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峰
(江苏省农药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南通职业大学药品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青年学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他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极为重要,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底线教育、职业操守、法治教育恰当的融入专业课程知识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正面引导,是高校教师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环境保护与化工安全》是化工环保大类高职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高职高专学生从中学跨入大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对本门课程学习充满好奇的同时又会受到社会上各种环保负面新闻的影响,这个阶段的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再塑型至关重要。如何在教授本课程专业知识的同时,用学生喜欢的网络语言、行事风格、时事热点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心里乐意接受这种教学方式,把思政元素隐形地融入教学各个环节中,使他们在一种替意识的状态下接受思想洗礼,使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并进,落实“立德树人”、“为国为党育人”的根本任务,是高校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需要解决的难题。
本课程讲解了化工生产和建设中所涉及的污染源、污染物和污染控制技术,要求学生掌握工业“三废”污染的防治途径和应急管理,培养学生了解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和理念。我校学生基本为“00后”的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受互联网、多媒体等影响较深,环保负面新闻、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而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不佳,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较弱[1]。
因此,在课程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相应章节的知识点上加入恰当的正、反两方面思政教学案例,用案例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清晰地明白事件的对与错,树立了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培养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意识和承担的社会责任理念。通过精心设计正、反思政案例,可以让学生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能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这种浸入式的思政教育,能让学生离开象牙塔之后,不被名利所惑,时刻坚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守护者[2]。
《环境保护与化工安全》是化工环保大类专业大学生必修课程,也是学好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石。我们在教授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深入发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德育元素并融入课堂教学中,在恰当的章节融入“思政元素”,将价值观引导和塑造渗透于知识传授之中。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要始终坚持情理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用实例分析差别,使德育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升“课程思政”的说服力和实效性。将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安全生产等理念教育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渗入专业知识教育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沉浸式的思政培养方式中,提升养科学素养,成为理论知识扎实,思想政治可靠的科学技术人才[3-4]。为此,我们结合课程教学章节精心设计了思政案例和思政元素,提出了相应的思政目标,详见表1所示。
表1 《环境保护与化工安全》课程思政教学要点Table 1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oints in the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hemical Safety
将课程思政融入《环境保护与化工安全》教学过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其既重视学生正确环保观念、法治观念的培养,又要注重“三废”处理技术、化工安全技术、安全生产管理与事故应急管理等实操能力的训练。因此,考核方式降低了传统试卷考核的分数,把过程性评级、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注重评价内容多样性[5]。例如:过程性评价分数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在期末考卷上增加思政内容的考核。教学实践证明,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学生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的意识,有效的保障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的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将思政内容和课程专业知识点无缝对接,相融共生,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积极正面的思想引导是课程教学的关键点。所以,要将思政元素隐形地融入教学各个环节中,不可突兀,不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对高效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精心设计教案的同时要注意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思想政治修养。其次,针对《环境保护与化工安全》的课程特点、授课对象以及培养目标,结合国家发展需求与人才培养要求[5],我们要设置更加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在相应课程内容结束时要及时进行线上“双点题:知识点点题,思政点题”,激发现代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最后,单个思政教育案例,只能在某一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这种教育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为早日建成蓝天白云、田园风光的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社会,我们需要建立化工环保专业系统的课程思政体系,持续更新环境热点事件相关的思政案例,培养学生环保、安全、质量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法治观念,使之成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环保技能合格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