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笛
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学科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而在后现代主义思潮背景下形成的多尔后现代课程观也尤为注重人类能力知识的培养。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作为全国通用教材注重突出单元特色。单元不仅是教材的编排模式,也是教学的模式。对多尔后现代课程观与小学统编语文单元教学进行探析,并结合二者的契合性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能够为实现语文知识到语言能力的迁移和语言能力的建构与运用助力。
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通过对于现代教学范式的理论以及在课程中实施的结果两个章节分析出现代教育范式的封闭性。第二部分从生命系统、混沌的秩序以及综合认知革命认识论、超越杜威与怀特海的过程思想四个部分综合提出一种开放的教育范式。开放性在于提倡“课堂真的活起来,鼓励师生在课堂上的创造性”[1]。教师应该乐观面对学生的质疑,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每个人心照不宣的理解。多元化强调采取全方位开放性的思维,要求摒弃封闭式的教学范式。多元化教育理念呼吁丰富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为教学目标的严密性、整体规划的关联性以及学生能力的回归性。
“4R”理论是后现代课程观的核心内容。基于开放多元的特点,多尔构建了一种具有形成性但又不是预先界定好的,具有不确定性却有界限的课程。丰富性(Richness)、回归性(Recursion)、关联性(Relation)和严密性(Rigor)简称为“4R 理论”[2],作为构建课程的标准被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一书中提出。丰富性是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应延缓学生对于权威的不信任,乐于面对学生理解的多重性;回归性是指人类思想能力螺旋式循环上升,是对于人自身能力的回归,也是能力回归于上一个终点。回归不同于重复,任何一个终点或许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起点,回归在于能力的发展;关联性是联系在教育和文化中的彰显,注重教育中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将材料不断丰富,将激发学生自觉组织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严密性是为防止蔓延的相对主义或者无法自拔的主观唯我论,为界定丰富性而产生,它的重要性在于防止课程进入无意义的辩论之中,将进一步规定课程的范围。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单元为编排,如一二年级主要有识字、拼音和课文三个单元模块内容穿插设置。每个单元内都是由单元导语、课文、习作、语文园地五个模块组合而成。
小学统编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单元导读页,单元导读页由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方面构成。对比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相同的主题——祖国美丽风景,原人教版教材导语页只有引导性的文字,而统编教材人文主题更加简洁,“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也增加简单明确的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3]。统编教材更能明显体现出此单元学习的内容以及语言能力要求。因此,统编教材使得教师更好明确教学目标,也使得学生更容易找到学习目标,推动单元的教与学。
“三位一体”是指在小学统编语文教材中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统一服务于阅读教学。[4]统编教材每个单元都会提出相关阅读能力的要求,这就要求通过教师的教读,师生自读,以及学生的课外阅读等环节推动学生相关能力的掌握。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此单元是以发展想象能力为主的童话单元,选文有教读课文《去年的树》及对应的自读课文《那一定会更好》,及教读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和对应的自读课文《一块奶酪》,要求学生学会复述故事,将故事讲给别人听。基于此,学生能够有效养成观察故事中人物事件变化和讲述故事的能力,此单元快乐读书吧中对于《安徒生童话》的讲述和阅读活动由此可以顺利进行。统编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三位一体”阅读设置所追求的能力要求,这种编排体例使得单元阅读教学更加精准。
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出体现出对语文知识能力的注重,改变了以往将语文问题简单归结为“语感”问题的认识。统编教材注重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单元间能力培养的关联性。如三年级教材,上册第三单元导引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下册第八单元则进一步要求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写童话故事。单元之间有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有想象画面描写的训练。从发挥想象、感受童话到编写与指定内容相关的童话,体现出统编教材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不仅具有明显的梯度性,且注重能力的螺旋式循环上升。
小学统编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导语页都有明确的人文主题和要素,体现出了严密性的特点。每个单元都明确主题。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出游观景为主题,课文分别选择了《草原》《丁香结》,以及三首古诗,都与景色有关。体裁多样,主题统一,体现出一定的严密性。“4R”理论中的严密性发展了杜威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的发展性和转变性理论。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严密性,使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模式。
单元之间的梯度性,体现出回归性特点。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单元之间的能力要求呈梯度上升之势,要求学生习作能力阅读能力逐步发展。多尔继承了杜威“每一个终点就是一个新的起点”理论。单元的梯度性,凸现出在继承中发展的观点。教师在单元教学中应该注重单元之间的梯度性,推动学生语言能力螺旋式循环上升。
单元之间的联系体现出关联性特点。无论是从阅读能力还是从习作要求来看,单元与单元之间都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写字识字教学从基础的笔画到偏旁再到字的书写,几个环节层层相扣。拼音从单韵母到双韵母,从韵母到声母,从双拼到三拼音节,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严密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丰富性在小学统编语文教材中有所体现,但“4R”理念并没有被得到充分利用。就丰富性而言,面对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备课工作;对于严密性,教师在单元教学中应该充分明确学生学习的任务,尽可能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对于回归性和关联性,要尽可能推动单元整合教学,备课时应该对单元之间内容的关联和能力回归进行统筹规划。
小学统编语文教材单元特色与后现代课程理论有一定的契合性,笔者基于多尔后现代课程观以及小学统编语文教材的特点,对单元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多尔后现代课程观中的丰富性体现为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为达到这一丰富性,教师在单元备课中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语文老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素养。就单元教学而言,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预设学生多重理解的发生。单元内容准备的丰富性使得教师更加自信。教师应该建立开放性的思想,乐于面对学生不确定的答案和理解的多重性。
教师基于单元体系充分备课,不仅有利于自身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能解决,是对学生知识的一种丰富。当学生敢于面对权威而发出自己的声音,敢于质疑权威时,学生会尽可能地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自内而外的创造力。
教师在单元教学正式展开之前,都应该开展相关的单元引导,明确此单元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多尔后现代课程观中的严密性是相对于丰富性而言的,丰富性强调课程内容的广度和能力的深度,但并不意味着漫无目的的发现与探索。不同单元主题就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用人物类课文学不好景物课文的特点,小说类单元也学不了说明文的方法。因此,每个单元都应有适应的单元目标。教师应该尽可能地界定学习范围,明确单元目标,这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严密的思维方式。
多尔后现代课程观中的关联性,强调的是学习的联系性。将联系运用到单元教学之中,不仅要注重单元内的联系,也应该关注单元之间的联系。备课不仅要注重单元内的丰富性,更应该注重单元之间各种联系,无论是语言能力的逐步提升还是知识体系的逐步建构。对于不同的年级,各年级组也应该关注其间关联性。对教学进行统筹规划,尽可能在联系中发展。
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的回归性注重对于人自身能力的回归,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就是尽可能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规划单元之间的回归性注重的是语言能力的构建和发展,就写字课程而言,就是从独体字到合体字、从简单笔画到偏旁部首的课程设置,体现出从易到难的梯度性。教师对单元之间语言能力进行回归性的规划能使学生的相关能力在不断的巩固中发展。
教师对单元之间进行回归性的规划,有利于推动学生语言能力的有序性发展。统编教材自身就注重语言能力的建构,在单元教学中对于语言运用有明确的要求。教师的回归性的规划,使得学生相关能力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巩固和提升。语文教学应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推进,注重学生能力的回归。在不断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学生将能感知回归性对于语言能力培养的益处,逐渐建构属于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当下知识被不断丰富的大背景下,多尔的课程理念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我们应该学会辩证看待。后现代课程观契合当下对于学科素养的培养,将其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有助于汉语语言知识能力的建构。
注释:
[1]夏江萍:《“4R”理论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周晓明,第6页。
[2][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50页。
[3]温儒敏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73页。
[4]王本华:《守正创新,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教科书编写体系——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主要特色》,《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第26期,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