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璐 陈逸群
作者单位:1.江西省人民医院 老年医学科 330000 2.南昌大学 医学部 33000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渐进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临床表现为姿势平衡调节异常、动作迟缓、肌强直、运动功能减退及肢体功能障碍等[1],严重影响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2]。持续性的规范化、专业化下肢肢体康复训练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研究显示[3],患者及家属在居家康复训练时,面临着对康复训练认识不足、锻炼依从性不高以及缺乏鼓励与支持等问题。因此,如何满足帕金森患者居家康复训练的需求,帮助患者行规范化、专业化下肢肢体康复是急需解决的临床难题。本文将探讨运用基于互联网与护理工作相结合的远程护理指导患者行下肢康复训练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3月出院的80例老年帕金森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7例(71.25%),女性23例(28.75%);初中文化7例(8.75%);高中文化38例(47.5%),大专文化21例(26.25%),本科文化14例(17.5%);平均年龄(68.54±3.41)岁,病程(2.61±0.92)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对比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入选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4版帕金森指南的诊断标准[4],且均经过MRI或CT等检查确诊;②病情稳定,处于康复期;③HoeHn-Yahr分级Ⅱ~Ⅳ级;④年龄≥65岁且≤84岁;⑤意识清醒,无认知障碍,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⑥患者家庭有网络设备且能正常使用;⑦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肢体功能严重障碍;②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③颈部弯曲及旋转幅度小于30°,活动受到限制;④认知障碍且伴有其他精神疾。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在出院前给予常规的饮食用药指导,并由专职护士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康复培训,包括一般护理常识、生活方式、肢体康复训练等,出院后给予常规的每周1次电话随访。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远程技术进行每周2次的远程护理,每次30~60min。远程护理的技术支撑和具体内容如下:(1)技术支撑:在患者家中安装便携式智能高清家用摄像头,并与专职护士的手机端APP连接,专职护士在手机端即可即时、直观地看到患者的肢体康复训练方式方法、活动强度和效果,同时还可实现双向通话,给予即时的综合康复指导。本研究在实施时,当患者家中摄像头开通后,专职护士手机端APP才能连接,此举去除了监视的成分,保护了患者日常隐私,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要求。(2)远程护理内容:①步态训练:指导患者有计划地进行原地站立以及高抬腿踏步;指导家属设立行走线路标记、转移线路标记或足印标记等,让患者按标记指示行走,可控制步态;观察患者行走步态,实时建议患者是否需要使用手杖。②下肢关节肌力运动及抗阻训练:指导患者由凳坐位向站立位转移,身体先向前倾,抬臀,站起,双腿膝关节伸直后再坐下,每次练习30~50下;靠墙站时,双腿伸直,向上用力蹬一下,维持数秒后再向上用力蹬,直到伸直,然后再弯曲再用力蹬,重复20~30次,若患者小腿肌力稍弱,可在家属协助下进行爬楼梯锻炼。③肢体按摩:指导家属对患者肌肉痉挛、关节僵直的部位进行按摩,动作要轻柔和缓,每日3~5次,每次15~30min,尽量保持关节的活动幅度。
1.3 观察指标 在干预3月后进行效果评估,分别采用FMA运动功能评价表和改良Ashworth量表评价两组患者两组的下肢运动功能、肌张力情况。①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MA运动功能评价表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分数为34分制,分数越高表明下肢肢体运动功能越好[5]。②肌张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6]。该量表在国内外应用广泛,通常用于评定帕金森患者肌张力情况,得分与肌张力成反比,总分最高为4分,说明受累部位运动时僵硬,最低为0分,表示肌张力正常活动无障碍。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FMA评分,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干预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单位: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干预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比较 单位:分
3.1 应用远程护理对老年帕金森患者行居家下肢肢体康复训练的意义 帕金森病已成为严重影响和危害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的一种疾病[7]。研究证实[8],下肢肢体康复训练能使帕金森患者下肢大肌群交替收缩放松,有效改善震颤和步态不稳,对提高患者出院后的自理能力有极大帮助。但由于患者对康复训练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居家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不高,效果欠佳,且传统的院外指导的早期康复训练效果并不显著[9]。
远程护理是一种基于现代通讯与互联网技术、以提供远距离交互式护理卫生保健服务和护理信息服务为目标的新型护理服务模式[10]。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远程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远程护理可有效提高老年帕金森患者的肌张力和下肢运动功能,改善自理能力。
传统的院外指导一般以电话随访为主,只能通过语言交流了解到患者训练的进度和效果,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而远程护理可直观看到患者康复训练时的方式,将训练直观化、专业化、规范化、持续化,进行实时督导、鼓励、纠正,弥补传统不足,并促进患者养成康复训练的习惯,从而达到临床预期效果。
3.2 远程护理应用于患者居家康复训练的可行性分析 谢穗雅[11]等研究表明老年慢性患者应用远程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康复管理能力,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潘晓东[12]等认为互联网+的新医疗护理能加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能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和患者精神心理负担。郑真惠、孟文文等[13~15]认为远程护理模式下对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慢性病患者进行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知识、态度、信念及依从性的效果。由此可见,远程护理在一些慢性病领域(高血压、糖尿病等),已经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本研究也表明,远程护理应用于老年帕金森患者居家康复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模式。
远程护理主要以家庭作为康复场所,通过综合康复指导使规范的护理干预由医院延伸至家庭[16],让患者居家也可得到规范专业的护理指导,最大程度减轻患者顾虑。此外,远程护理是将患者及家庭成员作为一个整体,从健康教育、锻炼方法、活动强度等方面指导家庭成员协助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最大化地帮助患者取得训练效果,降低临床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因此,运用远程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居家康复训练是最优选择,可以尝试应用于其他疾病的居家康复训练中,进一步探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