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种质资源主要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2022-09-19 04:28沈宝宇李玲宗绪晓
山东农业科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种质豌豆性状

沈宝宇,李玲,宗绪晓

(1.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辽宁 辽阳 111000;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豌豆(Pisum sativumL.)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豌豆属一年生冷季豆类,具有适应能力强、生育期短、遗传多样性丰富等特点,其籽粒富含蛋白质、淀粉等多种营养成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菜饲草兼用作物[1,2]。

豌豆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4.84%,其乳化稳定性高、溶解性好,在肉制品、饮料及冷冻食品中广泛应用[3]。豌豆淀粉平均含量为48.7%,脂肪平均含量为1.4%[4]。豌豆淀粉是制作糕点、凉粉、粉丝等多种食品的优选原料[4]。随着豌豆在食用、饲用、肥用、药用等方面价值的不断发掘和展现,开发以豌豆为原料的综合利用及深加工产品具有广阔前景[5]。优异的种质资源在作物品质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种质资源的发掘、创新和利用是提高豌豆育种成效的关键。

基于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在大豆、花生、小麦、玉米等作物上已有报道[6-9]。而在豌豆上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农艺性状方面,而有关其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相对较少。高小丽等[2]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表明,单荚粒数为影响豌豆产量的主要因子,粗蛋白含量对豌豆品质的影响最大。李莉等[10]研究了15份外引豌豆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综合成为4个主成分,聚为5大类群。本研究将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对50份豌豆种质资源的4个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旨在探明它们之间的紧密程度,以期为豌豆优异专用新品种的选育和其有效利用提供动态性指标,为豌豆种质资源创新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豌豆种质资源共计50份(表1),源于中国、捷克、英国、澳大利亚4个国家,其中国内资源35份、国外资源15份。

表1 豌豆种质资源信息

1.2 试验设计与田间管理

2021年供试豌豆资源种植于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地(123°8′24″E,41°15′44″N,海拔44 m)。试验地为壤土,肥力中等。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4 m×2 m=8 m2。3月24日穴播,6行区,行距30 cm,穴距8 cm,每穴2~3粒。其它田间管理按常规方法进行。6月20日始,50份资源根据各自成熟期分别收获。

1.3 品质指标测定及方法

每份豌豆资源分别精选大而饱满籽粒200 g进行品质测定。其中,水分含量测定采用直接干燥法(GB 5009.3—2016);粗蛋白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GB/T 5009.5—2010);粗脂肪含量测定采用酸水解法(GB/T 5009.6—2003);总淀粉含量测定采用酸水解法(GB/T 5009.9.3—2008)。每个品种测定3次,取平均值。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进行统计,DPS 21.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回归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豌豆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变异和多样性分析

由表2可知,籽粒粗蛋白含量变幅为14.6%~27.7%,均值为21.63%;粗脂肪含量变幅为0.6%~1.4%,均值为0.81%;总淀粉含量变幅为39.3%~58.8%,均值为46.67%;水分含量变幅为12.3%~15.0%,均值为14.15%。4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3.47%~24.08%,其中粗脂肪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24.08%),其次是粗蛋白含量(10.75%),水分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3.47%)。50份豌豆种质资源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9798~1.0036,其中粗脂肪含量最大为1.0036,总淀粉含量最小为0.9798。由上述分析结果可知,50份豌豆种质资源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种质之间性状差异较大,适宜进行优异种质分析与评价。

表2 豌豆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变异与多样性

2.2 豌豆种质资源养分含量分布分析

由表3可知,50份豌豆种质资源中,籽粒粗蛋白含量≤19%的有4份,占8%;介于19.01%~21.00%的有15份,占30%;介于21.01%~23.00%的有18份,占36%;介于23.01%~25.00%的有11份,占22%;>25.00%的有2份,占4%。籽粒粗脂肪含量≤0.70%的有14份,占28%;介于0.71%~0.90%的有27份,占54%;介于0.91%~1.10%的有3份,占6%;介于1.11%~1.30%的有5份,占10%;>1.30%的有1份,占2%。籽粒总淀粉含量≤40%的有3份,占6%;介于40.01%~45.00%的有14份,占28%;介于45.01%~50.00%的有22份,占44%;介于50.01%~55.00%的有9份,占18%;>55.00%的有2份,占4%。籽粒水分含量≤13.50%、介于13.51%~13.90%的各有6份,各占12%;介于13.91%~14.30%的有16份,占32%;介于14.31%~14.70%的有19份,占38%;>14.71%的有3份,占6%。

表3 豌豆种质资源养分含量的分布与比率

2.3 豌豆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

4个品质性状数据经标准化转换后,采用欧氏距离离差平方和法对50份豌豆种质资源的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和水分含量这4个品质性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图1)表明,遗传距离变幅为0.0315~4.3360,其中资源39(GSP 16-006)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315,资源2(G0000815)的遗传距离最大,为4.4336。在欧氏遗传距离D=1时,把50份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群:第Ⅰ类群有16个资源(1、30、50、48、24、34、37、26、29、35、45、13、17、21、15和33),第Ⅱ类群有19个资源(4、12、43、14、46、27、7、9、42、16、39、18、49、40、28、44、31、41和47),第Ⅲ类群有6个资源(20、38、23、25、32和36)。第IV类群有9个资源(2、22、10、11、3、19、5、6和8)。

图1 50份豌豆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结果

统计4个类群各品质性状的均值、最小值、最大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表4),结果显示:第Ⅰ类群中,粗蛋白和水分含量均值较群体均值(即50份种质资源相应品质性状的均值)分别高5.96%和1.48%,粗脂肪和总淀粉含量分别低19.75%和4.24%,主要特征是粗蛋白含量高。第Ⅱ类群中,总淀粉和水分含量均高于群体均值,分别高5.81%和1.13%,主要特征是总淀粉含量高。第Ⅲ类群中,粗脂肪含量高于第Ⅰ、Ⅱ类群,粗脂肪和总淀粉含量均高于群体均值,分别高6.17%和0.49%,主要特征是粗脂肪含量较高。第IV类群中,粗脂肪含量在4个类群中均值最大,高于群体均值达44.44%,其次是粗蛋白含量,高5.04%,主要特征是粗脂肪含量高。

表4 豌豆种质资源4个类群品质性状特征(%)

2.4 豌豆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50份豌豆种质资源4个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5)表明,粗蛋白含量与总淀粉含量、粗脂肪含量与水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后者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5318。由此可见,豌豆粗蛋白含量越高其籽粒总淀粉含量越偏低,粗脂肪含量越高其籽粒水分含量越低。

表5 豌豆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相关系数

2.5 豌豆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间的主成分分析

对50份豌豆资源的4个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前3个特征值累计贡献率达89.680%(表6),说明前3个主成分基本能反映全部特征信息。

表6 豌豆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值为1.647,贡献率为41.182%。第一主成分中负向载荷最高的是粗脂肪含量(-0.6544),正向载荷最高的是水分含量(0.6040),说明第一主成分特征值越大,粗脂肪含量越低,水分含量则越高,其它品质特性基本不变。粗脂肪对第一主成分的影响最大,可将第一主成分视为粗脂肪因子。

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值为1.382,贡献率为34.545%。第二主成分中正向载荷最高的是粗蛋白含量,为0.7402,其次是水分含量,为0.3713;负向载荷最高的是总淀粉含量,为-0.5396,其次是粗脂肪含量,为-0.1519。说明粗蛋白含量对第二主成分的影响最大,可将第二主成分视为粗蛋白因子。

第三主成分的特征值为0.558,贡献率为13.953%。第三主成分中正向载荷最高的是总淀粉含量,为0.6765,其次是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含量,分别为0.5208、0.4990和0.1490。说明总淀粉含量对第三主成分的影响最大,可将第三主成分视为总淀粉因子。

综上所述,豌豆种质资源品质评价分析的性状依次为粗脂肪、粗蛋白、总淀粉含量。

2.6 豌豆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

代入标准化后的4个品质性状值(表6),构建3个主成分的表达函数式:

主成分是原变量的正规化线性组合,主成分中各性状载荷值的大小体现了各性状在主成分中的重要程度[11]。以各主成分对应的贡献率权重(0.4592、0.3852和0.1556),建立基于主成分的豌豆品质综合评价模型:

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综合得分F值,依F值大小对50份豌豆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见表7。F值越大,说明该品种综合品质越好。资源45(G0001601)的F值最高(1.2219),资源10(G0002121)的F值最低(-2.2174),说明前者综合表现最好,后者综合表现最差。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资源45(G0001601)、48(G0001604)、37(G0001879)、15(G0005543)、31(G0001844)、34(G0002409)、26(G0001727)、24(G0002359)、41(GSP16-008)和28(G0001791)。

表7 豌豆种质资源品质性状各主成分得分

品质性状F值与4个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8)表明,F值与粗蛋白、水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0.47、0.89),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0.71)。

表8 品质性状F值与4个品质性状的相关系数

2.7 豌豆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综合评价指标筛选

以4个品质性状调查值为自变量(X),综合得分F值为因变量(Y),通过逐步线性回归方法构建最优回归方程式为:

Y=-15.69346154+0.13582791337X1-1.4560236502X2+0.022187070227X3+0.9118544853X4,式中X1、X2、X3、X4分别代表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水分含量4个性状。其各回归系数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0、-1.0000、1.0000、1.0000,Durbin-Watson统计量(d)为1.7472,说明构建的回归方程为最优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中4个性状对应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4155、-0.3740、0.1320、0.5896,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1.0000,说明4个性状共同决定了综合得分100%的总变异,F值为5 624 991.56,即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水分含量均可作为豌豆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指标。

3 讨论

种质资源综合分析、评价是种质创新的基础[6]。作物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反映该性状在不同环境下对品种品质形成影响的差异,这种差异也是作物改良的基础[12]。本研究结果表明,50份豌豆种质资源的4个性状(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水分含量)具有较高的遗传差异,变异系数范围为3.47%~24.08%,变异系数最高的是粗脂肪含量(24.08%),变异系数最低的是水分含量(3.47%),这与高小丽等[1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粗脂肪具有丰富的遗传基础,加以改良更易获得好的后代,而水分在供试材料上具有遗传稳定性。Simpson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9798~1.0036,反映了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较高。

对豌豆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可了解各品质性状的比例组成对豌豆品质的影响[14]。由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粗蛋白含量与总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这与高小丽等[2]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两个品质性状相互制约;粗脂肪含量与水分含量相互制约,也呈极显著负相关。

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平均隶属函数值、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作物种质资源的筛选和鉴评上[15,16]。聚类分析是寻找一种能客观反映元素之间亲疏关系的统计量,可据此把元素分成若干类[17,18]。本研究聚类分析将50份豌豆种质资源分为4类,F值排在前10位的资源有7份聚在第Ⅰ类,均来自中国,说明第Ⅰ类综合性状最好,可作为豌豆育种的优质亲本类群。

以多元统计为基础的主成分分析法,可以简化资源多指标,选择出重点指标。本研究简化为3个相对独立的主成分,即粗蛋白、粗脂肪和总淀粉含量,其累计贡献率为89.680%,说明可以将这3个主成分作为豌豆种质的主要性状。第1主成分为粗脂肪因子,第2主成分为粗蛋白因子,第3主成分为总淀粉因子。从贡献率来看,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41.182%),说明对它进行育种改良较容易实现。在此分析结果基础上,利用隶属函数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主成分综合得分模型,对豌豆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依据品质性状综合得分F值的大小,直观地评判50份豌豆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优劣程度,结果表明:资源45(G0001601)的F值最高,综合表现最好;排在2~5位的资源分别是资源48(G0001604)、37(G0001879)、15(G0005543)、31(G0001844),可选择它们作为豌豆品种选育及种质创新的资源;资源10(G0002121)的F值最低,综合表现最差。豌豆品质不仅受品种的影响,还与种植地区所处的生态环境、栽培措施等因素有一定关系,故分析结果也会存在差异。今后的研究应拓宽育种材料采样范围,加强研究的深入性,使研究结果更具实用价值,从而为豌豆加工企业提供依据[19]。

豌豆品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影响豌豆种质资源的高效研究利用,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可以筛选最优化的种质资源评价指标,解决品质性状复杂繁多并彼此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问题[20,21]。本研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水分含量4个品质性状均可作为豌豆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此结论可为选育高产、优质、专用型豌豆品种提供参考。

4 结论

本研究表明,50份豌豆种质资源的4个性状(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水分含量)具有较高的遗传差异,变异系数范围为3.47%~24.08%,水分含量较稳定,粗脂肪含量变异丰富。其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9798~1.0036,粗脂肪含量的多样性指数最大。其粗蛋白含量集中分布于21.01%~23.00%,粗脂肪含量集中分布于0.71%~0.90%,总淀粉含量主要分布于45.01%~50.00%,水分含量主要分布于14.31%~14.70%。聚类分析将50份豌豆种质资源分为4类,其中第Ⅰ类综合性状最好,可作为豌豆育种的优质亲本。粗蛋白含量与总淀粉含量、粗脂肪含量与水分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可知,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9.680%,第1主成分可视为粗脂肪因子,第2主成分可视为粗蛋白因子,第3主成分可视为总淀粉因子。综合评价F值,50份豌豆种质资源中得分最高的是G0001601(1.2219),综合表现最差的是G0002121(-2.2174)。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起最优回归方程,并分析得出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水分含量4个性状均可作为豌豆种质品质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

猜你喜欢
种质豌豆性状
珠海长肋日月贝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浅析“浏阳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特有鱼类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基于SSR 标记和表型性状构建苦瓜核心种质的研究
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
豌豆笑传
豌豆笑传之拔罐
“常染色体遗传”等于“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与性别无关”吗
你是如何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