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2022-09-15 05:37陈永兵黄晓远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顽固性肠梗阻切口

陈永兵,黄晓远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江苏南京 211500

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由出血、炎症、创伤、腹腔异物、手术等因素引起的腹膜性反应[1]。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主要包括手术、炎症、反射、出血、腹腔异物及创伤等因素。患者常因肠内容物难以顺利通过肠道,而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及排便障碍等问题。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发病后,患者多伴随呕吐、腹胀、停止排便、腹痛、停止排气等症状,如果未及时接受治疗,易加重患者病情外,且提升临床治疗难度,给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带来不良影响[2]。如果患者患病后未得到及时治疗,则会加重患者自身病情,甚至增加临床治疗难度,限制患者康复效果与预后情况。以往治疗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常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手术,但由于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难以提升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3]。近年来,由于我国腹腔镜技术普及速度较快,将腹腔镜手术应用于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其临床疗效明显强于传统开放性手术。腹腔镜手术因其手术切口小、术野开阔、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这一术式对操作者技术水平具有较高要求。因此,本文将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16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40例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采取腹腔镜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室收治的40例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开放性手术治疗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对应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1~55岁,平均(44.76±3.42)岁。观察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2~61岁,平均(43.85±3.24)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40例患者均经CT、腹部平片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标准:有弥漫性腹膜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合并肠穿孔、肠瘘、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恶性肿瘤、其他脏器功能障碍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胃肠减压、抗感染、纠正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治疗,要求患者术前禁食禁水,同时,给予抑酸护胃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接受开放性手术治疗,硬膜外麻醉后,切开患者病变部位,充分暴露肠粘连位置,完成分离后,再逐层缝合,留置好导管,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

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为有效查看患者梗阻位置与粘连位置,安排患者术前接受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影像学检查,采取静脉全麻,取患者平卧位,于原切口4~8 cm位置,行一切口作为入镜孔,给患者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压力控制在10~13 mmHg。按患者梗阻位置,合理选择操作孔位置,再置入腹腔镜,详细探查患者病变位置与腹腔内部情况。使用超声刀对患者粘连组织进行分离,操作时,确保动作轻柔,避免伤及患者腹壁,手术结束,对患者腹腔进行全面冲洗,留置透明质酸钠药物,给予胃肠减压、抗感染等临床治疗。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测量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再进行横向对比;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主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采用10分制,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疼痛程度越轻;统计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肠瘘、出血、感染、切口疝等并发症;统计患者梗阻复发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4.32±20.49)mL、下床时间(11.26±1.15)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18±1.22)d、住院时间(5.22±1.16)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指标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指标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对照组(n=20)观察组(n=20)t值P值术中出血量(mL)79.89±25.76 64.32±20.49 2.116 0.041下床时间(h)18.73±2.34 11.26±1.15 12.813<0.001胃肠功能恢复时间(d)4.26±1.27 2.18±1.22 5.282<0.001住院时间(d)9.89±1.18 5.22±1.16 12.612<0.001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对比

观 察 组 手 术 时 间(63.95±10.83)min、切 口 长 度(3.81±0.42)cm、导尿管拔除时间(3.29±1.68)d,各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差异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clinical indicators of patients(±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差异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clinical indicators of patients(±s)

组别对照组(n=20)观察组(n=20)t值P值手术时间(min)74.85±9.76 63.95±10.83 5.325<0.001切口长度(cm)15.73±2.45 3.81±0.42 8.042<0.001导尿管拔除时间(d)5.12±2.14 3.29±1.68 7.635<0.001

2.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

观察组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为(0.81±0.53)分,少于对照组的(1.45±0.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分]

表3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分]

组别对照组(n=20)观察组(n=20)t值P值术前5.48±1.06 4.98±1.01 1.523 0.135术后24 h 1.45±0.66 0.81±0.53 3.381 0.002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对照组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5 两组患者梗阻复发率对比

观察组梗阻复发患者1例,复发率仅为5%,少于对照组7例(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6,P<0.05)。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使患者腹腔内容物难以在肠道中顺利通过与运行[4]。粘连性肠梗阻主要包括肠与肠粘连、肠与网膜粘连、纤维束带束缚肠及腹壁粘连等问题,使肠内容物难以在肠道中顺利通过。多数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属于获得性肠梗阻,其致病因素与腹部手术有关,不少研究指出,约有80%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都有盆腔手术与下腹部手术治疗史。如果患者出现肠内容物无法通过肠道的梗阻情况时,会使患者出现呕吐、恶心、腹胀、腹痛、排便困难等症状,其在肠梗阻疾病中具有极高发病率[5-6]。当前临床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常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但患者病情迁延难愈时,需要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7]。

临床常见手术方式主要包括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其中手术效果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是腹腔镜手术。临床以往常用的开放性手术,虽有助于彻底解除患者病因,但由于对患者损伤较大,术后易使患者出现腹腔、肠道及切口等创伤,增加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复发风险,使患者再次陷入疾病困扰[8]。

腹腔镜手术相比于常规开放性手术,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降低术后复发风险[9]。腹腔镜技术水平随我国当前医疗技术发展而逐渐提高,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性。

由结果可知,经手术治疗,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4.32±20.49)mL、下床时间(11.26±1.15)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18±1.22)d、住院时间(5.22±1.16)d,均少于对照组(P<0.05)。将腹腔镜手术应用于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治疗中,开阔了整个手术视野,既便于钝性分离,又有利于改善患者病变位置。这与赵晓智等[10]“研究组经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术中出血、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的研究结果相符合。由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小,术中出血少、痛感较轻,提升了手术的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效果。经临床干预,观察组手术时间(63.95±10.83)min、切口长度(3.81±0.42)cm、导尿管拔除时间(3.29±1.68)d,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这一研究结果提示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进一步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与导尿管时间,且手术切口也较小,对患者伤害较小,便于患者术后恢复。将腹腔镜手术应用于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治疗,可从手术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等围术期指标进行改善,体现了腹腔镜手术的切口小、手术时间短等优势,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针对顽固性实施腹腔镜手术,在保证患者手术切口前提下,对病灶进行钝性分离,可有效减少患者应激反应对患者手术治疗及预后效果的影响。观察组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为(0.81±0.53)分,少于对照组的(1.45±0.66)分(P<0.05)。由于腹腔镜手术属于一种常见的微创手术,术中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应激反应,对患者术后疼痛具有缓解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11]。对照组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共8例,其发生率高达40%,高于观察组(10%)(P<0.05)。这提示腹腔镜手术以其痛苦少、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减少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这与陈智盛等[12]“观察组经手术治疗,患者发生切口疝、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患者共5例,发生率12.5%,少于对照组(P<0.0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相比于传统开放性手术给患者带来的机械刺激与物理干扰,腹腔镜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与应激反应较小,患者术后并发症也明显更少,保障了患者手术安全性[13-16]。观察组梗阻复发患者1例,复发率仅为5%,少于对照组(35%)(P<0.05)。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腹腔镜手术开阔了手术视野,经手术松解,大幅降低了临床复发率[17-18]。由于本研究所选样本有限,存在明显不足,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探讨本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对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大幅减少了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进一步缩短了患者的手术及住院时间,患者术后复发风险低,预后效果好。

猜你喜欢
顽固性肠梗阻切口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