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浸润心田 法律护佑少年

2022-09-11 04:56张前英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考诚信规则

张前英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落实的核心素养包括道德修养方面和法治观念方面。其中,道德修养方面的要求是: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理解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做到言行一致;团结同学,宽容友爱。法治观念方面的要求是:认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果,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由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可知,复习《遵守社会规则》这一单元内容,要围绕公民道德修养中的“尊重、有礼、诚信”以及公民法治素养培养中的“学法、用法”,从“德润人心”和“法安天下”的全视野角度来展开社会规则学习。为更好掌握这一单元的学科核心概念和基础观点、理论,我们可以从单元知识结构、复习的整体思路、典型例题分析、精选试题训练等方面展开系统复习。

一、单元知识结构概述

本单元需要着重掌握的知识有: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做法;文明有礼的原因及做法;诚信的重要性及做法;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判定;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判定;预防犯罪的做法;依法维权的方法及途径等。

本单元共三课内容。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主要介绍了社会秩序的含义和重要性,社会规则的含义及它与社会秩序的关系,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公民如何遵守、维护和改进规则。教材内容旨在引导我们认识到作为中国公民,我们与他人、社会打交道时应自觉树立规则意识,懂得社会规则在划定自由边界的同时保障了自由的实现。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主要介绍了尊重他人的原因和做法,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做法,诚信的地位、重要性和做法。教材内容意在引领大家懂得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做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主要介绍了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判定标准,青少年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的具体做法,公民遇到侵害如何做到善用法律依法维权。教材内容使我们明白新时代的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青少年要谨遵法律要求,积极预防违法犯罪,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

二、单元中考复习指导

在中考复习过程中,同学们需要采用灵活有效的复习策略,精准夯实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和得分技巧。依据笔者多年的中考备考经验,建议同学们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备考,提升复习效率。

1.明确中考命题原则。课程标准第六部分“课程实施”指出:学业水平考试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为目标;严格依标命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探索素养导向的命题方式。作为应考者,我们只有了解了中考命题的顶层设计,才能找准中考复习的正确方向。

2.建构起基础知识的系统框架体系。复习时,我们可以本单元主题“遵守社会規则”必考的学科核心概念作为切入点,绘制简明的思维导图,将各个核心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出来,形成完整的单元知识结构图,从而夯实我们对本单元知识体系的全局性认识。同时,我们还可以将本单元中涉及中考的关键概念、重点理论、易混知识通过“短板突破专题练”的方式,展开议题式的针对性突破。

3.加强基础知识与时政热点的有效融合。时政热点历来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取材来源,我们在复习本单元基础知识时,要重视与本单元考点相关的时政热点材料的收集和筛选,精选出有梯度的具有中考命题特点的问题加以训练。我们要高度融合热点材料与单元基础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理性分析现实社会中的问题,解决自身遇到的困惑,最终达成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4.总结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并做到熟练运用。首先,精准审清题目要求是基础和关键。为了有效破解题目的问题指向,我们要善于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句,明确设问的意图及问题的各项应答要求之间的逻辑关系。其次,在组织答案时我们要用恰当的学科术语,有序地写清判断、阐明原因、描述启示、论证结果。由于中考基本采用笔试方式进行,所以同学们在考场上书写答案的习惯也会直接影响中考的成绩。

三、单元考试真题解析

(一)选择题

例1.儒家认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道德基础。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诚信不仅是每个人应有的道德修养,也是民事活动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我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整体理解这段话,可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①民法典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 ②民法典体现中华传统美德 ③不讲诚信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 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民法典规定的“诚实”“恪守承诺”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这说明民法典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只有违法行为才会受到法律制裁;材料未涉及权利和义务,④与题意不符。本题选A。

例2.下列案例与违法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分析可知,小刚爸爸的行为受到了刑罚处罚,属于刑事违法行为,①错误;小东的行为受到了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②错误;该照相馆的行为受到了民事处罚,属于民事违法行为,③正确;小凡伙同他人实施电信诈骗的行为受到了刑罚处罚,属于刑事违法行为,④正确。本题选D。

例3.刑法修正案(十一)针对未成年人严重犯罪问题作出如下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可见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是()

①年龄大小 ②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刑事违法性 ④应受刑罚处罚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也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②③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部分

例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年1月,“2021中国企业信用发展论坛暨第十二届诚信公益盛典”在北京隆重召开。凭借在诚信建设领域的突出表现,双星等企业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诚信品牌”。

材料二:2020年11月,知名直播带货主播辛某团队售卖的一款即食燕窝被消费者质疑:该燕窝实际是糖水。随后,广州市场监管部门经调查核实后,对辛某方罚款90万,燕窝品牌方罚款200万。此外,辛某的直播平台账号被禁60天。

(1)结合材料一,请说说为什么要褒奖诚信品牌。

(2)联系材料二,请为规范“直播带货”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本题以两则材料为载体,考查与诚信有关的知识,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同学们需要仔细审题,把握诚信的重要性,结合材料分析、总结经济活动中诚信的基本要求。

(1)诚信是市场的支撑者。“诚信”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最重要的商业道德。“诚”要求人们诚实经营,不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欺诈,不坑蒙拐骗;“信”要求人们重合同,重承诺,遵守契约;诚信经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立业之基、兴业之本。

(2)为规范“直播带货”,国家和政府需要厘清不同主体的责任边界,加强对主播的管理;强化对“直播带货”平台的监督管理责任,保障消费者权益;在发现违规、违法经营时,我们消费者要学会依法维权。

四、单元提升训练

1.乘车时要自觉排队,依次上车;参观游览时,要爱护公物、文物古迹和花草树木;观看电影时,不能高声喧哗。这说明()

①社會正常运转需要秩序 ②社会秩序就只是公共场所的秩序 ③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证 ④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设置“礼让斑马线”“在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禁止在高铁上吸烟”等规则提醒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表明()

A.遵守社会规则主要依靠他律

B.社会规则决定社会秩序的内容

C.自由划定了规则的边界

D.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3.“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由此可见()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程度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③文明有礼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有序 ④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下列对诚信认识正确的是()

A.讲诚信就能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B.失信一定会受到法律制裁

C.诚信是诚实、守信用

D.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准则

5.近年来,故意高空抛物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对漫画中的高空抛物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①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 ②是一种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④只是不道德的行为,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A.B.

C.D.

7.仔细观察右图,漫画体现的诉讼

类型是()

A.民事诉讼

B.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公益诉讼

8.安徽滁州男子丁某出于好奇,通过购买软件侵入367台网络摄像头进行偷窥。并截取画面,供自己观看。2021年3月,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人民法院对这起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案作出判决,判处被告人丁某有期徒刑2年6个月,缓刑3年,并处罚金2万元。这说明()

①侵犯他人隐私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②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③丁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④我们要增强好奇心,培养广泛情趣

A.②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

9.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警示一:一女子通过微信散布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谣言,被公安局行政拘留五日。

警示二:王女士将其房屋出租给了李先生,但李先生装修时擅自破坏了房屋的承重墙,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和解:解除合同并由李先生恢复房屋原状。

警示三:四川省某县80岁的贫困户张某死在家中。经当地公安机关查明,张某一直独居,其5名子女均未有效履行赡养义务。法院公开审理此案,作出一审判决,分别判处5名子女刑期不等的有期徒刑。

(1)上述材料中人物的违法行为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避免出现上述问题?

(3)“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请列举至少三种合法的维权途径。

参考答案:

1.C 2.D 3.B 4.C 5.A 6.D 7.A 8.D

9.(1)警示一中女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警示二中李先生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违反了民事法律规范;警示三中张某5名子女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违反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

(2)①青少年要认识到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要杜绝不良行为。③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④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3)合法的维权途径有: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

猜你喜欢
中考诚信规则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让规则不规则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