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围绕《中国之命运》的论争

2022-09-16 22:28:53龚燕杰
红岩春秋 2022年8期
关键词:陈伯达蒋介石国民党

龚燕杰

国共论争是国共斗争的重要方式和表现形式之一。1943年3月,国民党通过出版《中国之命运》一书,对中国共产党发起一波政治宣传攻势,策划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中共中央决定组织宣传战进行政治反击,两党论争的大幕由此拉开。

《中国之命运》出版

1943年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署平等新约。虽然范围仅限于英、美两国,但实际上宣告了一切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对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而言,这无疑是值得宣扬的政绩。

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首先发表了一系列社论,称颂蒋介石及国民党的功绩。1月14日,《中央日报》发表题为《这是谁的成功》的社论,直接将这一成绩归功于蒋介石。文中称:“不平等条约存在了一百年……中国国民党在此一百年中奋斗了五十年,最后产生本党总裁……如果没有本党,没有总理与总裁,世界尽管如何变化,不平等条约必依然存在……为什么过去不能达到这个目的而今日则能,因为今天有蒋委员长,今天有蒋委员长领导下之国民党。”两天后,该报又发文称颂蒋介石,将其与孙中山比肩:“天不赐给我们先知先觉的国父与英明伟大的总裁,谁来领导我们奋斗?”

国民党的理论家、在《中央日报》任职的陶希圣借此宣称国民革命理论的正确性、唯一性:“(通过不平等条约的废除)我们得到一个总结论,就是只有国民革命是正确的路线……只有把握历史的宿命者,可以依他的意志造历史。别的人都不能如其意志以造历史。百年来,国父是这个人,如今总裁继国父之后亦是这个人,如其意志以造历史的人。”《中央日报》对废除不平等条约这一成果进行了政治化阐释,从三民主义、国民革命等角度,论证了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作为执政党的“正确性”和“唯一性”。

3月,由陶希圣等人执笔、蒋介石署名的《中国之命运》一书问世。该书认为“个人本位的自由主义与阶级斗争的共产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完整表述了国民党的内外政策,大篇幅阐释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价值和意义,将其与辛亥革命一起作为国民党统治的“合法性”来源,强调“一个党”“一个主义”理论,提出“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口号。

书中还引用明朝“在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与满清的旗兵内外交侵之下,竟以覆灭”的历史,将中国共产党与李自成、张献忠类比,影射中国共产党是造成中国不安定的最重要因素,从而达到削弱中共政治影响力和合法性的目的。宣称“中国之命运”的关键问题在于“军令、政令不统一”,而不统一根源在于有共产党这一“新式军阀”和它领导的“新式武装割据”;解决中国命运问题的关键,是要在“两年内解决共产党问题”。

《中国之命运》的出版,是全民族抗战以来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发动第三次攻击的思想舆论信号。5月15日,共产国际宣布解散,国民党趁机发动宣传攻势,大肆叫嚣“马克思主义已经破产”,要求中共“解散共产党,交出边区”。

中共初期应对策略

《中国之命运》出版后,中国共产党基于内部整风运动等多方面考虑,并未做出强烈反应。直到1943年4月22日,毛泽东复函凯丰:“《中国之命运》我已要陈伯达写一意见,送政治局各人看,看后再考虑办法。”这事引起了毛泽东的重视和警觉,而“考虑办法”则表明中共尚未做出决定。

共产国际宣布解散后,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党的政治、舆论攻势,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击国民党的第三次反共高潮,随即把对《中国之命运》的批判提上议程。7月13日,刘少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不要怕蒋介石投降分裂,对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要痛驳。

7月21日,陈伯达撰写的《评〈中国之命運〉》发表,这是中共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反驳文章。陈伯达指出:“蒋先生在此公开反对英美的自由主义思想与苏俄的共产主义思想……蒋先生此书一出,难道不怕希特勒、莫索里尼、东条、汪精卫辈引为同调,而使罗斯福、邱吉尔、斯大林以及一切反法西斯的人们觉得可惜,觉得齿冷,觉得丧气吗?”他把蒋介石反对自由主义与共产主义变为反对美、英、苏,巧妙地将蒋置于被批判的地位。

配合这篇文章,中共展开了一系列活动。毛泽东回电董必武,要求中共中央南方局将陈伯达的文章“设法秘密印译为中英文小册子,在中外人士中散布”,“在渝报馆中,以此文作为课本,进行解释讨论”。这是中共争取国际舆论支持而采取的举措。

8月11日,毛泽东再次致电董必武说明斗争形势:“边区军事虽稍缓和,但国民党的武装准备并未放松,其宣传斗争则更加紧,各地参议会、新闻、文化、妇女等团体,请解散中共电,已有十多处,中央社更发反共社论、专电,动员舆论。”

他进一步指示南方局:“此间除继续广播《评〈中国之命运〉》各文外,拟于八、九月发动反对中国的法西斯主义的运动,通电全国,主张取消各种特务组织,严禁传播法西斯主义思想,以揭穿蒋记国民党实质。”要求《新华日报》和《群众》“多登载反法西斯主义文章,以开展思想斗争”。

9月15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民主第一》,指出“在法西斯阵营秋风落叶般日趋崩溃覆灭之途的今天,为了实现和平繁荣的世界,强调这种‘民主第一’的口号,实在是必要的”,“要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实现‘民主第一’的口号,那就必须反法西斯侵略(的)各国,先在自己本国内彻底实现这口号”。

《新华日报》提出“民主第一”的口号,旗帜鲜明地反对国民党借“抗战外衣”行独裁之实,搞所谓的“军令、政令统一”。

反击与驳斥

《中国之命运》的核心,可归结为这样一段结论:“如果今日的中国,没有中国国民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如果中国国民党革命失败了,那亦就是中国国家整个的失败。简单的(地)说,中国的命运,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如果中国国民党没有了,或是失败了,那中国的国家就无所寄证,不仅不能列在世界上四强之一,而且就要受世界各国的处分。从此世界地图上面,亦将不见中华民国的名词了。”简而言之,就是所谓“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中国的政治前途在于国民党”。

对此,中国共产党表示坚决反对。1943年8月8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他说:“最近国民党出了一本书,是蒋介石著的,名叫《中国之命运》。他在这本书中说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不知他是从哪里考证出来的。各位有看过历史书和小说的,《三国志》《水浒》《封神榜》《红楼梦》上都没有国民党,还不是照样有中国。”毛泽东从历史角度驳斥了“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论点。

“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观点也引起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的强烈不满,一大批学者纷纷发文驳斥。范文澜在《谁革命?革谁的命?》中说:“现在的中国,在沦陷区,是殖民地社会,在非沦陷区,除几块抗日民主根据地之外,基本上也还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文章从现实状况出发,指出国民政府取得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成果有限。

此外,艾思奇著《〈中国之命运〉——极端唯心论的愚民哲学》、吕振羽著《国共两党和中国之命运》、齐燕铭著《驳蒋介石的文化观》,这一系列文章与《中国之命运》针锋相对,从多角度进行驳斥。

8月2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国共两党抗战成绩的比较》,直接跳出国民党设定的“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意义”这一议题范畴,用更具时代价值的议题“抗战救国”进行反击,将两党抗战成绩作了比较:“共产党抗击了全部侵华敌军共三十六个师团六十万人的百分之五十八(三十五万人),国民党仅仅抗击百分之四十二(二十五万人)。共产党又抗击了全部伪军六十二万人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五十六万人),国民党仅仅牵制伪军不足百分之十。”文章用详尽具体的数据驳斥了“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观点。

中国共产党组织的一系列反击,重点都指向“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但对于中国的政治前途没有过多论述。陈伯达在驳蒋文章中,关于未来的论述仅有一句话:“让以民众为主人翁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诞生出来吧!”范文澜则多说了几句:“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但都点到为止。

若论述过多,既違背全民族抗战初期中共的四项承诺,如“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等,又给国民党诬陷中共“破坏国共合作”提供“话柄”,不利于统一战线。因此,中共在批判“中国的政治前途在于国民党”的论点上,克制而理性。

此次论争,国共依旧保持着“斗而不破”的状态。国民党通过出版《中国之命运》,试图削弱中共政治影响力的阴谋未能得逞。而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化解和反击了国民党的反共舆论攻势,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猜你喜欢
陈伯达蒋介石国民党
快过关了
环球时报(2021-01-25)2021-01-25 04:17:46
迟暮之年的周扬与陈伯达
领导文萃(2017年1期)2017-02-09 14:09:43
江青与陈伯达的恩怨
金秋(2016年1期)2016-06-05 14:59:17
《陈伯达传》
江青与陈伯达的恩怨
读书文摘(2014年11期)2014-12-24 16:50:26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军事历史(2000年2期)2000-11-22 07:03:52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军事历史(1999年1期)1999-08-20 08:36:16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军事历史(1996年3期)1996-08-16 03:05:26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
军事历史(1994年1期)1994-08-21 06:07:08
国民党军曾大量使用过化学武器
军事历史(1992年3期)1992-01-18 05: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