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新茹,赵呈明,远 晓,李 玲,马 骏,许 业,郭 红,李进永
(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盐城 224011)
盐麦2号是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盐麦0221为母本、镇麦02168为父本,经过人工杂交后用系谱法定向选育而成的,2021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210019),适宜在江苏省淮南地区及其他适宜麦区种植。在多年多点的试验和示范中,盐麦2号表现出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后期转色块、熟相佳等优点。本研究对盐麦2号的丰产性、稳产性以及适应性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品种在生产中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018—2019年江苏省淮南地区(淮河以南,下同)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里下河所)科企小麦联合体区域试验12个试点,供试品种(系)11个:盐麦2号(参试名为盐麦0815,下同)、镇15085、扬15纹复4641、瑞华566、扬15纹复4666、YC201801、扬16-15、镇15015、扬17纹15358、扬17G76、对照品种扬麦20(CK);2019—2020年联合体区域试验12个试点,供试品种(系)12个:盐麦2号、扬17G76、瑞华005、扬15-43、盐麦0935、YC201902、扬17G124、镇16148、扬辐麦5079、盐麦0912、扬17-26、对照品种扬麦20(CK);2020—2021年联合体生产试验11个试点,供试品种(系)3个:盐麦2号、扬17G76、对照品种扬麦20(CK)。
试验按照江苏省小麦新品种试验方案进行。区域试验: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为长方形,长宽比为3∶1,试验区四周设置保护行(1.0 m),保护行采用同品种延伸,小区面积为13.34 m,全区收获计产。生产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2次重复,小区面积为150 m,全区收获计产,试验区四周设置保护行(1.0 m左右),保护行采用同品种延伸。各试点按当地生态条件下上等栽培水平管理,成熟期按小区单独收获测产。
1.3.1 丰产性分析。将不同试验中盐麦2号的产量与对照品种扬麦20进行比较,分析其丰产性。
1.3.2 稳产性分析。采用变异系数(CV)和高稳系数(HSC)评价品种的稳产性。变异系数(用表示)=S/X×100%,高稳系数(用表示)=(X-)/1.10X×100%,式中:X和S分别为第个品种(系)的平均产量和标准差;X为对照品种的平均产量。
1.3.3 适应性分析。采用回归系数法度量品种的适应性。回归系数()的计算是将盐麦2号在各试点的平均产量()作为因变量,以各试点全部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当=1时,适应性等于平均水平;当<1时,适应性高于平均水平;当>1时,适应性低于平均水平。
采用Excel 2016对盐麦2号在各试点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等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PSS 16.0数据统计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以及方差分析等。
由表1可知,盐麦2号连续3年参试的实际产量均高于500 kg/667 m,说明盐麦2号产量较高。2018—2019年,江苏里下河所淮南联合体区域试验有12个试点数据参加汇总,盐麦2号在9个试点表现增产,平均产量为521.30 kg/667 m,比对照扬麦20增产2.73%,位居参试品种第5位,其中产量大于500 kg/667 m的试点有8个。2019—2020年,江苏里下河所淮南联合体区域试验有12个试点数据参加汇总,盐麦2号在11个试点表现增产,平均产量为502.25 kg/667 m,比对照扬麦20增产2.96%,位居参试品种第5位,其中产量大于500 kg/667 m的试点有5个。2020—2021年,江苏里下河所淮南联合体生产试验有11个试点数据参加汇总,盐麦2号在10个试点表现增产,平均产量为501.73 kg/667 m,比对照扬麦20增产5.18%,位居参试品种第2位,其中产量大于500 kg/667 m的试点有5个。总体来看,3年内参加汇总的试验点有35个,增产点30个,增产点率为85.71%,汇总点数中产量在450 kg/667 m以上的试点有29个,占总试点数的82.86%;在500 kg/667m以上的试点有18个,占总试点数的51.43%。盐麦2号绝大部分试点产量在450 kg/667 m以上,在生态区适宜且栽培管理条件好的江苏里下河所试点,产量可达到636.7 kg/667 m,表明盐麦2号在适宜的环境和栽培条件下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表1 盐麦2号在不同年度产量表现
由表2可知,3年试验盐麦2号实际产量的高稳系数分别为79.87%、80.49%、86.01%,对照扬麦20的高稳系数分别为78.24%、79.85%、81.74%,盐麦2号的高稳系数数值较高,3年均高于对照扬麦20,说明盐麦2号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较好。盐麦2号在不同年度间实际产量的变异系数为2.19%,数值较小,说明实际产量在年度间差异较小,稳产性较好。
由表2可知,盐麦2号3年参试平均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分别为30.6万个/667 m、39.5粒/穗、46.4 g,产量三要素生长比较协调,且三者变异系数分别为4.53%、1.01%、2.70%,穗粒数变异系数数值最小,说明盐麦2号产量构成三要素中穗粒数最为稳定,受外界环境影响最小。可以通过合理施用分蘖肥和穗肥增加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盐麦2号产量。
表2 盐麦2号在不同年度产量结构表现
由表3可知,盐麦2号实际产量与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与有效穗数相关性显著,说明有效穗数对盐麦2号产量的影响最大。穗粒数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千粒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有效穗数与千粒质量呈正相关关系,再次表明可通过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增加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更好地发挥盐麦2号的高产潜力。
表3 盐麦2号产量与穗粒结构相关性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农作物产量高低不仅与品种本身有关,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图1所示的是多年多点盐麦2号与各试点全部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关系。从图1中可以看出,3年试验中盐麦2号在各试点的平均产量与各试点全部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均有明显的线性趋势。盐麦2号在2018—2020年3年线性回归方程分别是:=-6.946+1.020(2018—2019年度),=-17.315+1.035(2019—2020年度),=-3.384+1.023(2020—2021年度),参试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020、1.035、1.023,连续3年的回归系数均略大于且很接近于1,说明盐麦2号的适应性略低于参试品种的平均适应性,适应性较为适中。
图1 多年多点盐麦2号与各试点全部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关系
表4所示的是回归分析模型的检验结果,该检验结果采用的是方差分析的方法。从该结果可知,3年测试的值均显示为0(<0.01),说明回归模型具有极显著的统计意义,盐麦2号实际产量()与所有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
表4 盐麦2号产量方差分析
一个好的品种只有具备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性,在不同的栽培环境条件下仍能满足生产需求,才能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采用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对新育成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以及抗逆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鉴定,是品种通过审定和科学合理布局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利用2018—2020年度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淮南地区(淮河以南)科企小麦联合体区域试验以及2020—2021年度生产试验数据对小麦新品种盐麦2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是可靠的。
本研究通过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分析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变异系数可以反映品种的变异程度,数值越小,表示品种稳定性越好。高稳系数可以反映品种的丰产稳产性,数值越大,表示品种的丰产稳产性越好。回归系数可以反映出品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程度,其数值越小,表示品种对外界环境反应越迟钝,产量变化越小,适应性越好。通过3年试验分析可知,盐麦2号在2018—2020年连续3年参试的实际产量均高于对照扬麦20,且均大于500 kg/667 m,各年度产量分别位于第5、第5和第2位,说明盐麦2号具有丰产性。盐麦2号3年参试产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5.11%、14.64%、10.55%,实际产量在各年度间的变异系数为2.19%,变异系数数值均较小。3年参试产量的高稳系数分别为79.87%、80.49%、86.01%,数值均较高。变异系数小和高稳系数大表明,盐麦2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盐麦2号在2018—2020年3年参试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020、1.035、1.023,均略大于且很接近于1,说明盐麦2号适应性略低于参试品种的平均适应性,适应性较为适中。盐麦2号产量构成三要素中,穗粒数变异系数数值最小,最为稳定,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可以通过合理施用分蘖肥和穗肥增加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发挥其巨大的高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