和智慧开发的研究大多从三个层面展开。首先,改变现有的招聘模式,适当放宽专业要求,强调实践经验和跨学科能力。其次,根据馆员的自身特质,优化现存馆员资源配置,开展专业培训。最后,优化图书馆绩效考核制度,调动馆员工作积极性,使馆员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国内外关于馆员职业能力及智慧开发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由于不同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相差较大,馆员智慧开发进程十分缓慢。因此,未来需要深入开展个案研究,结合具体情况,促进馆员智慧化转型。

3.4 智慧图书馆管理

智慧图书馆管理包括馆藏管理和用户管理。① 馆藏管理是指图书馆各个部门遵循一定的标准,经过有效的配合,对图书馆内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管理的过程。在馆藏资源管理的研究方面,Xie等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提出图书馆建设风险预警系统能够有效检测和管理图书馆的在建项目风险,同时还提出图书馆智能疏散系统可以不断增强图书馆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管理能力[10-11]。② 用户管理主要包括用户信息管理和用户关系管理两方面。图书馆采集的用户信息能否得到安全有效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信息披露意愿。以用户隐私为切入点,有研究构建用户隐私披露意愿影响因素模型,以为图书馆收集和管理用户信息提供参考。在对于用户关系管理的研究中,已有研究发现图书馆馆员对用户关系的有效管理能够提高用户的参与意愿以及满意度。

国内外关于智慧图书馆管理的研究集中于馆藏管理和用户管理方面。其中,针对用户信息和用户关系管理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和规范化,因此,未来需要构建图书馆管理标准体系,以促进用户信息和用户关系的规范化管理。

3.5 智慧图书馆理论

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集中于智慧图书馆的定义、特征和功能等方面。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图书馆界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早期的学者偏向于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给智慧图书馆下定义,现阶段的学者们大多在归纳总结之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多维度、多层面地诠释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其中,曹树金等将智慧图书馆定义为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分析和挖掘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智慧型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的图书馆[12]。在智慧图书馆功能的研究中,解金兰等认为智慧图书馆应该具备实现数据增值、提供数据产品、促进数据惠民、构建良好的数据服务环境等功能[13]。从图书馆的本质职能出发,刘慧等认为智慧图书馆的功能在于数字信息结构化、文献数据融合和数字资源治理三个方面[14]。

由于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在我国图书馆界还没有达成普遍共识,因此很难准确地揭示其特征。研究早期,王世伟提出智慧图书馆的外在特征是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内在特征是高效、互联和便利[15]。随着技术不断革新,杨新涯等[23]指出智慧图书馆应具有元数据管理、协同一致的服务门户和图书馆服务联盟等特征[16]。

国内外关于智慧图书馆理论的研究主要从定义、特征和功能等方面展开,但是由于技术不断革新,其定义、特征和功能都在不断地扩展。因此,相关理论研究需要持续开展,进而形成科学严谨且学界一致认可的理论内涵。

3.6 智慧图书馆发展与建设

有关智慧图书馆发展建设方面的研究覆盖层面较为广泛,因此笔者粗略地将其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空间设施建设。Shen在调研国外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应注重以人为中心,强调图书馆多元空间服务的建设发展[17]。第二类为图书馆阅读推广与营销建设。我国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因此阅读推广与营销是智慧图书馆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在对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服务优势进行分析后,John等认为开展营销服务不仅可以激励用户使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而且有利于用户利益的最大化和图书馆资源的市场化[18]。

国内外关于智慧图书馆发展与建设方面的研究涵盖了智慧图书馆转型、空间设施建设以及阅读推广与营销等方面。其中,关于空间设施建设的研究不够深入,且实践探索较少。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细化智慧图书馆空间设施研究,并积极开展实践探索。

4 国内外研究对比分析

4.1 研究主体与发展阶段的差异

首先,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主体不尽相同,国外研究主体主要为高校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和医学图书馆,国内研究主体则集中于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其次,国内外研究的起始时间不同,国外智慧图书馆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03年,国内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10年,相差7年。最后,国内外研究的发展阶段也大不相同,国外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七个阶段,从萌芽到发展再到成熟,文献数量于2019年达到峰值,2020年后研究势头逐渐平缓。而国内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萌芽到快速发展再到平稳发展,文献数量于2019年达到峰值,2020年后研究势头依旧十分强劲。

4.2 研究内容侧重的差异

为了更加直观地看到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内容侧重的差异,笔者整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中词频大于等于5的关键词,得到六大主题分类结果(见表3)。

表3 国内外关键词词频对比

(1)在技术与实践应用方面。国外技术与实践应用的研究占比高达55%,偏向于微观层面,在物联网、移动应用、智能代理等具体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技术的可用性以及适用性展开分析与评估,最后依托各类图书馆进行实践应用研究;国内技术与实践应用研究占比高达42%,侧重宏观层面,在区块链、情境感知、数据挖掘等具体技术研究基础上,提出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系统模型和理论框架,但实践应用方面的研究相对偏少。

(2)在智慧服务方面。国外智慧服务研究占比20%,注重以人为中心,关注各类弱势群体的服务获取与服务体验,重视用户对于智慧服务的接受度与满意度研究;国内智慧服务研究占比33%,偏向于基于技术进行服务创新与服务融合,包括个性化推荐服务和微服务等。

(3)国内外研究差异最大的两个主题类别为智慧图书馆管理和智慧图书馆发展与建设。国外研究侧重于智慧图书馆管理,占比14%,研究内容偏向于用户关系管理、馆藏管理以及信息资源管理,而国内研究内容则偏向于用户隐私保护。国内侧重于智慧图书馆发展与建设的研究,占比11%,研究倾向于智慧图书馆空间再造与阅读推广,国外研究偏向于智慧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与营销推广。

(4)国内外智慧馆员培养方面的研究占比分别为6%和3%,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占比分别为2%和3%,两者占比相当,且研究内容相差不大,在此不再赘述。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通过对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国内研究起步虽略晚,但研究势头和热度逐年增加;国外重视微观层面的技术应用与实践研究,国内更加关注宏观层面的建设与服务研究。从国内外主题演化趋势可以看出,技术与服务方面的研究将继续成为未来的研究主流,研究主题将进一步延伸到图书馆智慧管理、用户需求与行为等方面。

5.2 建议

通过总结对比国内外的已有研究,笔者认为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拓展。

5.2.1 加强实践案例研究,促进技术实际应用

从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的关键词词频统计结果可以看到智慧图书馆技术和服务是现阶段的研究主流。具体而言,国外重视技术可用性、技术实践应用、用户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国内则更加关注图书馆转型、图书馆系统和空间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且国内研究大多面向整个行业,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后续研究需要汲取国外实践经验,重视实践案例分析。可以某一所图书馆为切入点,从实际统筹管理的角度出发,关注建设过程中所需的资金、人员、设备等资源配置,促进智慧技术的实际应用,切实提高图书馆的智慧水平。

5.2.2 提升馆员职业素养,注重馆员智慧开发

“智慧馆员” 成为智慧图书馆领域排名靠前的高频词,且与 “知识服务” “个性化推荐服务” “服务创新” 等高频关键词联系密切。作为智慧服务的提供者,现阶段的馆员是否具备足够的职业素养来应对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是学者们密切关注的问题。从上述研究热点与主题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虽然馆员能力培养和智慧开发已经引起学者们的重视,但由于不同图书馆间的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且大部分研究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进程缓慢。因此,未来需要深入开展个案研究和实践能力培训,针对不同图书馆的馆员结构和教育背景,开展智慧馆员能力培训,提升馆员职业素养和智慧服务能力。

5.2.3 构建标准体系,推进规范化管理

图书馆管理、用户隐私保护和用户需求分析等成为现阶段学者们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智慧图书馆建设缺乏相对权威且统一的标准体系,且用户管理不够深入和规范化。因此,后续研究需要重点关注智慧图书馆标准体系的构建。一方面,构建智慧图书馆管理标准体系,促进用户信息和用户关系的规范化管理,保护用户隐私,提高用户参与意愿和满意度。另一方面,致力于构建和明确智慧图书馆等级评价标准,指导实践过程中的图书馆智慧程度的评价与定级,推动我国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

猜你喜欢
馆员文献智慧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