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滑坡黄土-基岩界面的黏滑特征研究

2022-09-14 01:55吴晓华
山西交通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剪应力剪切含水率

吴晓华

(山西省文水公路管理段,山西 文水 032100)

0 引言

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分布有巨厚的黄土层,由于黄土的水敏性使得其在降雨作用下极容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在黄土地区,黄土-基岩接触面为滑动面的滑坡所占比重极大[1],并且由于黄土厚度大,相应的自重大,所以黄土-基岩型滑坡一般体积较大,滑动距离较远,危害较大。

实际中,土-岩界面发生的滑坡常常体现出3种不同的滑移形式:滑动、蠕滑和黏滑[2]。快速滑坡以滑动形式运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常伴随着大暴雨发生。该运动形式的特点就是变形速度快,难以预测,破坏性大。此外,在气候变化和地层产状平缓地区,土体会在自重作用下沿界面发生缓慢滑移变形,称之为蠕滑[3]。特点是变形持续时间长,变形量较小。黏滑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运动形式,多见于古滑坡中,其特点是变形具有一定的脉动性,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滑移,随后稳定,继而又发生滑动[4]。

一些学者针对国内的古滑坡复活进行了研究,姜春林等人[5]针对山西省祁县-临汾高速上的古滑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微抗滑桩进行支护的手段;徐则民等人[6]以金沙江寨子村古滑坡为对象,研究了其工程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发现地震是产生古滑坡的关键因素;郭健等人[7]研究了黑水河水库古滑坡的形成原因和变形机制,研究发现在古滑坡复活过程中,滑面特征和水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陈春利等人[8]研究了延安市王窑村古滑坡在坡脚开挖情况下的变形特征;崔玉龙等人[9]以四川省雷波县马湖古滑坡群为研究对象,从地貌学特征进行了古滑坡成因分析,研究发现古滑坡产生于地震诱发的高速远程滑坡;张玉成等人[10]以乐昌峡水库古滑坡为对象,进行了一系列剪切试验,得到了滑坡土体性质,并研究了水位变化对滑坡的影响规律,相应提出了古滑坡体加固方法;马磊等人[11]对古滑坡滑带土进行了剪切试验,得到了滑带土控制古滑坡变形的规律。

然而目前关于古滑坡复活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成因分析、机制分析上,往往忽略了古滑坡复活其实是一种长期的黏滑运动,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古滑坡发生了多次复活—静止的循环,在土-岩界面,这种现象尤为显著,因此本文针对土-岩界面的黏滑进行了室内试验模拟,通过控制直剪试验中的加载方式进行启动(滑动)—停止(滑带土固结)—再启动(滑动)—再停止(滑带土固结)的剪切循环,以此探究古滑坡的变形规律和特征。

1 试验方法及材料

1.1 试验前期准备

土体性质与土体应力历史和初始含水率有一定关系,因此在进行试验前,需要考虑土体的固结性质与含水率特征。基于此,开展了试验前期的固结试验。

控制土体干密度为1.7 g/cm3,选择不同含水率(5%、10%、15%)试样在200 kPa的法向荷载下进行固结试验,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法向变形,直至两次测量结果相差不超过0.01 mm为止。试验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含水率越大,其变形越大,变形速率越快;在30 min后,固结速率大大降低。因此以30 min作为该次试验的固结时间节点。

图1 不同含水率土样固结变形

1.2 试验方法

制备了若干组具有潜在滑动面的试样,试样制备方法参照文献[12],试样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基本物理参数

按照相关规范规定的直剪试验方法进行试验[13]。试验流程如图2所示,共分为两个阶段:剪切阶段和静止阶段,其中剪切阶段模拟滑坡复活及变形过程,在该阶段土体受到剪切作用,发生位移;静止阶段模拟滑坡运动停止状态,该阶段土体受到上覆荷载作用,又可成为固结阶段。

图2 试验方法

2 试验结果

试验结束后,按照修正后的公式计算得到了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试验过程中,考虑了不同含水率、不同固结时间和不同前期固结时间的影响。共设置了3组含水率试样,分别为5%、10%和15%,选择10%含水率试验进行不同固结时间分析。

2.1 不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的剪切变形特征

土体天然含水状态对其抗剪强度具有重要影响,分别以初始含水率为5%、10%、15%的试样,进行了剪切试验。

图3分别列出了3种不同含水率下的剪应力-位移曲线。剪切速率为0.02 mm/min,总剪切位移为20 mm,分为7阶段,平均每阶段变形量为3 mm。固结时间为30 min。

图3 不同含水率的剪切-位移曲线

从图3可知,含水率越高,抗剪强度越低,说明含水量的提高对于古滑坡的稳定性不利,在滑坡治理措施中,降低滑带土的含水量可有效提高滑坡稳定性。固结后的剪切初始阶段,剪应力值急剧增大,形成峰值,之后产生一定的“应力降”,剪应力-位移关系曲线在峰值后趋于平缓,进入残余阶段。解释其原因,土体内产生剪应力的本质在于土体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和咬合力,经历多次循环剪切,固结阶段原本有序排列的滑带土颗粒重新相互咬合,剪切初始阶段其剪应力能够得以加强,随着颗粒在剪切过程中逐渐再一次有序排列,其表现出的剪应力逐渐减小,颗粒排列完成后剪应力趋于定值,此时进入剪切残余阶段。

从整体上,每组试样在试验过程中,每次固结后残余剪应力逐步提高,原因在于试验过程中,剪切面积实际上是逐渐变少的,剪应力提高主要是由作用在剪切面积上的正应力提高造成的。

2.2 不同前期固结时间条件下的剪切变形特征

土体固结程度对其剪切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开展了考虑不同固结时间的剪切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不同前期固结时间的剪切-位移曲线

由图4可以看出,含水率相同条件下,当前期固结时间为48 h时,在第5剪切阶段其强度已经与固结24 h的第7阶段强度相同了,说明前期固结时间对土-岩界面的抗剪强度具有正向影响,并且固结时间48 h的试样抗剪强度在第2阶段就已趋于稳定。

由此表明,如果古滑坡上覆土体为超固结土,则边坡较为稳定,并且在后续变形中,所需的力更大。而土体为正常固结或欠固结土,使其发生变形的力较低,但是随着时间增加,其抵抗变形能力逐渐增加,土体趋于稳定。

2.3 不同分段固结时间条件下的剪切变形特征

以前期固结48 h、10%含水率的试样为对象,分别赋予不同的分段固结时间:10 min和30 min,对比二者的强度差异。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分段固结时间为10 min时,试样的强度与持续剪切强度差异较小,由此说明,土-岩界面的黏滑强度与固结阶段的时间呈正比例关系。即固结时间越长,强度越高。

图5 不同分段固结时间的剪切-位移曲线

说明在对古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时,不可忽略古滑坡的运动时间和静止时间,要考虑古滑坡的发育历史,这对其稳定性至关重要。

2.4 剪切面含水率分布特征

在剪切结束后,分别在试样的前、中、后部位取得小块试样测量其含水率,测量结果如图6所示。由图可知,试样前端含水率保持不变,中部含水率明显降低,后端含水率明显增高,并且这种变化随着含水率越高越明显。剪切行为使得水分向剪切方向运动,由此造成中部水分含量降低,该现象可能解释了在分段剪切试验中,随着时间增加,强度变大的剪切行为。

图6 剪切结束后含水率分布特征

在滑坡体中,表现为滑坡剪出口水分聚集,容易形成掏蚀、坍塌,使得滑坡产生溯源侵蚀;在中部含水量较低,也就增加了抗滑力,使得古滑坡相对稳定。由此说明,在考虑开挖状态下古滑坡稳定时,需要着重对古滑坡的前缘进行保护。

3 讨论

黏滑最初出现于岩体的结构面摩擦运动中,同样在黄土-基岩接触面上也存在类似于岩体黏滑的运动形式,区别在于岩体的黏滑发生时间短,能量瞬间释放,破坏力强,最常见于地震中。而黄土-基岩界面的黏滑发生时间周期长,能量在长时间的运动下缓慢发散,是一种累积效应。

通过建立简单的模型可以表明黏滑运动特征,如图7所示。

图7 黏弹性运动模型

模型由重量为m的滑块和刚度为K的弹簧组成。滑块最初处于静止状态,随着弹簧拉力逐渐增加,达到静摩擦力Fs时,滑块开始滑动,但是由于弹簧的弹性性质,力随着位移的减小呈线性减小,当力减小为F0时,滑块停止运动,此时位移为s,以上便为一次完整的启动—停止过程。由此可以计算这一周期的运动距离[14]:

式中:μs为静摩擦系数;μd为动摩擦系数,并且动摩擦系数恒定小于等于静摩擦系数。在古滑坡体中,这二者的取值以及刚度系数K均取决于岩土性质。

该试验中,黄土-基岩界面的峰值抗剪强度可表示为:

残余抗剪强度为:

根据莫尔-库伦强度准则,在土-岩界面中,峰值抗剪强度和残余抗剪强度可以表示为:

式中:φs为内摩擦角,并且 μs=tanφs;φ0为自然摩擦角,μd=tanφ0,指在自然条件下,岩土体在自重作用下沿着既有层面发生滑动时的角度,可通过倾斜试验获得;cs为内聚力,在较为平坦的交界面上,内聚力可认为是0。

通过式(1)~式(4)可以得到基于莫尔-库伦强度准则的黏滑模型:

将应力降表示为 Δτ=τs-τ0,则式(5)可简化为:

由此可以看出,位移与应力降呈线性相关,对于同一个研究体系不同的两次黏滑,可以表示为:

通过试验发现,第一次的最大剪应力与第二次的最小剪应力近似,即 τs1=τ02,则式(7)可化为:

在经历了n次黏滑周期后的位移-应力关系可以表示为:

刚度系数受多种因素控制,假定在剪切过程中黄土-基岩接触面性质与初始状态相同,则K为常量。该次试验的黄土-基岩界面较为平坦,因此内聚力为0,则式(9)可简化为:

则总位移s可以表示为:

在实际工程中评价古滑坡稳定性时,刚度系数K可以通过室内直剪试验获得,滑带土的抗剪强度为τsn,古滑坡附近未扰动土体的抗剪强度为τ01,上覆土体自重m可以通过勘察工作得到,也可以相应得到上覆荷载σn,由此可以计算古滑坡历史滑动距离。根据古滑坡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预测未来发生进一步活动的可能性。

4 结语

通过对不同含水率、不同固结程度的试样进行分段剪切试验,模拟了古滑坡的复活—停止变形特征,得到了以下认识:

a)古滑坡上覆土体为超固结土,则边坡较为稳定,并且在后续变形中所需的力更大。而土体为正常固结或欠固结土,使其发生变形的力较小,但是随着时间增加,其抵抗变形能力逐渐增加,土体趋于稳定。

b)在对古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时,不可忽略古滑坡的运动时间和静止时间,要考虑古滑坡的发育历史,这对其稳定性至关重要。

c)在古滑坡滑体中,前缘会发生水分聚集,容易形成掏蚀、坍塌,使得滑坡产生溯源侵蚀;在中部含水量较低,增加了抗滑力,使得古滑坡相对稳定。由此说明,在考虑开挖状态下古滑坡稳定时,需要着重对古滑坡的前缘进行保护。

d)结合室内直剪试验以及现场勘察结果,可以计算古滑坡自滑动以来的总位移,并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可以预测未来发生变形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剪应力剪切含水率
直接估计法预测不同层凋落物含水率的适用性分析
昆明森林可燃物燃烧机理研究
千针万线草幼苗出土及生长对土壤含水率的响应
东天山中段晚古生代剪切带叠加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
桥面铺装层间剪应力技术指标多维度分析
TC4钛合金扩散焊接头剪切疲劳性能研究
考虑剪力滞效应影响的箱形梁弯曲剪应力分析
不锈钢管坯热扩孔用剪切环形状研究
热敏式剪应力仪在波流动力研究中的应用
热膜式剪应力传感器在破碎波作用下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