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兴亮
合作学习是实现优势互补的学习方式。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团队协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实践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小组之间的合作中,学习知识和基本技能,思考问题,不断研究探索。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领域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重要评定标准和可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重要评定标准和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既可以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和时间。学生还可以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下,通过有效的交流互动,强化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思考数学的内涵。在掌握多种学习方式和解题技巧后,优化合作学习成效。
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初中教育注重德智一体化的合理建设,既要注重知识的讲解,又要合理开发学生的智力,更要有效渗透德育活动,加强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而合作学习模式作为素质教育下创新型模式。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一方面可以对和谐的教学氛围进行营造,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可以在培养学生之间默契度的同时,加强班级内部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互帮互助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团队配合核心思想的渗透中,增强合作意识和素质。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正确认知合作学习模式后,通过对合作学习模式育人功能的发挥,调整课堂形态,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教师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充其量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在这样主客体颠倒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诸如此类单调的教学方式,既无法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又不符于初中学生年龄特点的发展,更是无法实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从而无法达到对学生各类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以学生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不断合作、互动、沟通、分析的模式,因为注重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也注重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参与,往往能够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合作学习模式下,由于学生需要划分小组,不同的小组成员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又不同,此时教师为了提升效率,往往会应用分层教学等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的方法。这种方式,既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突破了传统教学课堂的限制,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够让学生以自己为中心,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在因材施教下,提升学习成效。
合作学习模式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提倡的是生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众所周知,在以往的教学中,初中学生和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成绩分数,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知识讲解和智育发展,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学习习惯和意识的树立,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忽略了学生的德育发展。正是因为教师的侧重点在于学生的成绩分数和应试能力,使得部分学生并没有灵活化的思维能力,只能呆板地跟着教师的方式和节奏学习,也不具备灵活的学习技能、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和学习素养,更无法发展对应的道德品质。但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注重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合作学习模式,就是一种在智育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知识技能;在德育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有效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此种模式,因为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和思考学习,因而会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对学生良好互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灵活思维的培养。
在一节课程中,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是简单容易的,必然存在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的重难点。面对这些重难点,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在加强的合作中,突破重难点,深刻记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一般来说,越是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在学习时就越是迷惑,越是处于混沌状态。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因为没有注重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所应用的方式仍然是陈旧的方式,这种方式哪怕可以讲解清楚知识,却无法明确重难点,无法让学生解决迷惑。而合作学习模式作为新课标下创新的教学方式,因为更加注重学生主体以及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探究,所以可以加强学生对迷惑和混沌处的学习。
例如,教师在展开“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知识教学时,首先就可以提出(+)时应该怎么做的问题,让学生以自己所学习过的知识为核心,解决问题。此时学生就会在观察题目后,思考问题。但如果学生只是自己单纯地独立思考,很难知道如何正确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就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讨论,得出结果。事后,教师甚至可以组织辩论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问题答案之间的辩论交流。学生在激励的讨论中,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拓宽思维,从而在取长补短中,清晰化学习过程,正确掌握知识。
任何学科,如果教材中只有简单容易理解的知识,那么无法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深层次发展。因此,为了在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教材中往往会设置深化拓展内容。通常情况下,教师面对这些深化拓展的内容,要么不给予重视,直接忽视;要么是过于随意,只要求知识能力强的学生学习,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则不报以期待。这样的情况,实际上加重了班级的两极分化,能力强的学生会逐渐感到压力巨大;而成绩差的学生则会在教师的不重视下,逐渐自暴自弃。面对这样的情况,初中数学教师就要尝试着应用创新的合作学习模式。在深化拓展的知识中,指导所有学生深入思考探究,成绩差的学生可以在教师和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帮助下完成拓展任务;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直接减少基础性的知识训练,将重点放在知识重难点和深化拓展部分。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开放型和综合型的深化拓展内容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在产生足够的学习灵感下,深入合作研究。
以“平方差公式”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完平方差公式后,可以让学生以合作学习形式,深化拓展内容,以平方差公式对相应的应用题进行设置和创编。而教师则可以在深入小组学生的同时,了解哪组学生编制的题目又多又好,让学生在编出不少有典型意义的题目后,交换着完成这些习题。如此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让学生在创新的教学课堂中,创新化地学习知识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在生活实际联系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合作动机是学生有效性合作学习的前提保障,教师需要在了解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等基础情况后,以这些情况为结合点,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对学生的合作动机进行激发,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突显,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以此实现对初中学生数学合作学习效果的保障。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很多生活现象和生活活动中也都有深刻的数学内涵和有趣的数学知识,此时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在数学课堂上对生活中实际出现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数学活动进行组织开展,再现生活中的实际数学现象。让学生在合作动机的激发下,生活实际的联系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合作学习。
以“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教学为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此部分知识时,首先,需要利用课前时间,对课前预习任务进行布置。要求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对与轴对称图形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合作思考和探讨生活中哪些图形属于轴对称图形。其次,教师要在正式的数学讲解课堂上,深入研究教材,在全面掌握教材中的轴对称图形知识后,以多媒体等信息化设备制作教学课件,通过对课件的播放,对轴对称图形的折纸过程进行展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分析所展示的轴对称图形和自己所收集的轴对称图形。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通过对课件的观看、资料的查询和思考比较等,说说看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在生活中哪些图形属于轴对称图形?应用轴对称图形的作用有哪些?”此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对轴对称图形的各种特点进行交流讨论、分析和总结,最后得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而学生这种交流分析过程,实际上就是深刻理解和记忆新知识的过程,也是和同学之间建立友好关系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初中阶段开展数学教学工作,除了引导学生了解教材上的数学知识,教师通常还会在课堂上渗透部分更具难度的数学内容。这其中包括趣味性的数学文化、数学常识等内容,也包括和数学知识有关的更高难度的数学习题。总而言之,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上引入的内容越丰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也会越强烈。不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会发现拓展教学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巨大挑战,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心态相对浮躁,部分学生认为和数学教材关系相对遥远的拓展性内容不值得深刻探索,因此就没有拿出绝对认真的学习态度对待教师的教学,以至于接触拓展性知识时,难以耐心地完成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就要考虑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拓展内容处,组织合作学习。
例如,教学“不等式”这部分内容,教师希望在课堂上给学生渗透部分数学文化,特地给学生讲解了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在证明不等式问题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然而刚讲到一半,学生就因为学习心态过于浮躁,难以继续认真听讲。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可以转换思路,暂停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知道吗?这位数学家虽然在研究不等式这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过他完全没有为此沾沾自喜……”故事讲到这里,教师暂停,此时,初中生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继续追问:“老师,那他后来怎么样了呢?”接触学生的这份好奇心,教师可以鼓励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完成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下课以后,学生可以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通过网络了解相关故事。需要注意的是,数学文化的相关内容比较冷门,初中生想要通过网络或查找书籍搜索到这些故事也需要时间。小组合作可以节省学生课后的探索时间,提升整体的学习效率,既有利于培育学生群体核心素养,又能够取得良好的拓展教学效果。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知识必须关注自身的学习行为,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课,解题过程中是否细致仔细,这些不起眼的学习行为看似简单,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关注学生日常的学习表现,引导学生围绕自身的学习行为展开检查复盘,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合作学习的模式,帮助学生复盘,或许可以取得更加显著的教学成效。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有理数的计算”这部分内容时,课后自主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做题情况一般,题目正答率不高。为了转变这种状况,教师应该先找准学生身上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过去一段时间个人的学习行为。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态度有些浮躁,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做题过程中过于粗心,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做题正答率低的重要原因。随着其他同学陆续指出自己身上出现的问题,学生本身也可以不断地检索自身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学说自己做题时太马虎,学生可以反思自己身上有没有马虎的缺陷。当然,学生在反思个人学习行为的过程中,也会因为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的不清晰,导致无法找准个人身上出现问题的原因。此时,在小组内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学生也可以互相给彼此挑出问题。比如,学生自己虽然意识不到,但小组长平时检查大家数学作业时就能明显地看出,有的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认真,而有的学生卷面潦草,明显就是态度不认真匆匆写完的作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复盘与反思,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应用诸如合作学习模式等来创新教学课堂。所谓合作学习模式,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和他人一起探究知识,通过多人的交流沟通,收获知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