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启存,蔡丽娟,王宇希,许宝青,戴瑜来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4)
裸藻属又称眼虫藻属,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又具鞭毛、能运动,且无细胞壁,多为单细胞浮游植物。它们喜生活在静水且有机质丰富的小水体环境中,在养殖池塘中较易形成绿色或铁锈色水华。
裸藻水华呈膜状,不仅黏性强、色彩强烈、感观度差,大量繁殖时还能覆盖水体表层,阻挡光线照入,影响中下层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且藻类大量死亡时容易败坏水质,分泌的物质还可能对鱼产生毒害作用。因此,裸藻水华对池塘养殖生产有潜在的危害。
氯化钠是在水产养殖中使用的常见产品,目前国内外关于氯化钠对鱼的毒性作用已有较多研究,但对裸藻属植物的毒性研究报道很少。本文尝试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对裸藻进行杀灭试验,期望为裸藻水华的科学防治提供一定依据。
试验用裸藻取自大宗淡水鱼养殖池塘,池水绿色,透明度45厘米,pH7.30。直接用5升的矿泉水桶,取表层带有绿色膜状裸藻水华的池水4升,盖上瓶盖,上下摇晃数次,尽量让膜状裸藻散开,裸藻密度不少于100万个/升。
氯化钠为分析纯,纯度>99%,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在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研究所实验室内进行,试验瓶容量380毫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计数。
参照李学军等(2003)控制罗非鱼池塘中裸藻的海水试验盐度,在试验瓶中加入含5个氯化钠浓度梯度的裸藻试验液200毫升进行预试验,观察24小时死亡率,在裸藻有明显杀死和全部致死的最低质量浓度之间,确定正式试验浓度为10~20克/升。按等对数间距设计氯化钠浓度试验梯度组,即10.00、11.50、13.23、15.21、17.49克/升。同时设立1个空白对照组。每组设置2个平行。试验开始后,分别作4、24、48、72小时的存活记录。试验期间,水温为(18±1)℃。
在显微镜(10×10)下随机计数100个裸藻,观察裸藻是否存在游动、转动或鞭毛摆动等活动状态,若3秒内未出现明显活动,则判裸藻死亡。统计裸藻的存活数,计算裸藻的存活率、死亡率和处理组的杀灭率。计算公式为:
存活率(%)=存活数/100×100;
死亡率(%)=(1-存活率)×100;
杀灭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对照组存活率×100。
不同浓度氯化钠处理试验的结果见图1。从图1可看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期间试验组存活率低、死亡率高,4小时内对照组裸藻死亡率在50%以下,而试验组裸藻死亡率都在80%以上,17.49克/升浓度组死亡率达100%;48小时内15.21克/升浓度组死亡率达100%;72小时内,其他试验组死亡率随氯化钠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
图1 氯化钠处理对裸藻存活率(左)和死亡率(右)的影响
不同浓度氯化钠处理对裸藻的杀灭率见表1。从表1可看出,试验浓度范围内,各氯化钠处理组对受试裸藻均有较强的杀灭效果,4小时内裸藻杀灭率均达70%以上,17.49克/升浓度组杀灭率达100%;48小时内15.21克/升浓度组杀灭率达100%。
表1 不同浓度氯化钠处理对裸藻的杀灭率
裸藻属植物是一类容易变形且以单细胞为主的浮游植物,李学军等(2003)在做裸藻的控制试验时,将试验裸藻分纺锤形、陀螺形和圆形3种形态,其中纺锤形为一般正常活动状态,陀螺形为受外界刺激后不活动的应激状态,圆形为不可恢复死亡状态。由于裸藻种类不同,受外界刺激所表现的活动状态也可能有所不同,绿色裸藻可在降温、干燥等简单刺激下诱导成圆形可转动的包囊(陈建琴等,2003)。本文试验所用的裸藻为绿色水华裸藻,在显微光照条件下,可能受样品水分蒸发等刺激影响,观测中无论是试验组还是对照组,大部分原处于纺锤形状态的裸藻会较迅速地变为原地转动的圆形包囊,如仅根据形态判别存活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文以活动与否为标准进行裸藻存活判别。
在淡水养殖中,氯化钠常以浸浴、泼洒等外用方式进行养殖对象疾病预防或环境消毒,处理效果与处理浓度、处理时间有关。本文试验显示,10.00克/升以上的氯化钠浓度对试验裸藻有明显的杀灭作用,4小时内10.00克/升氯化钠处理组对裸藻杀灭率可达70%以上、17.49克/升浓度处理组杀灭率可达100%,48小时内15.21克/升浓度组对试验裸藻杀灭率也达100%。淡水鱼对氯化钠虽有一定的耐受性,如鲢鱼鱼种能耐受盐度3.84达24小时而未发生死亡,黄颡鱼稚鱼能耐受6.00克/升的氯化钠溶液24小时而未发生死亡,高体鳑鲏幼鱼能耐受7.50克/升的氯化钠溶液24小时而未发生死亡,团头鲂鱼种能耐受盐度10.00达96小时而未发生死亡,青鱼鱼种能耐受盐度11.40达96小时而未发生死亡(杨广等,2006;陈万光等,2010;臧维玲等,1989)。但多数淡水鱼的盐度安全浓度不高,低于有效杀灭目标裸藻浓度10.00克/升,且不同种类间耐受性存在一定差异,以鲢鱼耐盐能力相对较弱,其鱼种的盐度安全浓度为1.50克/升(臧维玲等,1989)。因此,常规鱼养殖中不宜直接采取全池泼洒氯化钠方法防控裸藻水华,可在池塘下风口裸藻水华聚集区域使用氯化钠化水后局部泼洒防控,其用量以不超过池中最敏感鱼(如鲢鱼)的安全浓度计算的全塘泼洒剂量为宜。
2022年4月中旬,杭州市农科院水产所基地养殖池出现绿色藻类水华。该池为长方形,长20米、宽14米,水深1.5米左右,主要养殖朱纹锦鱼,套养少量鲢鳙鱼。绿色藻类呈膜状,漂浮于水面,无风时基本覆盖全池,有风时常会被吹到池子一角或一侧。挑取该膜状藻类,放到载玻片上并置显微镜下检查,发现样品中裸藻密密麻麻,有圆形的,也有梭形的,且大多能变形,因此该水华被确定为裸藻水华。在裸藻水华被吹到较小的角落时,计算该三角形水域体积,并根据以上氯化钠试验结果,按每立方米水体10千克氯化钠的用量进行局部泼洒处理。经1周的观察,池中鱼活动无明显异常,水面仅有少量膜状物,裸藻水华已基本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