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爽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弱势群体是由于个人、社会等原因导致其在拥有各种资源、所处社会地位等方面处于劣势,生活达不到社会最基本标准,亟须社会重视和帮助的群体[1]。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文件,强调我国公共服务应朝均等化方向进一步发展。图书馆是社会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阵地,尤其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这之中,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不可忽视,无论是知识共享上的障碍、合理的解决方案,还是研究怎样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和知识水平,都是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者们应该去全面考虑的问题。[2]笔者以CNKI期刊数据库中研究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的文献数据为基础,利用 UCINET等知识计量工具进行文献计量、数据分析,来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及研究热点,以期为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源,构建检索式“图书馆AND弱势群体”,通过主题途径进行高级检索,共检索出656条记录,剔除不相关和重复文献,筛选出2001年—2020年期间图书情报领域研究弱势群体服务的相关文献共648篇。
针对这648篇文献进行发文时间分布统计,绘制了累积发文量与年度发文量趋势图(见图1),从中可以看出图书情报领域对于弱势群体服务的研究在2001年—2005年处于发展初期;2006年—2015年期间,发文量增长迅速,年度发文量均超过40篇;自2016年开始,年度发文量少于上一年,而2019年仅有3篇发表文献,“图书馆弱势群体”研究的文献增长趋势减缓;2019年—2020年,年度发文量逐年增加,相关研究有所回温,可见“图书馆弱势群体”研究始终是图书馆领域的研究重点。
图1 文献累积分布与文献年度分布
本文采用了文献计量、关键词全词共现分析等方法。通过Excel对文献年度发文量和累计发文量进行计量分析;在CNKI期刊数据库中导出648篇文献Endnote格式的基础数据,利用信息计量工具分析作者的合作关系和机构来源分布;使用UCINET工具导入矩阵文件,利用该文件进行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分析,还包括网络密度、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分析,综合分析结果对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现状进行描述。
648篇文献中,独立创作的有458篇,2人共同创作的有139篇,3人共同创作的有38篇,4人共同创作的有8篇,5人共同创作的有4篇,6人共同创作的有1篇(见表1)。利用SATI工具生成作者关系分布图来分析图书情报领域弱势群体服务研究文献的作者间的联系。结合图2作者机构来源分布来看,论文的合作方式涉及高校内部院系间或教师间的合作、同地域高校间或图书馆间的合作、同专业方向的学者间的合作,作者间联系不密切可能受地域和研究机构的限制。
表1 文献作者数量统计
图2 作者机构来源分布
648篇文献共有作者536人,表2截取了发表文献数量≥5篇的作者数据,此外,有5人发表4篇文献,有10人发表3篇文献,42位作者发表2篇文献,剩余作者均发表1篇。从表2可以看出,王素芳发表11篇文献,王子舟发表10篇文献,属于该领域的核心作者,但发表文献超过10篇的作者占比仅在0.4%;发表文献≥2篇的作者占比为11.4%,大多数作者仅发表1篇文献,说明图书情报领域系统地、深入地研究弱势群体服务方面的科研人员数量较少,研究方向比较分散。
表2 作者发文献数量统计
以被引次数为条件,对文献进行降序排列,截取了排名在前10位的文献数据(见表3)。从发表时间上来看,高被引文献集中在2002年—2010年的区间;从机构来源上看,高被引作者发文单位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韩国延世大学和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等,1位作者来自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来自图书馆的研究者占比较小;从文献内容上看,探讨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服务的理论性文献被引次数较高。
表3 被引文献数据统计
2.2.1 数据预处理。文献的关键词是对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研究的热点问题,出现频次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该领域的研究重点[3]。首先,对基础数据样本文献进行关键词提取和词频统计,经过语义合并等数据清洗操作,最终得到1 037个有效关键词。利用SATI 3.2软件生成关键词共现矩阵——表4(部分),其中对角线上的数字代表一个关键词在当前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其他区域数字表示两个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献中的次数[4]。再通过UCINET制作我国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的关键词网络结构图(见图3),从图3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热点之间的连接较多,联系比较紧密,位于结构图中心的点,如“图书馆权利”“弱势群体”“读者服务”“社会责任”等节点周围的连线相对集中,这表明在我国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领域中,这几个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联系密切,相关的研究比较成熟。而像“现代图书馆理念”“数字素养”“民营图书馆”等与其他关键词连线数量较少,“民营图书馆”仅有和“弱势群体”的一条连线,与其他关键词的关系较为松散。这表明这些词虽然属于现阶段的研究内容,但不是研究热点,这也表明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表4 关键词共现矩阵(部分)
图3 我国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关键词网络结构
2.2.2 网络密度分析。通过密度分析,可以发现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方面关键词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和凝聚力水平。利用UCINET 软件对关键词矩阵进行网络密度的分析,图4中的数据显示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的关键词网络密度为0.002 4,数值比较低,表明关键词间的连接相对不紧密,研究集群不明显。原因可能在于,弱势群体又可以细分为社会性弱势群体、农村弱势群体、高校弱势群体等,单就图书馆来讲,也可以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角度切入,而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性较强,所以研究可以结合的方向较多。但作者合作比较少,也未形成较系统的研究网络,使得研究热点处于比较分散的状态。
图4 网络密度分析
2.2.3 点度中心度分析。在一个虚拟社会网络中,点度中心度可以用来判断某一个节点是否比其他节点在该虚拟网络中拥有更大的影响力,中心度越高则该节点越处于中心位置[5]。利用UCINET软件进行点度中心度计算得出结果,由表5可看出,146号“监狱犯人”、177号“听障群体”等关键词点出度为5.667,也就是说明这几个关键词在所有关键词中处于最中心的位置。表格中其他关键词,例如“文化多样性”“文化权利”等,虽然点入度和点出度较低,但也属于与其他节点联系较为紧密的单个节点,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表5 点度中心度计算结果
2.2.4 中间中心度分析。中间中心度测量的是某一节点对整体资源控制的程度,刻画的是高中间中心性节点控制网络中其他节点之间信息流动的能力[6]。由表6可知,中间中心性排名靠前的关键词分别是“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弱势群体”“图书馆权利”等,说明它们的高中间中心性较强,虚拟网络中其他节点之间的信息流动必须通过这些节点来达到流通的目的,也就是说像“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这样的关键词对其他关键词的控制力较强。
表6 中间中心度计算结果
从论文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高被引文献作者的发文单位大部分是国内高等院校,说明该领域研究的起点及水平比较高。但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作者所占比例较小,而且来自省级公共图书馆,像社区图书馆、农村图书馆或其他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很少有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图书馆事业有着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基层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意识是影响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的重要因素。加强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建设是加快我国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的途径之一。从作者发文量数据统计中可以了解到大部分作者对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的研究浅尝辄止、持续性不强,这就会影响该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的提升,不能够很好地形成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研究网络。图书情报领域的学者和基层工作人员应认识到弱势群体服务研究的重要性,推动该领域研究的细化发展。
弱势群体服务应该是图书馆界整体的责任与义务,各类型图书馆之间应该加强协调与协作,但从关键词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与弱势群体服务联系最密切的主体是公共图书馆。例如在谈及针对弱势群体的阅读推广、读者服务、具体措施研究都着重于公共图书馆的角度,介绍国外的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的发展经验和成果也是以公共图书馆为主。虽然高校图书馆的联系程度也较高,但从研究内容上看,涉及的是知识服务、信息援助等,缺少更全方面的研究。区级、县级的基层图书馆,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研究比较缺乏,而这些图书馆恰恰才是离弱势群体距离最近的。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的研究不应当只是公共图书馆、经济发达地区图书馆等所重视的内容,医院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甚至自营图书馆,都应当树立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意识。我们应加强高校图书馆、基层图书馆、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在为弱势群体服务中的方式、设施、广度、深度等方面的研究。
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两大类。前者是指由自然和个人因素造成的在社会生活中比较脆弱和易受伤害的社群,包括丧失或无劳动能力以及依赖性人群;后者是指由社会变迁、社会文化和结构性因素造成的在就业和社会生活中长期处于不利境况的社群[7]。目前的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生理性弱势群体,而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在这一方面研究最多的是农民工群体,但整体数量上非常少。之后的研究可以从贫困大学生、监狱服刑人员、少数民族等群体的角度切入,细化研究对象,进行专门化的服务研究。
同时,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较多,但在整体的图书馆提供弱势群体服务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方面,缺少系统的研究。微观上,应注重“数字素养”“数字版权”等与时代发展联系密切的新方面。提高读者和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养,推动图书馆弱势群体数字资源方面建设的研究也至关重要。宏观上,开展“法律法规”“图书馆理念”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注重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的制度、政策、权利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