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022-09-20 03:46王志琳李秋芬王园徐辉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17期
关键词:医养偏瘫肢体

王志琳,李秋芬,王园,徐辉

[新乡市第四人民医院 老年病二病区(医养病房),河南 新乡 453000]

随着全球疾病谱的变迁,脑卒中等慢性非传染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威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患病率急剧增加,据报道显示,7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有残疾,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1]。卒中后长期瘫痪卧床可导致患侧四肢的血液循环不畅,使得神经营养不良以致失去知觉,并且还会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死亡[2]。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卒中后偏瘫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探索一种高质量、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模式尤为重要。“医养结合”是指将专业的医学诊疗技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以医疗为保障,以康复为支撑,边医边养。医养结合机构可以是以养老服务为主体内部补充医疗服务的机构,也可以是以医疗服务为主体同时配套养老设施的机构[3]。本研究将80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乡市第四人民医院医养病房收治的80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符合《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4]中脑卒中、偏瘫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相关影像学手段证实;②患者情况稳定,可以正常沟通;③年龄60岁以上;④首次发病;⑤依从性良好,配合本次护理措施的进行;⑥患者及家属知情且同意参加本次研究。(2)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的精神病或智力缺陷;②伴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等疾病;③身体状况不适于进行康复训练。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40例(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和康复组40例(2010年7月至2021年12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方案 住院期间,两组患者通过对患者和家人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了解患者病情、告知其药物服用方法、注意事项、饮食、运动、精神等方面的问题。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患者进行自主功能训练,包括主动运动、被动运动、静蹲训练、仰卧直抬腿训练、翻身训练。康复训练为1周5次,出院随访6个月。

1.2.2医养结合模式下康复护理

1.2.2.1成立“医养结合”康复护理团队 由科室主任、主治医生、神经内科医生、护士长(负责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并对其实施过程进行质量监督)、接受过循证培训的护士(负责文献检索、文献质量评价、证据提取、证据合成)、康复师(负责制定功能康复锻炼计划)、责任护士(负责患者康复护理方案的实施和指导,出院后电话联系患者,掌握患者的家庭康复状况,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跟踪)、康复护士(和责任护士共同负责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案的实施和指导)、护工(负责出院后护理计划的实施、指导)组成康复护理团队。全员在实施方案前进行1个月的脑卒中偏瘫知识、早期康复护理等知识的培训。团队成员定期联动上门,为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提供居家医养服务。

1.2.2.2制订医养结合模式下康复护理的实施方案 参照相关文献资料,查阅《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4]等相关指南,结合老年卒中后偏瘫临床护理实际情况制定康复护理计划。

1.2.2.3医养结合模式下康复护理计划的实施 依据所制定的康复护理计划进行细化分工实施,严格落实个人工作责任,分3个阶段实施医养结合模式下康复护理计划,具体如表2。

表2 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医养结合模式下康复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1.3.1肢体功能 干预前、出院时及出院3、6个月采用Fugl-Meyer评估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量表包含了运动、感觉、平衡、关节活动以及疼痛这5个方面的内容,共113个评估项目,量表总评分为226分,患者FMA评分愈高,提示其肢体功能恢复愈好。

1.3.2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干预前、出院时及出院3、6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共15个项目,评分范围为0~42分,患者NIHSS评分愈低,提示其神经功能恢复愈好。评分与神经受损程度呈正相关。

1.3.3日常生活能力 干预前、出院时及出院3、6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由美国理疗师巴瑟尔等于1965年研发,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16,信度和效度均较好。量表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等10个条目,总评分为100分,Barthel指数越高,提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愈好,自理能力愈高。

2 结果

2.1 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两组患者干预前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康复组的FMA评分逐渐升高,且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

2.2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两组患者干预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康复组的NIHSS评分逐渐下降,且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分)

2.3 日常生活能力两组干预前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康复组的Barthel指数逐渐升高,且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是脑部血液循环紊乱而引起的脑部机能紊乱的总称,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全球范围内脑卒中的患病率已经达到了2%~3%,并且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而呈逐年增加趋势。此外,脑卒中在全球死因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心脏病[5]。卒中后偏瘫是临床上最为普遍的一种神经功能缺损,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其康复治疗一直是康复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往临床上所实施的常规护理干预缺乏针对性、系统性,护士工作积极性较低,经常忽视对患者自信心、主观积极性等因素的干预,使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影响其康复。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有利于老年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医养结合”是指将医疗资源和养老机构相结合,使社会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6]。“医养结合”模式需要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同时注重“医疗”和“养老”2种服务系统的无缝衔接和有机的融合[7]。该模式服务对象为不能自理患者,包括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机制等5个要素[8]。在提供医疗服务时,要有比较完善的诊疗科室、专业的医疗器械和专业的医生、护士和护理团队。将三者相结合,充分调动其的积极性,协调好法律政策、医疗资源、资金之间关系,为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提供全面、专业、及时的服务。

本研究构建并实施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康复护理方案,将其应用于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中,结果显示,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康复组的FMA评分逐渐升高,且高于常规组,提示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康复护理方案随干预时间的延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得愈好。FMA评分是评价下肢运动功能的重要指标,FMA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主动运动次数越多,不同体位间的分离动作也就越多,有利于关节的康复。“医养结合”是指把养老与医疗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基本的生活照顾为基础,提供一系列专业化、持续性的健康照护服务[9]。本研究所构建的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康复护理模型,既明确了各个时期的康复训练要点,又便于责任护士有计划地引导、督促患者逐步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并对各种并发症进行监测,采取多种措施,以达到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目的。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康复组的NIHSS评分逐渐下降,且低于常规组,提示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康复护理方案随干预时间的延长,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良好。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是由脑梗死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引起的,通过医养结合康复护理对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进行康复训练,社会服务部门定期对患者进行体检,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并利用电子档案使医院及时了解患者身体情况,有助于及时控制患者病情,极大调动了患者残余脑组织细胞,有助于脑组织再生重建[10]。此外,医养结合模式康复护理不仅加强患者的运动功能锻炼,还促进大脑皮质的可塑性发展,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神经康复能力,且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的护理依从性,使其能够配合康复护理措施[11]。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康复组的Barthel指数逐渐升高,且高于常规组,提示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康复护理方案随干预时间的延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也随之提升。建立“医养结合”医疗小组,为住院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上门服务,针对不同的患者,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和计划,并将其记录下来。通过上述方式,帮助患者建立康复意识,完成康复方案,达到康复目的,达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

综上所述,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接受医养结合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可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促进其恢复神经功能,提高康复自我效能以及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医养偏瘫肢体
医养当兴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肢体语言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