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琴师》的电影叙事及情绪表达

2022-09-20 02:50:20符代芸
戏剧之家 2022年26期
关键词:爵士乐盲人弹奏

符代芸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 海口 571127)

笔者在观看了电影《盲琴师》后,深深惊叹于导演的叙事手法、镜头运用以及对人物内心情绪的表达。好的电影总是能够很自然地表现出角色的内心,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但是并不刻意渲染。《盲琴师》讲述了天才盲人钢琴家米耶特·科什的传奇人生,这是一部关于爵士乐的电影并且取材于真实事件。主人公米耶特出生于波兰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幼年时因为疾病导致自身视力逐渐下降,但同时美妙的钢琴音乐为他打开了一扇新大门。成年后的米耶特凭借着对于钢琴的热爱与天赋,成为一名杰出的钢琴家,后来接触到新兴的爵士乐,他才发现自己正是为了演奏爵士乐而生。灵魂与爵士乐的完美契合让米耶特脱胎换骨,他将自身的全部情感都融入爵士乐演奏中,凭借着过人的音乐才华和坚定意志,在爵士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米耶特来说,童年的失明完全改变了他的生活和命运,他被父亲抛弃,差点惨死于马蹄下,后来母亲将他寄养在由修女开办的盲童中心,于是小小年纪的米耶特便离开了父母和家庭,独自一人面对生活。因为失明,米耶特经历了生活的一次次打击,但音乐和钢琴始终陪伴在他左右,于是他说:“弹奏时,我便能看见东西,只有弹奏音乐,我才是健康的。”

一、导演的拍摄和叙事手法

该片导演兼编剧佩普日察被誉为波兰国宝级导演,他的影片多由真实事件改编,其中关于人性的描绘手法十分出色。他执导的电影《生命如此美好》曾获得第37 届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最受欢迎影片奖项。佩普日察在了解了米耶特的生平事迹和音乐作品后,不敢相信这位天才几乎快要被世人遗忘,“虽然我一开始不想继《生活如此美好》后再拍一部关于残障人士的电影,但我最终决定为这位淡出世人记忆的天才写一部非主流的传记。然而,这部电影不是一个纪念碑,也不是为了让人们同情他或为他感到悲伤,米耶特不是一座雕像,而是一位普通人,他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佩普日察在拍摄这样一部人物传记电影时,大胆放弃了常规的线性叙事结构,而是采用插叙、闪回、倒叙等,每一个镜头、每一初场景,每一段声音,都能够带动观众跟着镜头去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影片并没有执着于展现米耶特的音乐才华,并且对他坎坷的经历也只是一带而过,不同于《绿皮书》中品味高雅、饱受种族歧视的黑人钢琴家,正如导演所说的那样,电影一直在展现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盲人,更加需要别人的关爱和照顾。

作为一个盲人,米耶特对光明有怎样的渴望,失明带给他怎样的不便和伤害,这一切又该如何表现才能让观众感同身受。导演以成年后米耶特的第一次登台演奏为电影开场,面对音乐厅里的观众,米耶特无比紧张焦虑,失明的他跌跌撞撞走向钢琴,途中差点撞倒了台上的麦克风,当他终于摸索着坐到钢琴旁却迟迟不能开始演奏,双手反复地擦着裤腿。米耶特低着头,脑袋里想象着人们对他的议论和嘲讽,这时镜头开始带着观众回到了角色的童年时期,讲述他失明的过程和成长的经历。电影采用大量插叙闪回的剪辑手法,将米耶特的故事串联起来,镜头多次表现米耶特的主观视角,画面四周黑暗,仅有中间微弱的一部分亮光,准确地表现出失明带给人的压抑痛苦以及盲人对光明的渴望,使观众深切地体会到角色的情绪和压力。

与其说影片在刻画一位钢琴天才,倒不如说展现了一位盲人所承受的关于生活和心灵方面的伤害,只是他比普通的盲人多了一些对于钢琴音乐的热爱,钢琴和音乐成了唯一能够带给他快乐和成就感的事物,成了他与世界沟通、表达自我、排遣孤独的独特方式。

音乐和声音是本片的重要元素。主角失明后听力异常敏锐,影片通过放大角色周围的各种声音,弱化视觉效果,以此来凸显他关于声音的主观感受。这种表现方式被运用在影片开始的场景中,台下观众的讨论声被无限放大,变成各种冷漠的嘲讽,接连不断地传入角色的耳中。如此一来,观众就能够极为真切地体会到角色的内心,从而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增强了认同感,而非通过卖惨来煽情。

关门是影片的一个标志性画面,多出现在身边重要的人物离开米耶特的时候。这个镜头内涵其实是周围人对主角的态度表现,米耶特往往处于被抛弃、被拒绝的情境中,由此传递出深深的孤独感。这一重要的镜头语言与米耶特一生中多个关键人物都有联系:从小时候把自己丢在盲童中心后离去的母亲,到一直关爱他却制止他弹奏喜欢的音乐的修女,再到潜心教育他但因为坚持选择爵士乐而失望的钢琴教授,还有一直照顾他但又必须离开他的好朋友。一次次的经历都变成角色内心无法抚平的伤痛,这些关门的人都曾是米耶特生活中最重要、最依赖的人,他们都曾经给予米耶特关爱和帮助,但最后都因各种原因离开了他。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每当有身边的人离开时,米耶特总是会说出:“我才不需要你,我自己可以”,进一步展现出角色内心的不安。

此外,导演还善于运用各种色调来传递情绪。影片在表现米耶特小时候在盲童寄养中心的生活使,画面选用了大量的冷色调,表现了环境的冷清以及被父母抛弃的米耶特内心的孤独。影片最后米耶特不幸离世后,镜头采用了整部影片少有的明亮画面,阳光和煦,天空湛蓝,轻轻地收束起角色坎坷的一生。

二、演员的情绪表达

在《盲琴师》中,主演大卫·奥格尼克用精湛的演技为角色米耶特注入了灵魂。他细致入微地还原了盲人生活状态,不用眼神也能牵动观众的内心,将观众带入米耶特孤独又炙热的内心世界。实际上,这次表演对奥格尼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和导演不知道该怎么表现米耶特的残疾,还有他的音乐才华。准备这个角色非常困难,好在导演给了我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

为了在体态动作上更加符合盲人形象,奥格尼克大幅减重,花费很多时间在健身房里进行高强度有氧训练,同时还要不停地听音乐录音来把握米耶特音乐中的情绪。片中奥格尼克无论走路还是坐着都非常还原米耶特孤独敏感的人物形象,比如弹琴时经常岣嵝着腰,而不是挺直坐着的,在酒吧里双腿始终处于并拢状态。

演员生动演绎出了米耶特的三个幸福时刻:一次是发现米耶特才华的经纪人送给贫穷的米耶特一架钢琴,当他摸到属于自己的钢琴时,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一次是有幸和自己的爵士乐启蒙老师见面,已经成名的米耶特像小粉丝一样请钢琴家给他签名,两人虽然语言不通,但在一起哼唱时,角色手舞足蹈的模样十分具有感染力;还有一次是在和另一位爵士钢琴家斗琴之后,音乐的魔力使两人由竞争对手变成了相谈甚欢的朋友,演员的一系列细微表情将米耶特的情绪变化精准地展现了出来。

作为一个盲人,米耶特在得到别人的关爱和照顾时,会更加依赖和珍惜,但当这段情感关系逝去时,他也会受到更深的伤害。演员对于角色内心情绪的表达十分到位,比如一直照顾帮助他的好朋友因为要和怀孕的未婚妻回老家结婚,也就意味着再也不能陪在米耶特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朋友怕他难过一直不敢告诉他自己要结婚的消息,直到好朋友的未婚妻说出了这个消息,演员的眼神开始变得惊慌起来,手足无措但又挤出笑容热情祝福,而且从不喝酒的他第一次提议要喝一杯。

角色米耶特身上那种对爵士乐的热爱和坚持通过影片中三个相关情节进行体现:成年后在高档餐厅演奏时,他经常即兴弹奏爵士乐,而不是餐厅的常规钢琴曲目,有客人提出意见,质问他弹的是什么,他却不为所动继续演奏,餐厅经理见状上前去制止他,他便愤怒地把经理的脖子压在琴键上,并且继续演奏自己的音乐,谁也不能阻止他对于爵士乐的热爱;大学时潜心教育米耶特的钢琴教授认为他完全有能力赢得肖邦钢琴比赛,推荐专家来听他演奏,但面对这么好的机会,他给专家演奏的却是即兴爵士乐,而不是古典钢琴曲目;小时候在盲童寄养中心,他会把修女放在孩子头上用以端正坐姿的书本甩掉,然后弹奏他喜欢的音乐而不是修女规定的音乐,不一样的钢琴声让修女们大惊失色并前来制止,但他仍坚持弹奏,直到平时最关爱自己的那位修女上前抱住他并恳请他停下来,他才难过地停下来。演员的表演自然到位,情绪饱满,与角色融为一体,将米耶特始终坚持自我的人格精神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三、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底蕴

影片的配乐与主题、人物塑造等方面紧密融合,无不体现着波兰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底蕴。虽然米耶特小时候所在的只是一所乡间不起眼的盲童寄养中心,但里面也有经过音乐训练的修女来教授孩子们弹奏钢琴。在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时,钢琴老师认为米耶特的技巧非常好,但光有技巧是不够的,技巧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心去弹奏,要让心灵在演奏中飞翔。成名后米耶特也把这些对音乐的理解告诉了他心仪的女歌手,女歌手在他的指导下,终于找到了最好的演唱状态。音乐经纪人在餐厅听到米耶特的演奏后,十分赏识他的才华,并且一路帮助他在音乐专业道路上发展。影片中连公寓楼下一个普通的流浪汉老头也懂得欣赏钢琴音乐,对米耶特的才华大为称赞。从这些片段中观众可以感受到波兰人对于音乐的热爱以及音乐带给人们内心的充实。

音乐和内容自然地融合,推动情节发展。米耶特小时候在得知自己将失明时,耳边传来了美妙的钢琴声,他被深深吸引,此时音乐慰藉了他的心灵也激起了他的热爱。在音乐学院学习时,米耶特又被一种不一样的钢琴声吸引,循声而去,原来是其他宿舍同学播放的即兴钢琴爵士乐CD,这是他第一次听到这样的钢琴曲,深深被打动,这也开启了他的爵士乐之路。成年的米耶特在弹钢琴时经常弹着琴键说这是红色、黄色、绿色,这是因为小时候妈妈会用五彩的鲜花教他弹奏,不同的色彩可以用音乐表达出来,给米耶特的音乐世界插上了翅膀。

波兰音乐文化底蕴深厚,肖邦就是波兰钢琴家,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也是世界著名的钢琴比赛之一。该影片由波兰殿堂级爵士钢琴家莱谢克·莫斯德担任配乐,片中的钢琴演奏展现了强烈的音乐感染力。影片结尾滚动播放米耶特的演奏画面,画面中他激情昂扬,自信微笑,给人以力量,使得整部电影更加地打动观众。

猜你喜欢
爵士乐盲人弹奏
盲人取袜
弹 奏
诗林(2023年1期)2023-03-22 15:24:56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小读者(2019年20期)2020-01-04 02:14:02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2
随声附和的盲人
自首的盲人
盲人节
论爵士乐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
黄河之声(2017年5期)2017-01-28 15:04:01
当代音乐宝库中的瑰宝:爵士乐
《爵士乐》中的“创伤重演”和“创伤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