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淑芳,张磊,史晓琳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医学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急性胸痛患者作为急诊室常见危急患者,疼痛程度、性质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疾病病征,但也存在特殊情况,需进行密切观察。而在此类患者急诊护理过程中迅速、准确识别,缩短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可尽快为患者实施抢救,提高抢救成功率。且近年来,有研究指出,在胸痛急诊患者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缩短对抢救过程中的分诊评估时间等,提高护理满意度[1]。基于评估-沟通-监测-患者-环境(assessment-communication-monitoring- patient-environment,ACMMM)模式的护理管理通过加强患者病情评估、监测,并从康复环境、用药等方面进行管理,能有效预防不安全事件,保障患者健康[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97例急诊胸痛患者,探讨基于ACMMM模式的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7例急诊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护理干预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女21例,男27例;年龄53~84岁,平均(68.49±7.1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5~34 h,平均(17.23±5.19)h,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上19例,初中及以下29例;疾病分类为心源性胸痛27例,非心源性胸痛21例。观察组(49例)女25例,男24例;年龄53~84岁,平均(70.10±6.8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5~34 h,平均(18.04±4.91)h;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上21例,初中及以下28例;疾病分类为心源性胸痛30例,非心源性胸痛19例。两组一般资料(受教育程度、年龄、疾病分类、发病至就诊时间、性别)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符合急性胸痛相关诊断标准[3];(2)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3)能配合研究;(4)视听、读写功能正常;(5)肝、肾功能正常;(6)精神、认知功能正常。
1.2.2排除标准 (1)沟通障碍;(2)意识模糊;(3)严重器质性病变;(4)重要器官疾病;(5)血液系统疾病;(6)合并恶性肿瘤。
1.3 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后尽快评估病情,之后进行情绪安抚、生命体征监测、遵医给药等治疗及干预。
1.3.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接受基于ACMMM模式的护理管理。(1)成立ACMMM管理小组。遵循自愿原则,成立ACMMM干预小组,要求科室工龄≥3 a、责任心良好、沟通交流能力强,成员包括高年资护理人员4名、护士长1名、副护士长1名,副护士长负责病房数据资料管理,高年资护理人员进行具体工作的实施,护士长指挥总体策略实施。在实施ACMMM管理前,对全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后上岗。(2)评估。在患者入院后,对其住院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同时筛查高危对象,并将高危对象及因素设置为重点关注或特别关注,之后根据危险因素、对象自身情况安排1~2名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针对性预防干预,包括教育、指导、观察等系统性防范。(3)沟通。①强化不良事件警示。如在床头、病房、走廊、病历夹等各种地方设置各种提示语,加强患者、家属等人员的重视程度。由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病房内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将呼叫装置作醒目标记后置于患者方便取用的位置,嘱咐患者及家属勿碰仪器操作功能;对高危对象建立交班本,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入院及当前病情、用药情况、注意事项等,以便护理人员持续性评价及护理干预。②心理沟通。由小组成员到患者床旁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测评,了解其当前情绪状态,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减少不良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信心。(4)监测。将患者安排在靠近护士站的病房,以便及时进行护理。制定巡视制度,安排护理人员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并详细记录每项注意事项,还可在楼梯、走廊等公共区域安装监控。(5)患者。指导其合理用药,做好药物使用的宣教及审核工作,请专家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其胸痛原因,如心源性胸痛、非心源性,之后根据病情给予相应护理,若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心绞痛等情况,嘱咐其绝对卧床,并给予补液、吸氧、扩冠、抗凝、心电监护等处理。对于围手术期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对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进行关注,如通过疾病知识健康教育、不良情绪疏解指导等途径,帮助其疏解不良情绪,以减少过激行为,更好地配合医护工作。若患者病情一时难以诊断,配合医生做进一步详细检查,并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巡视、探访、病情观察等。(6)环境。除了保持病房环境卫生外,还需为患者提供便利的通道,安装光线合适的灯具,在易滑倒区域安装防滑垫、防撞垫,在卫生间安装扶手等。两组均持续干预至患者出院。
1.4 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包括急诊停留、抢救、开始治疗及住院时间。(2)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elf-rated health measurement scale version,SRHMS)评分[4],量表共包括3个分量表(心理健康、生理和社会健康)24个项目,得分越高表示健康状态越好。(3)干预前后心理状态(SDS评分和SAS评分),两个量表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2.1 治疗情况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急诊停留、抢救、开始治疗及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见表1。
2.2 SRHMS评分两组干预前SRHM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RHM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情况对比
表2 两组SRHMS评分对比分)
2.3 心理状态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分)
在急诊科室,胸痛患者较为常见,但因其病因、病情复杂,临床诊疗难度较大,在确诊、分诊过程中易耽搁病情,造成不良影响。急诊胸痛患者存在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情重等特点,需及时进行临床干预。而传统的急救护理缺乏规范性、科学性,且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在患者抢救治疗过程中较为混乱,易错失最佳抢救时机,危及生命安全[5]。
ACMMM管理模型是新型管理模式,通过宣教、沟通、医疗设备、不安全事件等方面,并结合患者病情为其提供护理干预,能全面提升患者、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医疗质量[6-7]。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急诊停留、抢救、开始治疗及住院时间均较短,提示基于ACMMM模式的护理管理应用于急诊胸痛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情况。该护理干预模式在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对其病情进行评估,了解不安全事件,同时筛查高危群体,并实施针对性预防干预,能有效缩短急诊停留、抢救、开始治疗时间,并在后续治疗过程中通过沟通、监测、患者、环境等多方指导,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8]。本研究还显示,干预后,两组SRHMS评分均升高,SDS评分及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基于ACMMM模式的护理管理应用于急诊胸痛患者,还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健康水平。该护理干预模式在护理干预过程中不仅重视分诊,还对其用药、心理、健康知识等进行干预,如在护理干预过程中为患者做好药物使用的宣教及审核工作,并根据专家评估结果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同时,还进行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干预,帮助缓解不良情绪,并为其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等干预,积极调解不良情绪,从而改善健康水平[9]。
综上,基于ACMMM模式下的护理管理应用于急诊胸痛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情况、心理状态,提高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