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翔
1941年夏,德军包围列宁格勒(今俄罗斯圣彼得堡),被困城中的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参加了消防队。9月,德军彻底封锁列宁格勒,苏联诗人吉洪诺夫这样描写被围的列宁格勒:“灯火管制下的座座大楼,犹如预示着不祥的噩梦。列宁格勒铁灰色的夜晚,到处是戒严带来的寂静。但寂静骤然被战斗代替,警报号召人们英勇上阵。”
1941年12月,肖斯塔科维奇在隆隆炮火声中完成了《列宁格勒交响曲》这部作品。他后来回忆说:“音乐以不可遏制的速度从我的脑海中迸射出来。”这部作品诞生在战火中,但酝酿于作曲家更长的生命历程中,其音乐主题如作曲家死后出版的自传所言,控诉了一切强权对人类的碾压。
在一场战争中诞生出一部伟大的交响乐,这本身就如史诗般激荡人心。
传说,在900 多个被围困的日子将尽、苏联军队发动强大反攻之时,肖斯塔科维奇将亲自指挥演出《列宁格勒交响曲》,苏联最高当局决定在《列宁格勒交响曲》公演时音乐奏响的那一瞬间发起反攻。
人类音乐史与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幕出现了。当肖斯塔科维奇手中的指挥棒向空中缓缓升起,整个大剧院、整个城市、整个战场一片死寂。所有前线指挥官手中都紧握着电话,在等候一个声音的来临。900 多个日夜的最后时刻似乎格外漫长,时间好像停顿在这位作曲家举起之后却静止不动的指挥棒尖上。突然,一道弧光自空而下,那是指挥棒迅速挥下的第一个动作,音乐如惊雷炸响。与此同时,远方战场响起了山崩海啸般的轰鸣声,那是列宁格勒前线所有的苏军炮群在一瞬间发出的怒吼。
其实,上述对这部交响曲公演场景的描述,是作家在想象力驱动下将之文学艺术化,使其成为伟大卫国战争中一个象征性的巅峰时刻。而真实的历史是,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在1942年3月5日由撤出列宁格勒的作曲家本人指挥,在古比雪夫完成了首演。而后,另一位指挥家带领列宁格勒广播乐团,于1942年8月9日完成了《第七交响曲》在列宁格勒的公演。
这场包围圈中的真实演出情景也极为悲壮,乐谱被装入战斗机,飞行员冒着被德军战机击落的风险将它空投到列宁格勒城中。准备公演前,饿殍满城的列宁格勒已经凑不齐一支完整的乐队,只剩下15 名演奏员,其他的不是饿死、撤离,就是拿起武器参加保卫城市的战斗去了。街道上贴出布告,让城中所有音乐家立即到广播电台报到,指挥部将在前线作战的演奏家抽调回来补充进乐团。人们用尽一切办法,帮助那些还剩一口气的音乐家来到电台,一半的乐手是被担架抬来的,那位骨瘦如柴的指挥,甚至都挥不动指挥棒了。一位当时的组织者回忆说:“我们从昏黑的公寓中找到他们时,他们瘦得非常可怕!但当得知要演奏《列宁格勒交响曲》时,他们立即恢复了生机。”
为保证公演不被德军干扰,让演出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进行,苏军先向德军炮兵阵地发射数千发炮弹,实施压制性火炮射击。随后,这部伟大的《第七交响曲》,在它所致敬的城市第一次奏响。饥饿的人们从街上、从掩体里、从住所聚集到广播扩音器前,静静聆听这英雄的乐章。
很多年以后,如果人们还能想起来,圣彼得堡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另一个名字,那很可能就是因为这部以之命名的交响曲了。
【语文与人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爆发后,前苏联政府马上总动员艺术界“为祖国而战”,由此产生了许多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品,《列宁格勒交响曲》就是其中的佳作。这首交响曲诞生于战火中,它是一部宏伟的巨著,更是坚强的民族精神的赞歌。
【微型写作】能说说你在听了《义勇军进行曲》之后的感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