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佳凝
随着多元化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应的实践课程也应运而生。对于幼儿来说,田园劳作是一种极富新鲜感和参与感的实践活动,其中包含着许多丰富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基于此,笔者探讨了田园资源在中班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应用,以期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增强幼儿教育的效果。
在幼儿园中,幼儿从教师那里能学到不少知识与技能,但更多停留在“我学会了”,很少有幼儿能真正做到“我会用了”。教师应明白,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田园资源,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掌握所学内容,促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这些知识与技能的价值,以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让幼儿做到“活学活用”。
例如,幼儿都跟着教师学过一些简单的颜色搭配,知道哪些颜色组合在一起更加好看。为了加深幼儿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给幼儿发放不同颜色的花朵和一些软塑料板,组织幼儿进行“插花游戏”,引导幼儿将自己想象成一位正在插花的花农,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花田”中插出最漂亮的花朵组合。在幼儿完成插花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思路或想法,而后根据作品的美观程度,评选出几名“插花小能手”,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后续活动。
幼儿的思维方式较为简单,对很多知识的应用只能做到“就事论事”。对此,教师可以借助田园资源,组织幼儿参加一些互相之间具有很强借鉴意义的活动,引导幼儿迁移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新的知识与经验,让幼儿能有意识地在实践中做到“由此及彼”,以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使幼儿学会“举一反三”。
例如,在带领幼儿开展种植活动时,教师可以先为幼儿讲解种植花生的注意事项,告诉幼儿将花生种子埋得浅一些,不要浇太多水。在幼儿种植好花生后,教师可以对幼儿说:“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芝麻的种子,芝麻和花生是一对‘爱好’和‘脾气’都很像的‘兄弟’。请你们猜一猜芝麻该怎么种呢?”根据教师的提示,幼儿不难猜出芝麻和花生的种植方法一样。在幼儿说出答案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小朋友们真棒,老师这里还有几颗水稻的种子,水稻可是花生的‘对头’,喜欢和花生反着来。那么水稻又该怎么种呢?”结合之前种花生的经验,幼儿不难想到种植水稻的方法。
合作是幼儿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有助于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教师可以借助田园资源,有意识地开展一些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动任务,鼓励幼儿自由结组,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从而让幼儿意识到与他人合作的价值和乐趣,并通过亲身体验明白“团结力量大”的道理,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来到室内活动室,先将一些围棋子撒在地上当作“野草”,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一组负责一片区域,再让每一组的成员通过协商的方式自行划分每个人的任务,如有的幼儿负责拔“草”,有的幼儿负责将“草”放到指定区域,有的幼儿则负责“查漏补缺”和计数,等等。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幼儿看一看干净的地面和摆放整齐的棋子,并对幼儿说:“这么大一间屋子不一会儿就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了。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老师只让一个人拔‘草’,那得多久才能拔干净呀,这就是团结合作的好处。”让幼儿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但部分幼儿过分依赖父母和教师,在面对困难时往往会选择退缩,这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对此,教师可以借助田园资源创设一些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会坚持,学会脚踏实地,并在幼儿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时当众表扬幼儿,让幼儿认识到坚持带给自己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美好品质。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育苗专家”的角色扮演游戏,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依次派出两名代表参赛,让一人用布将眼睛蒙起来扮演“花苗”,一人则在一旁扮演“花农”。在游戏开始后,“花苗”要从起点出发走完规定路线到达终点,期间,“花农”要通过语言的方式提醒“花苗”越过“害虫”“干旱”“暴风雨”等障碍。用时最短且平安抵达的小组可以积1分,最后积分最高的一组便为获胜方。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幼儿说:“看到你们满头的汗水,我们知道了培育一株花苗的不容易,但我看到你们满脸的笑容,就知道你们也尝到了‘丰收’的喜悦。果然,只有辛勤的付出才有甜美的收获呀!”
田园劳作是人类一切生产活动中与自然和生命关系最为紧密的一种,在利用田园资源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体会播撒生命、呵护生命的过程,让幼儿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以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让幼儿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和珍惜生命。
例如,在带领幼儿开展绘画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向幼儿展示花圃中某种花朵的种子,让幼儿说一说这粒种子给自己的印象。这时,幼儿可能会给出“它很小”“它很不起眼”之类的回答。接着,教师可以让幼儿照着种子的样子在纸上画一画。在幼儿画出这粒种子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来到已经长出娇艳花朵的花圃旁,让幼儿说一说眼前这些花朵给自己的印象。这时,幼儿则会回答出“它们特别漂亮”“闻起来很香”等答案。在幼儿回答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幼儿说:“这些花朵就是由刚才那些‘不起眼’的种子长成的,让‘不起眼’变成‘很漂亮’,这就是生命的力量!”
“劳动者是最美的人”,这句话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在利用田园资源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人们在田间劳动的场景,并借助相关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亲身体验这些劳动,让幼儿了解田园劳作的辛苦和不易,体会劳动者的艰辛,以激发幼儿对劳动者的尊敬之情,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种植活动,选择幼儿喜欢吃的蔬菜、水果或粮食作物的种子,引导幼儿将种子种在幼儿园的种植园地中,鼓励幼儿每天为自己的种子浇一次水。在发芽、开花、结果等生长阶段,教师可以分别为幼儿拍一张他们和植物的合影。在植物果实完全成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采摘,让幼儿体验丰收的喜悦,并将之前拍的照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回想自己过去的付出,并让幼儿好好品味此刻的幸福,让幼儿深刻体会劳动者的辛勤和伟大。
在利用田园资源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类比和实践操作两种途径,引导幼儿认识更多的劳动工具,让幼儿记住它们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以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猜猜我是谁”的猜谜游戏,选择“大脑袋、细身子,一下一下挖沙子”“两头窄、中间宽,一走一晃一弯弯”“一横一竖像个7,农忙时节挥舞急”等以常见农具为谜底的谜语,并为幼儿集中展示相应劳动工具的图片,让幼儿结合图片猜谜语。在幼儿猜对后,教师可以为幼儿介绍这种农具的名称和主要用途,从而帮助幼儿认识更多的劳动工具。
分工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利用田园资源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划分活动任务,并结合每名幼儿的特点,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劳动任务,让幼儿学会简单的劳动分工,以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社会认知。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开展“织毛线”的游戏,将场地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命名为“捉羊区”“剪毛区”和“纺织区”,并在每个区域中安排几名幼儿,让他们分别扮演“羊羔”“剪刀”和“毛线”。在游戏开始后,教师可以先选派一名幼儿作为“毛线工”,引导幼儿依次穿过三个区域,并在三个区域中各抓住一名同伴,以达成“捉住羊”“剪下毛”和“纺成线”的目标,然后让幼儿轮流开展游戏。用时最短的幼儿可获得“织毛线达人”的称号,并得到相应的奖励。
综上所述,教师将田园资源融入幼儿的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应根据园区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兴趣特点,充分挖掘田园资源,并将其融入幼儿的游戏活动,以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为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