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剑 张程赬 张嘉骥
抑郁症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仍呈现升高的趋势[1],因此对于抑郁症的控制与治疗需求日益提升。临床中与抑郁症相关的诊治研究显示,本类患者除表现出抑郁的心理情绪外,其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等也表现相对异常[2],且其表达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发展转归等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抑郁症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对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表达的监测意义较高,有助于治疗措施可取性方面的评估[3-5]。临床中近年来采用氟西汀联合小剂量舒必利治疗抑郁症的研究可见,但是其在抑郁症患者中的细致作用研究不足,包括对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研究匮乏。因此,本研究探究氟西汀联合小剂量舒必利在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及对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12 月-2021 年12 月粤北第三人民医院的100 例抑郁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 例和观察组50 例。纳入标准:20~60 岁;均符合CCMD-3 中对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脑梗死、脑出血、神经系统感染、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合并机体感染;1 个月内进行抑郁症相关治疗;妊娠期及哺乳期;沟通异常或障碍。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氟西汀(生产厂家:天津怀仁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213634,规格:28 mg)进行治疗,以氟西汀按照20 mg/d的剂量应用,根据患者情况可适当调整,可调整至40 mg/d。观察组则采用氟西汀联合小剂量舒必利(生产厂家: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2166,规格:0.1 g)进行治疗,氟西汀的应用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以舒必利按照0.1 g/d 的剂量应用,根据患者情况可适当调整,可调整至0.4 g/d。两组患者均治疗8 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抑郁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抑郁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项(HAMD-17)评分]、血浆氨基酸类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Glu/GABA]及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1)抑郁治疗效果:以患者治疗后的HMAD-17评分改善幅度在75%及以上为显效,以患者治疗后的HMAD-17 评分改善幅度在25%~74% 为有效,以患者治疗后的HMAD-17 评分改善幅度不足25%为无效[6]。显效+有效=总有效。(2)抑郁情况:采用HAMD-17 进行评估,本量表包括17 个评估项目,其中得分<7 分为正常,得分在7~17 分为轻度抑郁,18~24 分为中度抑郁,>24 分为重度抑郁[7]。(3)血浆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于治疗前及治疗4、8 周后分别采集两组的空腹静脉血,采集的血标本为5.0 mL,首先以医用离心机离心,采用3 000 r/min 的速度离心15 min 后,采集血浆进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检测,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指标为GABA 及Glu,然后统计及比较两组GABA、Glu 及Glu/GABA。(4)生活质量:采用WHOQOL-BREF 对两组进行生活质量状况的评估,本标准其包括26 个评估问题,涉及四个维度(生理、心理、周围环境及社会关系)的评估,每个维度的得分均换算为百分制,每个维度得分均以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的本维度状态越好[8]。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分析采用SPSS 23.0,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中男25 例,女25 例;年龄21~59 岁,平均(35.6±6.3)岁;病程6~103个月,平均(60.1±10.3)个月。观察组中男23例,女27 例;年龄20~60 岁,平均(35.8±6.5)岁;病程5~105 个月,平均(60.3±10.6)个月。两组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抑郁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抑郁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0.714,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抑郁治疗效果比较[例(%)]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3,P=0.461),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治疗前后的HAMD-17 评分结果比较治疗前两组的HAMD-17 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周后观察组的HAMD-17 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HAMD-17量表评分比较[例(%)]
表3(续)
2.5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血浆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周后观察组的血浆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比较()
2.6 两组治疗前后的WHOQOL-BREF 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WHOQOL-BREF 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周后观察组的WHOQOL-BREF 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的WHOQOL-BREF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的WHOQOL-BREF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5(续)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相对较差,心境持续低落,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可导致患者出现自杀倾向,因此对抑郁症的临床诊治需求较高[9-10]。与此同时,与抑郁症相关的研究显示,本类患者普遍表现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GABA、Glu 及Glu/GABA)的异常表达,且在大脑多区域有所分布,其中主要为杏仁核、下丘脑等部位,而上述部位与人类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在神经兴奋及抑制过程中发挥较强的作用,因此在抑郁症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指标在血液中的表达水平是疗效评估的重要参考之一。
临床中采用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研究可常见,本药主要为通过抑制5-羟色胺(5-HT)的再摄取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其对于大脑5-HT 的分泌具有调控作用,因此对于神经递质的缺乏具有较好的纠正效果,而这也是其对于抑郁症治疗的重要机制,研究认为其对于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的改善效果较为突出,但是相关的众多疗效研究也普遍存在一定差异[11-12],提示其在抑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空间仍较大。近年来加用小剂量舒必利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的研究不断增多,有研究认为其具有较好的激活情感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抗抑郁效果[13-15],但是其抗抑郁方面的效果研究相对不足,同时对于上述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研究更为少见,故评估研究极为必要。
本研究探究氟西汀联合小剂量舒必利在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及对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氟西汀联合小剂量舒必利的抑郁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用氟西汀(P<0.05),同时其对于患者的HAMD-17 评分、血浆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WHOQOL-BREF 评分等方面的改善效果更为突出(P<0.05),说明小剂量舒必利的应用可有效控制抑郁,对于疾病相关的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也有更为积极的影响作用,且其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升高,因此肯定了其应用的安全性。分析原因,可能与小剂量舒必利对于神经内分泌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关[16-17],同时在氟西汀有效调控5-HT 分泌的基础上,小剂量舒必利也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等情绪影响部位,两者联合应用,起到更好的情感影响作用,有效激活情感的同时,相关的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表达也随之改善,疾病相关方面的治疗效果则更为突出[18-22],且小剂量应用的方式控制了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保证了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氟西汀联合小剂量舒必利在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表达,因此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