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背景下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22-09-14 06:49李艳芹郝冬梅
地理教学 2022年16期
关键词:人文地理体系评价

李艳芹 林 琳 王 颖 郝冬梅

(哈尔滨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师范专业认证是提高师范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实践教学的参与度,加强师生互相沟通。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需要应用学科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开展地理调查,分析地理现象,阐明地理成因及解决办法,[1]这正契合了师范专业认证的要求。

地理科学野外实践包括自然地理野外实践和人文地理野外实践两大部分,涵盖了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及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区域地理、旅游地理等实践教学内容,是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手段。人文地理实践教学作为地理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实地调研能力、地理观察与综合分析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思维方法、人文科学研究方法,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发展观,[2]是人文地理类课程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地理野外实践的研究,诸多学者提出了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周琳(2019)提出了基于新课标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模式;[3]杨洪、代稳等(2018)对地方高校的地理综合实习模式提出了改革思路;曹立国(2019)利用“互联网+”提出了地理野外实习新模式;[4]李红影等基于问卷调查对地方高校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吴海中(2018)对地方院校地理综合野外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李孝坤、韩艳红、吴海中等学者针对地理学实践的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5][6]而关于人文地理学的实践教学研究,部分学者进行了人文地理野外实习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及实践教学成绩评价方面的研究,[7][8]极少有学者对人文地理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基于此,在地理科学师范专业认证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培养人文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该成为地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一、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构建思路

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体系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理念进行设计,以办法的认证体系为指导,构建支撑毕业要求能力达成的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根据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拟定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符合地理科学专业人文地理实践教学的毕业要求;最后构建支撑毕业要求能力达成的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以及相应的考核评价,确保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从而支撑各项毕业要求的达成,最终落实专业培养目标。

图1 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2.构建依据

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依据包括教育情怀要求、学科素养要求、学会反思和沟通合作要求,其中学科素养要求是核心依据。

依据1:教育情怀要求。人文地理学实践教学要克服传统重智商、轻情商的弊端,通过野外实践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环境的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科学探索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有正确的人地观和家国情怀,培养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和奉献祖国的教育情怀。

依据2:学科素养要求。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地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通过野外实践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能够初步运用地理调查、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方法技能,培养地理观察能力、实地调研和综合分析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与创新能力、参与设计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能力。

依据3:学会反思要求。通过人文地理的野外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地理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问题。

依据4:沟通合作要求。沟通合作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在人文地理实践教学过程中开展地理学科小组互助合作、探究性学习,促使学生与同学、师长有效沟通,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3.内容体系构成

人文地理野外实践内容丰富,涉及人口地理、经济地理、旅游地理、历史地理、政治地理、文化地理、城市地理等内容,学生在系统学习前期课程的基础上开展人文地理野外实践。人文地理野外实践具体内容包括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城市规划布局及发展历史;当地民俗表现形式及人文地理形成原因;了解当地旅游业发展特点及旅游资源状况;理解区域工农产业特征及形成的地理原因;考察区域的经济、交通、商业和聚落特征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大连人文地理野外实习为例,野外实习的主要内容为考察大连市区中央商务区(CBD),考察商业网络体系,调查分析各级中心的形态、特征及布局规律,及新旧CBD对比调查;调查大连市区交通状况,考察市区交通建设与布局,考察大连港、渔港、旅顺港等港口规模、设施、腹地等,并分析港口选址、港口功能、港口作用与市区的联系;了解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调查其投资状况、经济技术开发状况及水平、产业结构、发展前景及增长极、示范区作用的发挥;调查大连市区主要广场的形态、类型、功能、面积、绿地规划及周围建筑特色等,并进行相关分析;考察大连的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状况,并分析与大连区位的关系;考察大连的城市规划布局及发展历史,并结合大连区位、地缘政治等因素分析大连城市的特征;了解大连的民俗风情、饮食文化及地方语言特点。以上实习内容,巩固了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并学习了沿线观察、定位考察、综合考察、专题考察等野外工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协作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二、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体系的组织与实施

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体系为例,基于OBE理念,结合师范专业认证要求及地理专业特色,构建面向毕业要求达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1.培养目标

根据办法,在分析地理科学专业教师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等制定了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地理教育发展的人才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优良的教师素养和地理教育情怀,具备扎实的地理学专业基础,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自主学习意识和反思能力,具有地理教研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在中小学校和教育机构等基础教育岗位从事地理教育、教研及教育管理等相关工作,成为具有卓越教师潜质的优秀中学地理教师。

2.实践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对应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课程目标与能力要求:初步运用地理调查、地理观测等方法发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学会反思、学会沟通合作,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探索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及正确的人地观和家国情怀。

3.实践教学模式

打破“教师讲、学生记、编写实习报告”的传统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式学习和讨论式学习,使学生成为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主人。[9]问题探讨模式:首先,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实习线路和实习内容,并根据实习内容设置问题;其次,学生以实习小组的形式,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考察调研实习基地,讨论分析得出初步结果,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最后得出科学结论。此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发现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模式:在教师设计合理实习路线和实习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实习内容和任务提供课题或由学生根据兴趣设计研究课题;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考察、调研,自主探索,完成研究课题,形成研究性实习报告,并进行实习汇报。此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实践操作能力。

4.实践教学保障

(1)实习基地保障

实习基地是顺利完成野外实践的重要保障。实习基地建设要同时满足实践教学任务、实习经费、食宿及交通等要求,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实习区域。实习基地要有典型的人文地理要素,比如具备典型的聚落、人口、文化、商业、经济、交通、旅游等特征,城市布局、宗教文化等满足人文地理实习要求;实习基地的选择还受限于实习经费,如果经费短缺,可以选择近距离区域,如果经费相对充裕,可以选择远距离典型性区域;实习基地要能够满足师生食宿、洗浴、学习和卫生等方面的要求,提供多媒体报告厅、交通工具等后勤保障,使师生能够安心学习。

(2)师资队伍保障

教师是实践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指导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文地理野外实习的教学效果。野外实习的指导教师, 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人文地理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野外实习经验(包括实习组织协调、实习线路、实习指导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经验丰富教师的带领下,实行梯队式培养,不断壮大实习教师队伍,提高野外教学水平。[10]另外,实习指导教师数量要符合师生比例,能够满足学生实习指导的需要。

(3)实习成绩考核评价

实习成绩考核是用来检验学生实践效果的保障。实习成绩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成果考核两部分。过程性考核应该从学生的实习准备开始,对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考察及调查能力、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分析能力及协作能力等进行细化打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要加分鼓励;成果考核主要包括实习总结、实习报告及实习汇报等。通过过程性与结果性考核评价,综合衡量学生的人文地理实习水平与效果,是对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效果的客观评价。

三、实践目标达成及质量监控评价

1.实践教学目标达成评价

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目标达成评价类型为:教学要求达成评价(指导教师)、考核合理性评价(系主任)和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教学督导组),包含评价主体、评价依据、评价结果与改进、归档材料等,如表1所示。

表1 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目标达成评价

2.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由于野外实践教学不在学校内进行,对其进行教学监督监控存在很多困难。野外实践教学督导体系可以从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教学质量常规检查及建立学生信息反馈三个方面进行建设。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包括实习计划与实习指导、实习态度与纪律、实习记录和实习总结、实习报告及成绩评定等;教学质量常规检查包括在实习期间学校或学院领导对实习基地的随机检查,组织专家对实习报告进行全面检查,将检查意见反馈给学院,予以及时整改;学生信息反馈是对实践教学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教务处或督导中心可组织学生野外实习网上评教和网上问卷调查,分析评教结果,并及时反馈,帮助实习指导教师针对性改进,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实践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考核相应指标点的达成度,从而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通过实践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评价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确保毕业要求的达成。[11]

综上所述,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有利于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地理人才,使地理成为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课程。从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方案到课程实施,再到考核评价,体现了实践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原则。本研究基于解读与分析OBE理念和师范专业认证指标体系,以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为平台,构建支撑毕业要求能力达成的人文地理实践教学体系,并予以组织和实施建议。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人文地理体系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大数据时代的人文地理研究分析
高中人文地理应该怎么学
我的绍兴人文地理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全100卷首批7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