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推荐书目联动阅读教学以读促写的探索与思考
——以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为例

2022-09-18 08:19王情情王启才阜阳师范大学安徽省阜阳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朝花夕拾书目名著

■ 王情情 王启才(阜阳师范大学/安徽省阜阳市)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推荐书目《朝花夕拾》的联动阅读教学模式,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为基础,针对学生同一性和角色混乱、自主意识提升、身心发展迅速却不稳定等特点,建立突出学生为主体,适合七年级学生智力和心理发展的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人物写作兴趣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双减”背景下七年级推荐书目阅读教学模式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自主阅读意识

“双减”背景下,学生阅读时间不足,课堂阅读量减少,虽重视名著阅读,却无法完全在课堂展开,也忽视了部编本“1+2”阅读模式带给学生的巨大阅读量和学习负担,缺乏阅读兴趣、难以维持阅读动机、良好的阅读习惯难以养成等问题突出。

(二)教师指导欠缺

应试教育束缚了教师的阅读教学设计思维,在“名著导读”阅读教学中,既没有充分把握将课内的导读与课外的自主阅读、课本内名著阅读与课外推荐阅读较好地结合起来,也不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更多是将关注点放在推荐书目的变更上,使得名著阅读教学设计过于功利化、随意化和过场化。

(三)部编本“1+2”推荐书目阅读教学模式自身存在弊端

一方面,七年级语文教材对于推荐书目的教学目标和选编分析不明确,没有深入到推荐书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推荐书目和课内课文的关联上,忽视了面向学生课外阅读生活的这一特性,导致提出的策略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阅读效果评价检测机制的缺失,也大大削减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二、七年级“1+X”推荐书目联动阅读教学模式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可知,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同一性和角色混乱阶段,该阶段学生自主意识提升,身心发展迅速却不稳定。需要以“互联网+”为载体,充分发挥其阅读资源多样化、互动立体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等特点,建立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适合七年级学生智力和心理发展的推荐书目联动阅读教学模式,激起七年级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培养写作能力。

横向联动:以“互联网+”为载体,课内课文、课本内名著阅读与课外推荐书目横向联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之间所适合阅读的书籍是不尽相同的,同一班级不同学生间的阅读基础和阅读态度也是不相同的。语文教师要从实际学情出发,结合“学习通”等网络阅读平台反馈,考虑不同学生的阅读基础,选择不同难度的书籍并制定阅读计划,构建“1+X”横向联动阅读教学模式,拓宽阅读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主,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推荐书目阅读任务量大、课时安排较少,学生的学习重心和精力大多放在课内课程上等,都使得推荐名著无法完全展现在课堂上。应当以“互联网+”为载体,具体化阅读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纵向关联,达到推荐书目和阅读教学的纵向联动。读前,教师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书目,提高推荐书目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读中,通过“学习通”“超星”“学习强国”等网上阅读教学平台,将课堂和课下相联结,为学生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读后,多主体、多角度评估学生的阅读成果,指明阅读方向,提高阅读满足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三、联动阅读教学模式下的以读促写策略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推荐阅读《朝花夕拾》,实行“1+X”联动阅读教学模式,以互联网为载体,课内课文与课外推荐书目横向联动;具体化阅读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纵向关联,将读和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由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为中心、文本为中心”变为“学生为中心、创造为中心”,形成横向联动和纵向联动相结合的阅读教学综合体。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读写之间的关系,对顺利解决目前学生阅读和写作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实现教学目标。

(一)有效读“内容”,积累“写什么”

写作的基础在于积累,“有效的”积累更是写作的关键。学生通过直接阅读,间接体验到他们不曾有过的生活,丰富内心的情感,可以激发文思,丰满思想,对生活、对人生、对自然展开主观想象和创造。写作过程同样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概写、列提纲、做阅读笔记等有效性阅读方法,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加深对作品文本的认识,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1.充分利用写作资源,完成基本阅读,拓宽阅读视野

温儒敏教授主张,阅读应是语文教学的首位,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将语文课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名著导读”分为“推荐名著”“自主推荐阅读”“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四个板块。借助互联网阅读资源多样化、互动立体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等特点,遵循学生为主,注重体验和引导的原则,制定四到五周的阅读目标和阅读计划。一方面,通过“学习通”等网络学习平台发布为期三周的阅读任务,如“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主要人物有哪些”“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对“推荐名著”《朝花夕拾》完成基本阅读。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照书后注释逐篇概括内容并批注,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与“自主推荐阅读”《城南旧事》《湘行散记》联动阅读,达到单篇带动整本,整本关联多本的目的,让学生间接体会作品中的文化和人物,极大丰富内心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其阅读兴趣和细腻的文学鉴赏力,为七年级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熟悉和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增强文学修养。

表1 阅读任务卡模板

2.给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阅读有效性、

文学巨匠鲁迅的唯一一本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主要是写人为主,叙述过去的往事。学生阅读过程中,充分融合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统筹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融通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充分发挥主体性,博采思维导图和“读书方法指导”板块中的阅读方法,圈点批注、阅读笔记等学习支架之长;激发对各种人物、情节的质疑、理解和深思;也可按照时间这条发展线梳理作者童年、青年、成年三阶段的教育、成长史,完成“阅读任务卡”中的任务;每周上传自己的阅读任务卡。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把握作品内容,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及各项阅读技能,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搜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方法等,从而提高其阅读的效率,为写作“悟表达”做准备。

3.推动学生阅读走向自主

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逐渐爱上读书,维持学生的阅读动机,让他们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师生之间发生的阅读碰撞,也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阅读的喜爱,让学生的阅读从表面走向深入。

(二)留意悟“表达”,模仿“怎么写”

学生在写作方面缺乏真实写作情境和真实情感,导致其在“怎么写”上困难重重。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模仿性写作即理解性阅读,要解决的问题是弄清楚作品是“怎么写”“如何写”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设立真实或拟真情境去感知人物、品味情感、体验生活。使学生就能够就作品、“范文”章法技法的某一个角度,提取关键信息,利用词语、句法等完成仿写、续写等阅读目标和写作目标,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七年级教材推荐的阅读书目语言简练、主题鲜明、写作技法突出,便于七年级学生阅读和仿写。首先,学生细心阅读原著,自主摘抄好词好句好段,观察文中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其次,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小组长从总结组员在阅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整理成有价值的“问题串”,根据疑问次数逐一进行解答。小组间分享阅读经验,学生习得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分析典型事件中的典型人物,注重细节的把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多项思维能力、写作技法能力等。最后,每周上传“阅读任务卡”,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创新“思维”,挖掘“为什么写”

“为写而写”“为表达而表达”已成为目前多数学生写作的现状,缺乏真实的写作目的和交流,导致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写”,也不知道“写给谁”。因此要让学生与在真实或拟真“交际情境”中,通过具体的言语交际活动进行沟通。立足于作品体裁、结构、语言、情境等,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其展开合理联想,构建自己对作品独特理解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其写作能力,增强其文学修养。

首先,教师要准确把握推荐书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课内课文与推荐书目之间的关联,结合阅读教学目标和学情,布置为期一周的描写人物专项写作任务。充分利用“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板块,在“专题探究”一栏中,重视让学生阅读作品后“读写结合”,即“鲁迅的童年”“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专题,进行积累性、模仿性、创造性等多样化的写作训练。通过“学习通”“超星”等开展网上探究课堂,引导学生从情节、人物、写作风格、艺术手法等角度确立阅读主题,替鲁迅笔下任一人物写一篇自传,向同学介绍。其次,提出写作要求:尽量选取典型事件,突出要描写的人物,尽量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来塑造人物形象。最后,教师充分发挥互联网线上线下联动教学优势,通过在线督促解疑、适时指导,将学生自读与教师指导、生文碰撞与师生碰撞、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贯穿于阅读全程。通过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人物的特点,如何感受作者想通过作品传递出的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悟等,完成写作并上传。

(四)多元方法,评价“写得怎么样”

有评价的写作教学才是完整的写作教学。教师要多主体、多角度评估学生的阅读成果,指明阅读方向,提高学生的阅读满足感和成就感。最终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对阅读的深化和理解,进一步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1.多元主体,立体评价

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态度、方法和成果进行反馈的过程,更是让学生在阅读探讨中自我建构、不断提升的过程。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首先,教师将收集到的学生习作隐匿姓名。其次,分层设定阅读目标,针对不同学生,将阅读成果进行数量的完成和质量的优劣两维度量化评价。可以通过不记名方式,走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途径,对学生的阅读态度、方法以及能力进行综合性考查。要公正客观、多元立体化地评价学生的写作成果,即就写作的内容、结构、语言风格,学生的写作态度、方法及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估和引导。最后,教师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个人,学生根据反馈修改作文并上传。评价主体不仅仅是教师,还可以是学生自己、同学以及家长。

2.深刻反思,读出自我

七年级教材“1+X”推荐书目联动阅读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课内阅读结合课外阅读,而是以创意化的阅读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积极的响应、个性化理解和深度的认知。它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理念。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读书要把自己摆进作品中去,从中读出自我。”之所以要重视联动阅读教学,是因为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发生思维碰撞,学生可以从碰撞中汲取作品中的精神养分,把对文本的深度认知和对人生的思考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积极影响,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朝花夕拾书目名著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朝花夕拾》的生命解读初探
《朝花夕拾》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本刊邮购书目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中央文献出版社等提供869种可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