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萌 白福臣(通讯作者)
(1.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广东湛江 524000;2.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湛江 524088)
马歇尔(Marshall,1920)的“专业化产业区”理论认为,通过区域性的信息和技术的外溢、中间投入品、市场服务的共享和专有化的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外部规模经济,并将促进相似产品生产企业在一定空间的大规模集聚,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的雏形。从世界范围来看,早期形成的产业集群如硅谷、第三意大利、德国巴登符腾堡等地区,在经历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衰退后仍旧保持稳定发展,由此产业集群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2021年3月,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虽然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产业集群发展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形态,但从各地产业集群建设实际情况来看,产业集群的发展不如各级政府规划的预期,突出体现在产业集群的发展未能充分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同时面临转型升级、协同创新、迁移与承接、价值链整合等发展问题。鉴于此,本文基于文献计量与科学图谱方法,采用CiteSpace 软件系统对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基础、热点领域、研究特点和前沿方向进行可视化分析,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文献计量法主要从多个维度对科学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是统计学和数学相结合的一种定量方法。本文采用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作为产业集群研究的分析工具,用以呈现产业集群发展有关领域信息脉络的知识图谱,对国内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呈现。
考虑到研究的有效性,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具有较高影响力的CSSCI高质量期刊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检索主题词为“产业集群发展”。为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及科学性,在检索结果中分别剔除会议、报纸、标准、成果、图书、年鉴、专利等明显不相关的文献,进行数据清洗后获得1727条有效记录。
在中国知网CSSCI期刊数据库中,罗国勋、汪少华(2000)最早对产业集群发展进行论述,指出现代小企业集群发展贯穿了“信用网络”“创业理念”“竞争文化”等理念,企业组织形式也超越了马歇尔、熊彼特和埃德加·胡佛等提出的“空间聚集”企业群范畴。被引次数最高的一篇文献是张辉(2004)发表的《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通过对全球动力机制的解析论证产业如何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及后续如何发展。表1列出了CSSCI期刊来源中被引频次排名前20的关于产业集群发展的高被引文献,这些核心文献展现了有关的理论渊源、知识基础、机理动力、经济效应等。
表1 国内产业集群研究高被引文献列表
(1)理论研究。吴向鹏(2003)分析产业集群经典理论,探讨基于创新网络的产业集群形成发展过程。徐康宁(2003)提出,集群形成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有自然资源和运输成本、规模经济和外部性、相关延伸产业的支持、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家精神、制度与政府政策等因素。张辉(2006)研究各国家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理论与多层次实证分析相结合,对产业升级的路径进行研究。
(2)机理动力。吴勤堂(2004)分析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机理。陈佳贵、王钦(2005)分析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演进中的行政区划、社会资本和价值链低端三种锁定等问题。刘恒江等(2004)认为,有利于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是集群内部治理(自主发展) 与集群政策(外部引导) 相结合的“从下到上”模式。
(3)发展模式。徐维祥等(2005)研究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联动发展的有效路径,分析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具体模式。蔡宁、杨门柱(2003)从意大利中小企业集群、意大利普拉托毛纺企业集群、克罗地亚造船业中小企业集群、广东东莞电脑企业集群、浙江企业集群的发展中分析有关特色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4)发展经验。陈倩倩、王缉慈(2005)通过对英国文化小区、瑞典音乐产业集群等案例进行研究,强调了建设效率基础结构和创新基础结构的重要性。文嫮、曾刚(2004)通过对意大利和西班牙建筑陶瓷产业的实例分析,探讨集群嵌入全球产业链实现升级和发展的模式。钱平凡(2003)认为,我国产业集群形成方式主要是衍生、裂变、创新与效仿。朱华晟(2004)通过浙江嘉善木业集群的实例分析,研究基于FDI的产业集群发展动力。
(5)经济效应。苏雪串(2004)认为,城市化形成的基本动力是产业集聚效应。王缉慈认为,在全球价值链的竞争中持续创新的关键是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李永刚(2005)实证分析了众多企业共享的公共品,区域产业品牌易于遭受个别企业机会主义行为侵害的现象,提出实施区域产业品牌战略的规划与构想。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上可检索到的第一篇产业集群研究的CSSCI文献出现于2000年,2003年开始井喷式涌现,到2008年顶峰期达201篇,之后相关的核心学术论文呈大幅下降趋势。虽然国家近年来把“集群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但是整体学术水平并未得到显著提升,实践亟需得到理论的指导(见图1)。
图1 产业集群发展研究CSSCI文献数量趋势
CiteSpace中心度和被引频次较高的节点形成了图谱中的关键节点,代表一段时间内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用以分析研究热点。将上述CNKI中CSSCI来源1727条样本文献导入Citespace,时区选择2000—2021年,时间切片为1年,节点类型(Node Type)选择关键字(keywords),参数(threshold)选择10,得出关于产业集群研究中出现10次以上的关键词。运行生成如图2所示的可视化图谱,获得关键词共现网络。运行结果显示:节点数 N=682,连线数 E=1211(密度 Density=0.0052)。从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可知,在产业集群发展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全球价值链、产业集聚、动力机制、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发展模式、循环经济、集群创新等是研究热点。
图2 产业集群发展可视化图谱
以关键词共现网络为基础,选择Citespace聚类分析功能(clusters),找出关键词的内部联系,根据高频关键词内容的近似性可将各节点划分为四个区域(见图3):一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内涵、演化、模式与机理等 (如图3区域A)。高频的关键词有协同发展、发展模式、全球价值链、集群创新等。二是产业集群发展的知识、创新和区域发展 (如图3区域B)。高频关键词有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低碳经济、区域经济等。三是产业集群发展竞争力与政策研究 (如图3区域C)。高频关键词有转型升级、地方政府、产业集群等。四是各种类型的产业集群发展路径 (如图3区域D)。高频关键词有文化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等。
图3 产业集群发展热点知识图谱
通过对以上产业集群发展的高频主题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学术界对产业集群发展研究的热点主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结构调整。产业集群的结构调整是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基础,各地方政府在区域间经济发展竞争的驱动下,通过诸多政策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比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环渤海大湾区建设等。由于产业结构是一个中性、长期、动态概念,是发展的结果而非手段,也是基于产业价值链关系的不同类型经济组织的社会共生,因此产业集群发展需要进行有效的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尤为重要。
(2)功能定位。功能定位是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前提,但多数产业集群发展时仍面临缺少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引领型高成长企业、创新动力支撑不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水平不高及一体化推动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尤其是以第二产业过度发展为特点的新区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较大程度上是地方政府为了促成要素聚集以实现工业增长的发展目标思路下的产物,而不是具备产业协同效应的有效产业集聚。重新审视自身在产业集群过程中的功能定位,并进行优化升级,决定了是否能有效实现产业集群发展的目标。
(3)困境与路径。产业集群在推动产业经济实现国际竞争力提高上扮演着主导角色,全球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打造若干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通过产业集群的质量升级进而推动全球价值链延伸与升级。中国制造业成长的事实和特征是在产业组织形态上既嵌入本地产业集群,又嵌入全球价值链。但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区域治理模式的低效锁定是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困境。应寻求从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手段、治理文化方面的有效措施,形成区域价值链和构筑全球价值链。
(4)协同创新。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在资源投入、要素配置、产品和服务的产出等资源的调动过程中获取更多附加值的过程,协同创新是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比如,物流产业集群:有效实施物流业升级的路径是基于产业升级的层次性与非递进性构建模块化物流集群。再如,中医药产业集群:强化社会信用制度供给,巩固自主创新体系,提高持续创新能力等措施是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路径。又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需要协同创新,其中突出的影响因素包括协同创新预期收益、协同创新风险和协同创新知识位势。
利用Citespace软件关键词突现图谱分析得出2000—2021年的研究领域各研究主题的演进情况:如图4所示,Begin表示相应的关键词开始突现的时间,End为结束时间,并且每个小格对应一个年份。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到,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受到较为重视的前十个前沿议题是:竞争优势(突现强度5.87)、协同发展(突现强度5.58)、区域经济(突现强度4.29)、农业产业集群(突现强度4.28)、转型升级(突现强度3.82)、集群化发展(突现强度3.65)、可持续发展(突现强度3.61)、循环经济(突现强度3.58)、县域经济(突现强度3.38)。
图4 2000—2021年国内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关键词突现图谱
通过运用 Citespace结合CNKI数据库CSSCI来源期刊进行了产业集群发展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早期学者借鉴了马歇尔产业集聚和外部经济理论、熊彼特的创新产业集聚论、胡佛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论等,侧重对国外研究结论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延伸,也特别关注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机理和动力等。而技术创新、农业产业集群、体育产业、产业链、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转型升级、集群化发展等是从2010年开始备受关注的领域。目前,研究热点的主要观点集中于产业集群发展的结构调整、功能定位、困境及路径和协同创新方面,不同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中,大多体现了对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的重点探析与实践。
近年来学者较为关注的研究领域包括区域经济、全球价值链、产业集聚、动力机制、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发展模式、循环经济、集群创新等,但对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集群企业及创业发展路径、创业精神对集群发展的有效模式,集群网络与区域经济的机理、集群发展政策的定量评估、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国际研究前沿议题关注较少。此外,经济全球化对产业集群影响的研究视角在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而产业集群如何进行转型升级走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发展方向的指示性不够。案例研究中,以农业产业集群、文化产业集群、体育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比较丰富,但国际横向比较的案例较少,对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尚有大量可以努力和突破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