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菲
(鄂州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湖北 鄂州 436000)
婴幼儿时期是儿童发育最快的阶段,但在该阶段,婴幼儿的各项生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导致其患病概率明显增高[1]。儿童保健工作是一项针对儿童的服务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为儿童提高健全、全面的卫生服务,在一定程度帮助儿童增强个人体质,减少部分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从而保障儿童的健康生长发育[2]。但受婴幼儿家长了解程度的不同,导致部分儿童保健工作的落实受阻,因此,儿童工作站点有必要对婴幼儿家长普及儿童保健的相关知识,以此提高婴幼儿家长的认识度[3]。对此,本研究选取鄂州市8个社区的400名婴幼儿及其家长展开调查,旨在评价健康教育对儿童保健的影响。
对鄂州市内8个社区共计400名婴幼儿及其家长展开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0名婴幼儿家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名,两组婴幼儿和家长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具备分组比较价值(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健,在婴幼儿健康体检或接种疫苗当日,以口头宣教的形式告知家长婴幼儿生长发育、营养、常见病的预防措施、何时接种疫苗、接种期间的注意事项;在婴幼儿所居住的小区内张贴宣传画册,制作宣传板报,以此向家长普及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的相关知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
(1)成立健康教育宣传小组:由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各小区居委会人员、当地儿科医院资深护士以及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相关专家共同组建宣传小组,对调查开始前对小组成员开展为期2周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儿童保健的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的宣传实施方式、问卷调查发放的基本形式以及注意事项。
(2)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对婴幼儿家长开展健康宣教内容主要包括婴幼儿计划免疫的相关概念和重要性、不同年龄婴幼儿所需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时间、Ⅰ类和Ⅱ类疫苗的具体作用及价格、疫苗接种后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应急措施、母乳喂养与营养指导的相关知识、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意义、常见疾病的预防等。
(3)健康教育的形式:健康教育的形式具体可结合婴幼儿家长的年龄、文化程度以及职业等因素的不同进行因需施教。例如,可定期在患者所居住小区内张贴宣传海报,向家长发放宣传手册;在儿童进行计划免疫或儿童保健的过程中对其家长开展一对一的个体指导,并且可在预防接种的集中之日邀请儿童保健相关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在开讲座的过程中借助视频等形式宣传相关知识;同时组织家长之间自由讨论,分享在儿童保健的方面的心得。另外,可定期选取部分婴幼儿家长进行提问和回访,了解家长对知识的熟知程度,增强其对儿童保健知识的记忆;建立相关咨询热线以便家长可以随时咨询,每日安排小组成员轮番值班,耐心、准确并及时的回答家长的提问。
根据儿童保健的要点和重点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Ⅰ类和Ⅱ类疫苗的接种知识(疫苗种类、各类疫苗的防治疾病、接种时间、接种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以及应急处理方式)、生长发育的监测(监测意义、不同月龄婴幼儿体重、身高的正常范围)、常见病的预防(常见病的种类和预防措施)以及母乳喂养与营养指导(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辅食添加的时间和原则),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将问卷交由婴幼儿家长现场填写回收,采用不记名填写的方式,认真检查问卷,禁止出现漏填的现象,问卷共计发放200份,回收200份,回收有效率100%。同时记录在干预期间,两组婴幼儿定期健康体检的参与率以及Ⅰ类、Ⅱ类疫苗的按时接种情况,对比两组间的差异[4-5]。
两组干预前在疫苗接种知识、生长监测知识、常见病知识以及母乳喂养及营养指导知识方面的知晓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在上述几方面知识的知晓率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比较[n(%)]
两组在健康体检定期参与率和Ⅰ类、Ⅱ类疫苗的按时接种率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健康体检定期参与率和Ⅰ类、Ⅱ类疫苗的按时接种率比较[n(%)]
调查发现[6],婴幼儿早期的生长发育和生存质量的提高与婴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后在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方面具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干预后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常规保健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更有助于增强婴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其原因: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传播儿童保健知识方面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及有效性,致使家长难以克服传统育儿观念[7]。在传统的模式上增加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不但可以对婴幼儿家长开展知识的全面传播,提升其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熟知程度;建立并健全信息的互动和反馈系统,能够促进家长学习儿童保健知识的主动性,提高其接受保健服务的积极性和依从性,致使家长行为的有效改变,为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提高其生存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8-9]。
曾有研究提出[10],伴随着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其参与健康体检的依从性会逐渐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健康体检定期参与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51.5%(P<0.05)。由此表明,在健康教育的干预下,能够提高儿童定期体检的参与率。分析其原因:通过一对一指导、咨询热线的开通、宣传手册的发放以及讲座等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开展,让婴幼儿家长全方位了解儿童保健知识,使家长逐渐意识到定期参与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在婴幼儿参与健康体检的过程中通过个体化的系统指导,及时纠正家长的错误认知以及在儿童保健知识方面的薄弱点,从而保障婴幼儿参与健康体检的依从性,提高定期体检的参与率[11-12]。
以往研究报道,Ⅰ类疫苗由国家提供免费接种,特别是由新生儿出生所在医院进行接种的卡介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第1剂,相比其他疫苗类型而言,接种率会普遍偏高[13]。Ⅱ类疫苗需要自费接种,并且价格较为昂贵,导致家长在此方面的积极性和依从性普遍较低[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Ⅰ类、Ⅱ类疫苗的按时接种率94.0%和95.5%均高于对照组68.0%和71.0%(P<0.05),由此表明,健康教育的开展对提高儿童疫苗按时接种率方面也有积极的影响。分析其原因: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不仅可以强化家长对Ⅰ类疫苗接种的了解程度,也可以提高家长对Ⅱ类疫苗的认知度,纠正家长对疫苗接种错误认知,意识到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促进Ⅰ类、Ⅱ类疫苗按时接种率显著提高。同时,通过因需施教,让家长掌握疫苗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和应急处理措施,有效保障疫苗接种的全面性和安全性,保障婴幼儿的健康发育[15]。因本调查开展期间,正值国家推行:①脊灰疫苗2+2的程序[即:由原来接种1剂IPV(脊灰灭活疫苗)+3剂OPV(脊灰减毒活疫苗,糖丸)改为接种2剂IPV+2剂OPV],IPV需求量大增,IPV短缺现象发生,导致在此期间脊灰疫苗按时接种率下降;②麻风疫苗改为麻风腮疫苗,麻风腮疫苗需求量大增,麻风腮疫苗短缺现象发生,导致在此期间麻风腮疫苗按时接种率下降。以上2种疫苗属于Ⅰ类疫苗,从而导致本调查期间Ⅰ类疫苗按时接种率低于Ⅱ类疫苗按时接种率。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婴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促进其积极参与儿童保健行为,在提高健康体检定期参与率和疫苗按时接种率的同时,为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提高其生存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