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留乡愁 乡村旅游促振兴探索绿色生态价值转换的“丫山密码”
——大余县丫山旅游度假区践行“两山”理论促进乡村振兴

2022-09-14 13:01韩相云
老区建设 2022年16期
关键词:度假区特色生态

□ 韩相云

大余丫山,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城东10公里处,地处北纬25度世界公认的黄金生态带,因最高峰双秀峰呈“丫”字形而得名。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2.6%,空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是一处以山、林、泉、湖、瀑、洞、石等自然生态景观而称奇的风景名胜区。

▲丫山旅游度假区全景

近年来,大余县县委、县政府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坚持绿色开发、可持续发展,成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和文化文明价值,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共乡村振兴一体,绿色生态与经济发展齐飞”的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十余年的努力,大余丫山从一个资源优势并不出众的普通景区变身为国家4A级景区、江西省首个5A级乡村旅游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并荣获众多国家级荣誉。目前,大余丫山正在稳步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一、以大自然为最美规划师,走出乡村旅游绿色开发新路子

始终坚持大自然就是最美最好规划师的理念,突出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努力让游客在游山玩水的同时,找到最原始的生态、最美的回忆、最浓的乡愁。

1.规划最美的山水。2007年,大余县引进章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对丫山进行整体经营、深度开发建设,规划设计时注重与生态保护、文化挖掘、城乡建设相融合,在海拔200-400米创意乡村休闲区,以人流聚集的亲子旅游为主;在海拔400-600米营建森林康养区,以康养度假为特色;在海拔600-800米打造山地度假区,以高端文化、越野度假为主题,度假区全域配套逐步完备,乡愁体验、运动康养、文旅怡居的旅游格局初步形成,切实让每一个景点,都建设成一幅纯美的诗画,一个人文的依托,一个梦想的家园。

2.留住最纯的生态。坚持“不移山、不砍伐、不填塘、不倒房”的“四不”原则,度假区铺设的木塑道,都是环山而铺,绕塘而走,沿河而架,遇树让路,逢田搭路,回归山水田园的本源;因土耕田、应物呈景,房子搭在林中,树木长在屋中。景区共投资2亿多元打造了石门平湖、万亩竹海、高山茶田、四季花海等30余处原生态景点,均是依山就势,因地制宜,保持原有的风貌格局。在用材方面,都是就地取材,大量使用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以竹、木加工尾料为原材的高新环保木塑建材造景。

3.唤醒最浓的乡愁。坚持就地取材,创意开发,让客家特色、乡土特色的农耕工具、老旧家什等,从“土掉渣”到“美到爆”,从乡野土变身高大上,成为度假区唤醒乡愁、留住客人的一张张新名片。比如,修复老房子、古建筑,再现犁田、踩高跷、打陀螺等故园记忆,回味村部大队和知青年代的流金岁月。采取原生态食材,重现打黄元、烫皮、爆米花、榨蔗汁、豆腐花及打铁、竹木手艺等20余种古法、土法工艺,让游客在这里重温儿时的味道,追忆昔日的情怀。

二、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三变三金”富民新机制

在度假区地域所在村大龙村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探索“三变三金”的发展模式,即“村民变员工、员工变股东、股东变老板”,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实现“资源入股得股金,景区务工拿薪金,房地租赁收租金”。

1.推进“三步流转”,激活土地资源。第一步,通过精准丈量、公示认可、确认颁证,明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林权等集体资源权利归属。2017年底,大龙村全面完成农田和山林确权工作,颁发土地和林权等承包经营权证书各264本,颁证率达98%。第二步,大力开展以“清资产、定成员、量股份、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共核实全村山林、农田、河塘、房屋等资产总额 1595.5 万元。在此基础上,创办大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除村集体股权预留 10%外,其余90%资产平均折股量化到每个村民,颁发股权证。第三步,将盘活土地进行集中统筹利用。比如,统一拆除危旧空心房、低矮破旧房、猪牛栏等 27000 余平方米,由公司统一建设和创意开发。对开发乡村旅游条件较好的坝里组等,由公司统一规划建设新房。对部分房屋质量较好、具有客家风貌的老房子,由公司改造为星级农家旅馆、乡村酒吧等。

▲生态康养

2.发展“三次产业”,实现资源创收。一是发展特色农业。整合丫山及周边乡村林田,开发高山茶园、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及百果园、生态养殖园等六大生态林农基地共1200 余亩,实现蔬果、禽畜等有机食材“自给、自足、自销”的同时,还可休闲观光、外销创收。二是发展农业加工。企业旗下创立了食品加工厂、矿泉水厂等生态加工厂,生产的丫山红糖、大米、茶叶、林下山珍等生态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其中,开办的竹木加工厂,自主研发用竹木加工的尾料加工生产木塑,可循环利用,使用寿命达20年,累计节约木材1.2万余吨。三是发展乡村商贸。在度假区核心地段建设村民自营的龙山圩、乡村振兴大舞台等集市,向游客售卖特色农产品及旅游商品。打造九回头美食街、豆腐坊等特色小吃店铺,向游客销售土法工艺特色小吃。搭建农创电商平台,统一包装、销售村民和企业的土红糖、土蜂蜜、野山珍、有机茶等农副特产。

3.构建“三级受益”模式,释放改革红利。第一级受益模式:景区务工得薪金。丫山规划建设以来,累计提供了600多个固定岗位与1年2000多个季节性用工,人均年收入可达35000元以上。第二级受益模式:农资流转得租金。企业与村民签订租赁合同,农户可得每年每亩600-900元不等的土地、林地租金。在租赁合同期内,每户民居可固定得到600元/月的无风险经营保障金。度假区共流转、租用周边农户林地、土地8000多亩,户均增收2000元左右。第三级受益模式:投资入股得分红。鼓励、引导村民(人才)以资金、技术、资源等形式入股景区包子铺、越野车队、广告公司、餐饮店等众筹项目。比如:哆淇乐休闲吧,由54名村民和员工以每股1000元的方式众筹而成,共筹资72万元。目前,已成功开办3家连锁店,每月营业额达6万元,利润25%左右,年底分红人均超过3000元。

三、以多元“生态+”为引领,培育“三产三生”融合发展新业态

依托丫山丰富的生态资源,创意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实现资源变资本,资本创收入,着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实现乡村旅游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发展。

1.“生态+文化”。充分挖掘深厚历史文化元素,精心打造了禅宗文化、理学心学、书画音乐艺术、播音主持、山地运动、全方位研学等6大文化基地。同时,依托道源书院、牡丹画院、森趣长廊等极具生态特色的室内外教学空间,积极研发党建红培、国学研学、农事研学、山地团建及生态拓展等自然教育课程,丫山成为“首批江西自然教育学校(基地)”,并被授予“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社会实践点”。

2.“生态+运动”。2017年,大余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合作完成《丫山运动休闲小镇概念规划》,同时引进动吧体育发展特色运动休闲业务。目前,已形成了5大类39种特色运动休闲产业集群项目。依托体育中心、国内一流环形自行车泵道、10公里山地自行车越野赛道和UTV全地形越野等丰富的体育设施及体育馆所,近3年共举办国际山地马拉松大赛等31类300余次运动赛事。丫山入选全国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荣膺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基地、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等称号。

3.“生态+康养”。引入养老、养心、养生、养性等业态,建设了丫山健康养老中心等康养项目和瑜伽馆、水疗馆、药泉谷等特色康养疗愈平台,推出50多项健康疗养方式,构建了康复疗养、健康管理、旅居养老、“候鸟”养老等完整康养业态。丫山先后荣获国家居家养老示范基地、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等称号,被认定为赣州市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

4.“生态+度假”。突出丫山生态美、人文美,打造清新、健康、舒适的度假生活方式。比如,卧龙谷瀑布群水势走向,开通了约3公里的亲水探秘步道;利用农家菜园及闲置农具、家什等,创意打造了多个特色生态休闲乐园(A哆乡村、A哆森林、森趣长廊等),被外界誉为“中国乡村版迪斯尼乐园”;依山形地貌与原住民居环境特色,创意打造了分布各纬度的八大山居特色度假酒店,总床位近千个。

四、以经营管理创新为动力,构建共建共赢共享全域发展新格局

1.创新运营管理机制。以章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为度假区经营管理主体,实施市场化运作。组建县旅游投资公司,采用PPP、BT、BOT等模式,撬动社会资金、民营资金参与度假区建设。在度假区成立旅游法庭,维护旅游秩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浙江人文园林公司、杭州赛石集团等国内顶尖规划设计施工团队参与丫山小镇基础设施建设。

▲秀美山水

2.创新政策扶持机制。大余相继出台了《大余丫山片区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支持度假区建设。财政方面,近年来国家、省、市有关补助近4000余万元;交通方面,投资7500余万元完善小镇交通设施;用地方面,对度假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予以优先安排。林业方面,共办理了134.7亩的使用林地指标。环保方面,做好度假区周边的环境监管工作,确保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

3.创新群众共建机制。积极招揽本土人才和各方英才,鼓励、引导、扶持他们参与景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比如,组建十八罗汉才艺队,打造了草木惠花艺队、花木兰越野队等近20个学习型、创收型人才“自造”团队平台,其中由50余名本村村民组成的丫可喜演艺团,每周末晚定期公演,已成为丫山夜游的首选节目。有“三台台长”美誉的李秀娟(灶台的掌勺大厨、演出舞台的山歌皇后、裁剪台的服装大师傅),是CCTV2《回家吃饭》栏目的常客嘉宾。

4.创新宣传营销机制。强化高端媒体宣传,央视《朝闻天下》《寻宝》《美丽乡村快乐行》《新闻联播》等栏目,《中国旅游报》、凤凰网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频频聚焦度假区。推进智慧旅游发展,搭建丫山旅游“020”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线上全网营销,让游客全景感受、在线体验丫山风光、人文特色和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常态化举办旅游节、美食节等特色节庆活动,不断汇聚人气财气。

猜你喜欢
度假区特色生态
滨海旅游 度假集群
苏州阳澄湖半岛:城市的“后花园”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现状综述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