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雪利(北京市平谷区第六小学)
在当下的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较为普遍的,对图片、音频、视频等加以运用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对学生能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就能够达到预期。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可知,通过信息技术能够营造出贴近学生内在需要的情境,可以使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学习,进而积累起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能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价值有清晰的认知。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涵盖的学习领域包括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然而这当中的一些话题却显得较为抽象,导致理解难度增加,这样一来,教学中就会出现较多问题。如果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的话,学生想要对学习内容有基本了解是难度较大的,理解也不够深入,而对信息技术加以应用则可改变此种情况,而且可选的教学方式也是较多的。比方说,对“上学路上”进行讲解时就可对多媒体加以应用,将上学路上可能出现的情境直接播放出来,这样一来,就可使学生对安全事项有切实的了解,教学效果也就能够达到预期。另外,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得情感教育的效果更为理想,而且学生能够进入到学习情境中,久而久之,其道德品质就可有明显提升。
对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分析可知,其中有很多内容是和“祖国”相关的,而在对这些内容予进行讲解时就可利用多媒体,确保学生对国家的各方面情况有切实的了解,进而使其内心中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比方说,在对“好山好水好风光”展开教学时,可选择一些合适的视频进行播放,使相关知识更为直观地呈现出来,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冲击,保证教学的实际效果。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较快的,其对日常教学活动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众所周知,网络能够提供大量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对其加以利用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来看,虽然课程设置时间并不长,然而从网络中依然能够寻找到不少教学资源。教师对网络资源进行选择时,必须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进行适当修改,确保教学特色能够真正突显出来。在对教学资源进行选择的过程中,现行的标准、原则必须要执行到位,将既定的教学目标作为出发点,同时要对学生的需要加以考虑,确保教学的重点、难点能够把握到位,尤其是要保证教学方式能够得到创新,如此方可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其综合素质会有明显提升,实践技能大幅增强。
比方说,在对“齐妙的节日风俗”展开教学时,教师先要从网络中搜寻可用的资源,并要对其进行再加工,此时需要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加以考虑,确保最终成型的课件具有较高的质量,能够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当然,教师也可和学生进行合作,共同完成视频拍摄,对当地的节日风俗进行介绍,同时可以针对其他地区的节日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节日的氛围,明白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久而久之,其内心中就会生发出爱国情感。需要指出的是,学生欣赏视频之后可要求其将自身的想法表达出来,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合适的问题进行引领,这样一来,学生就可进行更为充分的表达,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会更加深入。
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对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可以使得整个课堂氛围更加的生动,趣味性有明显的提升,而且学生也可对世界形成正确的认知,眼界能够进一步开阔,其学习意愿也会变得更为强烈,师生间的距离会切实拉近,如此就可保证教学的整体效率大幅提升。展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可以使学生的爱国情感更为强烈,其综合素质能够有明显的提高,最终能够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推进新课改工作,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将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并营造出适宜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的兴趣更为浓厚,教学资源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在面对相关信息时能够进行有效处理,如此就可使得知识学习效果更为理想。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加以应用可以使学生的主体性更为稳固,创新意识能够逐渐形成,实践能力也会有明显提升,如此就会使既定教学目标切实达成。
需要指出的是,在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若想保证信息技术得到合理应用,教师必须要对其有切实的了解,同时要明确教学需要。教师应该通过可行的措施来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要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契机,确保信息技术具有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应该要保证信息技术具有的辅助功能得到展现,学生也必须要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有切实的了解,这样方可保证课堂把控更为合理,学生对教学内容也可形成深入的理解。
对网络资源的选择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必须要从各个角度进行思考,合适的网络资源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促使学生更为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此外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展开思考。比方说,在对“可爱的动物”展开教学时,教师选择手影表演方式来引导学生认识动物,如此可以确保学生的兴趣变得更为浓厚。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得到提升。在学生形成一定基础之后,教师要引导其将课前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呈现,并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介绍。在对相关资料进行交流时,图片、视频等均可加以应用,如此可以使得呈现方式更加直观,而且学生的参与意愿也会更加强烈。采用此种方式展开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为形象,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学生的学习难度也会降低很多,整个学习氛围也会显得更为轻松。
教师在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先引导学生完成预习任务,此时就要保证信息技术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如此可以使得预习效果更为理想。具体来说,首先是要完成好微课的录制,也就是将导学案作为出发点,采用视频方式将学习内容进行呈现,这样可以使学生更为积极地投入到预习活动中。需要指出的是,微课内容必须要全面,学习目标应该加以明确,总目标、分项目标均是不可忽视的。阅读提示必须要清晰,如此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更为深入,而且重点问题、难点问题也可清晰呈现。另外,练习题目的设置也要合理,确保学生能够针对预习结果展开检测。其次是要保证学生拥有的预习能力有大幅提升,实现这个目的主要途径就是针对自学方法进行指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则要针对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如此就可使学生了解预习的重要性,明白预习、课堂教学间的具体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能够呈现出针对性,学生拥有的独立思考能力也会得到切实增强。
道德与法治课中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容易对教学内容感到厌倦,进而丧失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为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播放歌曲、展示图片,巧妙地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教授“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时,教师在课堂导入家喻户晓的“嫦娥奔月”传说,并借助“嫦娥奔月”有关的动画片及吃月饼、赛诗会等中秋节活动视频来创设中秋节的过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由来及相关习俗,让学生通过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等方式充分感受中秋节的团圆气氛,体会中秋思亲的情怀。由此可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具体,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或了解教学中所讲授的知识,进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
导学应该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牢固,教师则要发挥出引导作用,确保学习任务顺利完成。具体来说,一是要对多媒体技术加以应用,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任务进行明确。比方说,教师可以从网络中寻找到合适的图片、视频,继而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环境危害有更为清晰的认知,进而主动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索。对于教师来说,如果选择口头方式来进行讲述的话,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学生的感受会显得较为浅显。
二是对多媒体技术加以应用可以使得整个课堂学习更具层次性。比方说,在对“爱护地球共同责任”展开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对学习任务进行呈现,如此可以使学生的预习更具针对性,而且预习结果也会更为理想,学习方向也可得到明确。课堂教学中在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时也应该对信息技术加以充分利用,这样可以保证点拨效果更为理想。比方说,从网络能够对社会动向有一定的了解,并将个人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到健康的社会活动,如使其道德品质大幅提升。
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该要将核心价值体系加以合理应用,如此可以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对社会发展能够有清晰的认知,个人的文化素养有明显的提升,这样一来,其将来的发展就会更加稳健,进而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人才。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要对信息技术加以灵活应用,如此可以保证知识理解更加深入。声音、图像等能够实现同步播放,将这些特征元素充分利用能够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丰富,对道理的感悟也会更加深刻,学习的实际效果能够达到预期。
比方说,在展开“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的教学时,教师对信息技术加以利用,提前完成相关资料的收集,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源完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当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美丽的地球景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可以给他们带来较大的视觉冲击,此时学生的内心中就会生发出保护地球的意识,继而主动对知识进行学习,教学内容就能够顺利掌握。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寻找到相关素材间存在的关联性,使得学思并举目的切实达成,教学的实际效果自然就可达到预期。
道德与法治是生活与德育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法则。教师可以以宪法为主要线索,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明确提出对学习的要求,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现实问题出发,提出更好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教师应促进学生学习,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修为,完善他们的行为举止;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到道德与法治,感悟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做到身体力行。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使其在青少年阶段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与习惯,让他们能够明白生活中有法、身边有法,培养他们的规则观念以及更好的生活习惯。所以可以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现那些不合法的生活习惯,如穿拖鞋上街、在公园乱踩花草、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可通过视频或图片的形式,为学生补充生活中常识,让他们明白生活的规则,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不和谐现象,并以此为戒。此外,教师还要教导学生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借助黑板、粉笔和教辅材料上课,其呈现的知识内容是非常有限的。而使用信息技术可以让课堂的表现力更强,让学生的学习情境更加逼真。使用图文或者音像的形式将知识内容展现出来,由此增强教学感染力,在知识时空当中拓宽范围,让抽象的理论更加活跃,以生动的形象示人,让一些复杂的事物更加简单易懂,学生的学习十分轻松。丰富的资源对于学生理解问题具有促进作用,为了让人格更加健全,使用感人的故事、视频资料为学生添加更多的有趣学习形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知社会生活与生命历程。
总之,当下道德与法治课程还存在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以及教学内容枯燥的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而在该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借此获得良好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并充分满足我国新课改的各项教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