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逐梦征程聚焦“双碳” 服务云南

2022-09-14 13:18昆明理工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
云南科技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红壤双碳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

图1 高原红壤碳中和与控污提质团队

图2 获得荣誉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潘波教授领衔的高原红壤碳中和与控污提质团队致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需求,从人为活动影响下有机碳更替与保护、高原红壤的污染控制与提质增效、火成碳的环境行为与效应、高原陆生环境中的碳中和功能等4个方面开展研究,为云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环境污染防治、环境专业人才培养及环境问题咨询等提供一个政府牵线搭桥,产、学、研结合的创新队伍。

团队于2009年组建,先后遴选为昆明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土壤固碳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并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云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等称号。团队始终秉承“团结一心、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宗旨,通过情感和共同追求凝聚团队力量,形成科研、教学、工作、生活互帮互助、协同共进的局面,为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奠定基石。

团队带头人潘波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科技领军人才专项。团队多名成员也先后获批人才称号,包括: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人才、云南省优秀青年人才等人才称号。团队现有14名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平均年龄仅35岁,是一支朝气蓬勃的年轻队伍。

图3 潘波带领团队开展科研

图4 研究方向

目前,团队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重点基金、中波国际合作项目、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课题等科研项目,每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约4项。团队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曾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团队积极探索产学研用协调发展,因地制宜,为当地环境治理建言献策,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团队共有15间实验室,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开放实验基地3000平方米,科研设备总值超过3000万元。

高原红壤碳中和与控污提质团队努力践行学以致用,回馈社会,积极将科研成果形成有价值、重效益、宜推广的实体经济。拟在昆明、普洱、大理等区域建立固碳实验区,与当地政府紧密合作开展试验示范,从事农业区的碳行为研究,通过地球化学手段调控生态系统中的碳周转,推动生态环境碳汇科普教育,精细展示科学研究支持产业发展的内涵。通过深入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宗旨,为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要求和云南省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绿色经济强省的发展提供科研支撑。

团队具有一流的国际视野和研究水平,积极建立与美国麻省大学、美国莱斯大学、德国洪堡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等多国名校的学术合作。派遣多名师生出国留学,丰富创新团队师生国际留学经验,提高科技素养。团队多次主办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注重学术交流,创新融合,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学术影响力,有力推动了云南省科研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红壤双碳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基于热脉冲方法的南方红壤蒸发原位监测
“双碳”目标背景下上海植物园北区扩建项目低碳实施路径研究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NSFC-广东联合基金集成项目 赤红壤区耕地质量演变机理与提升机制
硅基膜材缓控释肥在红壤中的氮素释放特征研究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