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法强 孙相利
(山东省高唐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 聊城,252800)
冠心病患者多以心肌缺血并伴有胸痛、心悸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属于内科疾病之一。冠心病持续恶化、发展会合并心力衰竭、冠状动脉栓塞等症状,进而引发心肌梗死、猝死,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介入治疗凭借其操作简便、微创、恢复快等优势成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在降低冠心病患者病死率方面具有较高有效性。但对临床而言,不仅需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还需重视其生理、心理、精神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术后再狭窄等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山东省高唐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45例实施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就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心血管并发症情况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山东省高唐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45例实施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以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情况,将评分高于70分的109例患者纳入良好组,其中,男性79例,女性30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66.92±2.23)岁。将评分低于70分的36例患者纳入一般组,其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66.87±2.64)岁。本研究经山东省高唐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②均具自主沟通能力;③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合并精神系统严重异常者。
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待其复查时发放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问卷并指导填写,发放105,回收143份,回收有效率98.10%。将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心血管并发症情况纳入此研究观察指标之中。
①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对比,量表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理想;②治疗前、后单因素影响分析影响因素:以逐步引入-剔除法回归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经济水平、工作、吸烟、糖尿病以及并发症对生活质量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③治疗后多因素影响分析;④治疗后组间心血管并发症情况,包括术后再狭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狭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例数/总例数×100%。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影响因素以逐步引入(标准 =0.05)与剔除法(标准=0.10)进行分析,数据间检验水准为α=0.05。
治疗前后3个月,患者SF-36各项评分差异显著(P<0.05)。见表1。
治疗前,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作状态、经济水平以及吸烟情况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不同年龄、工作状态、经济水平以及吸烟情况、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之间有差异显著(P<0.05)。见表2。
以治疗后SF-36平均得分为因变量,以治疗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的单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经济水平、工作、吸烟情况、合并糖尿病、对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显著影响(P<0.05)。见表3。
良好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一般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加。冠心病属心血管内科多发性病证,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为现阶段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此方法为微创手术,可防范管壁弹性出现回缩的问题。随着冠状动脉支架的广泛运用,此方法还可疏通呈堵塞状态的冠状动脉,进而起到心肌灌溉作用,使治疗价值得以显著提升,并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支架置入可对血管径发挥扩张作用,进而使狭窄率降低,防范球囊因扩张以及血管重塑造成的管壁弹性减弱问题。另外,药物涂层支架后还可避免狭窄问题。需引起重视的是,置入药物支架,需进行双抗血小板治疗。对于罹患糖尿病者,机体动脉粥样硬化速度可能加快,在开展治疗后也有再狭窄事件风险,需引起充分重视。
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1)性别:雌激素参与体内多种生理活动中,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皮,并对不同损伤诱导的血管内皮增殖抑制,使胰岛素抵抗受抑,血脂得以良好调节,并促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舒缩反应改善,使血流量增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等减少的作用。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可致胆固醇排泄、降解均出现障碍,进而引发血脂紊乱。另外,雌激素可经多种途径,促进血管内皮功能稳定,雌激素水平降低,使冠状动脉硬化加速,进而缩小了性别差异。(2)年龄:随年龄增长,促使黄色脂肪纹表现为扩展和融合的状态,在有胶原纤维组织进行包绕和分隔的情况下,促使纤维斑块对管腔构成阻塞,进而诱导临床症状出现。(3)吸烟:吸烟可造成血浆中分布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可引发凝血系统功能出现紊乱。另外,吸烟可对花生四稀酸代谢产生影响,促PGI2生成减少,并诱导血栓素A2生成相对增加,进而促使血管呈收缩样改变,血小板表现为聚集性增加,上述对冠心病病程均有促进作用。受心肌缺氧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心肌应激性,促使心室颤动阈值下降,故对于有吸烟习惯的冠心病患者而言,易出现心律失常,进而增高了猝死风险。戒烟是重要的对冠心病进行干预的方法。(4)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后,可造成动脉血管内膜明显受损,同时功能出现异常。血管内膜内皮细胞可对血栓形成和凝血进行调控,一旦有受损问题存在,患者血管功能紊乱风险增加,进而诱导血栓形成,增加临床事件发生风险。对于罹患糖尿病的患者而言,其机体血管内皮细胞对细胞因子释放,加剧粥样硬化斑块呈不稳定性,有较高破裂风险,而斑块破裂是诱导血栓形成的原因。患者在罹患糖尿病后,其机体的血小板量与未罹患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但受到一定刺激时,可显著增加血小板聚集、黏附的可能性,进而显著增加了血栓形成风险。糖尿病患者因机体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可对动脉血管内皮构成损伤,进而减慢了内皮损伤恢复的速度,使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加快。同时,高血糖可造成内皮细胞发生损伤,进而减少了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因子的生成,并促其活性降低,而内皮素等系列缩血管物,其水平呈相对增加显示,进而增加了血管张力,最终促动脉粥样硬化问题加重。同时,患者在罹患糖尿病后,其血浆中分布的纤维蛋白降解明显减慢,进而造成纤溶活性下降,有较高的血栓形成风险,并促使血小板聚集程度不等的增加,均在动脉硬化进程中参与。针对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理功能以及生活能力。
本研究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经济、工作以及吸烟情况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之间有显著差异,且对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显著影响(P<0.05)。年龄及并发症: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合并并发症的风险也逐步提升,进而对其术后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究其原因,冠心病为慢性疾病之一,需进行较长周期的治疗。患者年龄增加则机体功能逐步衰退,致使身体康复速度减慢。吸烟情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冠心病的主要病因,而吸烟可加速这一过程。对于患者而言,不仅影响其生活质量,还增加了疾病复发的风险。工作状态及经济水平:患者经介入治疗后重新工作可确保经济来源,改善其经济水平,在工作中发挥个人价值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对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结合本研究显示,虽介入治疗可促进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问题改善,但在术后有一定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需加强对危险因素控制,以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工作及吸烟情况,临床可针对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治疗及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