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华,陈玉星,李贞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肝胆病诊疗中心外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肝胆外科常用的治疗胆囊疾病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1]。尽管LC技术已十分成熟,但在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生理性疼痛不可避免,加之老年患者多器官衰竭,免疫力下降,导致其心理上自我负担加重,甚至产生焦虑、抑郁等倾向,影响患者术后康复[2-3]。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措施,引导患者正向情绪,促进患者康复非常必要。激励式护理是利用外部诱因调动患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引发患者内在动力与主观能动性,使患者朝向既定康复目标前进的护理方式[4]。本研究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102例LC老年患者,探讨激励式护理模式为对术后康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于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02例LC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51)、研究组(n=51)。参照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60~76(68.84±3.26)岁;病程4~28(16.75±4.38)个月;疾病类型为胆囊结石28例,胆囊腺肌症11例,胆囊息肉12例;与照顾者关系为夫妻30例,子女16例,朋友5例。研究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61~78(69.15±3.34)岁;病程5~27(16.17±4.25)个月;疾病类型为胆囊结石26例,胆囊腺肌症12例,胆囊息肉13例;与照顾者关系为夫妻29例,子女16例,朋友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与照顾者关系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确诊为胆囊疾病;符合LC适应证;良性病变;凝血功能正常;精神正常,意识清醒;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腹腔严重感染;视听功能障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患出血性疾病;患严重心血管疾病;术前服用影响胃肠功能的药物;酒精依赖、药物依赖。
1.3 干预方法
1.3.1参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术前完成CT、腹部B超等相关检查,由主治医生告知患者手术方案,护士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等,做好卫生清洁工作;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体温变化;术后按时查房,了解患者排便、排气等情况,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及术后注意事项;给予患者出院指导,告知复诊时间。
1.3.2研究组 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激励式护理干预。(1)评估应激源。由主治医生带领,积极进行病房巡视工作,每日2次,持续3 d(至手术前1 d),与其建立良好医-护-患关系,结合患者生化指标与循证依据,评估并剖析患者产生应激源的因素,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激励性护理方案。(2)成立护理小组。由肝胆外科护士长1名及护士5名组成,要求熟练掌握激励式护理的模式及内容,依据患者应激源共同制定激励方案、护理方式及宣教内容等。(3)精神激励。①为患者展示以往手术成功案例,安抚患者恐惧心理,为患者树立康复自信。②家属或朋友多陪伴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关爱的力量,激发患者康复自信。③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放松冥想,使患者自主调节内心情绪,避免患者情绪激动。④术后第一时间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很成功”;在处理术后并发症及康复运动时,指导患者正确配合护理人员,并用言语肯定患者:“您做的很正确”“恢复效果很好”等,鼓励患者自觉配合工作,提高患者自我效能。(4)物质激励。设置疾病知识问答,告知患者表现优异者可得到一份神秘礼物,由护士对其进行随机提问,对于表现优异者,对其进行表扬“您回答的真棒”,并给予一份礼物,对于表现较差者,在提问的同时,鼓励患者“没关系,别着急,您再想想”并给予引导,帮助患者回忆缺失知识,随机给予一个安慰小礼物,并叮嘱患者加强学习遗漏知识。
1.4 观察指标(1)分别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ed depression scale,SDS)、自评焦虑量表(self-rated anxiety scale,SAS)评价干预前、干预后抑郁、焦虑状态,分值范围均为0~100分,SDS临界值为53分,SAS临界值为50分,分数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2)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评价干预前、干预后自我感受,包括情感负担、身体负担、经济负担3个维度,共10个条目,分值范围10~50分,分数与自我负担呈正相关。(3)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评价干预前、干预后自我效能,共10项内容,分值范围10~40分,分数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4)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首次排便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5)住院时间。
2.1 心理状态组内比较,干预后两组SDS、SAS、SPBS评分低于干预前,GSE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组间比较,干预后研究组SDS、SAS、SPBS评分低于参照组,GSES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
2.2 术后康复情况及住院时间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
目前,LC是治疗胆囊疾病的首选方式,但LC作为压力源,一方面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另一方面患者因个体的照顾需求易产生移情担忧,诱发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从而导致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加重,自我效能降低[5-6]。常规护理模式较为注重患者生理因素,往往忽视心理及社会因素对疾病恢复的作用[7]。方俊[8]在其研究中指出,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激励式心理护理,能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SDS、SAS、SPBS评分低于参照组,GSES评分高于参照组,提示在围手术期给予LC患者激励式护理,能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及自我感受负担,提高自我效能感。激励式护理着重考虑影响康复的心理及社会因素,通过术前评估患者应激源,以患者为中心,制定个性化激励式护理方案,术前为患者讲解LC相关疾病知识、手术优点及成功率,并邀请手术康复良好患者讲述自己的康复经历,能缓解患者术前过分紧张情绪;通过构建良好医-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经济帮扶,增加患者的信任度,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与温暖,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在家属与朋友的照护下,有助于减轻患者迁移应激反应;精神上安慰、激励患者,有助于激发患者主观学习能动性,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帮助患者树立康复自信心,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促进疾病康复。
本研究发现,给予LC患者激励式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比较,能缩短肛门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既往研究证实,术后心理及饮食能影响患者肠道功能恢复[9]。给予患者情感激励能调整患者不良情感状态,增强患者压力源应对能力,通过安抚患者情绪及知识宣教,增加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度;术前普及术后并发症及应对措施,有助于患者筑建心理防备,提高自我照护能力及康复自信,从而更易接受早期康复训练与健康饮食食谱,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还可转移患者注意力,主观上减轻患者疼痛;实施过程中,给予患者适当鼓励与肯定,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有助于患者早日出院[10]。
综上所述,给予LC老年患者激励式护理模式,能消除其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减轻自我感受负担,有助于术后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