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辅助下ESD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疗效

2022-09-15 05:37师艾丽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性病变围术内镜

师艾丽

徐州市肿瘤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徐州 221000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是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病变,其主要包括消化道黏膜病变及黏膜下病变[1];该类病变病灶表面有光滑黏膜覆盖,因而难以进行活组织检查对病变性质及起源部位进行明确,临床治疗难度较高[2]。因现阶段胃镜检查技术的普及推广以及超声内镜、窄带成像技术的推广应用,临床上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检出率也明显升高[3-4]。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则为重要的内镜手术形式之一,该术式不仅能够准确、彻底地将病灶整块切除,同时还能够支持组织病理学检查,有效确保病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与完整性[5-6]。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2月—2021年10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5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治疗,旨在分析超声内镜下ESD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5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42~71岁,平均(57.65±6.24)岁;病变直径4.7~29 mm,平均(16.22±6.37)mm。观察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43~71岁,平均(57.74±6.34)岁;病变直径4.9~28 mm,平均(16.31±6.22)mm。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后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胃镜检查显示食管胃黏膜存在异常凸起,病理活检显示存在异型增生;②参与患者知情,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疾病者;②手术禁忌证者;③伴有周围淋巴结转移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超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①仪器选择:微探头超声胃镜(Olympus ME-1型),探头频率为20 MHz。②准备工作:服用消泡剂。③胃镜检查:隆起病灶出现以后,吸净腔内空气,然后注入脱气水(30 mL),以保证病灶全部浸入其中,继而在病灶位置放置探头,对病灶情况进行探查。④病灶呈扁平形态时,于近/远两侧均注入肾上腺素生理盐水5 mL,以保证病灶充分凸起,病灶抬举征阳性时,用圈套器套住病灶,然后使用高频电凝将病灶切除,若病灶体积偏大,需进行多次切除。

观察组行超声内镜辅助下ESD治疗。①超声检查方法同上。②对于内镜下确定的病灶予以染色;病灶位于食管处:碘染色,病灶位于贲门区:亚甲蓝+碘双重染色;病灶位于胃脏:亚甲蓝或靛胭脂(0.3%)染色;病灶位于黏膜层:经黏膜下注入甘油果糖溶液(含美蓝),用切开刀划出切除范围,以IT刀切开、剥离;此后予以TT刀、IT刀或热活检钳电凝止血,若止血不理想,需予以适宜的止血夹及时进行夹闭止血;术中需尽可能最大程度剥离病灶,必要时可辅助圈套器进行电切。两组在术后1~3 d予以常规抗感染干预。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以病灶完整切除,且术后内镜观察病灶边缘及基底部分均无病变残留为有效,反之无效。②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下床、恢复进食、住院等时间,同时对术中失血量进行观察。③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穿孔、出血及创面感染。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15%、8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观察组各项围术期指标均短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组别对照组(n=26)观察组(n=26)t值P值手术时间(min)59.46±8.77 35.63±7.25 10.679<0.001术中失血量(mL)124.55±25.34 95.18±18.76 4.750<0.001术后下床时间(d)3.85±0.76 2.50±0.42 7.927<0.001恢复进食时间(d)3.86±0.75 2.45±0.67 7.149<0.001住院时间(d)9.86±1.77 7.25±1.75 5.347<0.00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病症之一,其主要包含间质瘤、脂肪瘤、平滑肌瘤以及异位胰腺瘤等多种黏膜下病变及息肉、恶性肿瘤、上皮内瘤变等消化道黏膜病变[7-8]。临床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结合定期临床监测为主,但手术创伤及疾病影响往往会为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压力,不利于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9-10]。超声内镜技术是超声、内窥镜两种技术结合的新型检测方案,同时也是目前常用于临床检测中的技术手段,其能够通过微型探头清晰了解患者消化道内部形态,并且通过超声扫描,获得微观组织特征和器官的详细声像图,可有效提升手术的精确性[11-13]。既往临床上以超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为主,该术式尽管能够较为准确地进行病灶定位,但由于切口较大,仍存在术中失血量大,并发症多等问题[14]。对此,可通过实施超声内镜辅助下ESD干预治疗,规避传统治疗风险,减少术中损伤[15]。ESD治疗能够一次性去除较大体积的病灶,进而取出相对完整的病理组织送检,可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是否存在残留的肿瘤细胞;也可更彻底地去除溃疡性病灶,预防术后复发[16-17]。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15%,略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说明两种手术方案均起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围术期各指标可见,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30.77%(P<0.05)。李小环[18]在其研究中也发现,试验组(超声内镜下ESD)并发症发生率为1.92%,低于参照组(超声内镜下内镜黏膜切除术)的15.69%(P<0.05),与本次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证实了超声内镜辅助下ESD的实施可有效提升整体手术效果,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助于患者预后恢复。

综上所述,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检测中,予以超声内镜辅助下ESD治疗,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患者预后恢复较好,建议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性病变围术内镜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眼内镜的噱头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继发囊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
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用于胰腺囊性病变辅助诊断价值对比
探讨螺旋CT 和磁共振(MRI)在肝脏囊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