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长满意度视角浅谈H市课后延时服务提升策略
——以H市N区小学为例

2022-09-16 03:16王迎琪郝春东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7期
关键词:延时满意度家长

王迎琪,郝春东

(黑龙江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一、“双减”下的课后延时服务实施

课后服务是一种托管服务。学生的放学时间与家长的下班时间不匹配的“三点半现象”并不是一个仅仅困扰中国的难题。世界许多国家都曾对课后服务进行推广,甚至是给予其法律的保障。[1]美国在对其《初等和中等教育法》进行修改和授权之后,课后服务便成为了美国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之不断完善的制度保障,更是推动了美国课后服务的发展。澳大利亚、日本、苏格兰、法国和韩国等国家也都曾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家长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2]我国2017年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2021年推行实施的秋季入学“5+2”课后延时服务,同样是为解决广大家长,尤其是双职工家长接送难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开展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满足家长需求、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问题、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助力学生安全成长、促进教育公平等的价值体现。[3]但是,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课后延时服务教师配置、服务形式、服务内容各不相同。学校不仅需要关注服务质量,还需关注学生的安全以及个性化全方位的发展。由于现阶段仍旧是课后延时服务的摸索阶段,因此,难免在操作和实施的过程中出现有待突破和解决的问题。本次研究选取H市N区小学家长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家长视角分析课后延时服务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家长需求,为小学提供发挥课后延时服务价值最大化的相应策略。

二、H市N区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本次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的形式,对H市N区小学在内的家长进行随机问卷的发放,对H市N区的课后延时服务家长满意度及需求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汇总数据之后使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分析。

1.问卷基本信息分析

(1)家长与学生基本情况统计

根据表1家长与学生基本情况统计可知,学生男女比例相近,年级多集中于二年级以及三年级,放学后接送学生的主要人员以学生父母(65.1%)为主,其次是祖辈接送(29.3%)。

表1 家长与学生基本情况统计表

(2)学生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实际情况统计

根据表2可知,学生参与课后延时服务比例相对较高。时间多集中于下午三点半至五点半(91.6%),极少数学生家长选择弹性接送(8.4%)。并且,根据统计可知,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周频次多集中于一周四次或五次(77.7%),相对集中。其次是一周三次(14.4%),只有极少数学生选择参加两次及下(7.9%)。总体来说,学生参与度水平相对较高,普及性较好。

表2 学生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实际情况统计表

2.基于家长满意度及需求视角的数据结果分析

(1)家长对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满意度及关注度分析

学生是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的主体,但是为解决学生放学与家长下班时间不符合而最终导致的“三点半”空档期现象,家长作为课后延时服务的另一受益人,家长的满意程度也是客观评价学校课后延时服务质量的一种体现。根据表3可知,总计有57.6%的家长对课后延时服务进行了非常满意以及满意的评价,另有42.3%的家长对课后延时服务的态度是一般。基于此,笔者进一步将各影响家长满意度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表3 家长对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满意情况

其中根据表4可以发现,家长满意度与对课后延时服务的关注度为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家长对课后延时服务的关注度越高,家长的满意度也随之增加,反之亦然。接下来,笔者将进一步使用频数分布的形式描述家长关注的几个方面。

表4 家长满意度与服务关注度相关性分析

(2)家长获得学生表现的反馈渠道——较为单一及滞后

根据表5家长获得学生课后延时服务表现的反馈途径可知,家长对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过程中的表现主要来源于家长主动询问教师以及学生的主动告知,其次是从未沟通。即使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依旧存在班主任主动告知或者家长会反馈的形式,但是仍旧凸显出家校沟通不及时的问题。家校信任的基础就是有效的沟通,家长从教师处可以获得最直接的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因此,如何打造有效且及时的课后服务沟通反馈途径是解决此问题的重中之重。

表5 家长获得学生课后延时服务表现反馈的途径统计

(3)家长对课后延时服务的担忧——安全与学生表现担忧突出

根据表6家长对校内课后服务的担忧可知,学生的安全以及学生的表现是家长关注的重中之重,其中学生安全问题占比39.5%,其次是学生的表现问题占比28.8%。从其他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校内课后延时服务解决了大部分家长曾经担忧地接送问题,但是也凸显出除了学生安全与表现问题的担忧,家校沟通问题也需要学校关注与维系。

表6 家长校内课后服务存在的担忧

(4)家长期待的课后延时服务类型——课业为主、形式多样性高

从家长期待的角度对数据进行收集后进行多重相应分析,得出表7家长期待的课后服务类型可以看出,家长对作业辅导的期待居于第一位,其次是课外阅读指导以及科普讲座。可以分析出家长更多地期待集中于解决学生书面作业的完成以及阅读与科普知识的提升。此外,家长对美术、书法、音乐、手工、运动、劳动技能的需求也凸显出家长对课后延时服务需求的多样化。

表7 家长期待的课后服务类型统计

四、课后延时服务提升策略

1.促进课后延时服务类型多样性

课后服务的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部分体现,优质的课后服务可以为学校办学带来充分的活力,使得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得到满足。学生为课后服务的主体,家长是家校合作的重要力量。无论是从学生兴趣还是家长期待的角度,学校都应该考虑学生与家长的期望与意愿。学校可以采用增设不同课后服务拓展课程,甚至可以设置不同课程地点,在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自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课程进行课程体验。[4]多样式的课后服务课程体验模式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探索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获得愉快的获取知识的体验。学校将被动地给予学生课后服务转变成学生主体的自愿选择。受到教育资金的影响,学校可以因地制宜的设计自己的课后服务形式与内容。同时,在课后延时服务的内容与形式上,围绕家长需求、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学校特色等设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服务来吸引学生参与。[5]建议学校结合地方实际的办学水平、师资数量以及学校资源等各因素,合理设计可以包含德育(如红色电影频段赏析、英雄人物事迹分享等)、智育(如科学实验、逻辑拼搭等)、体育(如室内羽毛球、乒乓球等)以及美育、DIY制作、绘图活动等各个方面的课后服务精品课程,甚至引入第三方机构打造“伴玩伴学”,或者与当各地的博物馆、极地馆、植物园、科技馆等合作,以月为单位,根据不同年级划分错峰进行“月度校外课后服务实践活动”。无论是哪种活动方式,都以打造精品模范学校的标准服务学生主体。最后,学校可以以学年或者学期为单位,定时更换主体活动以保障课后服务的形式与内容更新和创新。鼓励校内教师参与课后课程的开发和制作,为学校减负增益的课后服务注入新鲜血液。课后服务若想在未来提高满意度,则需要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等方面的群策群力,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形式。[6]甚至可以参考教育信息化2.0,把线上课后服务资源作为线下课后服务的另一种资源支撑,[7]构建多方合力共育的教育生态。

2.多渠道进行课后延时服务宣传

家长将课后服务的服务期待过多集中于作业的书写以及知识的提升。但是,课后服务作为“双减”政策落地的有效补充,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另一面是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家长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期待才是教育的必需。但是,无论是作业的减少还是内容与形式的额外丰富,都不能一蹴而就的迫使家长接受,学校应该慢慢改变家长的传统观念。[8]课后服务是解决“三点半”现象,更是“减负增益”的有效手段。结合多媒体时代,学校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进行政策和服务的宣传,提高家长对“减负增益”的认知,使家长真正地了解课后服务的本质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多媒体平台逐步提高家长对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满意度。学校可以利用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对学校内的课后服务实际实施进行宣传,打破学校课后服务与家长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能够直观的对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充分了解。与学校达成教育信任与教育共识,树立信心,加强联系。

3.保障学生在校参与服务的安全

学校不但需要注重课后服务的质量管理,同时应该注重安全管理。学生安全应放在课后服务的首位。从调研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家长相比于学生在校的学习表现,更加担忧地是学生的在校安全问题。学生安全事故或学校欺凌近些年屡见不鲜,学校作为课后服务的提供者,不但需要向学生提供保质保量的课后服务体验,还应该向学生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学校需要注重课后服务教师或第三方服务机构人员的培训以及监管,确保所有课后服务人员责任意识高,安全意识强。除了向提供服务的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培训,同时也需要提高被服务群体学生的安全意识,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以及危险物品及相关活动的危机意识,使学生无论是参与校内活动还是校外活动都可以受到来自学校以及自身的双重保护。

4.家校合作沟通共育学生的成长

在本次调研过程中,家长主动询问、学生主动告知以及家校从未沟通的现象是家校合作不够充分的具体体现。学生学习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校,学校场所的特殊性使得家长不可以随意进出校园,因此无法第一时间以家长的视角观看到课后服务的真实状态,不但会影响家长对其设置重要意义的理解,其满意度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但是考虑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容量大、复杂性高,同时再兼顾繁重的课后服务反馈,确实会力不从心,最终可能会导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甚至危害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探究合适的反馈方式是必要任务。首先,学校可以采取设置小榜样、小标兵等形式,以周为周期分享班级群中,带动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课后服务。以激励的形式使得家长和学生对课后服务的期待更高,争取得到教师关注度的需求更迫切,与教师建立积极的联系。其次,学校可以设置家长参观日,邀请时间允许的家长走进校园,走进实际的课后服务课堂,用真实的体验获得反馈。最后,教师要善用多样化的媒介,如线上点评,以“点亮星星”的方式给予学生评价,或“标签点评”给于学生语言激励。但是不能“一刀切”的反馈学生,面对特殊情况,教师仍旧需要点对点地与家长及时交流。最后,鼓励学校站在宏观的视角,适当采取多媒体,如公众号推送的方式展现学校课后服务优秀的风貌。作为校内课后延时服务的另一个受益群体,家长同样应该起到对学生以及学校的监督作用,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反映自身的实际需求。[9]课后服务作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过渡,要着重注意家长在课后服务中发挥的作用,强调家长的主体责任[10]以及家长与教师形成学生共育的合力。

猜你喜欢
延时满意度家长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基于级联步进延时的顺序等效采样方法及实现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日光灯断电关闭及自动延时开关设计
家长请吃药Ⅱ
Two-dimensional Eulerian-Lagrangian Modeling of Shocks on an Electronic Package Embedded in a Projectile with Ultra-high Acceleration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