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青
身处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高速发展的青春期,不同于小学较为轻松的学习生活。进入初中以来,学生所面临的课业任务越来越重,随着年纪的提高,教师和家长无形中都会带给学生种种压力,为了应对中考,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长此以往,不仅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非常不利,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的学生学习效果也会大幅下降,反而对学生学习成绩有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出现不良的心理问题。要知道,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其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息息相关,而在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中,有着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内容,包括对学生体能的锻炼、坚韧品格的发展和竞争对抗意识的培养。根据新课改要求,在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关注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初中体育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强健体魄,还能促使学生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从而使得学生达到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初中体育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心理教育渗透日常的教学当中,利用合理的体育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消除日常繁重课业带来的压力,疏导不良情绪。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的健康发展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教授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能力,还要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参与感,获得愉快的活动体验,放松身心,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发泄了日常繁重课业所带来的压力,建立了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也有助于之后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既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也要锻炼学生坚韧的意志品格,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双方面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一直以来初中学校教育中,受应试教育影响,普遍对语、数、英等中考考试科目极为看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也逐渐开始关注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但大多数学校中,对此重视度还是不高,更多情况下还是以学生文化课的成绩为主,不仅不会给体育教学分配足够的课时,甚至经常会出现将原本体育课的时间交由文化课占用的情况,这就导致学生在学校得不到足够的体育活动,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也无法通过体育活动减轻压力、舒缓身心,反而更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也影响着体育教学,部分初中生更倾向于将体育课当成是纯粹的休闲时间,而不是锻炼身体、放松心情的活动机会,觉得体育课上教师给定的目标强度较大,或仅仅是怕累、嫌麻烦,对体育任务或体育活动,总是以各种理由敷衍了事、推脱拒绝。其实,这也与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关系,部分教师在教学时直接要求学生开展机械式的体育锻炼,缺少生动有趣的活动方式,单一枯燥的运动结束后,学生往往感到非常疲惫,长期下来对体育学习自然会产生排斥,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降低,继而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以往,教师的教学目标一般是单纯为了帮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而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体育教学中开始重视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设计丰富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优秀的身体素质和坚毅的品格,帮助学生放松减压,更好地面对课业学习,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但是,部分体育教师并未深刻意识到自己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关注的重点的转变,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并未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应注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师的教学效果,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与初中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教师准确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教师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教学时,也需要为学生营造出宽松的氛围,让学生不要对即将进行的运动产生压力或过于排斥,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教师所安排的各种体育活动,鼓励学生日常加强运动。教师还可以在进行体育互动之前,通过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与学生交流互动,塑造和谐友善的教师形象。在指导学生开始运动之前,要先帮助学生放松心理、活跃心情,不给学生太大压力,对体能比较差的学生,可以对其进行鼓励和引导,致力于营造比较宽松的课堂氛围,缓解学生对运动的排斥和抗拒的情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引导其先参与强度不高的运动项目中,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感。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关注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营造宽松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运动心态,从而进一步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比如,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想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可以先带领学生到操场等待上课、准备集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积极地与学生交流沟通,适当地询问学生的身体状况,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教师在与学生拉近彼此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可以及时察觉学生的情况,学生在和教师的交流沟通中,放松了心情,活跃了情绪,也能更好地投入到接下来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效率有所提高,与学生也有良好的关系和充分的了解,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才能顺利进行。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状态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进行鼓励或调整教学任务,再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好运动状态,激励学生继续出发,在运动的过程中养成坚持、坚强、坚韧的学习心态。
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和心理的成长发育速度都比较快,这不仅仅在于其个体相较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成长和变化,同年龄之间男女生彼此的性别差异也逐渐趋于明显,男生多数积极好动,有很强的表现欲,女生则相对比较安静沉稳,面对体育运动体现出的积极性不高。除此之外,不同的学生个体也会有不同的发展情况,学生之间彼此的差异性也越来越显著,有的学生身体成长发育速度较快,对体育运动更为擅长,也有的学生可能平时过于关注学习,但疏于锻炼,身体素质相对比较差。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青春期阶段独特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为不同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学习。如果还是单纯地应用一成不变的教学目标,对某些学生觉得过于简单、毫无挑战性的内容,对另一些学生反而会觉得很难达到。这样一来,前者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锻炼,后者却容易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深入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不同情况综合分析,结合青春期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性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师安排的体育活动中得到个性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提升,增强学生获得的成就感,让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心情的放松和自我的提升,从而完成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教师在制定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时,要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通过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在体育教学开始前,进行一个简单的测试,根据学生完成的结果,为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都能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优势,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提升,促进每一位学生自信心的提升和身体的健康成长。例如,在进行跑步教学时,需要学生能够达成中考体育要求的同时,也需要学生真正锻炼到自己的体能,并在运动过程中得到信心的提升。但不同学生的耐力和速度都不一样,有的学生可以轻松达到要求,简单的跑步无法帮助其有效锻炼到自己的体能,有的学生却很难完成教师制定的目标,身体素质较差时,盲目的锻炼反而不利于其身体健康,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前,先将学生分为男女生两大组,再分别进行跑步摸底测试,要求男生完成1000米跑,女生完成800米跑,不强制做限时要求,只需要学生在保证自身能够承受的情况下跑完全程即可。教师再根据学生完成全程所用的时间和跑步结束后的情况表现,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跑步教学计划,促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通过教师制定的针对性教学目标达到切实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也鼓励学生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勇敢挑战更高的目标。在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渗透对其心理健康的教育。
教师在开展日常体育教学时,需要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青春期的学生从小学步入初中,学习和生活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繁重的课业以及家长和教师对文化课成绩的注重,使得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当学生在文化课学习出现问题时,很容易陷入对自我的怀疑,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在部分家长的“打击式”教育下,学生在事情开始阶段,就怀疑自己做不好,这对学生身心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不利的影响。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部分学生也会因害怕失败不敢尝试,不敢挑战自我,觉得自己做不到,尤其是有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没有自信心作为内驱力,更加抗拒对体育运动的学习。正因如此,教师应时刻关注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有梯度的体育训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的梯度进行训练,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训练达到提升,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应额外予以关注和引导,并在其完成既定的训练目标后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完成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比如,在练习排球时,教师需要先训练学生的颠球能力,有的学生因为之前就有这方面的练习,或者本身体育天分比较高,很快就能掌握诀窍,完成教师要求的目标,有的学生因为从来没接触过,或一时找不到技巧关键,很难顺利达到要求。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同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定不同的要求,可以将已经能够稳定颠球达到要求数量的学生分成两两一组,引导其进行两两对打练习。颠球表现较差的学生则由教师帮助设置有梯度的目标,如在第一节课,只需要稳定颠球10个,熟练后第二节课开始稳定颠球15个,以此类推,引导学生静下心来,不急不躁,按照设置的梯度训练计划进行练习,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持续性地获得成就感,提升运动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不管是在学校生活,还是日后走向社会,都需要与人交流,互助合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还应渗透对学生合作心理的培养,让学生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习互帮互助的精神。在很多体育运动中,都讲究团队合作,教师也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多引入需要团队合作的体育运动,如拔河、接力赛等,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快速融入集体,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心理,学生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和小组同伴的互相帮助、合作努力,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例如,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开展需要团队进行的运动,可以将学生随机分成两组,举办拔河运动,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团队力量的强大,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另外,也可以举办跑步接力赛,引导学生在各个团队内部一起商讨谁跑第几棒,通过妥善安排争夺胜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认识到了团体智慧的强大,这些运动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心理,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关注对学生的评价,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自我的了解认识,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时刻得知自己的进步,使学生在明确下一步目标的同时,能够在每一阶段都获得相应的成就感,从而为达到新的目标而提供动力。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应从多种角度出发,不应只关注学生的成果,而是对其学习态度、进步程度和在团队活动中的表现都予以评价。每一阶段的评价都应真实准确、有针对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也使其准确掌握自己的不足以及随着学习进度的前进所获得的进步。这样的评价机制,不仅限于教师的评价,还应鼓励学生彼此之间进行评价,学生定期对自我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对他人、对自我的关注,在评价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也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和心理素质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在这时期中完成青春期的种种转变,因此,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初中体育教师应紧跟新课改步伐,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建立与学生之间的良好联系,创新教学方法,重视教学评价,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身体与心理两方面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