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杯
(福建省尤溪县农业农村局,福建尤溪 365100)
明1优臻占系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香型优质杂交稻品种,2020年获福建省第十一届优质稻品种品质鉴评金奖,202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210024)。同年在尤溪县洋中镇龙洋村作烟后优质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示范,示范面积13.87 hm2,表现群体整齐,株型紧凑,产量较高,抗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等优点。示范片采取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有效缓解了烟后季节紧、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和效益。为探究明1优臻占作烟后稻全程机械化栽培的产量与4个产量构成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对明1优臻占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旨在明确品种合理群体结构、高产途径及适宜栽培措施,为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杂交稻明1优臻占。
明1优臻占2021年在尤溪县洋中镇龙洋村作优质烟后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示范。待稻株成熟时,按田块的好、中、差(比例3∶4∶3)标准,调查并整理示范片不同产量水平田块的20个样本产量因子构成。收获时每个取样田块实割200 m2左右、经脱粒、称重、丈量面积、测定稻谷杂质、水分折算出产量。
应用DPSv7.05版系统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定量描述各产量构成因子依存关系的相关方向、相关程度以及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和贡献率。
20个样本的产量及各产量构成因子列于表1,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列于表1、2。从表1可以看出,明1优臻占每667m2最高实割产量达649.99 kg,有13个样本产量高于550 kg,说明其具有一定的产量潜力和较好的丰产性能。各样本的产量及产量因子变幅有所不同,每667m2产量490.23~649.99 kg,平 均567.54 kg;每667m2有 效 穗数14.95万~17.93万,平均16.71万;每穗粒数158.2~191.3粒,平均172.25粒;结实率74.2%~82.8%,平均78.15%;千粒重25.96~27.12 g,平均26.58 g。各样本的产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75%、5.39%、3.66%、2.88%和1.32%;说明不同肥力的田块及栽培管理措施对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影响较大,而千粒重受品种本身特性的影响,相对比较稳定。从表2可以看出产量随着有效穗数增加和结实率的提高明显上升,说明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是影响产量水平的主要因子[1]。
表1 明1优臻占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表2 明1优臻占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
对20个样本数据进行相关分析(表3),结果表明,产量构成4个因子与产量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大小为有效穗数(0.957 9**)>结实率(0.449 5*)>每穗粒数(0.382 1)>千粒重(0.188 7),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每穗粒数与产量相关系数较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小。说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多少显著影响明1优臻占产量水平。从产量构成4个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来看,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结实率存在正相关,每穗粒数与结实率、结实率与千粒重存在负相关。显示产量构成因子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当某一因子增加正效应能补偿或超过另一因子下降的负效应时,才能取得增产。因此,在栽培上要合理密植,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确保单位面积有适宜穗数水平,适度促大穗,协调好产量构成各因子之间矛盾,才能提高明1优臻占的产量水平。
表3 明1优臻占产量与构成因子及构成因子间的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表4)表明,4个因子对产量总决定系数R2= 0.988 9,剩余通径系数Pe=0.105 4。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直接通径系数(Piy)均为正值,其中有效穗数直接通径系数最大(0.704 8)、每穗粒数次之(0.367 5)、结实率第3(0.341 7)、千粒重最小(0.104 5)。各产量因子对产量的贡献率大小:有效穗数(67.51%)>结实率(15.36%)>每穗粒数(14.04%)>千粒重(1.97%)。表明有效穗数直接通径系最大,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是影响产量的主导因子。从表4还可以看出,每穗粒数通过结实率,结实率通过每穗粒数对产量间接通径系数负值较大,分别为-0.186 6和-0.200 7,反映出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是彼消此长的关系。因此,在栽培上确保一定穗数的前提下,协调好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矛盾,力争大穗,提高结实率、千粒重以获高产。
综合以上明1优臻占各产量构成因子的分析结果可见,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是影响产量水平的主导因子,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结实率第2、每穗粒数第3。因此,明1优臻占作烟后稻机械化高产栽培关键以攻有效穗为主,在足穗的基础上,提高结实率和增加每穗粒数,兼顾谷粒的饱满度,促进库容的形成[2]。在生产上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和不同阶段的生育特点,围绕主攻目标,结合土壤、气候和苗情,采取相应的促、控措施,建立合理群体结构,使产量构成各因子之间的矛盾较好地得到协调统一。
表4 明1优臻占产量构成因子(X)对产量(Y)的通径分析
烟后稻机插秧要根据烤烟的终采期、水稻移栽时间、适宜秧龄以及移栽机械作业进度分批次推算适播期,掌握在6月20日前播完,以确保安全齐穗。每667m2大田用种量1.5~2.0 kg。种子经晒种、清选、加“强氯精”浸种处理后捞出,用清水冲洗沥干,放入设定好温湿度的催芽机催芽,20 h后约90%谷种破胸露白即可播种。
播种前备好育秧土或基质,做好机械调试,调节好播种量、床土铺放量、覆土量和洒水量。掌握秧盘(60 cm×30 cm×2.5 cm)底土厚度1.8~2.0 cm,盖土厚度0.2~0.3 cm,盖种以不漏种为宜,播种量70~80 g/盘,每667m2大田约需播20盘左右。播种后清除秧盘上缘的泥土,并将秧盘整齐叠放在秧盘托架上,然后送至室内或育秧棚内集中叠放,叠盘高度以25~30盘为宜,顶盘采用空盘倒扣,并覆盖黑色薄膜,遮阴暗化处理[3]。48 h后待种芽立针(芽长0.5~1.0 cm)移至秧田培育。
秧田采用湿润育秧方法,保持水不上畦面,盘面湿润不发白,以防高温烧苗,又利于秧苗盘根。秧苗1叶1心时喷 “多效唑”控长促蘖,移栽前喷1次送嫁药,提前2~3 d控水炼苗,以利机插[4]。注意秧苗期全程遮盖防虫网防稻飞虱,避免矮缩病发生。
移栽前及时清理烟株残体、杂草等杂物并灌水溶田,提前2~3 d结合施基肥,用旋耕机反复旋耕整地,做到田块平整,泥浆适度沉实备插。秧龄15~20 d,叶龄3.5~4.5叶,苗高12~20 cm时及时移栽。插前调整好机插深度,薄水机插,适当浅插,插植深度掌握在2~3 cm。机插秧尽量选用9寸机,栽插规格为30 cm×18 cm,结合手工补插,每667m2插足1.2万~1.3万蔸,每蔸2~3粒谷苗,基本苗2.4万~3.6万。
烟后稻生育过程温度由高到低,且前茬种植烟叶,土壤氮、钾富余[5],施肥掌握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肥,达到早生快发促多蘖、促大穗的目的。一般每667m2施纯氮10~11 kg,N、P2O5、KO2质量比例为1∶0.4∶(0.8~0.9),氮肥基、蘖、穗肥的比例为4∶4∶2,磷肥主要作基肥深施,钾肥作蘖、穗肥按4∶6比例分施。基肥在插秧前结合机耕整地全层施,分蘖肥由于机插秧移栽时未带分蘖,返青期、本田分蘖期相对手工插秧较长,在插秧后7 d、15 d分施;穗肥根据苗情,灵活掌握施用时期和施用量,对肥力差、长势弱、茎蘖数偏少的稻田,在幼穗分化Ⅱ期、V期分施,促保兼顾;对肥力水平高,长势正常的稻田,穗肥后移作保花肥施;对群体过旺的稻田不施穗肥或只施钾肥,以防贪青徒长。后期注意控制氮肥的用量,避免影响结实率和成熟期延后。
科学管水根据烟后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进行合理灌溉,以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的状况,达到促蘖、旺根、生长健壮的目的。返青期以活水套灌,保持水层深度3~5 cm,维持体内水分平衡,促进发根返青。分蘖期以浅水勤灌结合露田的管水方法,保持土壤水分高度饱和或浅水状态,促进分蘖早、节位低。有效分蘖末期够苗后,应及时排水烤田。烤田时间为6~8 d,以稻田土层有沉实、脚踩不陷泥为宜,以抑制无效分蘖发生,促进根系下扎,稻株基部粗壮。此后采用间歇灌溉,灌水2 d,排水搁田5~7 d,直到幼穗分化Ⅱ期末结合施促花肥复水。孕穗至抽穗扬花期是生理需水最多的时期,也是对水分反应最敏感的时期,应保持有浅水层。齐穗勾头后,采用干湿交替,保持田间湿润到成熟,以增强根系活力,防止早衰。收割前7 d排水落干。
插秧后7 d结合施分蘖肥,每667m2用60 g“抛栽灵”拌肥料撒施,防治田间杂草。病虫害防治以防为主,根据病虫测报,深入田间调查,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动态,适时适期的精准施药。二化螟在枯鞘率达3%~5%、稻飞虱平均每丛成、若虫8~10只以上、稻纵卷叶螟叶尖初卷新虫苞10~15个时应及时施药防控。纹枯病在烤田复水期、破口始穗期病丛率达5%~10%及时防治;破口始期和齐穗期用可一药多治的药剂施2次药,综合防治水稻病虫害。注意交替轮换用药,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