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庆兰
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仪征 211400
近年来,影像学检查随我国影像学技术不断进步,其已成为当前临床诊断与治疗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作为一种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具有安全性高、无创、操作简单等优点,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能够对血管变异与血管疾病进行有效诊断,已成为临床用于判断病变与血管关系的一种主要检查方式,当前主要用于血管性疾病的筛查与诊断[1]。头颈部CTA应用于临床检查与诊断,主要使用高管电压与高浓度对比剂,但本检查方式不仅会增加患者辐射剂量,还易提升患者肾脏损伤风险[2]。由于头颈部CTA血流速度较快,难以进行有效扫描,将对比剂注入后极易产生对比剂伪影,不仅增加图像处理难度,还易限制患者病情诊断,所以,追加适量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是十分必要的[3]。所以,为减少其对患者的辐射,降低对比剂在患者体内的残留,临床通常使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但有研究指出,追加氯化钠溶液时,随其流率不同,患者CTA图像清晰度、血管及周围结构对比度也会有所变化[4]。因此,本文依据数字表法对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影像科2021年3—11月收治的72例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进行分组,使用对比剂检查时,给予不同流率,现报道如下。
本文依据数字表法对本院收治的72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36例以4.0 mL/s流率推注氯化钠溶液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6例以5.5 mL/s流率推注氯化钠溶液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41~82岁,平均(62.42±4.64)岁;体质指数18.96~24.86 kg/m2,平均(22.95±0.72)kg/m2。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0~78岁,平均(62.84±4.67)岁;体质指数19.75~26.93 kg/m2,平均(22.48±0.59)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认真阅读知情同意书,知悉本次研究内容;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患者无精神类疾病与认知障碍;患者心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头颈部动脉堵塞、重度狭窄及对碘过敏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选用佳能320CT、Medrad Vistron CT高压注射器、碘海醇注射液(国药准字H10970327)等设备与药品。将佳能320CT电压、电流设定为120 kV、210 mA,将螺距与转速调整为0.6与0.5 s/r,使用Medrad Vistron CT高压注射器输注碘海醇注射液。将50 mL碘海醇注射液加入至双筒高压注射器A筒,将50 mL氯化钠溶液加入至B筒,于患者右肘前静脉注射。对照组36例患者以4.0 mL/s流率推注氯化钠溶液,观察组36例患者以5.5 mL/s流率推注氯化钠溶液。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运用双盲实验方式阅片,并对患者图像进行评估与分析,当两位医师难以统一意见时,可通过协商与讨论得出最终结果。
1.4.1 患者CTA图像清晰度对比按5分法对两组患者CTA图像清晰度进行评估:当患者CTA图像模糊难以诊断,且伴随很大噪音时,计1分;当患者CTA图像清晰度不高,管腔边缘锐利度、血管及周围结构对比度低,伴有较大噪音时,计2分;当患者CTA图像清晰度一般,血管结构边缘清晰度、管腔边缘锐利度一般,伴随一定噪音时,计3分;当患者图像清晰度较高,管腔边缘锐利度、血管及周围结构对比度尚可,伴有较小噪音时,计4分;当患者图像清晰度很好,管腔边缘锐利度、血管及周围结构对比度也很好,有很小噪音时,计5分。对比患者CTA图像清晰度、血管及周围结构对比度差异。
1.4.2 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观察患者检查后是否伴有药物渗出、全身发热、注射部位疼痛、肾功能损伤等不良情况,并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CTA图像清晰度平均分为(4.52±0.11)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CTA图像清晰度差异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differences in CTA image clarity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观察组患者血管和周围结构对比度(4.26±0.23)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管腔边缘锐利度、噪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TA图像质量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TA image quality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分]
表2 两组患者CTA图像质量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TA image quality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分]
组别对照组(n=36)观察组(n=36)t值P值管腔边缘锐利度4.21±0.19 4.18±0.17 0.706 0.483血管和周围结构对比度4.37±0.23 4.26±0.23 2.029 0.046噪音4.14±0.12 4.12±0.08 0.832 0.408
观察组检查后,出现药物渗出、注射部位疼痛、肾功能损伤患者共3例,发生率为8.33%,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differences in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近年来,由于我国医疗技术水平逐渐提升,各类检查手段也日益丰富,以CT为代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的扫描速度也日渐提升,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检查与诊断也日渐成熟[5-6]。头颈部CTA可用于头颈部血管狭窄、闭塞及堵塞等病变的评估与诊断,其以快速、无创、便捷等优势,受到广大患者们的信赖[7]。头颈部CTA检查可初步诊断患者头颈部血管狭窄、血管畸形及斑块,使医师根据患者临床检查结果进行早期干预,这对降低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改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8]。
以往临床对患者进行头颈部CTA扫描,对比剂一般维持在80~100 mL,但近年来随仪器与检查水平的不断提升与更新,检查中使用的对比剂剂量也日渐下降[9]。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中使用的对比剂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图像质量,还有可能是患者出现过敏、肾功能不全、全身发热等不良反应,限制临床检查效果。针对头颈部CTA检查患者,为避免因临近非靶性血管过度充盈而出现对比剂渗漏与静脉污染情况,临床通常选用氯化钠溶液输注方式[10-11]。输注氯化钠溶液方式可有效减轻患者血管内对比剂扩散程度,对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内高密度对比剂引起的线束硬化伪影具有降低作用,有助于提升对比剂利用率[12]。此外,输注氯化钠溶液方式还可发挥其水化作用,能够有效降低造影剂对患者肾脏的损伤。不少研究指出,以不同流率方式推注氯化钠溶液可有效解决部分设备及技术难以实现的问题,所以,应密切关注本方法[13]。
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CTA图像清晰度平均分为(4.52±0.11)分高于对照组(P<0.05)。本结果表明以5.5 mL/s流率推注的氯化钠溶液,其呈现的图像质量较高,显著强于4.0 mL/s流速一组。这与李伟峰等[14]在其研究中提到的“研究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3.32±0.5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的结果相一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多与氯化钠溶液以较快流率注入人体,可达到控制对比剂的分散作用有关,有助于降低患者静脉中对比剂浓度,从而保障患者静脉团注效果[15]。当氯化钠溶液注射流率有所提升时,能够减少患者体内残留对比剂剂量,避免因对比剂残留出现图像伪影等情况,这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的图像质量[16]。观察组患者血管和周围结构对比度(4.26±0.23)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头颈部CTA检查患者以5.5 mL/s流率推注对比剂时,患者血管与周围结构对比度也较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检查效果。头颈部CTA以其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检查优势,在临床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17]。观察组检查后,出现药物渗出、注射部位疼痛、肾功能损伤患者共3例,发生率为8.33%,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高流率对比剂推注应用于头颈部CTA检查,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全身发热、注射部位疼痛、药物渗出、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这与张大波等[18]“研究组患者经检查,患者发生全身发热、注射部位疼痛、药物渗出等不良反应3例,发生率6.67%,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少(P<0.05)”的研究结果相符合。由于氯化钠溶液渗透压和血液较为相似,其对患者血管刺激不大,其黏度也低于对比剂,检查过程中,不会给患者带来液体渗漏、全身发热及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情况,检查安全性也更高[19]。
综上所述,头颈部CTA检查患者经5.5 mL/s流率方案推注,能够有效提升图像质量,不会影响患者的检查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