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弧圈球技术发展的定量研究

2022-09-16 02:53沈驰文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2期
关键词:落点均值区间

沈驰文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0)

1 青少年发展技术质量的重要性

乒乓球多项制胜因素均需要通过击球要素来体现,乒乓球的击球五要素有:速度、力量、旋转、落点、弧线。击球力量是指球拍质量乘以挥拍加速度。由于乒乓球的球拍质量是一定的,因此击球力量主要是由挥拍加速度所决定。击球力量增大,能降低对方下一拍来球质量。此外,旋转一直是乒乓球特有的魅力,通过旋转的变化,能够打乱对手的比赛节奏,压制对手技战术的实施。上旋球普遍都具有下坠的迹象,旋转越强下坠越明显,上旋球的旋转特性具有蹦、掉与窜、慢两个对立面,这两项都从弧线的视觉上给对手的判断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弧线的把控也是迷惑对手的重要手段。落点在比赛中能够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不可否认的是,比赛是击球五要素的综合体现。

青少年在体能、心理等方面都处于不成熟的状态,乒乓球属于技能主导类的运动项目,青少年时期正是技术结构搭建的关键时期,对于技术的研究反而没有深入,也没有具体定量的分析,仅仅停留在教练经验性地对训练手段的总结上,击球要素是运动员技术的外化体现,比赛成绩虽然受到多种情况、不同因素的影响,但是技术是比赛竞争的主体,也是战术执行的前提。对青少年运动员技术要素进行量化分析,能够真正找到青少年运动员每个时期击球要素的发展规律,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差异,在训练中给予正确的引导。

乒乓球运动击球的五要素是技战术在比赛中的表现形式,一般乒乓球比赛中正手拉上旋球、正手拉下旋球、反手拉上旋球、反手拉下旋球的弧圈球技术使用率最高,也是在比赛中抢攻和相持环节中的主要得分技术,是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因此,该文选取了这4个弧圈球技术来对运动员进行测试,量化运动员弧圈球技术击球的五要素,从数据上来发现运动员在不同年龄阶段之间的差距。

2 实验对象与方法

2.1 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为中国乒乓球学院少年班中10~18 岁的青少年运动员,其中男运动员23 人,女运动员11 人。按照国际乒联2020年最新公布的青少年系列比赛文件中对于不同组别年龄的划分,将此次实验的被试分为U12(2008 年1 月1 日以后出生)男子、女子组;U15((2005 年1 月1 日以后出生)男子、女子组;U18(200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男子、女子组。

2.2 实验方法

固定一名右利手发球员进行喂球,被试运动员用自己的球拍进行测试,要求被试全部使用前冲弧圈球技术完成。以右手运动员为例,被试者分别在右半台进行正手拉上旋球、下旋球,在左半台进行反手拉上旋球、下旋球,要求所有技术均拉斜线,并尽量往最内圈(20cm×20cm)的落点区域回击。每项技术被试者需测试10个球。落点区域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落点划区及对应分值图

2.3 测量指标

此次实验的被试使用的技术为正手拉上旋球、正手拉下旋球、反手拉上旋球、反手拉下旋球。测量4项技术的速度、力量、旋转、落点、弧线等指标(见表1)。

表1 测试技术及指标

利用Phantom Video Player 对高速摄像机所记录的带T 标记球的飞行过程进行处理,从而计算出球飞行过网的速度、旋转指标。

力量要素则通过蓝牙力量传感器,记录运动员从引拍、击球到还原动作的全过程中3 个方向的挥拍加速度,该文将3个方向的挥拍加速度合成,取挥拍加速度峰值。对运动员的球拍重量及力量传感器进行称重后,利用牛顿定律计算出击球力量。

利用Kinovea软件进行分析,选定球几乎垂直于球网的位置,将球的直径校准测量为4cm,利用软件直接测量球底部至球网上球的阴影部分的垂直高度。

落点要素则是记录员按照相应的得分设置现场进行记录。

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 2010 综合统计测试的各项数据,利用SPSS 20.0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U12运动员弧圈球击球要素表现情况

U12 男子组运动员共有7 名,均为2008 年1 月1 日以后出生的运动员,最小的为2010 年出生的运动员。由表2 可知,U12 组男子运动员落点均值为2.48±1.17分;击球过网旋转均值为88.45±16.01r/s,区间为43.27~115.38r/s;击球过网速度均值为9.41±1.94m/s,区间为5.63~15.00m/s;过网的弧线垂直高度均值为5.10±3.46cm,区间为0.11~17.48cm;击球瞬间的力量均值为1.53±0.91N,区间为0.33~3.73N。

表2 U12组运动员弧圈球击球要素情况表

U12 组女子运动员共4 人,最大为2008 年,最小为2010 年。U12 组女子运动员落点得分均值为2.61±1.19 分;击球过网的旋转均值为73.44±14.63r/s,区间为35.43~102.27r/s;过网速度均值为8.97±1.56m/s,区间为5.29~12.00m/s;过网弧高均值为5.03±2.63cm,区间为0.26~13.90cm;运动员击球瞬间力量均值1.36±0.69N,区间为0.38~3.09N。

3.2 U15运动员弧圈球击球要素表现情况

U15 组的男运动员7 名,测试结果如表3。落点均值为2.78±1.18分;击球的旋转均值为103.26±16.95r/s,区 间[49.45~136.36r/s;击球速度 的均值为10.69±1.94m/s,区间为5.45~16.36m/s;球的过网弧线均值为5.06±2.85cm,区间为0.12~14.47cm;击球力量均值为1.93±1.13N,区间为0.32~4.36N。

表3 U15组运动员弧圈球击球要素情况表

U15组的女子运动员4名,她们的落点要素平均得分均值为3.34±1.11 分;击球的旋转均值为97.72±12.79r/s,区间为66.18~115.38r/s;击球速度的均值为9.91±1.79m/s,区间为6.67~13.85m/s;击球弧线高度的均值为5.09±2.60cm,区间为0.62~13.96cm;击球力量的均值为1.64±0.90N,区间为0.33~3.47N。

3.3 U18运动员弧圈球击球要素表现情况

U18组运动员共有12名,其中男子运动员有9名。测试的结果见表4。落点得分均值为3.32±1.20分;击球旋转均值为121.87±9.63r/s,区间为86.54~145.16r/s;击球的速度均值为12.04±1.78m/s,区间为5.81m/s,15.00m/s;而击球后过网的弧线高度均值为4.90±3.02cm,区间为0.12~14.88cm;击球力量均值为2.53±1.31N,区间为0.56~5.13N。

表4 U18组运动员弧圈球击球要素情况表

从U18 组的女子运动员的测试数据中可以看到,女子运动员的击球落点均值为2.98±1.05分;击球旋转均值为95.00±10.22r/s,区间为60.00~112.50r/s;过网球速均值为10.24±1.91m/s,区间为6.00~13.85m/s;过网弧线均值为4.08±2.87cm,区间为0.14~16.09cm;击球力量均值标为1.81±0.84N,区间为0.41~3.18N。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各年龄组的差异分析发现,男子运动员各项要素发展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步递增的过程,运动员的五项要素均衡稳定地在发展和提升,其中以旋转、速度和落点是增进较快的方面。女子运动员中弧圈球技术击球要素随着年龄增长递增,力量、速度、旋转、落点要素在U15时期与U18时期基本持平。

4.2 建议

男女12 岁以下时期均为打基础的时期,侧重基本功训练。根据男孩各项要素发展的特点,由于男孩比女孩的发育要晚1~2年,因此在技术的各项能力发展至顶峰(15 岁)以后的阶段,在技术的各项要素达到接近成年人的水平时,技术风格逐渐形成,此后精练技术,将技术融入战术训练,比赛中学会用脑子打球,训练中学会用脑子练球会更有效果,强调在战术上的套路和自己的特长技术进行结合,在比赛中如何组合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女子运动员要素的发展在15 岁左右时基本上已经达到和18岁时相近的水平,但是18岁的女子运动员对于落点的精准度比15岁左右的女子运动员更好,15 岁左右在各项技术要素能力基本达到成人水平后,需要寻求其他方面的变化来赢取比赛,落点的精准能力和落点意识就是重要的参考指标,在比赛中将球回击到自己预想的位置,能够使自身的技战术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也能够更加有效地回击对手的来球。运动员在15岁之后的训练中不能再只强调单板的质量,更加需要注重两人在博弈中的变化和各项战术套路的执行,对于球的思考和理解更加重要。

猜你喜欢
落点均值区间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关注有效落点 优化交往策略——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交往策略
V型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只可能在端点取到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
分析师一致预期大幅调高个股
心的落点
心的落点
应用均值定理“四”注意
单调区间能否求“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